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经营自我篇二十几岁,要做最好的自己(3)

作者:问道

|

类型:生活·百科

|

更新时间:2019-10-06 12:47

|

本章字节:9254字

鲁迅先生曾专门揭示了“难得糊涂”的真正含义,他说:“糊涂主义,唯无是非观等——本来是中国的高尚道德。你说他是解脱、达观罢,也未必。他其实在固执著什么,坚持着什么……”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在坚持着什么”。其实难得糊涂的人实际上是再清醒不过了。之所以要“糊涂”,是因为他将世上的一些事情已经看得太明白、太清楚、太透彻,因为有某种无以言表的原因,所以不得不糊涂起来。当人们想起这四个字时,在小事上也不妨糊涂一把,索性放下包袱,轻松、潇洒一回。


人一生要经历的事情数也数不完,如果事事都要认真盘算,势必会使自己筋疲力尽。所以,在一些小事上最好糊涂点,得过且过就是了,尤其是面对个人的名利问题时,更应该如此。要做到该清醒时清醒,该糊涂时则糊涂,有时稀里糊涂地度日也不失为一件乐事。当然,遇到大事不但不能糊涂,而且要铆足精神、开动脑筋思考解决之道。


大智若愚,即小事愚,大事明。这是一种很高的修养。愚,并非自我欺骗或自我麻醉,而是有意糊涂。由聪明而转糊涂,由糊涂而转聪明,则必左右逢源,不为烦恼所扰,不为人事所累。


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有许多事不能太认真、太较劲。特别是涉及人际关系时,这之中错综复杂,盘根错节,太认真,不是扯了胳膊,就是动了筋骨,会越搞越复杂。顺其自然,装一次糊涂,不丧失原则和人格;或为了公众为了长远,暂时忍一忍,受点儿委屈也值得,“心中有数(树),就不是荒山。”有时候,事情逼到那个分儿上,就玩一次智慧,表面上给他个“模糊数学”,让他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小事糊涂至少有如下三个方面的好处:


第一,可以减少不必要的烦恼


一个单位,少则十来人、几十人,多则几百人、几千人、几万人,不可避免地要发生许多不顺心、不合情理的事情。对这些问题,单位领导如果都认真去处理,是怎么也处理不好的。而且,有些问题,处理后又出现新的问题,怎么也处理不完。本来,这些问题无关大局,你不去处理,有的就自然消失了,有的由于社会舆论的压力被制止了。你若不去插手,就可以减少许多烦恼,又不影响你所管辖的工作,何乐而不为呢?


第二,有利于运筹全局的大事


有不少这样的人,整天忙于处理各种鸡毛蒜皮的小事。处理这些问题,费时费力,但对全局的工作并没有多大的好处。一个人的精力和时间都是有限的,忙于处理这类问题,也就没有多少精力和时间去运筹全局的大事了。这叫作“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有时甚至费力不讨好,连芝麻也没捡着。那些有经验的领导者,他的办法就是“大事抓透抓紧,小事不闻不问”。


第三,有利于搞好与朋友之间的关系


细观某些人人缘不好的原因,主要是他们处理一些小是小非的问题有错或者不够全面导致的。如果干脆不去处理,不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吗?当然,属于非追究不可的,应当认真追究,以挽回或者减少损失。能带得过的就要带过,别人就会觉得你是一个能理解和容忍别人有缺点、有错误的人,你就会受到他们的感激与尊重。


其实,要做到糊涂还不容易呢,不仅要有一定的修养,还要有一定的雅量。对于人际关系中的小是小非,不要过分认真,糊糊涂涂让它过去就行了。


应该韬光养晦,还是锋芒毕露


崭露锋芒是正常的,但应认清形势,不要不分场合、地点及其他客观形式一味锋芒毕露,要懂得适时隐藏。


心直口快有时往往会使自己陷入不利之地。一个人即使是天才,如丝毫不懂收敛,也是很难立足的,而且有可能会给自己带来厄运。


美国南北战争时期,有一位名叫高尔顿的将军,很有军事才干,可是他毫无城府,爱放大炮,这不但使上司颇为难堪,自己也因此失去了不少人缘,被同事们称为“军队内部的战争贩子”。


有一年,高尔顿到斯科菲尔德军营观看演习,他对这次演习非常不满,就直接向指挥官递交了一份措辞激烈的意见书。他的这种做法是纪律所不允许的,因为他只是一名少将,无权指责一名中将指挥官。这样一来,他便招致了上司的非议和怨恨。


但高尔顿并未吸取教训。第二年,在观看了一场战术演习后,他又一次递交意见书指责指挥官和其他人员训练无素、准备不足,没有达到预定的目的。虽然这次他很明智地请副官代替自己签了名,但其他军官心里很清楚,知道这又是他搞的鬼,所以就联合起来一致声讨他。


众怒难犯,司令官没有办法,只好把这位爱放大炮的高尔顿从少将的位置上撤了下来。


如果仔细看看周围那些有人缘的人,你就会发现,他们毫无棱角,言语如此,行动也一样。他们各自深藏不露,表面上看好像个个都很讷言,其实都是颇有雄才大略而不愿久居人下者。但是他们却不肯在言谈举止上露锋芒,不肯做出众人物,其道理何在呢?


因为他们有所顾忌,锋芒太露,很容易得罪他人,给自己前进的道路制造阻力。而且,这种阻力会来自方方面面,令你防不胜防,你又如何能达到出人头地的目的呢?


有个人在年轻时就以有“三头”自负,即笔头写得过人,舌头说得过人,拳头打得过人。在学校读书时,他已是一员猛将,他不怕同学,不怕师长,以为他们都不及他。初入社会还和在校时一样的锋芒毕露,结果得罪了许多人。所幸觉悟得快,一经好友提醒便连忙负荆请罪,倒也消除了不少的嫌怨,但是无心之过仍然难免,终究还是遭受了挫折。


当然,你也许会说,那样不就永远没有表现自己的机会了吗?其实不然,这里所说的隐藏锋芒,只是要求在不适合展现的时候,要注意隐藏、适时隐藏,而非永远隐藏,要看准时机,展示自己的才华。


做人太精明,无异于给自己挖陷阱


聪明是天赋的智慧,装傻是后天的聪明。人贵在能集聪明与愚钝于一身,需聪明时便聪明,该装傻处且装傻,能随机应变。


清朝第一巨贪和,的确有才,若无才,他何以由一名侍卫升为户部侍郎兼军机大臣,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封一等公?但和为官,弄权耍奸,朝野骂声不绝。故而当他的靠山乾隆帝死后不久,他就被新皇帝嘉庆宣布20条罪状,令其自裁。


《红楼梦》中的凤姐儿才智过人,口才出众,大权独揽,并且纵欲、自恃与狠毒,结果是聪明反被聪明误,送上了卿卿性命。


和聪明吗?聪明。凤姐儿聪明吗?聪明。但是他们为什么聪明反被聪明误呢?


第一,自视高人一等


他们总是比一般人多知道些事情,因此很容易就以为自己无所不知。


第二,孤立无援


一个人如果特别聪明,那么他就容易离群孤立,因为他觉得自己聪明,对思维比他们慢的人不耐烦,于是就只会和极少数的聪明人交往。成年后如果继续保持这种习惯,“天马行空,独往独来”,不屑与人合作,并用自己的聪明排斥他人的经验,拒绝接受他人的意见,就大事不妙了。


第三,好胜心强


许多聪明人都不了解一个事实:强中更有强中手,那山更比这山高。即使你站在某一领域的顶点,你在这方面胜人一筹,也并不等于在另一方面你也胜人一筹。


俗话说:真正聪明的人,往往聪明得让人不以为其聪明。聪明人表面笨拙、糊涂,实则内心清楚明白。北宋大臣吕端,官至宰相,是三朝元老,他平时不拘小节、不计小过,仿佛很糊涂,但处理起朝政事务来却机敏过人、毫不含糊。宋太宗称他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


在处理大事与小事的关系上,有人提出了一种论点:大事小事都精明——少;大事精明,小事糊涂——好;大事糊涂,小事精明——糟。在古罗马律法中就有“行政长官不宜过问细节”一条。在现实生活中,不仅仅是领导者,普通人也要时时面对自己的大事和小事。


何为大事?影响全局的事为大事,决定整体的事为大事,范围内的工作为大事,也就是说,以结果来评价事之大小。对于一个企业管理者来讲,不管其工作性质如何、内容多寡,其工作程序和本质都是不变的。工作的关键环节和关键行为应视为大,在这些问题上,思路必须清楚,不能糊涂。


精明人从小处着手,愚笨者对着大事幻想


同样的一件事,不同的人做起来会有天壤之别,其中是否勤于思考、是否具备敏锐的观察力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哈同是旧中国闻名于上海滩的“大班”,控制着大上海一半以上的房地产,财富难以计数。但是,这个闻名一时、富甲一方的犹太大亨,刚到中国时却一文不名。


当时,年仅24岁的犹太人哈同尾随嘴咬雪茄的洋商与身带枪炮的洋鬼子,流浪到了旧中国的大上海。当时,他一贫如洗,靠他父亲在上海的老朋友介绍,才勉强到沙逊洋行混了个看门的差事,住在又脏又臭的勤杂工宿舍。


看门本是一个不能发财的下等差事,可哈同一干上就不一样了。虽说只干了几天,但他对洋行上下都已了如指掌,特别是他还悉知,那些来洋行办事的,大多是来谈烟土等黑货生意的,于是他脑袋一晃,就想出了一个发财的鬼点子。


这之前,前来办事的只需和门卫打个招呼就能被放进去,这回哈同的工作方法改变了。他在门口放了一本登记簿,来客一律要先登记,然后坐在门口的长凳上等候,按顺序进门。这下可把那些烟土商急坏了,因为他们急于将黑货出手。有些机灵的商人,猜透了哈同的用意,便拿出1元钱,轻轻塞入哈同手中,恳求道:“我有急事,能不能通融一下?”哈同马上到里面跑一趟,出来说:“请进吧。”


当排在前面的人提出质问时,他就会用刚学的中国话说:“他的生意比你们的紧急。”


久而久之,其他的商人也看出窍门来了,于是也在登记时塞给他1元钱。有个别的生意较大,需“货”较急的,还多加两元钱,要求“插号”。


这一看门方式的改变,不仅使哈同一天能多收入二三十元的外快,而且还给营业部管事留下一个聪明能干的好印象。因为,以前这位管事的办公室里,从早到晚总是挤满了客户,他们争先恐后地谈生意,吵得管事头晕目眩。忽然从某一天起,客商们秩序井然地有进有出,而且几乎所有大买卖都排在前头。管事起初颇感纳闷,特意抽空去门口侦察了一番,才知“原来如此”,不觉对哈同另眼相看:“这个犹太青年聪明能干,让他做看门人,岂不是大材小用!”


不久,营业部管事就找哈同谈话,表扬他工作认真、聪明能干,并问哈同对洋行业务有何高见。


哈同怎肯放过这个在上司面前表现的机会,忙说:“我看,用抵押的办法可以扩大营业额。”


这话一下就说到了管事的心坎上。用抵押、用期票,不仅可以增大营业额,而且大有发挥的余地。


就这样,哈同很快就得到了上司的赏识,并像坐直升机般被提拔为业务管事、领班及行务员,直到最后成为旧上海首屈一指的富豪。


很多人渴望发现自己的价值,渴望成功,但却总是在冥思苦想,而不是从简单的小事做起,这样就失去了很多展示自己价值的机会和走向成功的契机。那些在各行各业出类拔萃的人物,尽管他们的成就各不相同,也都在不同领域“开花结果”,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也是最基本的特点:从小处着手,把小事做到完美。点点滴滴的小事,汇集起来就是人生成败的关键。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