第29章 六如居士逃禅仙(3)

作者:李连利

|

类型:武侠·玄幻

|

更新时间:2019-10-06 13:05

|

本章字节:5988字

版本一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者,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贫***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版本二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醉半醒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显者事,酒盏花枝隐士缘。


若将显者比隐士,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花酒比车马,彼何碌碌我何闲。


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版本三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酒醉酒醒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贵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贫***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版本四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住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当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需花下眠。


半醉半醒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贫***车马,他得驱骋我得闲。


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版本五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折花枝当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在花下眠。


花前花后日复日,酒醉酒醒年复年。


不愿鞠躬车马前,但愿老死花酒间。


车尘马足贵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贫***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世人笑我忒疯癫,我咲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第三,是痛苦的磨炼。幸福基本上对文学艺术没有多大的益处。翻开历代大师的生平记录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文学大师还是艺术大师,如果没有经受过一两次打击就作出传世作品的极为罕见。可以说越是成就大的大师,这个特点越明显。


第四,是朋友间的互相学习。在这点上,唐伯虎与祝允明、张灵等朋友的交往,使他有了很强的异端思想磨炼,特别是祝允明的出现,可以说,祝允明乃是唐伯虎“精神上的老师”。


第五和第六分别是异端思想的洗礼和本地生活环境的影响。前者,详见下文的“剑光阁上两天才”“反主流的急先锋”“强大的异端向主流发动冲锋”;后者,详见下文的“人杰地灵之地”。


第七,是唐伯虎晚年从事的职业。作为商业工作者,唐伯虎生于“五民之末”,死于“五民之末”,特别是,他还是“末中之末”,靠卖画为生的他,生意好的时候人求他,生意不好的时候他求人,世间百态、人情冷暖使他对于民间的风土人情极为了解,因此,他的诗文、书画就会用最大的民众语言来书写他们能够看得懂的作品。


剑光阁上两天才


明代尽管程朱理学占据着统治地位,但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许多异端思想和代表人物,有周瑛、顾宪成、李贽、王守仁等。特别是集大成者王守仁和唐伯虎的交好,更使得唐伯虎成为明代异端思想的实践者。唐伯虎虽然在理论上,异端思想并不是特别明显,但在实践中他却将明代异端思想大师们的哲学观化作了举手投足的行为艺术。


随着和祝允明的关系逐渐深入,异端思想在唐伯虎头脑中的比重也越来越大,首先开始体现的就是他的诗文,起初唐伯虎的诗文非常注重用典、铺陈,例如他早期的代表作《金粉福地赋》:


闽山右姓,策府元勋。玉节凌霄而建,金符奕世而分位定高明,补娲天以五石;职俾贞观,捧尧日以三云。四库唐书,秘殿分球琳之赐;九州禹迹,丹书镌带砺之文。馆备凤鸾之佳客,卫总虎貔之禁军。载赋卜居,当清溪之曲;列陈支戟,倚赤山之氛。揆定星于北陆,察景日于南熏,箧粉钗金。借灵光于织女;移山变海,假福地于茅君……


就以我们摘录的部分来说吧,其内容不足全文的110,即使如此,也让我们感到头大了。几乎让所有平民百姓望而却步,句句都用典。对于今人来说,其内涵更使得大多数人不清楚。其实,我们不必汗颜,因为,这种文体写出来的东西当时的人能有一成看得懂也就不错了。纯粹是一种文字堆砌,毫无真情实感。


但后来随着日渐脱离主流,他的俚俗、浅白的风气逐渐占据了主体。他的诗词就变成了这样的模样“黄花无主为谁容,冷落疏篱曲径中;仅把金钱买脂粉,一生颜色付西风”(《题菊花图》)。


唐伯虎前期的文风,可以说当时历朝历代的进士都能写出来。但关键是,能写出来又如何?淹没于浩瀚的故纸堆里。而他之所以成为我们称之为“天才”的人物,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文风的转变。在转变过程中,思想的转变起着决定作用,而其间“心学”影响巨大。唐伯虎是心学的实践巨擘,而在理论上则是王守仁乃是巨擘。


正德十四年(1519年)唐伯虎受无锡华云华补蓭的邀请,在中秋雨后之时来到了无锡剑光阁。而在这里,唐伯虎遇到了一位比他小两岁的同学,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哲学家王守仁。就在两年前,他率领军队只用了37天就平灭了宁王的十万叛军,被称为“军神”。王守仁不仅是统兵的天才,而且儒释道三教皆通,被誉为“心学的集大成者”。


我们在之前屡次说祝允明性情如何如何,唐伯虎和张灵等人怎样怎样,尽管也说了一些造成他们有别于常人的原因,例如商业因素的影响等,但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思想的洗礼。


程朱理学尽管是宋明清时代的主流,但一直有另外一支哲学思想在与之明里暗里进行着抗争,它就是“心学”。祝允明、唐伯虎、张灵以及王守仁都是心学的信徒。


心学是由陆九渊(1139年-1193年)首创的,后世尊之为“陆子”。因其曾在贵溪龙虎山建茅舍聚徒讲学,因其山形如大象,而龙虎山自号象山翁,世称象山先生,号象山,字子静,又因书斋名“存”,所以又称存斋先生,今天江西省金溪陆坊青田村人。1175年他曾与朱熹在铅山鹅湖寺展开大辩论,史称“鹅湖之会”。


朱熹主张通过博览群书和对外物的观察启发内心的知识体系,哲学界称其为客观唯心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