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作者:韩立华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01:38

|

本章字节:9850字

第2篇第9章第2节零和博弈没有出路(2)


由于哈、土、乌三国在俄、美能源争夺中处在特别重要的地位,因此三国都在积极实施多元化的油气出口战略,大力开发和铺设里海油气资源的基础设施,以谋求国家利益最大化。他们一方面迎合俄罗斯的诉求,在本国利益不受损害的前提下与俄开展合作;另一方面,在与俄达成重大共识的同时,也在积极寻求其他合作伙伴。如“联合声明”发表之后,普京的表态是,“土库曼巴什声明的实施不仅对俄、哈、土三国的经济发展意义重大,而且将对欧洲乃至世界能源市场产生重大影响”;哈总统纳扎尔巴耶夫指出,“哈致力于实现油气出口多向性,并且将经济利益放在第一位”;土总统别尔德穆哈梅多夫说,“土、俄、哈是久经考验的可靠伙伴,扩展相互间的合作从政治、经济、金融角度来说对三方都有益。土库曼斯坦将根据协议按时、足量地保证沿里海管道所需的天然气供应,但这并不意味着土将放弃参加美国提出的跨里海管道的建设。土库曼斯坦充足的资源能够保证对中国、伊朗等国的天然气供应”。


可见,四方领导人对该管线的期待各有不同:俄想借此加强对中亚天然气外输以及对欧洲能源市场的控制,达到反制美国的目的;中亚国家既不得罪俄罗斯,同时也在不遗余力地为减少对俄油气管道的依赖而寻求其他合作途径、各种新的管道铺设方案和路线。


美欧不会无所作为


苏联解体后,美国一直视中亚五国为自己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为了获得能源,1996年,美国提出一项年输气能力为300亿立方米的跨里海天然气管道项目,将中亚天然气输入巴库—第比利斯—埃尔祖鲁姆管道,然后经2010年建成的纳布科管道进入欧洲。美国希望该管道建成后,将土库曼斯坦天然气绕过俄罗斯,直接输入欧洲市场。美在中亚的主要战略意图就是要把哈、土等国的油气资源都经巴库—第比利斯—杰伊汉输油管道绕过俄罗斯而输往西方。在中亚里海地区,美国的能源立场非常明确,坚决支持欧盟联合外高加索和中亚国家,建立能源联盟,实现欧洲天然气供应管道多元化,摆脱对俄能源依赖。为此,美国积极发展与土库曼斯坦新领导层的关系,因为如果没有土国天然气的保障,欧洲根本无法摆脱对俄气的依赖。


为了削弱俄罗斯在世界油气市场上的强势地位,将其排挤出中亚地区传统势力范围,美国对中亚天然气的东向、南向线路均表示了支持。2006年8月14日,美国南亚和中亚事务副助理国务卿史蒂文?曼恩与尼亚佐夫举行会谈时表示:“美国支持土在天然气运输途径多元化方面的努力,支持土铺设通往阿富汗和中国方向的天然气管道,美国公司对这些新管道工程非常感兴趣。”2007年3月22日,美国与阿塞拜疆签署了《美阿里海地区能源安全合作谅解备忘录》,旨在扩大两国在里海地区的能源合作,通过阿塞拜疆的参与使里海油气资源绕开俄罗斯直接供应欧洲。今后几年,美国拟将对哈投资增加到600亿美元,其中大部分将投向油气部门。为了阻止中亚国家向俄罗斯靠近,美还提出反对伊朗—阿富汗—印度管道(ipi)并支持土库曼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ap)管道。为了把俄罗斯排挤出中亚,美印关系迅速升温,印巴关系也在修复之中。如果印巴都作出有利于ap代替ipi的决定,对俄罗斯来说无疑是地缘政治的严重恶果。


虽然美国因煽动“颜色革命”失手中亚,给俄重居主导地位提供了机遇,但美国在该地区仍有可观的势力和影响,它绝不会放松更不会放弃控制中亚油气资源的目标和努力。目前,各大国都在以自己的方式争先恐后地拉拢中亚国家,再加上有西方背景的国际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中亚各国在开展对外能源合作方面越来越强调国家利益,在合作伙伴和合作方式选择上也越来越自信。中亚国家虽向俄罗斯靠近,但仍对大俄罗斯主义心存疑虑,仍奉行在美俄之间保持适度平衡政策,以左右逢源,两面牟利,不会以牺牲本国利益为代价来做俄罗斯的安全屏障和能源“附庸”。2007年3月24日、25日,土总统别尔德穆哈梅多夫分别与格鲁吉亚和哈萨克斯坦讨论了地区能源合作以及增加土国天然气经哈过境运输问题,重点研究了跨里海天然气管道建设问题,尽管土已故总统尼亚佐夫在2006年9月5日曾向俄天然气公司领导保证“我们将首先保证俄的用气”,以示对俄“忠诚”。可见,以维护本国利益为出发点选择合作伙伴和合作方式,将是未来中亚国家与别国开展能源合作的基本准则。


新生力量的中国


里海地区的东邻是强大而友好的中国。中国的和平崛起及其蓬勃发展的经济,为该地区各国所向往和敬重。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更加深了这一地区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作为中亚的重要邻居,中国在中亚的经济利益不言而喻。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对油气的消耗日趋增加,中亚无疑是中国潜在的燃料来源基地,维护中亚的稳定有助于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动力能源保障。另外,从中亚油气外输的地缘格局看,土耳其、伊朗和中国构成了内三角,而在这个内三角之外还有一个外三角,即俄罗斯(在中亚和里海有着巨大的传统利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能给予资金援助并且是中亚目前最大的消费者)、中国。由于中国处于“内需求月形地带”和两个地缘战略三角的交叉点,所以,中国无疑成了中亚地区能源大角逐中一个不可回避的国家。


综合考量,中国参与中亚能源开发的优势突出。在油气国家当中,俄、哈、乌是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土库曼斯坦、阿塞拜疆对华友好。特别是在地缘意义上,目前中国进口石油85%需要经过马六甲海峡。从长远看,只有中亚具备构筑不经过海洋的陆路管道,而且通道将主要在中国境内。发展中亚—东亚油气运输管线是中国维护能源安全,拓展战略回旋空间,保持边境稳定的重要保障。


另外,中国参与中亚里海地区的油气开发也是由中亚管道多元化趋势所决定的。哈、土、乌等国虽不遗余力地推进管道多元化,但多数管道或搁浅、或在规划中,真正形成效益的管道数目寥寥。俄罗斯仍不遗余力地操控这一地区的油气管道,但俄若要完全掌控别国也不现实,唯一可行的是互利双赢。从大趋势看,中亚油气资源北上(俄罗斯线)、西进(欧美线)、东输(中国东亚线)将呈三足鼎立态势,这既符合中亚国家的战略利益,也与中国发展需求相吻合。


合作共赢大势所趋


由于中亚地区的能源不仅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同时还包含着重大的政治意义,因此,俄希望完全控制中亚油气流向,加强独联体的向心力,以便在与西方国家的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的企图,显然不会一帆风顺,因为这并不符合中亚国家的长远利益,也与美国的“大中亚计划”所不相容。大国在该地区的较量使得中亚国家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有了更多的回旋余地和空间。所以,尽管俄在对中亚能源的新一轮较量中暂时占了上风,在中亚天然气管道出口走向问题上俄罗斯会占据主动,但美国主导下的管线也会有所推进。因为出于对重大地缘经济和地缘政治利益的谋求,俄、美、欧、中都不会轻易退出角逐,这使得俄、哈、土、乌共建里海天然气管线的外部环境更加复杂,四国之间也还有一些利益需要调整。在各大国和各种国际组织都在争夺中亚国家的背景下,能否在经济上满足中亚国家的诉求无疑是能够取胜的重要因素之一。


1中亚国家是里海油气的真正主人


中亚国家在对外能源合作中存在多种选择,这使他们得以以维护本国利益为出发点来选择合作对象和合作方式,俄罗斯只是其可供选择的合作伙伴之一,虽然是第一位的选择对象。中亚国家虽然在油气外运方面暂时没俄不行,但在美国增加援助的情况下,向西倾斜也是事实。如哈一方面与美关系走得很近(哈油气资源40%以上被美国公司掌握);另一方面又表示与俄在石油天然气领域的合作具有战略意义,哈完全赞同将哈大部分甚至全部石油过境俄罗斯领土输送到海外;同时,哈又与土、乌联手提高售俄天然气价格,使俄无利可图。


而有望在未来10年成为世界最大天然气出口国的土库曼斯坦也在力争实现天然气出口北、东、南、西四个流向,用以平衡俄、中、美、欧四种国际政治力量。土一直对俄低价购买其天然气不满。由于缺乏其他替代性运输路线,土的天然气只能通过俄罗斯输往欧洲,这使得土在与俄确定天然气价格时十分被动,无力与俄开出的价格讨价还价。但是近几年来,随着中亚国家油气出口多元化战略的实施,中亚国家开始谋求按照合理价格对俄出口天然气。2008年3月11日,俄气公司在哈、土、乌三国的联合要求下不得不同意从2009年开始将中亚天然气对俄出口价格提高到欧洲市场价格。俄被迫同意哈、土、乌三国提出的天然气涨价要求,主要原因之一是担心土会撇下俄而直接将天然气卖给乌克兰,并同意美、欧一再鼓动的修建绕开俄罗斯,以哈、土为起点,到达阿塞拜疆巴库的“跨里海海底管道”方案。


近年来,土库曼斯坦大力推进天然气出口多元化战略,其中,中、日、印分别是土东向和南向天然气管道的潜在消费国,土气南下和东进都将弱化俄气公司在欧亚大陆的价格垄断地位。一旦美国竭力主张的跨里海天然气管道项目得以实施,土气绕过俄罗斯西下进入欧洲市场,俄对欧洲市场的价格垄断也会化为泡影。届时,俄将失去在中亚地区的主导地位,中亚里海地区上演的将远不再是俄、土、乌之间的“三国演义”,而是有俄、美、欧、中以及中亚和外高加索国家参加的“群雄逐鹿”。所以,虽然俄、哈、土、乌四国同意为“中亚—中央”管道扩容并将铺设沿里海天然气管道,但俄对中亚油气资源的控制并非铜墙铁壁。


2关切各方利益是合作前提


地区范围内的国际能源合作往往是能源地缘大国的多边利益博弈。单纯为了能源利益而忽视有关国家的其他利益诉求,很难使各国达成合作共识。为此,满足这些国家在中亚的主要利益诉求十分重要。


比如,美国除了要争夺该地区的油气资源外,还意图占领苏联原有的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空间;俄罗斯想通过与中亚国家的能源合作来维护在中亚地区的传统安全利益;中国进入中亚的主要目的是石油和边疆稳定,只要中亚的石油能够顺利流向中国,只要那里不对中国的安全和领土完整构成威胁,中国无意取代俄、美的位置,也不会挑战俄、美的地缘利益。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实现各方利益的多赢和共赢局面,摈弃零和博弈思维,提高相互认知度,加深相互谅解,兼顾各方的主要地缘政治观点和利益诉求,通过开展多边能源合作,形成一种相互牵制的格局,可以有效避免因误解而产生的不必要的矛盾和冲突。因为,当各方利益相互交织、相互缠绕时,任何一方都不便轻易挑起争端。目前,各大国在该地区的地缘战略利益存在差异,相互之间缺乏谅解和换位思考,是摆在中亚多边能源合作道路上的主要障碍和挑战。


化解以上这些不利因素的最好办法是加强沟通,增进互信,多边协调,解惑释疑,积极推动中亚地区的经济一体化,为该地区的稳定提供良好的政治、经济环境,并为该地区其他领域的合作创造条件。中亚地区的经济一体化将会增加中亚国家的共同利益,从而迫使各大国在该地区不得不采取更加合作的态度,以最终达到缓解地区局势、造福地区发展的目的。


3摒弃排他性是互利共赢的基础


中亚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化与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使能源成为冷战后中亚地区最重要的合作领域。中亚国家需要在相关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帮助下发展与外部世界的新型关系。在未来若干年内,中亚地区主要的能源地缘国家——美、俄、中、欧的政策将面临严峻考验,他们必须在油气政治和油气经济间寻求平衡。


中亚地区的稳定与和平符合所有国家的能源安全利益。中亚地区类似“上海合作组织能源俱乐部”和“天然气输出国组织”的构想已经得到了有关成员国和地区国家的支持,但是排他性的多边合作将会招致西方国家的强烈反对。鉴于此,有前景的中亚多边能源合作应该是东西方合作和能源需求方与能源供给方的竞争性合作,而不应是排除其中任何一方的垄断性合作,否则的话,由排他所导致的对抗只能使各方利益受到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