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韩立华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01:38
|本章字节:8966字
第2篇第5章第2节能源政策是双刃剑(1)
进入21世纪,随着高位运行的国际油价给俄罗斯经济注入了大量的新鲜血液,俄罗斯经济在很短的时间里迅速得到恢复,并连续7年高速增长。俄罗斯重新崛起已经成为世人公认的事实。经济自主、政治独立、军力走强使俄罗斯重新以强国的面目出现在世界舞台之上,这让十多年来习惯了不把俄罗斯放在眼里并将其视为“二流”或“三流”国家的西方感到震惊。俄罗斯不再极度渴望融入欧洲,做“西方民主社会的一员”,甚至是西方的“小伙计”,而成为令国际社会必须加以重视的坚持本国经济利益的“能源超级大国”,西方世界不得不重新审视其对俄战略,制定对策。近几年来,俄罗斯与乌克兰、白俄罗斯之间的能源纠纷不仅使欧洲体验到了俄罗斯“能源武器”的威力,而且俄罗斯在“后苏联空间”的一系列举措也使西方看到了俄罗斯“帝国野心”的重现。
利己遭到排挤
普京早在1997年撰写经济学博士论文之时就已经认识到,在当今世界,战略性自然资源举足轻重,是国际政治舞台上的重要筹码。执政以后,普京将这一理念运用得游刃有余:在独联体地区,利用油气供应的阀门,打压亲美派,拉拢亲俄派,遏制独联体内部的离心倾向;在世界范围,俄利用美国、日本与中国的矛盾,在远东石油管道问题上大做文章,左右逢源,拉一个,疏一个,为自己争取最大利益。俄罗斯利用美国急于减少对中东石油依赖的心理,通过全面运筹能源外交,牢固确立了其全球最大能源供应商的地位之后,大国心态迅速得到复苏、发酵、膨胀,决心要在外交的各个方面动用石油和天然气武器以及它们带来的财政和外交好处,全力以赴地重新采取攻势。这一点可以从普京在2006年5月11日发表的国情咨文中得到解读。俄罗斯以能源作为外交武器,声东击西、待价而沽、变化无常的做法,在给自己带来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招来了国际社会的不少疑虑和抨击,增加了国际能源合作环境的不确定性。因此,认清俄罗斯胡萝卜加大棒的能源外交本质,对于能源进口国来说很有必要。
据预测,到2020年前,俄罗斯能源出口额将增长45%~60%。为了保持这样持续的快速发展,俄罗斯需要实现供需两方面的利益均衡。为此,俄政府采取了重新审视国家在东部地区的能源利益,逐步将外国公司排挤出局和西部地区多“管”齐下,使欧洲难以摆脱对俄能源依赖的战略。
俄罗斯的东部是俄能源的重要生产地,在这里,俄罗斯与国际资本在能源资源控制上的矛盾日益突出。俄把对能源产业的全面控制视为自己能源战略的基础,而俄天然气公司在这一战略中则扮演着国家利益代表的角色。2006年,在俄政府以环保不达标为由多次发出取消经营执照的威胁下,壳牌及其日方合作者不得不将自己在俄远东能源项目“萨哈林二号”中的股份出售给俄天然气公司。
“萨哈林二号”油气项目签署于1994年,是俄罗斯最大的外商投资项目之一,控股方英荷壳牌石油集团股份为55%,日本三井公司和三菱公司各占25%和20%的股份。根据当时签署的产量分享协议,只有在投资方收回全部成本后,俄政府才能与其分享利润。2005年壳牌公司宣布该项目成本将增加一倍,接近220亿美元,引起俄政府强烈不满。当年9月,俄方以当地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为由,收回了对该项目的环境许可证。对此,国外舆论哗然,西方的批评络绎不绝,国际组织也相应降低了在俄投资安全系数,警告国际投资者谨慎对待在俄罗斯的投资。对此普京曾多次表示,在类似“萨哈林二号”这样签署于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经济政治最动荡年代的国际协议中,国际资本获得了不合理的优惠待遇,因此并不排除出于国家利益考虑重新审视这些协议中的具体条款。正是在这样的能源战略上,俄天然气公司随后又插手英国石油公司在俄罗斯的科维可塔天然气田项目。如果俄天然气公司最终能如愿以偿,它就基本上将俄东部外国公司掌握的油气大项目全部收为己有,俄东部能源产地的外国资本大部分将被逐出。
中、美、日利益平衡难保证
在俄罗斯大力拓展能源外交的过程中,一方面俄罗斯分别与中、美、日等国发展双边能源外交,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进展;另一方面,俄罗斯与上述三国也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多边能源关系结构。俄欲获得最大利益,必须表现出高超的战略协调能力,否则,将对其能源外交的施展形成制约。
俄罗斯为了实现自身的国家利益,必然在对外关系中充分利用“油气资源”因素。为此,俄罗斯正在从战略上谋求其能源出口的多元化结构框架。俄罗斯与欧洲保持着传统的合作联系,近年来与美国的石油资源合作进展幅度也比较大,同时又在与日本进行比较密切的能源合作。俄罗斯与西方关系的改善为俄罗斯能源外交开拓了广阔空间,但如何和中国进行油气合作仍需观察。俄美能源对话与合作对中俄深化能源领域合作和共同开发西伯利亚、远东油气资源及运输通道建设构想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某种微妙的地缘政治和经济影响。在俄罗斯远东太平洋输油管道问题上,美国反对通往中国的安—大方案,竭力支持日本提出的安纳管道,以期打破中国对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石油的垄断,而俄罗斯为了国家利益最大化,也在事实上迎合了美国的政治诉求。由此可见,俄罗斯和中国的能源合作虽然具有潜力,但俄美、俄日能源合作也给中国带来巨大的竞争压力。
阻碍中俄能源合作的主要障碍之一是资金和技术“瓶颈”。俄罗斯急需美国对其能源领域进行投资,希望美国扩大在东西伯利亚、远东和沿海大陆架地区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而上述地区也正是中俄近几年进行能源合作谈判的油气源目标所在。另外,俄罗斯在增加油气出口方面面临的一个限制因素是管道和港口等基础设施不足,而美国公司却能够在这些方面为其提供技术设备和资金,增加对俄罗斯出口和管道线路的影响力。美国也表示愿与俄罗斯共同勘探东西伯利亚地区的石油等未开发资源,从而在远东地区增强影响力。美国公司进入东西伯利亚以及远东陆上油气田将使中国进入该战略区进行油气开发的程序复杂化。问题的另一面是,俄罗斯在积极吸引美国资金和技术开发西伯利亚和远东油气区的同时,力图扩大能源出口市场,同时又不想放弃中国这一前景广阔的能源出口市场。俄、中、美三国围绕俄罗斯远东石油资源正呈现错综复杂的三角关系状态。
日本、俄罗斯和中国围绕中俄能源合作问题也展开了激烈的博弈。日本插手中俄安加尔斯克—大庆石油管道虽属半路杀出,却是深谋远虑。首先,日本政府认为,虽然日本与西方大公司共同开发的项目“萨哈林—1号”和“萨哈林—2号”油气田项目十分重要,也很有前途,却因产量有限及缺乏出口管道而不具有战略意义;而安纳管道项目则不同,一旦建成,将成为保障日本能源安全的极为重要的因素。其次,日本对中国的迅速发展表示“担心”,“尽力避免中国抢先将势力扩张到留有广阔开发和投资空间的远东地区”,近年来一直是日本关注的重心。日本一直担心,一旦向远东蔓延的中国势力不能得到有效遏制,日本在东北亚的经济利益将受到直接威胁。俄罗斯《消息报》记者在评论普京与小泉2003年1月莫斯科小范围会谈和日本政府发表的对中国发展担心的言论时指出:“小泉曾表示,日本对与俄罗斯进行大规模经济合作项目感兴趣。
战略上这些项目可能影响整个亚太地区,可以改变目前有利于中国的力量对比关系。”因此,争夺远东石油主动权已经成为维系日本在整个亚洲地区地位的重要举措。据俄《论据与实施》周刊的可靠消息,当初俄罗斯之所以放弃“安大线”而优先建设有利于日本的“安纳线”,是因为日本的一些政治家私下向俄方表示,他们不希望俄罗斯把石油卖给中国,并表示,只要能打掉中俄石油天然气合作(即石油管道合作)意向,日本宁愿出2000亿美元巨资来建设俄日“能源桥”,而俄罗斯事实上也迎合了日本的政治诉求,最终决定将“安大线”改为“泰纳线”,甚至有可能搁置远东管线中国支线,而先期开工通往太平洋港口的远东二期管道建设。事实表明,俄日在防范中国崛起问题上是何等的默契。在这方面,俄国家能源基金会总经理西蒙诺夫在预测中俄天然气管道前景时所说的一席话颇耐人寻味。他说:“主要问题是要在俄天然气出口的东、西两个方向上做出选择。因为不仅要选择出口方式,而且更主要的是选择地缘政治的同盟国。与此相比,价格问题甚至退居其次。”
俄罗斯在远东油气管道走向上大做文章,声东击西,是因为中国和日本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关系到中、日两国中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问题,因此,俄罗斯利用在远东石油管道问题上的主导权,在中国与日本之间搞平衡外交,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其国家利益。
能源博弈下的俄欧关系
近来,欧盟与俄罗斯之间就天然气合作问题的争论不断,引起了国际舆论的广泛关注。舆论普遍认为,这场争执表面上看是经济纠纷,实质上却是涉及欧洲能源安全以及各自战略利益的重大问题。
2006年6月在圣彼得堡举行的八国集团财长会议、11月在赫尔辛基举行的第18次欧俄峰会以及2007年1月德国总理默克尔作为欧盟轮值主席在索契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会谈,均就能源问题进行了专门讨论,欧盟要求俄方尽快批准已经签署的《欧洲能源宪章》,并向欧洲投资者开放能源市场,俄方则要求进入欧洲国家的能源供应市场。由于在能源问题存在严重分歧,双方不仅未能达成任何协议,甚至未能按计划在赫尔辛基峰会上启动欧俄新的《伙伴合作关系协议》谈判。
欧盟各国之所以急于同俄罗斯就天然气供应问题达成协议,是因为它们在能源供应问题上受到了严重威胁。2006年1月俄罗斯因价格问题切断对乌克兰的优惠天然气供应,作为报复,乌克兰曾暂时切断了俄罗斯通向西欧的输气管道。2006年年底,俄罗斯与白俄罗斯也因天然气价格问题而发生冲突,白俄罗斯同样发出了切断向西欧输气管道的威胁。这两起冲突虽然最终得以平息,但是引起了欧盟各国的严重不安。
第一,俄罗斯是个石油大国,更是世界首屈一指的天然气大国。随着天然气在世界各国尤其是欧盟国家的能源消费比例逐渐上升,俄罗斯认识到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在21世纪的发展潜力。因此,伊朗在2007年1月底提出建立“天然气输出国组织”的设想,得到了莫斯科的积极响应。北约的一份秘密报告警告说,这个天然气联盟的目标是利用能源政策达到政治目的,其中俄罗斯将发挥主导作用。西方还有评论指出,俄罗斯实际上是把天然气作为对抗西方的一个有力武器。对于俄罗斯的企图,欧盟当然不会无动于衷。法国总统希拉克2006年曾经撰文指出,“绝对不能把能源作为一种政治手段”,“我们必须在全球伙伴关系的框架内解决能源问题”。欧盟反对把能源问题“政治化”,实际上就是反对俄方打“能源牌”来谋取政治利益,从而确保欧洲的能源安全。有预测说,2020年欧洲天然气总需求的近70%将由俄罗斯提供,俄罗斯一旦“断油”、“断气”,给欧盟经济造成的后果将是灾难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