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韩立华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01:38
|本章字节:8470字
第2篇第8章第3节21世纪日本能源外交新体验(2)
然而,日本加大对伊朗能源合作的努力却不断遭到美国的压力。美国要求日本“重新考虑在伊开发油田”,甚至“冻结开发”。面对美国的压力,日本并不想就此放弃。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称“核不扩散问题与开发油田都非常重要”,并为此采取了双重策略:一面派遣外务省军备管理审议官天野之弥赴伊,劝伊朗尽早在《核不扩散条约》附加议定书上签字,允许国际核查,避免与美对立;一面表示继续推进与伊朗的能源合作,望美方理解,并要求美“把油田开发与伊朗开发核武嫌疑区别对待”。日本希望通过开发该油田,在稳定同伊朗能源关系的同时,进一步培育日本版的国际石油资本。
总的来说,伊朗以其丰富的油气资源,以及日伊两国在能源领域的不断增强的合作关系,使得伊朗成为日本能源安全战略得以落实的重点对象之一,2005年,伊朗石油占日本进口石油总量的15%,而能源关系也正是日伊关系的核心之所在。
誓夺对俄能源合作制高点
日本进口石油来源集中在中东地区这一特点给日本经济的安全带来很大影响。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由于苏美插手,中东地区动荡不安、战火连绵不断,随时都有可能中断对日本的石油供应。而且,从中东到日本12000海里的漫长石油运输线极为脆弱,也有随时被卡断的危险。在这种形势下,以前曾使日本经济受惠极大的能源结构成了经济不稳定的因素。在连续两次石油危机的冲击下,为了保障日本经济的安全与发展,日本政府把解决能源问题放在首位,对原有的能源政策进行适当调整,身边的俄罗斯成为日本保证石油稳定供给的必然选择。
进入21世纪后,美国为了石油对伊开战,给中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动荡。出于分散石油供给源和掌握与中东产油国讨价还价“大牌”的考虑,日本对俄罗斯的石油“情有独钟”起来,有意将其开辟为日本能源的新供给地。为此,日本以各种条件拉拢俄罗斯,千方百计要拿下远东—太平洋石油管线。
作为非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俄罗斯油气储量丰富,近年来油气产量不断增加,吸引了日本的眼球。除萨哈林项目开发外,日本把对俄能源战略的重点放在了横跨西伯利亚的石油管道上。
萨哈林东北沿岸大陆架的天然气蕴藏量约7亿吨,石油蕴藏量约30亿桶,该地区油气开发主要包括“萨哈林1”和“萨哈林2”两个项目。关于“萨哈林1”项目,1975年日本与苏联曾成立合作项目组,并在1977年由日本的萨哈林石油开发合作公司试开采,但其后由于国际油价下跌、苏联解体及日本经济不景气等诸多原因,正式的开发工作迟迟未能付诸实施。1995年该计划重新启动,美国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和伊藤忠、丸红共同参与开发,其中日本对项目的投资占投资总额的30%。当时计划从2005年起,该项目将可生产原油25万桶天,从2007年起可利用天然气管道向日本出口天然气600万吨左右。
“萨哈林2”项目主要由英荷壳牌公司、日本三井物产及三菱商事等出资的“萨哈林能源公司”开发,其中日本占投资总额的40%。计划自1999年起该项目生产原油,待基础设施完成后产量可达15万桶日,2007年起可向日本出口液化天然气(lng)960万吨/年。2003年5月“萨哈林能源公司”分别与东京电力、东京燃气公司就每年从俄购买150万吨和110万吨lng合同达成协议,预计合同期长达24年。2004年1月,纵贯萨哈林岛长约800公里的原油、天然气管道铺设工程已正式启动。相对于萨哈林项目而言,日本更重视横跨西伯利亚的石油管道项目。若能实现该项目,可把俄罗斯的石油直接输送到日本海沿岸,不但可以增加石油运输的安全性,降低日本对中东的依存度,且可以大幅缩短运输距离,降低成本。
中国自1994年起就开始与俄方探讨该运输管线计划,提出经贝加尔湖南面通往中国内地大庆的“安大线”方案。2001年,中、俄两国总理签署了《中俄关于共同开展铺设中俄石油管道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总协议》,2002年12月,中、俄两国首脑的联合声明还指出中俄两国项目将按期实施。中俄“安大线”方案实现的可能性大增使日本紧张,在了解到俄罗斯内部在向远东地区供油问题上还有一个备用方案后,日本一改以往“若北方领土不解决,日俄经贸合作无从谈起”的消极态度,开始大张旗鼓地重建冷淡的日俄关系。日向俄许诺提供高达752亿美元的援助,其中包括以低息贷款来参与建设石油管线,诱使俄接受日方提出的“由安加尔斯克至纳霍德卡”的“安纳线”。为达目的,日本展开了一系列外交活动,作出了种种公开和隐蔽的努力。2003年1月,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访俄,与俄发表《联合行动计划》,涉及俄日研究和探讨远东和西伯利亚油气开采计划,并实施对外出口计划等内容。
同年5月、10月,小泉又两次会晤普京,两国外长、能源事务高官也多次见面,磋商合作事宜。2003年12月,俄总理卡西亚诺夫访日并在签署的联合声明中称“通往(纳霍德卡等)太平洋沿岸路线的建设非常重要”。在答记者问时,俄总理还称,“安纳线”是战略性的,而“安大线”则是战术性的。在这一年中,日俄双方成立智囊委员会,启动贸易投资协调机构,两国经贸明显加快。2004年,先是1月份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访问莫斯科和海参崴,表示将全力支持安纳线,并承诺每天进口100万桶石油;2月,日本驻哈巴罗夫斯克总领事游说伊尔库茨克地方领导人,呼吁其支持纳霍德卡线路;3月,日本能源厅长官冈本严访问俄罗斯并与俄能源部长会谈,强调日本能够为管道建设提供财政支持;5月,小泉再次出访俄罗斯,强烈要求俄罗斯优先安排安纳线施工;即使在5月中俄已经签订协议的情况下,6月,日本外相川口顺子和前首相森喜朗又访问了俄罗斯;7月8日,能源厅长官冈本严再次访俄,表示日本愿意对俄罗斯开发西伯利亚油田提供低息贷款和开采技术……
各类日本官员和综合财团的经贸代表带着各种条件,频繁出现在俄罗斯的远东和莫斯科两地。2004年春,俄在中日两个方案外,又提出了可实现俄利益最大化的“泰纳线”(泰舍特至纳霍德卡)方案,该方案虽未能让日本满意,但毕竟有大半以上的走向采纳了日本的建议。为最终促成新方案,2004年6月,日本外相川口顺子再次访俄,7月日本政府又表示将向负责勘探的俄石油管道运输公司提供7760万美元用于勘探和调查。2008年4月,日本首相福田康夫访俄时与俄总统普京达成协议,双方将组建合资企业共同勘探东西伯利亚油田,开采出的石油将首先沿着“泰纳线”输往日本。通过不懈努力和积极游说,日本在俄罗斯远东地区的能源开发中已经占有一席之地。
日蒙关系的升温
日蒙关系升温于20世纪90年代。在此之前,日蒙基本上没有什么经贸往来。苏联解体以后,随着国际关系的深刻变化和蒙古国内形势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日蒙两国从各自的利益及需要出发,相互调整了对对方的政策,使两国关系得到迅速发展,其中尤以经贸方面的合作最为显著。
日蒙关系是从各自的利益及需要出发,相互调整了对对方的政策后迅速发展起来的。从日本来说,它之所以从20世纪90年代急速调整对蒙政策使日蒙关系升温,有其深远的意图,即着眼于21世纪的能源战略考虑。
众所周知,日本建立和加强与蒙古的全面伙伴关系是看中了蒙古丰富的矿产资源。日本是个自然资源和能源贫乏的岛国,其发展工业所需的原料、能源的绝大部分依赖进口,其产品销售也大多依赖于海外市场。战后以来,在“冷战体制”这一特定的国际环境下,美国、东南亚和中东等成为日本商品的庞大市场并向日本提供了大量的资源和能源,使日本经济得以迅速腾飞,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但建立在这种依赖海外市场基础上的日本经济是脆弱的,外部条件一旦发生变化,对日本经济势必形成巨大冲击。在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不断发展、中东等能源供应地区局势动荡不稳、战争接连不断、严重影响到对日能源供应的国际环境中,如何分散、化解国际经济、政治环境对其形成的冲击,为日本经济发展谋求资源、能源和商品市场的多元化,成了日本政府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拥有156万多平方公里面积、目前已探明有3000多处矿区,其中金、银、锡等多种资源和磷、煤、铜等的蕴藏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的蒙古,自然被列入日本的重点考虑之列。
现在,已有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日本在觊觎蒙古的矿产资源。1999~2001年日蒙实施了“蒙中部偏北地区地质调查”项目,利用日本地球遥感卫星成像技术,对蒙中部偏北地区进行了地质勘察,这一地区富含铜、金矿。2004年底,加拿大艾芬豪公司早期宣布在蒙古南部的中蒙边界地区发现大型的奥云陶勒盖铜、金共生矿之后,又宣布在中蒙边界地区发现储量可观的巨型优质煤矿。但由于资金短缺,该公司表示愿出售一定份额的股权寻找合作开采伙伴,经过同包括中国公司在内的多个国家的公司协商,最终是日本三井物产株式会社胜出。2005年4月,加拿大艾芬豪公司终于与日本三井物产株式会社在乌兰巴托签署了谅解备忘录,表示双方同意建立战略联盟,联合开发上述堪称世界上最大的铜矿和煤矿工程,并提供运输、电能和其他基础设施等相关服务。另外,日本方面还表示了对蒙古蕴藏量丰富的金、铁、铀矿和其他矿产资源的兴趣。可以肯定,日本将涉足蒙古矿产资源的开发,凭借雄厚的资金实力和先进技术将在蒙古矿产资源市场上占有很大优势。这对蒙古有很大的诱惑力,同时对其他欲进入这一市场的国家也形成了强有力的竞争态势和压力。
日本通过向蒙古提供大量援助,帮助蒙古搞基础设施建设,在获得资源的同时,也提高了日本对蒙软实力的影响,使蒙古国民对日本的亲近感与日俱增。2004年11月日本驻蒙大使馆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有超过七成的蒙古人对日本有亲近感。日本人知道,只有文化思想的渗透才能在蒙古民众心中产生深远影响。从2002年起,日本政府将援助重点从经济方面逐渐转向文教等思想交流领域;2006年为纪念“大蒙古国800周年”,蒙古在日本举办了“蒙古年”活动;而2007年为纪念两国建交35周年,日本在蒙古举办了“日本年”活动。
“进军”非洲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