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喆帆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12:28
|本章字节:7156字
从前,有一个人叫小明,他的朋友请他到家里吃饭。小明吃饭有点重口味,吃这个菜觉得淡,吃那个菜也觉得淡,反正所有的菜吃到嘴里都没有味道。于是,主人拿来了盐,让他加到菜里面。小明加了一点,觉得味道果然好了很多,于是心里打起了小算盘,原来菜好吃是因为加了盐,那我多加一些,味道肯定会更好。想到这里,他拿起了盐罐子,不停地往菜里加盐。主人看得目瞪口呆,看到菜里白花花的盐,筷子也不敢碰一下了。小明看到盐都加完了,美滋滋地拿起筷子夹了一口放到嘴里。那个咸啊,咸得他鼻子眼睛都拧巴到一起了,他急忙把菜吐掉了。
还有一个佛教故事,是关于我们买东西时时常做的事情讲价。
一个寺庙的住持有一天下山讲学,回去的路上见到一个店面,里面有一尊释迦牟尼的佛像,形态栩栩如生,做工精致,材质上乘。住持想如果能把这尊佛像请回寺庙开光供奉就太好了,于是,他就问店家这尊佛像的价位。老板虽然知道这尊佛像也就值五十两白银,可是一看到这位僧人这么喜欢,就立刻展开了销售攻势,“这尊佛像的材质是从天竺空运过来的,雕刻师都是国外请的啊,您看这雕工,您看这细节,真是完美啊,绝对通过国家iso认证,有质量保障证书啊!您请回去在寺庙里供奉一定合适!价格绝对公道,才二百两白银!这可是千金难买的机会啊,全球限量一共才十五尊!走过路过别错过,心动不如行动啊!”住持算了算,二百两白银,合人民币三万多啊,出家人哪里有那么多钱呢?于是,住持想让老板降点价,老板看到住持是真的喜欢,就认定这个价钱,一分钱都不肯便宜。住持没有办法,只好先回了寺庙。
回到寺庙,住持和弟子们谈论起了这件事,弟子们纷纷表示想请这尊佛像回来,可是又没有那么多钱,这可怎么办呢?住持笑了笑,说:“没关系,这尊佛像我们可以用五十两银子买下来。”弟子们惊讶地问:“怎么可能呢?老板不是一分钱都不肯便宜吗?”住持捋了捋胡子,说:“天理犹存,当有办法。万丈红尘,芸芸众生,欲壑难填,得不偿失啊。”意思就是说,自然法则还是存在的,万事都有解决的办法。大千世界纷纷扰扰,一切有生命的生物的欲望都像深谷一样难以填满,贪心重得不到满足,那么所得的利益抵偿不了所受的损失。住持对弟子们说:“我佛慈悲,普度众生,我们应让他学会忏悔。”弟子们问:“那么应该如何让他忏悔呢?”住持吩咐弟子们,“从明天起,我们……然后……然后……那时再看。”弟子们纷纷按照住持的吩咐去做。
第一天,一个弟子下山,到这个店铺说要请这尊佛像,但是只出四十五两。老板当然不同意了,两个人砍价砍了几个小时,小和尚不加价,老板也不打折,买卖没有做成。
第二天,第二个弟子下山,到这个店铺说要请这尊佛像,挑了一堆毛病,说只值四十两白银,问老板卖不卖。老板把iso9001质量认证的话又讲了一遍,但丝毫没有打动这个小和尚,他还是坚持只出四十两。第二次交易又谈崩了。
第三天,第三个弟子下山,在店铺里转了一圈,也说看中了这尊佛像,但是只有三十五两银子,问老板这个价格合理不合理。老板心想,怎么这尊佛像每天都在降价,越卖越便宜了,真是太郁闷了,早知道四十五两卖了就好了,但是又不认可自己赔了钱,于是竭力说服小和尚,说四十五两就卖给他。小和尚说没有钱了,没有办法,只好走了。
这样几天过去了,佛像的价格越压越低,每天都比前一天便宜,眼看着现在只值二十两了。几天下来,老板每天都在后悔“不如昨天卖了”,他急得脸上都起痘了,深深地陷入在自责当中,心想,如果不是太贪婪,一开始还能挣点,现在卖出去肯定是要赔了。
第十天,住持亲自下山,又来到了这家店,老板一看到住持,激动得快跳起来了,以极其饱满的热情欢迎了住持的光临,并表示这尊佛像一直为他留着都没有舍得卖,希望这次住持可以把他请走,价钱可以商量。
住持说:“那么,五十两银子,可以吗?”老板一听,价钱居然比第一天还高,觉得占了个大便宜,好像天上掉下来一个大馅饼砸在了他的头上,乐得合不拢嘴,当场表示可以成交,还可以赠送住持佛龛、佛香等一套赠品。住持得到了佛像,但是没有接受老板的赠品。临走之前,住持对店铺老板语重心长地说:“欲望无边,凡事有度。一切应适可而止啊!”
老板明白了是自己太过贪婪,追求得太多。欲望是没有尽头没有上限的,凡事要把握好尺度,适可而止。
我们第一个故事中的主人公小明,他和朋友一起逛街的时候借给了朋友五块钱,然后就等着朋友来还。两天三天过去了,没见到朋友还钱,他以为朋友忘记了,于是想去他家要回来。俩人家距离比较远,要从城东跑到城西。小明闲着没事,于是早上八点出发,转了三次公交车,下午两点终于到了朋友家,发现居然是铁将军把门。没办法,他只好再转三次公交车回家,到家的时候,正好该看《新闻联播》了。坐下来算算,一天的时间没有了,还白白浪费了八块钱的车费。
小明不死心,觉得坐一天公交车太浪费时间,于是第二天打车去了朋友家,发现还是没有人在家。他在门口等了几个小时,没办法只好又回家看《新闻联播》了。回家算了算,打车费花了五十多块不说,还是没要回来那借出去的五块钱。
第三天,小明终于想到了这个世界上还有一种叫做电话的东西。于是和朋友约好了时间,又去了他家,终于拿到了朋友还的五块钱。回家的路上,他美滋滋地想,终于把钱要回来了!
我们学习过一百以内加减法的朋友都知道,他为了要回这五块钱,多花了多少钱呢?我们常常不知道放手,对某些蝇头小利斤斤计较,殊不知有一句俗语叫做“丢了西瓜捡芝麻”,因小失大就是这个道理。不如接受现实,放弃执念,不必付出更多代价来维持目前手里握的那一点点东西。
还有一个穷人,生活贫困潦倒,家里除了墙只有一条长凳。他连床都买不起,每天只能在长凳上睡觉。每天睡觉前,他躺在长凳上,双手合十向佛祖祈祷,“佛祖啊,我实在太穷了,请求你发发慈悲,赐我一些钱吧。”
佛祖看他实在太可怜了,本着普度众生的原则,佛祖有一天出现在他的面前。穷人看到佛祖来到他的小破屋子里,激动得一个鲤鱼打挺从长凳上跳了起来,恭恭敬敬地跪在佛祖的脚边,请求佛祖的帮助。他偷偷抬头看,发现佛祖手里拿着一个口袋,穷人觉得里面一定装满了黄金,心不由激动得咚咚直跳。这个口袋果真是给穷人的特恩,佛祖把它递给穷人,说:“这个口袋里只有一个金币,但是当你拿出这个金币时,里面又会出现一个金币。这一个金币是拿不完的,但是如果你想花钱的时候,只能先把钱袋扔掉,那些金币才可以花,如果你没有扔掉钱袋就拿着金币出去买东西,别人只能看到你拿的是石头而已。”穷人激动得双手都在发抖,眼里发着光,接过钱袋捧在怀中,生怕佛祖突然改变主意要收回似的。佛祖说:“希望你能改善生活,多行善事。”说完就不见了。
穷人从地上站起来,拿着钱袋,激动得觉也不想睡了,立刻打开,拿出了里面的那个金币,发现果然又出现了一枚金币。他高兴得嘴都合不拢了,一宿也没有睡觉,不停地拿啊拿啊,拿得脚边堆满了金币。他心里想着,以后什么都不用做,就可以吃香的喝辣的住别墅了。他还惦记着请个保姆给他打扫卫生,想着想着,口水都要滴下来了。
就这样,他一边拿一边想,一边想一边拿,很快就天亮了,他丝毫不觉得胳膊酸痛。看着半间屋子都堆着金币,他揉了揉发红的双眼,心想,再拿一些,再拿一些就出去买饭来吃。于是,他加快了速度,一个又一个的金币从口袋里落到地上,多得连他的腿都淹没了。就这样,从清晨到黄昏,从黄昏到深夜,从深夜到清晨,穷人已经两天没有合眼了,滴水未进的他现在好像看到了几只小鸟绕着他的头唧唧喳喳的飞来飞过。他想,这一屋子的钱已经够我一辈子花的了,不如扔了钱袋出去买东西吧。可是,看着满屋子的金币,他又开始舍不得了,于是又不停地拿起来。他一次一次的决定扔掉钱袋,一次次的说服自己再拿一些。
就这样,他拿了几天几夜,最后又累又饿,连把钱从袋子里拿出来的力气都没有了,他还不舍得把钱袋扔掉。最后,他死死地攥着钱袋,饿死在一屋子的金币旁。
佛祖看见这样的结果,感慨道:“贪婪是永无止境的,适可而止才能获得最合适的生活,过犹不及啊!”
故事里的教育禅
过犹不及的意思就是事情做得过头,就跟不做是一样,是不合适的。我们常常犯的毛病偏偏就是明知道我们得到的已经够多了,但还是不肯放手,想要的越来越多,烦恼也越来越多。
可见,不懂得适可而止,超过了必须的“度”,过分贪婪将损人不利己。
如果我们有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钱袋,你打算拿多少金币再丢掉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