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年轻人先尝试,后定位(3)

作者:问道

|

类型:生活·百科

|

更新时间:2019-10-06 12:47

|

本章字节:9138字

她始终相信自己有一天能够重新走路。经过两年的痛苦锻炼,以及无数次的摔倒,她终于能够走路了。又过了18年——整整18年,她还是没有成为她梦想成为的演员。


在她已经40岁的时候,她终于获得了一个电视角色。这个角色非常合适她,她成功了。在艾森豪威尔就任美国总统的就职典礼上,有2900人从电视上看到了她的表演;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加冕时,有3300人欣赏了她的表演……到了1953年,看过她表演的人已超过4000万。


这就是露茜丽·鲍尔的电视专辑。观众看到的不是她早年因病致残的跛腿和一脸的沧桑,而是一位杰出的女演员的天分和能力,看到的是一位不言放弃的人,一位战胜了一切困苦而终于取得成就的大人物。


许多对未来抱有很大信心的人,在努力奋斗的道路上失败了,却不深省为何遭遇挫折。更多的失败不是来源于自身能力的欠缺,而是缺少再努力一次的勇气。有时候,成功和失败就只有一步之差。成功往往就在于多坚持一次,多走一步。


懂得自我激励的人,总会在暂时失败后很快反省,找出问题背后的原因,然后告诉自己,轻易放弃是弱者的行为,一定要再努力一次,因为成功已在前面向我们招手。


一生做好一件事


苏格拉底曾说过:“认识你自己。”这是我们在选择职业时所必须要认清的事实。纵使你成不了珍珠,你也可以做最有价值的那粒沙子。


芸芸众生中的每一个人,都有各自的用处和地位。所以,每个人都应该找一种适合自己的职业来做。但是,也有些毫无艺术修养的人偏要去做一个画家;有些看见数字就头痛的人偏要去经商。我们还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形:许多本可以成为工程师和艺术家的天才,一生都被关在百货商店的柜台里。


如果你发现自己的工作不大可能会取得成功,那么你就应该认真研究一下问题的所在,只要能找出失败的原因,仍然不难踏上新的人生轨道,走上成功的道路。


爱默生这样说:“一个年轻人踏入社会,就正像一叶小舟驶进大江大河一般,处处都要谨慎小心,要时时仔细察看周围的障碍与困难,然后设法一一清除,这样才可以安然穿过河口,驶入大海之中。”


在一座小城里,住着一个年轻人,以卖炊饼为生。他白天卖炊饼,到了晚上,便吹笛子自娱自乐。因此,每天晚上,悠扬的笛声都能从他的屋里飘逸出来,他活得很自在,也很快乐,脸上时常挂着笑容。他的邻居是个大商人,觉得他为人老实,就借给他一万贯铜钱,叫他做大生意,不要再卖炊饼了。从此,这个卖炊饼的人便白天忙生意,晚上忙算账。只闻他屋里算盘响,再也听不到悠扬悦耳的笛声了。


他在白天做生意时,心情也不好,既害怕出差错,又担心亏本。过了些日子,他实在不愿再过这种心无宁静的日子了。于是,他把钱如数还给邻居,又做起卖炊饼的小生意来。之后,每逢晚上,他的屋里又传出了美妙的笛声。


做大生意固然能给人带来充足的物质享受,但却不是人人都能做,人人都适合做的。有的时候,你必须知道自己只是一颗普通沙粒,而不是价值连城的珍珠。不要抵制不住外界的诱惑而去过不适合自己的生活。每个人的人生都有自己的轨迹,挖一口真正属于自己的井,而不要望着别人桶里的水止渴,这才是理智的选择。


“一个人的一生只能做好一件事”,因而,一个人要实现人生的价值,就得珍惜有限的时间,就得选择最适合于自己去做的事。不要什么都做,结果什么都做不到极致,既浪费了时间,也浪费了生命,到最后徒留悲切在心中。


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根据自身的基本素质,如果是一些特殊的职业,对一个人自身的条件要求会更高。有的职业对身体素质要求比较高,如运动员、演员、飞行员、时装模特等;有的职业对智力要求比较高,如科学家、作家、商业策划人员等;有的职业则要求所从事的人员综合素质好,如政治家、外交家、电视节目主持人、高级管理人员等;还有一些特殊的职业,则对人的某一个方面有特别的要求,一般人难以从事这些工作,例如品酒员,就要求有独特的味觉和嗅觉。


因此,光有爱好、兴趣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具备从事这项职业所需要的身体或智力条件。就像很多人都羡慕运动员、演员的风光,但是,要想使自己成为运动员或演员,那不是靠爱好、靠勤奋努力就能够做到的。就像“飞人”乔丹在nba赛场上所向披靡,但一旦打起了高尔夫球就不过只是二流水平而已。


生活中许多人之所以不能取得成功,或者成就不大,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这些人不能认识自己所处的环境和自身条件,结果许多人盲目地去做自己不适宜做的事,失败或成就很小就是必然的事了。


做自己适合做的事,即使一时成功不了,坚持下去也必有收获,即使得不到巨大的成功,也不至于一无所获。


与坏习惯一刀两断


杰出和平庸之间的差别就是它们的习惯不同。好的习惯是打开胜利大门的钥匙,坏习惯会成为你获取成功的障碍,让你失去握在手里的机会,坏习惯是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拿破仑·希尔说:“好的习惯可以造就人才,坏的习惯可以湮灭人才。”引申地说就是,好的习惯可以让人从失败走向成功,坏的习惯则可以使人从成功走向失败。由此可见,好习惯、坏习惯都具有巨大的力量。


杰出和平庸之间的差别之一就是习惯的不同。


一个人的行为方式、生活习惯是多年来养成的。比如,与人交往的形式、与人沟通的方式、与人相处的模式……都是多年来慢慢累积形成的。俗话说:“贫穷是一种习惯,富有也是一种习惯;失败是一种习惯,成功也是一种习惯。”如果你能与坏习惯一刀两断,你便能收获成功。


良好的习惯是打开胜利大门的钥匙,而坏的习惯则是深陷双腿的泥潭。习惯有时会成为你获取成功的障碍,让你扔掉握在手里的机会——坏的习惯尤其如此。根据对几百位成功人士的调查显示,当问及失败的可能原因时,几乎每个人都会说“坏习惯是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人很容易陷入无所事事的境地,而随波逐流则更容易,但随波逐流的后果往往就是你不小心就会结交上几个坏人,不小心进了酒吧,不小心喝了一杯啤酒,不小心赌了一把钱。就是因为结交了几个坏人,因为浪费了一点儿时间,你的一生就全毁了。


破除恶习的要诀是代之以良好的习惯。这样的改变往往在一个月内就可完成。办法如下:


第一,选择适当的时间


事不宜迟,想改变习惯而又一再地拖延,会更加害怕失败。在较为轻松的日子,所下的决心即使面临考验也较易应付。因此选择的月份应没有亲朋好友来你家小住,也没有太多限期完成的工作待办。


运用意愿力而非意志力。习惯之所以形成,是因为潜意识把这种行为跟愉快、慰藉或满足联系起来。潜意识不属于理性思考的范畴,而是情绪活动的中心。“这种习惯会毁掉你的一生。”理智这样说,潜意识却不理会,它“害怕”放弃一种一向令他得到安慰的习惯。运用理智对抗潜意识,简直难以制胜。因此,要戒掉恶习,意志力不及意愿力有效。


第二,找个替代品


另外培养一种新的好习惯,那么破除坏习惯就会容易得多。有两种好习惯特别有助于戒除大部分的坏习惯。第一种是采用一个有营养和调节得宜的食谱。情绪不稳定使人更依赖坏习惯所带来的慰藉,防止因不良饮食习惯而造成的血糖时升时降,有助于稳定情绪。第二种是经常做适度运动。这不仅能促进身体健康,也会刺激脑啡——脑内一种天然类吗啡化学物质的产生。近年科学研究指出,缓步跑的人之所以能感受到自然产生的“奔跑快感”,全是脑啡的作用。


第三,按部就班


一旦决定改变习惯,就拟订当月的目标。要切合实际,善于利用目标的“吸引力”。如果目标太大,就把它化整为零。达成一项小目标时不妨自我奖励一下,借以加强目标的吸引力。


第四,切勿气馁


成功值得奖励,但失败也不必惩罚。在改变习惯的时间内如果偶有失误,不要引咎自责或放弃。一次失误不见得是故态复萌。比尔·盖茨指出,人们往往认为,重拾坏习惯的强烈愿望如果不能达到,终会成为破坏力量。然而只要转移注意力,即使是几分钟,那种愿望也会消散,而自制力则会因此加强。避免重染旧习比最初戒掉时更困难。但是如果你能够把新形象维持得越久,就越有把握不重蹈覆辙。


立即行动,速度制胜


执行就是要结果,一个差的结果也比没有结果强!有了01,就有02,01永远大于0。而完美的结果,永远是长期努力的结果。不要犹豫,立即行动,速度制胜!


比尔·盖茨说:“想做的事情,立刻去做!当‘立刻去做’从潜意识中浮现时,立即付诸行动。”从小的事情开始,立即去做!养成习惯,机会出现时,你就能立即行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肯尼斯在日军登陆马尼拉时被俘,随后被送往一处集中营。肯尼斯看到室友的枕头下有一本书叫《人生的优点》,他爱不释手,便问道:“可以借给我看吗?”


那本书给了肯尼斯极大的鼓舞和启示。他渴望拥有那本书,但是书的主人却不愿割爱。“借给我抄!”他于是说,室友爽快地答应了。


肯尼斯成功的秘诀就是立即去做。他开始逐字逐页抄录,由于书随时会被索回,他夜以继日地抄录。


抄完最后一页仅仅一个小时之后,他的室友被带到另外一处集中营。被俘的3年期间,肯尼斯一直带着那份手稿,一读再读。就是这本书一直鼓舞着他,给了他很多的勇气,他决心按照书上所讲的那样去行动,用行动来实现自己的梦想。他说:“我必须立即去行动,否则行动就会长翅膀飞走。”


立即行动可以应用在人生的每一阶段,帮助你做自己应该做却不想做的事情。对不愉快的工作不再拖延,抓住稍纵即逝的宝贵时机,实现梦想。


不论你现在如何,只要用积极的心态去行动,你就能达到理想的境地。执行就是要结果,一个差的结果也比没有结果强!有了01,就有02,而完美的结果,永远是长期努力的结晶。不要犹豫,立即行动,速度制胜!


科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在只有窗户打开的半密闭的房间里,将6只蜜蜂和同样数目的苍蝇装进一个玻璃瓶中,把瓶子平放在桌子上,瓶底朝着窗户。然后,观察蜜蜂和苍蝇会有怎样的举动。


科学家发现,蜜蜂会不紧不慢地在瓶底徘徊,认为能找到出口,直到它们力竭倒毙或饿死;而苍蝇则会不停地在瓶中“横冲直撞”,在瓶中的飞行速度明显高于蜜蜂,不到两分钟,它们就穿过另一端的瓶颈逃逸一空。


因为蜜蜂以为,囚室的出口必然在光线最明亮的地方,一定会找到出口。于是,它们不紧不慢地行动着,可等待它们的结果却是死亡。而苍蝇却成功地逃离了,这并不在于它们有什么特长,仅仅是因为它们懂得快速行动、求得生存。


行动就会有收获,行动就会出结果,但快速的行动,更能保证我们得到想要的结果。要想取得结果,就要付诸行动,而最重要的是,要在最短的时间内付诸行动,速度第一。因为面对生存问题,我们没有多余的时间用于空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