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无花无酒锄作田(6)

作者:李连利

|

类型:武侠·玄幻

|

更新时间:2019-10-06 13:05

|

本章字节:10594字

也正因心中的苦痛无处发泄,他喜欢上了青楼。唐伯虎在妓院内疯狂饮酒的同时,也在损耗着自己的健康,例如《醉诗》所写:


碧桃花树下,大脚墨婆浪,未说铜钱起,先铺芦席床。


三杯浑白酒,几句话衷肠。何时归故里,和她笑一场。


唐伯虎也喜欢在赏花时饮酒。在赏花时写的多达30首诗词中都提到了酒,仅举一例《花下酌酒歌》。


九十春光一掷梭,花前酌酒唱高歌。


枝上花开能几日,世上人生能几何。


好花难种不长开,少年易过不重来。


人生不向花前醉,花笑人生也是呆。


高兴时写痛苦时写,总而言之,酒不离身成为40岁后唐伯虎真实的写照。他宁愿在酒中醉生梦死,也不愿清醒的活着。


其实,这种对酒的态度即使今天都不少见。因为,不如意的事情永远会存在,所以忧愁永远不会消解。这让人想起了任贤齐作词作曲的《少年游》,这首歌曲让人感到唐伯虎的忧愁仍然继续着。我之所以选择它,就在于这首歌曲的作者和唐伯虎对酒的感觉很相通。


翩翩一叶扁舟载不动许多愁,双肩扛起的是数不尽的忧。


给我一杯酒喝尽人间仇,喝尽千古曾经的承诺。


美人如此多娇,英雄自古风流,纷纷扰扰只为红颜半点羞。


给我一杯酒,烽火几时休,喝完这杯一切再从头。


江山仍在,人难依旧,滚滚黄沙掩去多少少年头。


悲欢是非成败转眼成空,涛涛江河汹涌淘尽男儿的梦。


曾经海阔天空,昂首莫回头,痴笑轻狂任我潇洒,少年游。


江湖路路难走儿女情情难求,风花雪月只是拂袖在身后。


给我一杯酒点滴心中留,若是有缘他日再相逢。


4吾今与汝要知止,凡事中间要谨始任何事物都会物极必反,那么唐伯虎倒霉到了极点就该转运了。自正德七年(1512年)年底,苏州的繁荣再次出现,唐伯虎的生意也逐渐好了起来,生活也逐渐步入小康。心情自然快乐起来,正德八年(1513年)十二月初九,他便赶往南昌铁柱观去送别好友陶太痴,留下了著名的《客中送陶太痴赴任》及《送陶太痴教谕临川序》。


陶太痴先生老且贫,仕又不达,故人知己多显贵者,存念之,为之推举,得转官一阶,自南昌司训往教谕临川,既领檄,买船载书,使厨奴负鼎爼,仆牵狗,挟被与服,洒然而行茗。无家之人往僦室以居者,唐生与之号知己,饯之章江之上,酌酒相顾,喟然为之叹息曰:嗟乎!士为贫而仕,而仕又不能免于贫,斯乌在其仕也。仕赖故人知己之推举而后达,推举而不达,斯乌在其故人知己也。士不仕,仕又无知己为之荐达,则其贫而老也。固宜茗先生岂肎此耶?岂所谓故人者知先生有未尽耶?知之未尽,则弃绝之而已矣……年纪清尊上,江湖白发前。一官何自系,千里又南迁。


久客亲乡曲,穷冬具别筳。浮云没归雁,执手意茫然。


看得出来,唐伯虎此时的心情还算不错。这时宁王出现,唐伯虎再次看到了走上仕途的希望。


正德九年(1514年),宁王朱宸濠派人携带重金来苏州聘请人才。最想要得礼聘的就是唐伯虎。文徵明婉言谢绝,唐伯虎则欣然前往。刚一到南昌,宁王便隆重接见,此时的唐伯虎春风得意,自认为从此在功名之路上会一帆风顺。


然而,半年后,唐伯虎却发现宁王所做之事,大多有违自己的信念。特别是当他得知,宁王在民间大肆搜罗美女,要进献给正德皇帝。其中竟有朋友张灵的所爱之人时,他对宁王再也没任何好感了。


原来,当唐伯虎刚要离家去南昌时,好朋友张灵突然出现在了他的面前。那时的张灵骨瘦如柴,犹若大病初愈一般。唐伯虎连忙上前询问他有什么事。原来,张灵是要托唐伯虎到南昌的时候,去找找有没有一个叫做崔莹的女人。唐伯虎看着眼前曾经生性风流、狂傲不羁的才子,不禁一阵动容。他知道张灵已经遇到了心仪的女人。你看他那憔悴的脸和呆滞的眼神,分明就是为情所困。唐伯虎重重地点了点头:“兄弟虽然与她在虎丘只见了一面,便已是一见钟情了。我看得出来,我定会尽心寻找!不辱你的嘱托。”


而如今,唐伯虎愤恨不已。张灵和崔莹两情相悦,本可以成为一对爱侣,却被拆散了,而罪魁祸首就是宁王朱宸濠。


恰逢此时,文徵明的劝说信来到,唐伯虎看罢,立刻决定离开朱宸濠。


经过这次变故,唐伯虎终于理解“大隐隐于市”的真谛:按世俗规则去办一切阳光的事物,万世不求进取只求能够顺应天道。为此,唐伯虎写了《渔樵问答歌》劝慰自己并兼及世人:渔翁舟泊东海边,樵夫家住西山里。


两人活计山水中,东西路隔万千里。


忽然一日来相逢,满头短发皆蓬松。


盘桓坐到日灼午,互相话说情何浓。


一云深山有大木,中有猛虎吃人肉。


不如平原采短薪,无虑无忧更无辱。


一云江水有巨鳞,滔天波浪惊刹人。


不如芦花水清浅,波涛不作无怨心。


吾今与汝要知止,凡事中间要谨始。


生意宜从稳处求,莫入高山与深水。


唐伯虎此时功名之心才彻底消除,也正因如此,使他的文学艺术水平更精进了一步。为了逃离宁王的魔爪,唐伯虎用尽了自己能想到的所有招术。


宁王朱宸濠


宁王朱宸濠(1479年-1521年)是明太祖朱元璋五世孙。


宁王朱宸濠造反不是没有原因的。朝政衰腐,自家人就会有想法,这在明朝早有先例。建文帝文弱,皇叔燕王朱棣就夺了侄子的帝位。而明武宗朱厚照,这家伙太差劲,身边都是一些佞臣内宦,如以太监刘瑾为首的“八虎”,“八虎”败亡后就是江彬乱政。如果朱宸濠造反成功了,历史就会给他一个新的评价,可惜他失败了。


另外朱宸濠的祖上曾跟着朱棣造反。在艰难、危急时刻,朱棣曾经许诺给朱宸濠的直系祖上大大的好处,但一登上皇位就变卦了,还时时打压朱宸濠祖上,最终让朱宸濠的祖上含恨而亡。这也是宁王朱宸濠要造反的原因。


看到朝政混乱,认为有机可趁而造反的不仅仅是朱宸濠。正德五年(1510年)宁夏安化王朱寘鐇就率兵发动过叛乱,虽然前后只有19天就被镇压,但却给朱宸濠带来了信心,使他错误地认为时机快到了,更加积极准备造反。


朱宸濠的造反原因大家都理解,却没有人对他造反的结果看好,因为他的造反技术十分低级。这个人被人定位为“四肢粗大,头脑简单”。之所以这样说,其最根本的原因是人家造反都是暗中来,他却煞有介事,大张旗鼓。


更令人不解的是,宁王竟然公然招募强盗加入,并向他们许以高官。例如凌十一、闵廿四、吴十三等。这些人都是强盗出身,平日里打家劫舍、抢夺民间财物,干尽了坏事。


起初,唐伯虎并不知道宁王的野心,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慢慢地嗅出了阴谋的味道。唐伯虎发现宁王朱宸濠实在过分,他“尽夺诸附王府民庐,责民间子钱,强夺田宅子女”。他为了让自己的皇帝侄儿无心政务,就搜罗美女送给他的侄儿明武宗朱厚照享用,不仅欺凌百姓,还准备造反。李白的前车之鉴陡然间在唐伯虎头脑中闪现。难道要让自己卷入这个阴谋中吗?


美女崔莹


明武宗是一位不务正业、为非作歹、重用奸臣、不理朝政,每天就知道玩的皇帝,他的恶劣的事迹可以用罄竹难书来形容。明武宗朱厚照,我称他是“二杆子皇帝”,在北京土语中,“二杆子”是天不怕地不怕,混不吝的一种说法,又有二百五的意思。具体来说就是这个人疯癫、鲁莽、粗野、轻狂、蠢笨、弱智和盲目自大。在这家伙眼里就存在一个字——玩!他不管世间存有“规矩”二字,他笃信的是“我是皇帝我就是规矩、就是一切”。


朱宸濠也知道武宗是什么货色,因此,极尽能事巴结武宗,让他变得更坏。例如,明武宗喜欢观灯,因此,他便在正德九年(1514年)正月向武宗贡献新样四时灯数百,结果引发火灾将乾清宫烧成灰烬。


除了这个,朱宸濠还有一个更厉害的招数来对付明武宗。因为,他知道明武宗最好色,武宗好色全国人民都知道,原因就出在他建了一个豹房。


正德二年(1507年),也就是唐伯虎37岁的时候,那一年桃花庵别院刚刚建成。在北京的皇帝陛下朱厚照娶了皇后,又紧接着娶了两个妃子。然而,这些光明正大的妻子小妾们,以及无数偷偷摸摸的宫女们,并不能让这个荒淫的皇帝感到满意。武宗皇帝便决定找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天地。要知道,皇帝虽然是最大的,但他却大不过祖宗立下来的一些规矩。在大内恐怕不能为所欲为,因此,他便在西华门外太液池南岸的“皇家动物园”内,建立了自己的宫殿。因为武宗特别喜欢豹子,所以命名这座处所为“豹房”。为了增加“豹房”的趣味性,他将搜罗来的美女都安排在了这里,每天让她们陪着自己观赏豹子捕猎的场景。


对于明武宗的所作所为,宁王殿下则是百分百的支持,而且尽其全力搜罗美女。为此,他从南方挑了10名“江南粉娃”。在他的威逼利诱下很多人不得不把女儿送过去,崔莹也是其中之一。


崔莹貌美如花。一次,她和父亲游览虎丘与才子张灵相遇。张灵见到她的美貌神魂颠倒,立刻上前搭讪。经过张灵一番非常得体地软磨硬泡,崔莹对张灵也有了一定的好感。


张灵回到家中后茶饭不思,魂不守舍,四处托人寻访这位美女。哪知,崔莹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宁王手下一个姓季的奴才。这家伙的妻子刚刚故去,一见崔莹之貌,立刻向其求婚。被崔莹的父亲严词拒绝之后,季姓奴才一使坏便将崔莹推荐给了宁王。崔莹为此伤心不已,留诗一首:


才子风流第一人,愿随行乞乐清贫。


入宫只恐无红叶,临别题诗当会真。


宁王为了更好地讨好武宗,让唐伯虎为即将进献给武宗的美人画像。当唐伯虎画完了九张美女图后,第十位美女坐在了她的面前。与其他人不同,这个女人面带愁容,脸上还有泪痕若隐若现,美貌中透着无尽的哀伤。唐伯虎见状,便与之闲聊,没想到眼前的这个女人竟然是他苦苦寻觅的崔莹!


瞬时间,唐伯虎大吃一惊,他决定立刻想办法把这个消息告诉张灵,并决定不为崔莹画像。否则,皇帝看到了崔莹的画像必然让其进宫,朋友的幸福将葬送在他的手中。为此,他不惜冒着生命危险,或是装病或是推脱灵感不在,拖着不画。


两肋插刀兄弟情谊


唐伯虎能为朋友两肋插刀并不奇怪。他重情重义,从小便流露出了很强的“勇武”思想。


例如他在《题伍子胥庙壁》中说:白马曾骑踏海潮,由来吴地说前朝;眼前多少不平事,愿与将军借宝刀。


当年伍子胥被夫差逼死自刎后,每年钱塘江大潮期间,便有一位金盔金甲的将军提刀在手,骑白马在江面驰骋,据说,他被封为了钱塘江的“江神”。所以,唐伯虎才有“白马”一说。


唐伯虎还写过一首《侠客》,更能体现他对“侠”的迷恋,自从司马迁将“侠”正面化后。“侠”的那种不服礼教,只凭自身感觉,为了天下大义而不惜粉身碎骨的精神,让许多人迷恋。


侠客重功名,西北请专征。


惯战弓刀捷,酬知性命轻。


孟公好惊坐,郭能始横行。


将相李都尉,一夜出平城。


这首诗中孟公就是孟尝君,为人好客,门下食客三千;郭就是郭解;李都尉就是“飞将军”李广。可以说他们是司马迁最欣赏和喜欢的三位人物。唐伯虎也非常喜欢,他的侠客之心使他决定帮助张灵、崔莺,并逃离宁王府。然而,如何逃出去他却苦思冥想不得其法。


布衣之侠:翻版李白


唐伯虎的“侠客”思想,来源于他的偶像李白。从本质上,唐伯虎和李白都属于浪漫主义诗人的坯子。然而,因为,唐伯虎所在的时代环境和个人境遇不同,使其无法浪漫起来。但二人都同样有一种自负的大气、侠气。


李白极为崇拜鲁仲连1高声喊着“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唐伯虎也非常崇敬鲁仲连,他说:“尝自谓布衣之侠,私甚厚鲁连先生与朱家二人,为其言足以抗世,而惠足以庇人,愿赉门下一卒,而悼世之不尝此士也。”(《与文徵明书》)唐伯虎和李白都有一股侠气。李白生活在盛唐,心胸气势宏大,因此,才能唱出“激大千以崛起,向九万而迅征”,“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日试万言,倚马可待”的词句,即使最终被赶出京城,他仍然高唱着“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希望有朝一日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而唐伯虎呢,则在未得功名之前,便表现出“人言死后还三跳,我要生前做一场”(《夜读》)的狠劲,正如我们少年时曾经说的“如果我考不上,我他妈的就某某某”等。等考上解元之后,唐伯虎便高兴地说着“秋月攀仙桂,春风看杏花。一朝欣得意,联步上京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