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日本人的满洲梦(9)

作者:魏风华

|

类型:历史·军事

|

更新时间:2019-10-06 10:55

|

本章字节:9574字

在川越和张群谈着的时候,和知鹰二又秘密地从天津跑到南京,向川越传达驻屯军以及关东军对中日谈判的看法。随后川越提出的要求开始增多:取缔排日政策、华北自治、共同防共、减低入口关税、上海至福冈间通航、聘用日籍顾问……显然,这是中国不能接受的。


见陷入僵局,东京告诉川越,其他可以先不谈,但必须使中国原则上先接受两条:一是共同防共,二是华北自治。之所以先拿出这两条,是因为东京也看出来了,叫南京承认满洲国绝对没戏,而取消反日排日政策,也看不到希望;而且,近一段时间,满洲边境那边跟苏联小摩擦不断。所以想叫南京先把共同防共这条答应下来。


南京把这两条都拒绝了,并提出中国的要求:废止《松沪停战协定》《塘沽协定》,取消冀东伪政权,日方停止包庇走私,日本飞机不得在华北任意飞行,解散冀东和绥远伪军!


从秋到冬,川越与张群一共进行了八次谈判,谈到南京的法国梧桐叶子长出来,又落下去,残阳照在中华门上,越来越冷。


1936年11月,绥远战事爆发。


在绥远,傅作义(保定陆军军官学校5期,山西临猗人)率军在百灵庙等地取得大捷,痛击关东军特务机关长田中隆吉(日本陆军士官学校26期,岛根县人)指挥下的伪蒙军(侵占我国的内蒙古,是日本侵略者“满蒙计划”的一部分。日本自1933年侵占热河和冀东之后就计划建立一个类似伪满洲国的“蒙古国”。)。田中想学石原搞个类似于“满洲事变”的绥远事变,但没想到演砸了。


绥远抗战期间,南京中央大学校长罗家伦亲赴前线,这位昔日五四运动(《五四运动宣言》就是他写的)的主将,写下那篇在抗战八年中广为流传的《告绥远将士书》:


经我们血染的山河,一定永久为我们所有。民族的生存和荣誉,只有靠自己民族的头颅和鲜血才可保持。这次我看见各位将士塞上的生活,已认识了我们民族复兴的奇葩,正孕育在枯草黄沙的堡垒中等候怒放。我深信各位不久更可以使世界认识我们中华男儿还是狮子,并非绵羊。我们全国同胞的热血,都愿意奔放到塞外的战壕里,助各位消灭寒威,激荡忠愤。我现在筹俸国币一千元,本欲供各位杀敌前一醉,但是想起这是长期斗争,并非一次的慷慨赴难,所以愿将这些小的款项,改为医药卫生设备之用,备各位壮士裹伤再战。现在整个民族的命运,抓在我们手里,我们大家都无所逃于天地之间。只有我们血染过的山河,更值得我们和后世讴歌和爱护。我诚恳热烈地向各位致敬,更愿代表国立中央大学三千教职员和学生,向各位致敬。


中日政府间的一切谈判止于百灵庙。


1936年的历史,好像就要结束了。百灵庙烽火骤起时,蒋介石曾亲飞太原,跟阎锡山(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6期,山西五台人)筹划绥远战事,回到南京后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如果真是这样,中国的历史也许大不同。但蒋脑袋又一阵疼:他接到在西北剿共的张学良来电。


历史的改变往往出现在瞬间。


蒋介石休息了几天,立马飞往西安,在临潼华清池设置行辕(旧时高级官吏的行馆,亦指在暂驻之地所设的办事处所)。在那里,张学良和杨虎城正指挥东北军和第17路军围剿从南方转移到陕北的中共红军。


按蒋介石的想法,用不了一年的时间,到1937年夏,必定能把红军消灭。但张、杨不想再打了,所以在围剿行动上比较消极,蒋介石就打算把张、杨二人调到别的地儿,再派30万中央军过来进行最后的合围。


张学良呢,见到蒋介石后,说:别再打内战了,还是一起对付日本吧(这时候他明白了)。但受到蒋的怒斥。蒋觉得张学良太幼稚了,在他看来,对红军的胜利已指日可待,这时撤兵和谈,怎么可能?


面对这个在东北易帜和中原大战中给足他面子的小兄弟,蒋介石最终出了一个选择题:a东北军和第17路军别再心不在焉了,必须倾力出动围剿红军;b不想围剿也可以,东北军调到福建,第17路军调到安徽,陕北的围剿换人!


张学良又一次面临人生的选择。第一次是张作霖被刺,第二次是东北易帜,第三次是九一八事变。


被蒋介石怒斥“无知”后(12月11日下午),张学良红着脸出了华清池二道门内的五间厅三号房,张一边走一边左右看。走到头道门,看到他想找的人:东北军卫队第1营营长王玉瓒。卫队本来是负责张学良的安全,蒋介石来陕后,张学良把卫队第1营派到临潼,护卫蒋介石。张学良走近,对王玉瓒说:你跟我回西安!


张学良既没选a,也没选b,而是给了自己一个新答案。


回西安后,张学良开始布置行动。在此之前,他和杨虎城已经商量过了,“捉蒋”已是一个预案!他把任务交给王玉瓒第1营和孙铭九第2营。两个人接到任务后,都倒吸一口冷气。


12月12日凌晨2点30分,王玉瓒赶到西安郊外的灞桥,带着驻守在这里的该营手枪排迅速摸向临潼华清池。在灞桥,他与第2营营长孙铭九约定,临潼枪响后,第2营就出动,一起围攻华清池。


到华清池后,王玉瓒先带人下了住在附近的宪兵的枪,然后带人进入头道门,由于卫兵都是王的部下,很快就摸进二道门。这里有蒋介石自己带来的贴身卫士。王玉瓒看表,时针快指向凌晨5点。由于是冬天,周围还是一片漆黑。


一个卫士在那里晃悠。王玉瓒举枪便打。


蒋介石带来的贴身卫士都惊呆了。


他们夜宿在二道门内,听见枪响后,每人脑袋大了三号,外头的人显然是冲蒋介石来的。可他们又不知道动手的是张学良,更不知道他们只想捉活的。


蒋介石的贴身卫士拼死还击。但他们只有二十来个人,虽然个个都是以一当十的角色,但无奈人太少了。王玉瓒一边叫人压住对面的火力,一边带人扑向五间厅蒋介石住所。进去后,发现3号房的门开着,蒋的卧室空无一人。搜查完了,还是没人。蒋的黑斗篷挂在衣架上,假牙泡在杯子里。


王玉瓒也急了。


如果抓不到蒋介石,或者蒋介石出了意外,死掉了,谁担得起这个责任?


外面的战斗此时结束。张学良打来电话,问行动如何。王玉瓒说:人找不到了。


张学良告诉王玉瓒,如果没把活的蒋介石带到眼前,就以叛逆罪毙了他!但话又说回来了,如果蒋介石真出意外死了,枪毙了王玉瓒又于事何补?


孙铭九带着第2营来了。


但蒋委员长到底去哪了?


凌晨5点,尤其是冬天,人们大多还都没起床,但蒋介石不同。他一直保持着军人习惯,每天5点准时起床,当外面枪响时,他正要起床。两个卫士猛地冲了进来,说:委员长快走!


蒋介石的心也提到嗓子眼,没人会想到出现这样的事。


蒋打开窗户跳了出去。在卫士的帮助下,他翻越围墙。虽然是50岁的人了,但蒋毕竟有军人的底子,三爬两爬竟翻了过去,但一只鞋落在地上。


卫士们保护着蒋介石跑到外面的骊山上藏了起来。


院子里的人发现了那只鞋。王玉瓒和孙铭九立即带人搜山。此时天才蒙蒙亮,有人发现一块大石头后有异动。喊话后,没动静。一个战士很冒失地往那边打了两枪。


草丛里站起三个人,两个贴身卫士站在蒋介石的前面。


按分工,东北军负责临潼这边,第17路军负责西安。西安那边没这样惊险,蒋介石带来的几个将领都被抓了。


当天,张学良、杨虎城向全国通电,提出停止内战、建立抗战政体、保证言论自由、释放政治犯等多项主张。


南京乱作一团。


孔祥熙、宋子文、宋美龄等力主和解,而以军政部长何应钦为代表的众多人倾向于讨伐。


很多人说:何应钦是为了逼张杀蒋,自己取而代之,所以在当时力主讨伐。甚至给人以这样的印象:在南京,主张讨伐的只有何一人。其实恰恰相反,在当时,主张讨伐的人比主张和平解决的人多得多。


经过一番商量,最后在会上通过了起兵威慑西安的决议。什么事都需要搞两手准备,所以南京这边又决定以党内元老于右任为宣抚大使,冲西安做招手状。


紧急中,还把在国外的汪精卫召了回来。自从1935年遇刺后,汪就自动下来了。此时他正待在意大利。


事变爆发后,各国反应不一:苏联那边,斯大林认为,西安发生的事,很可能是日本的阴谋!莫斯科反对杀蒋,那样只会使日本人受益。斯大林认为,中日战争一旦爆发,中国需要蒋介石领导抗战。态度关键的中共,经反复讨论,最终决定和平解决事变。


东京那边也蒙了。


事变转天一大早,首相广田弘毅得到消息,说中国出事了,蒋介石在西安被张学良逮捕了。广田一下子没反应过来,问秘书:谁逮捕了谁?随后立即召开内阁会议。而早上6点,外务省那边已经开了个紧急会,在有田八郎主持下,这个会开了4个小时,到上午10点多才达成一致意见,说起来有点可笑,这个意见就是:先确定消息是不是可靠。


无论广田,还是有田,都认为:蒋介石很难顺利返回南京,他几乎死定了。他们判断:事件爆发后,中国各地的新军阀必定趁机倒蒋,中国将陷入大内乱!


他们失算了。


中国这边,各地通电,希望事变和平解决,然后一致对日,包括蒋介石的那些对手。


在东京伸着脖子的观望中,西安迎来了宋美龄、宋子文等人。蒋介石和宋美龄的恩爱,很多人都知道,那不是一个传说中的爱情买卖,而是一个实在的爱情传奇。


见到宋美龄后,蒋潸然泪下:你怎么来了?入虎穴矣!


宋美龄许久没有回答,最后说:宁抗日,勿死敌手。


蒋介石望了望天。


平安夜,作为基督徒的蒋介石,接受了张学良和杨虎城的条件:


改组国民党与国民政府,驱逐亲日派,容纳抗日分子;释放上海爱国领袖,释放一切政治犯,保证人民的自由权利;停止剿共政策,联合红军抗日;召集各党派救国会议,决定抗日救亡方针;与同情中国抗日的国家建立合作关系。


圣诞节那天,张学良亲自陪蒋介石乘飞机离开西安,飞向另一个古都,从此张学良开始了令人叹息的监禁岁月。人生之传奇,命运之跌宕,莫过于此吧?蒋介石觉得张学良犯了时代性的错误,其次是对蒋个人的冒犯。这让蒋终身都无法原谅这个小兄弟。


历史就这样,在1936年年底猛地转了一个弯!


七七事变


1937年是中华民国26年,日本帝国昭和十二年。


先看一下这一年日本的预计军费开支,有多少呢?接近内阁财政预算的50%!也就是说,这个国家的每一分钱,有一半是用于军队的。不讲什么大道理,什么叫军国主义?这就是了。而且,日本军工产值,已经占到工业总产值的60%以上(当时日本的工业总产值约60亿美元)。


再说南京这边,年初的时候,国民党开会(五届三中全会)讨论西安事变后的时局,蒋介石发表了份声明,里面有这样一句话值得做个截图:“(对日本)如果让步超出了限度,只有出于抗战之一途!”在会前,蒋介石叫华北五省领导人都必须出席会议,山西的阎锡山、绥远的傅作义、山东的韩复榘都没意见,但主政平津冀察的宋哲元不来。


有人说,宋之所以不来,是因为日本人阻挠。


问题是:如果他真想去,日本人阻挠得住吗?去抱大腿?或学河本大作?即使是学河本,一向标榜自己不做汉奸的宋哲元敢不敢坐上南下的火车?


但南京态度强硬,宋哲元只好派副手去。就这样,第29军副军长兼北平市长秦德纯(保定陆军军官学校2期,山东沂水人)到南京出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