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樵夫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02:29
|本章字节:8030字
天庆元年,九月。
辽中京来了一伙特殊的客人,他们是宋徽宗派遣来的使者,使团由端明殿学士郑允中担任正使,太尉童贯担任副使。他们是来辽国出访的。
童贯等北宋官员与辽人衣饰各异,且饮食习惯不同,天祚帝在设宴款待时,辽国的大臣们见他们不擅饮酒吃肉,且举止斯文,遂相聚在一起,指着童贯嘲笑说:一个被阉割了的宦官,竟然是宋朝的重臣,他们如此软弱不堪,手不能挽强弓,由此可见宋朝的人才不过如此而已。
天祚帝贪恋宋朝进贡的珍玩玉帛,而宋朝所进贡的珍珠玛瑙,都是世上的珍奇之物,还有两浙的髹藤、书柜床椅等物品,用料考究,制作精美,天祚帝一见便爱不释手。所以准许宋使们在中京城中随意行走。天祚帝哪里知道,就在他反复把玩、啧啧赞叹之时,却有一双鄙夷的目光在斜睨着他。
童贯眯着眼,他看见天祚帝一副酒色过度的模样,不禁心中暗喜。早就听说大辽皇帝昏聩无能,沉缅酒色,惟以射猎饮酒为能,今日一见果然如此。童贯在心里暗暗高兴:真是天助我大宋,让大辽有这样一个昏君,我大宋王朝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日子为期不远了。
还有一个人也在盯着天祚帝仔细观看。这个人就是使团中的陈尧臣,他已将天祚帝的相貌牢记在心。
原来,郑允中、童贯这次带人出访辽国,肩负着特殊的使命。此番来访名义上是友好访问,实则受宋徽宗的指派,来打探辽国的军备实力。大辽自天祚帝即位起,国内气候江河日下,尽显颓势。消息传来,宦官童贯等人开始秘密制定征辽计划。经过一番分析,童贯断定:大宋定可轻易破辽。恰好宋徽宗继位后,也想做一个有为之君,想收复燕云十六州,他见天祚帝荒于朝政,酒色无度,由此更加坚定了出兵收复的决心。但是多数大臣认为征辽计划有很大风险,因此反对的呼声很高,双方僵持不下。经磋商,双方共同制定了一条妙计:决定以辽国皇帝天祚帝的面相来决断是否出兵辽国。其实陈尧臣的真实身份是一名画师,他以使臣的身份,混进宫中谒见天祚帝,将其相貌牢记于心,回到驿舍后立刻作画带回大宋。
于是宋徽宗特派宠臣童贯等人来辽打探虚实。
说起燕云十六州,那是在后晋天福元年,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反唐自立,向契丹求援。契丹出兵扶植他建立晋国,辽太宗耶律德光与石敬瑭约为父子。作为条件,两年后,石敬瑭把位于今天北京、天津以及山西、河北北部的十六个州献出来,使得辽国的疆域扩展到长城沿线。燕云十六州,又称幽蓟十六州。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长城要隘山海关、喜峰口、古北口、雁门关都在这一带。燕云十六州一失,中原北部边防从此几乎无险可守,胡人铁骑纵横驰骋于繁华富庶的千里平原,昼夜即可饮马黄河,导致中原赤裸裸地暴露在外来民族的铁蹄之下。
由此可见,燕云十六州这一天然屏障,对宋朝的安危乃至灭亡有着重大影响。宋朝开国之后,面对辽人铁骑由燕云十六州随时便可疾驰而至的威胁,宋太祖赵匡胤不忘收复燕云,曾打算用金钱赎回失地。太平兴国四年,宋太宗赵光义移师幽州,试图一举收复燕云地区,在高梁河展开激战,宋军大败,宋太宗中箭,两年后疮发去世。之后北宋与辽进行了长期的战争,一直未能夺回此地。景德元年,北宋真宗抵澶州北城,与辽国在澶州定下了停战和议,史称澶渊之盟。之后宋辽边境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此后四百余年中,收复幽云十六州成为每一个中原王朝梦寐以求的理想。
童贯是北宋的大宦官,性情奸诈狡猾,权倾朝野,显赫一时。他是中国历史上握兵时间最长、掌控军权最大、获得爵位最高、第一位代表国家出使、唯一一位被册封为王的宦官。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就是这个在《水浒传》中统领80万大军,去梁山泊镇压宋江起义军,中了十面埋伏,被杀得只身逃回汴京的枢密使童贯,为人却极有度量,出手相当慷慨大方,尤其是后宫妃嫔、宦官、宫女、能够接近皇室的道士、天子近臣等等,都会从他那儿得到不少好处,因此好评如潮,宋徽宗耳边经常听到关于他的好话。更重要的是,童贯心细如发,对皇帝的心理极具洞察力,每每能够事先预知皇帝的兴趣意图,从而大获皇帝的欢心。
童贯净身入宫时,是拜在同乡、前辈宦官李宪门下作徒弟。李宪是神宗朝的著名宦官,在西北边境上担任监军多年,颇有战功。童贯读过私塾,跟随李宪出入前线,打下了军事上的根基。加上他曾经十次深入西北,对当地的山川形势相当了解。宋徽宗入继大宝时,已经48岁的童贯正处于一个人的人生经验、阅历、精力臻于巅峰之际,于是大得宋徽宗的宠幸。宋徽宗封他为内廷供奉官,到杭州设明金局收罗文玩字画,第一次为他打开了上升的通道。内廷供奉官这个职位尽管不高,却是一个很有油水的肥差。童贯到了杭州后,并没有像他人一样疯狂地去自己捞取好处,而是老谋深算地与贬居此地的蔡京交往密切,朝夕相处。
一年后,蔡京坐到宰相的位子上,主持国政之后的一项重大举措,就是向宋徽宗推荐童贯监军西北,让他去收复青海甘肃地区的四州之地。童贯担任监军后,率大军进发到湟川,然而,正在即将开战之际,突然接到皇帝手诏。原来是皇宫失火,皇帝认为是不宜征战之兆,急令退兵罢战。谁知童贯见战机成熟,断然决定拒不奉诏,看完手诏后,他若无其事地折起来塞进靴筒。毅然决然地继续挥师西进,果获大胜,连复四州。在庆功大会上,他慢悠悠地拿出皇帝的那份手诏,传示军中将领观看。众将一看,无不大吃一惊。领军主将惶恐地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童贯回答说:当时我军士气正盛,如果停兵罢战,今后的仗还怎么打?主将又问:如果打败了可怎么办?童贯说:这正是我当时不给你们看的原因。打败了,当然由我一人去领罪。一听此言,众将领一下子呼啦啦跪倒在地,无不感激佩服。
这次胜仗,对于北宋极其重要。北宋已经许久没有军事上的光荣与辉煌了,童贯此举深得徽宗赏识,破例被任命为景福殿使、襄州观察使。班师后,在京城朝野上下,童贯受到英雄般的热烈欢迎。
嗣后,童贯常年主持西北军事。并率兵连打几次胜仗,相继收复了积石军、洮州等地。政和元年,童贯官封太尉,领枢密院。从此,童贯位列三公,手握重兵转战于西北边陲,与外族夏、辽、金周旋十多年。从此,童贯成为名副其实的帝国柱石,撑起了大宋朝曾经多次险些垮下来的西北战局。
也就是在这种形势下,童贯获得了宋徽宗的赏识,以副大使的身份,代表宋徽宗出使辽国。其实这也是童贯早就盼望的。原因是这段时间西线无战事,童贯静极思动,想到东北方的辽国去看看是否有什么机会。
尽管此时童贯如日中天,然而,毕竟这是代表皇帝与国家出使外国,因此,还是有大臣提出疑义,认为以一个宦官代表皇帝出使,实在有碍观瞻,会让辽国小看,认为偌大一个北宋无人可派。谁知,徽宗皇帝却表现出浪漫而轻佻的性格,为童贯骄傲自豪地说:契丹人听说我朝有一个童贯,屡屡打胜仗,很想见识一下。正好就此派他去考察考察辽国的情形。于是,特意加封童贯为检校太尉,以端明殿学士郑允中为正使,以童贯为副使,以贺正旦的名义前往辽国。然而正是宋徽宗皇帝的这一次浪漫行为,为北宋的灭顶之灾和黎民百姓的家破人亡,埋下了意味深长的伏笔,此为后话。
在辽国盘桓数日后,童贯带人返回宋朝,一天晚上,住在卢沟河的驿舍,深夜有燕人马植前来求见。
马植的祖辈是燕京人,当年石敬瑭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辽国后,就成了辽国的属民,从此他家世代都在辽国为官。马植在辽国任光禄卿,因自己人缘不好,为同僚所排挤,且又是燕地旧人,得不到天祚帝的重用。当他看到女真人日益强大,已经对辽朝构成了强大的威胁,而辽朝却不思进取日益腐败,便想为自己谋取一条后路。因此,看不到政治前途的马植一听是北宋能征善战的童贯来了,急忙在夜间求见,自言有灭辽良策。
童贯暗自思忖,马植是辽国官员,反倒要向北宋献灭辽之策,他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呢?他吩咐小吏把马植领进驿舍。
这是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只有淡淡的云,却丝毫也不能影响月亮流泄下来的如瀑一般的光韵。窗外的虫声唧唧,屋内灯影摇曳,只能听到细密的低语。
马植一见童贯,慷慨陈辞地说:大宋乃天朝大国,皇上圣明,万民恭顺,马植本为汉人,心仪大宋久矣,却报国无门。辽国本是夷狄禽兽之流,现天祚帝荒淫无道,辽国已是苟延残喘,奄奄一息,马植一心弃暗投明,希望大人明察小人的心迹!
童贯却是满脸的笑容中透着虚伪,他慢条斯理地说:我大宋国与贵国通好已达百年之久,燕云之地乃祖宗割让给贵国的,当今皇上岂能因弹丸之地而毁两国之盟约,而招引兵乱?
马植一听此言,诧异地抬起头来,只见童贯手拈胡须,正微笑地看着他。宦官哪来的胡须?马植的心里更加惊讶了,他早就听说童贯是个宦官,与蔡京一起狼狈为奸地把持着北宋的朝政,不想站在他面前的这个北宋的高官不但长有胡须,而且身材高大魁伟,皮骨强劲如铁,双目炯炯有神,面色黢黑,一眼望去,绝对是一个阳刚之气十足的美男子,哪里像是阉割后的宦官。其实马植只知童贯是个宦官,却不知童贯年近二十岁才净身,所以才有如此伟岸、飘逸的男人气象。
马植站起身,愤然作色:大宋君臣日兴夜寐,时刻都在思虑收复燕云之地,此事天下有识之士,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宋使出使辽国,亦有觊觎窥探之心,大人您既然没有推心置腹的诚意,那么在下就提前告退了。
童贯见马植要走,急忙拉住他说:先生不要生气,我本在辽地,异国他乡,又身负匡扶社稷的重任,岂可轻与他人乱谈国家大事。今日见先生乃有识有谋之士,愿听先生的复燕妙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