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经营自我篇二十几岁,要做最好的自己(1)

作者:问道

|

类型:生活·百科

|

更新时间:2019-10-06 12:47

|

本章字节:12400字

§§§高调不张狂,低调不怯懦


年轻人大多精力充沛、思维敏捷、适应能力强,即使犯了错,也有“年轻”做借口,即使失败,也有“年轻”做后盾。但是,你可知道,随着年龄的增长,年轻的资本也在渐渐消失,犯错的机会越来越少,越来越输不起。所以,你应该珍惜自己的年轻时光,不要错过了人生最好的打拼阶段,更不要再以年轻为名义继续犯傻。


低调,从来都是一种难得的品格。但凡有大成功的人,都是绝顶聪明却肯做“笨功夫”的人。这个“笨功夫”包含两点:一是愿意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二是表现得大智若愚,比别人低调。前者是从做事的角匿来说,后者是从做人的角度来谈。高调做事,低调做人,你成功人生的必修课。


做人做事赢在分寸


说话要留有余地


对于你没有十足把握的事情,不要把话说得太满,给自己留些余地和退路。


逢人且说三分话,说话不说太满。人心是最复杂的东西,把握不好会吃大亏的。说话最好留点儿余地,才不至于给自己带来麻烦。


一个人做错事情是在所难免的,因此挨批评也是理所当然的。


任何一个谈话高手都知道,批评的话最好不超过三四句。会做工作的人,在对别人进行批评教育时,总是三言两语见好就收,不忘给对方一定的余地。而有的人就不是这样的了,他们总是不肯善罢甘休,非把对方批得“体无完肤”不可,结果是过犹不及,往往把事情推到了反面。


某工厂工人李某私自把仓库里的钢筋拿了一根回家,安在窗户上。这事让厂领导知道了。厂领导抓住这一点,把李某狠狠地批评了一通。当然,李某也认识到自己的确错了,很诚恳地向厂领导认错。这件事本该到此为止,但厂领导并没有善罢甘休,非让李某写下书面保证并公开在厂中认错不可。书面保证可以写,但公开认错就有点儿勉为其难了。这类事本来就不光彩,如果让厂里同事都知道了,李某觉得很难堪,思来想去,仍找不到下台的办法,于是便离家出走了。


一般来说,批评应该适可而止,没有必要把对方置于死地,让对方无颜面示人,因为我们批评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别人。


说话不考虑场合与对象,往往会触犯人身上的逆鳞;把话说得太满,就会印证那句“水满则溢,月盈则亏”的金玉良言,让自己陷于被动的境地。


“马有失蹄,人有失言”,把话说满了往往会断送自己的后路,你无法保证每一句话都说得滴水不漏,从而在交际场上招来误会,为自己留下隐患。


坦率固然会显得很真诚,但你无须事事坦率。另外,说话不留余地还常常伤害别人。这种人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毫无掩盖,直来直去而且不分场合。你所谓的坦率会在连你自己也不知觉的情况下,就伤害了别人。这样,你在无形之中就树立了无数潜在的敌人,这种敌人比你知道的敌人更可怕,他们会寻找机会来向你发动进攻,趁你不备将你击倒。


任何时候都给自己留条退路


做事留有余地,给自己保留一条退路,就不至于落得一败涂地的下场。事情做尽做绝,如同话说尽说绝一样,不是伤人就会被别人伤。当事情做到尽处,力、势全部耗尽,想要改变就难了。


“不给自己留退路”,这作为破釜沉舟、一往无前的精神体现是无可厚非的,而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充满了变故与无常,勇往直前固然可敬,但也可能因此被撞得头破血流,最终走到山穷水尽处。所以爱迪生就曾倡导我们:“如果你希望成功,就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谨慎为兄弟吧!”


美国田纳西州有一位秘鲁移民,在他的居住地拥有6公顷山林。在美国掀起西部淘金热时,他变卖家产举家西迁,在西部买了90公顷土地进行钻探,希望能找到金沙或铁矿,他一连干了5年,不仅没找到任何东西,最后连家底也折腾光了,不得不又重返田纳西。


当他回到故地时,发现那儿机器轰鸣,工棚林立。原来,被他卖掉的那个山林就是一座金矿,新主人正在挖山炼金。如今这座金矿仍在开采,它就是美国有名的门罗金矿。


一个人一旦孤注一掷地丢掉属于自己的所有东西,就有可能失去金矿。


有一位慈祥的师傅,把全身之术尽数传给了一个性情暴戾的恶徒,恶徒学艺出师,不思图报,反倒认为留着师傅是多了一个竞争对手,于是便凭着年少勇力跟师傅决斗,最后达到了自己罪恶的目的。


与此相反的一个例子是猫与老虎的故事。传说猫曾做老虎的老师,教它诸般发威、怒吼、卷尾、剪、扑之技,但猫思虑老虎比自己庞大若干,若日后它欲反扑于我该怎么办,遂保留了一手爬树的技巧,果然老虎不久就翻脸了,怒欲扑食猫老师,猫老师“嗖”地蹿上树顶,老虎抬头张望但无计可施。


同样,倘若师傅留一手,也就是给自己留条退路,也不致身处惨境,慈善反而为慈善所害。


永远都留一手,就会使人保持一些神秘感,形成一种不可知、不可测、不可估量的力量,本身也就成了另外一种力量。杯子装满了,当然再也倒不进去。在所有事物中都有所保留,以便容纳些“意外”,给自己留后路,留下回旋的余地。任何时候都给自己留条退路,才不至于“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


人生变故,犹如水流;事盛则衰,物极必反。这是世事变化的基本公式。世事既然如此,做人也就应该处处把握恰当的分寸,永远给自己留下一条退路。俗话说:“月盈则亏,水满则溢。”凡事留有退路,才可避免走向极端。特别是权衡进退得失的时候,更要注意适可而止,尽量做到见好就收,防患于未然,牢牢握住对日后人生的主导权。


不要轻易作出承诺


一个人的诚实与信誉是他获得良好人际关系、走向成功的基础。因此,要想拥有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就不要轻易作出承诺,要给自己留些余地。


与别人打交道时,不论双方关系如何,如需要许诺对方时,就要三思而行,慎之又慎。不管是答应对方所提出的要求,还是自己主动向对方提出建议,或者是自己诚心诚意地许诺于对方,都一定要经过事先的深思熟虑,反复斟酌。在有必要承诺时,一定要有自知之明,务必要量力而行,一切从自己的实际能力以及客观可能性出发,切忌好大喜功、草率行事,致使承诺“满天飞”。须知,如果滥用承诺,个人信誉便会贬值。


在承诺具体事项时,一定要认真思考,瞻前顾后,字斟句酌,力图周全。既不能模棱两可、含糊不清,难以解释或可有可无,又不能信口开河、大而无当、言过其实,使承诺难以实现。


成功的人很注意承诺这个细节。即使有一定的把握,他不会轻易地去承诺某一件事。


而生活中有许多人都把握不了承诺的分寸,他们的承诺往往很轻率,不给自己留下丝毫的余地,结果使许下的诺言不能实现。


一位高校的系主任,向本系的青年教师许诺说,要让他们中三分之二的人评上中级职称。但当他向学校申报时,却出了问题,学校不能给他那么多的名额。他据理力争,跑得腿酸,说得口干,还是不能解决问题。他又不愿意把情况告诉系里的教师,只对他们说:“放心,放心,我既然答应了,一定会做到。”


最后,职称评定情况公布了,众人大失所望,把他骂得一文不值。有人甚至当面指着他说:“主任,我的中级职称呢?你答应的呀!”


而校领导也批评他是“本位主义”,从此,他既在系里信誉扫地,也在校领导眼里失去了好感。


因此,我们在工作中,不要轻率许诺,许诺时不要斩钉截铁地拍胸脯,应给自己留有一定的余地。当然,这种留有余地不是给自己寻找理由。


一旦作出承诺,你就必须予以兑现。只有这样,才能够以实际行动证明自己“言行一致”,才会赢得对方的好感与信任,才有可能与对方“后会有期”,常来常往。为了兑现已有的承诺,还必须尽可能地避免对既往的正式承诺任意修正、变动,随心所欲地加以曲解,或者擅自予以否认、取消,或者在执行中“偷工减料”。


但是,世事难料,尽管你不遗余力地履行承诺,但一时难以兑现承诺的情况仍会出现。此时,一定要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尽早向相关的一方说明具体原委,以求挽回信誉。


得理时也要让人三分


一个人不仅要胸怀宽广,更要注意别人的自尊。一个人如果损失了金钱,还可以再赚回来,可一旦自尊心受到伤害,就不是那么容易弥补的了避免因伤害别人的自尊而为自己树敌。


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曾经说过:“一颗完全理智的心,就像是一把锋利的刀,会割伤使用它的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完全绝对的事情,就像一枚硬币一样具有它的两面性。这就告诫我们做人做事都不要太绝对,要给自己和他人留有余地。


在一个春天的早晨,房太太发现有3个人在后院里东张西望,她便毫不犹豫地拨通了报警电话,就在小偷被押上警车的一瞬间,房太太发现他们都还是孩子,最小的仅有14岁!他们本应该被判半年监禁,房太太认为不该将他们关进监狱,便向法官求情:“法官大人,我请求您,让他们为我做半年的劳动作为对他们的惩罚吧。”


经过房太太的再三请求,法官最后终于答应了她的要求。房太太把他们领到了自己的家里,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热情地对待他们,和他们一起劳动,一起生活,还给他们讲做人的道理。半年后,3个孩子不仅学会了各种技能,而且个个身强体壮,他们已不愿离开房太太了。房太太说:“你们应该有更大的作为,而不是待在这儿,记住,孩子们,任何时候都要靠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吃饭。”


许多年后,3个孩子中一个成了一家工厂的主人,一个成了一家大公司的主管,而另一个则成了大学教授。每年的春天,他们都会从不同的地方赶来,与房太太相聚在一起。


房太太就是“得理让三分”的典范。


“人活一口气,佛争一炷香。”这是一个人在被人排挤,或者被人欺侮时,经常说的一句急欲“争气”的话。


“得理不让人,无理搅三分。”这是普通人常犯的毛病。其实,世界上的理怎么可能都让某一个人占尽了?所谓“有理”“得理”在很多情况下也只是相对而言的。凡事皆有一个度,过了这个度就会走向反面,“得理不让人”就有可能变主动为被动。反过来说,如果能得理且让人,就更能体现出一个人的气量与水平。给对手或敌人一个台阶下,往往能赢得对方的真心尊重。


给自己留余地


人在社会,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都要学会留有余地。这也是做人的智慧、做事的聪明所在。话不可说满,事不能做绝。留出一定的余地,才有足够的回旋空间。


人生如同下棋,黑白之间蕴藏着无限的玄机。如果你想成功,如果你想做这盘棋中的胜者。那么,希望你花点儿时间,想想自己的这盘棋该怎样下,你打算怎样过完自己的一生。


下棋,需要精心谋划,否则,“一着不慎,全盘皆输。”世事如棋,人生,更需要进行战略谋划,否则,一失足而成千古恨;一步走错,便会落得个失败的下场!重要的是一盘棋下输了,还可以从头再来;而做人一旦一败涂地,东山再起谈何容易!所以,遇事要留有余地,给自己留条退路,也能给人生留白,这是至关重要的!


留有余地也可看作是一种修养,是完善自我的一种方式。把话讲得有些弹性,让别人听起来感到舒服;做起事来有一个灵活的安排,进退空间更大。如果能做到这些,大家心里就都不会为沉重的负担所累,从而能轻轻松松地、坦诚地同别人相处。


做人为自己留点儿余地,也是解脱自己的一种方式。有些时候,为了一件毫无意义的小事,双方争论得面红耳赤,这个时候,只要有一个人会解脱,说一句:“开个玩笑嘛,何必当真?”这就完全可以熄灭“战火”,从进攻的路上撤退下来。最后,谁也不会因此而受到伤害,大家依旧可以像以前一样友好。


面前横着一座大山,或是流着一条大河,阻挡了我们的路,只要退一步能够使自己更快地前进,就应该当机立断。如若撞到南墙也不回头,那只能算是愚蠢的执著,只能说是笨拙地执迷不悟,是一种极其危险的行为。


书画家进行创作,必须要懂得“留白”;编辑进行版式设计,要懂得“留白”;印刷书籍,也要留有相应的空白。留白,也就是为后面的路留出点儿余地,给观赏者或者读者留下“想象”的余地。


闽南话中也有一句俗语:人情留一线,日后好相处。意思是说与人相处,凡事不可做绝,要记得给彼此留有余地,以后不管在什么场合见面,都不会难堪,不会陷入尴尬境地。


韩非子的《说林·下篇》中有这样一句话: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小不可大也,目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


此段话的意思是说,工艺木雕所需要注意的要领,首先在于鼻子要大,眼睛要小。鼻子雕刻大了,还可以改小,如果一开始便刻得小了,那么以后就没有什么办法补救了。同样的道理,初刻眼睛的时候要小,小了还可以加大,如果刚开始雕刻时,就把眼睛弄得很大,那么后面也就无法缩小了。为人做事,也是同样的道理,凡事要留有余地,留有后路。只有做到如此,才不至于使自己遭遇大的失败。


狡兔三窟,留有余地逃生;得势不忘失势,留有后退的余地;强盛而不忘衰败,富有而不忘破落;甚至人情世故、恩怨是非,都需要留有余地。树与树之间,留有间隔,才能长得茂盛粗壮;人与人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避免双方之间的摩擦与纠纷;制订计划,须留出点儿余地;享受人生,也要留出点余地……还是俗话说得好:家有余粮,日子好过;日有余用,生活安逸。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做大事必先做人


无论从事任何职业,做到最后,就剩做人了,做人成功了,财富、荣誉也就源源不断且不再那么重要了。


只有先做人才能成大事,这是一个古训,先人早已强调了“做人为先”的重要性。中国儒家学说代表人物孔子的思想可以说是中国几千年文化底蕴的沉淀,他告诉我们:“子欲为事,先为人圣”,“德才兼备、以德为首”,“德若水之源,才若水之波”。中华民族历来讲究做人的道理,关于如何做人,其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讲究信用。在这一方面,胡雪岩是典型的代表。


胡雪岩在人们的心目中,最大的特点就是“官商”,就是所谓的“红顶商人”。这“红顶”是朝廷赏发的,戴上它意味着受到了皇帝的恩宠。


胡雪岩做生意讲信用,而且少了封建势力的干预。按照胡雪岩的看法,就是商人对客户讲信用,官府对朝廷讲良心。商人只管自己说了话是否算数,是对自己的服务对象——客户——来讲的;官府只管自己做事是否对得起朝廷。两者对象不同,原则不同,假如各行其是,各司其职,整个社会便井然有序。否则就只会增加混乱,而于事无补。


重要的是,胡雪岩意识到,如果钱只集存在于富人手中,市面就活不起来;况且,过富必遭人妒。在两极分化严重、饥民四起的情况下,富人谈何安宁日子?


胡雪岩认为自己有义务关心社会问题,一方面表明了他“好行其德”的良好品质;从实利层面上,表明了依靠商人如滴水般渗漏财富而支撑的是一个健康稳固的社会。这就需要商人行善举,以感化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