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老一代女强人的两大典型(6)

作者:周锡山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01:26

|

本章字节:8544字

这次,她受到贾母的亲切接见,还作了长时间的交谈,受到了贾母的尊重。贾母刚见面是对众人说:“这么大年纪了,还这么硬朗,比我大好几岁呢。”贾母善于客套,也善于表扬对方的优点。刘姥姥笑道:“我们生来是受苦的人。老太太生来是享福的。若我们也这样,那庄稼活也没人做了。”应对中没有忘记自己的身份,对老太太的奉承得体,讲出了贫富的差距。贾母又问刘姥姥眼睛牙齿都还好?听刘姥姥说“都还好”,她自己则叹了一番苦经:“我老了,不中用了,眼也花,耳也聋,记性也没有了。你们这些老亲戚,我都记不得了。亲戚们来了,我怕人笑话,我都不会。不过嚼得动的吃两口,睡一觉,闷了时和这些孙子孙女儿玩笑一回就完了。”贾母用自谦自贬的口吻,与刘姥姥交谈,赞扬对方的优点,让对方听了高兴。刘姥姥笑道:“这正是老太太的福了。我们想这么着也不能。”刘姥姥针对贾母的后半句,表示羡慕对方的这种福气。事实也如此,作为老年的农妇,刘姥姥整年忙碌,是享受不到这样的清福的。刘姥姥的应对十分得体,她清醒地认识到双方的贫富和身份的差距,讲话不亢不卑,实事就是。


刘姥姥对贾府的优点作了适当的表扬,她说:“我只爱你们家这行事,怪道说‘礼出大家’。”


刘姥姥在贾府的宴会上大讲民间故事和笑话,让公子小姐大开了眼界。她的幽默、机智和风趣,得到众人一致的赏识。洪秋蕃评论说:“刘姥姥系大有本领之人,以一贫老村妪,夤缘入贾府,与凤姐认亲,又能合老太太脾胃,更能博哥儿姐儿们喜欢,良由阅历久,世故深,略具识见。”刘姥姥作为农村妇女,富于智慧,是她平时善于观察善于学习,认真对付面对的环境和生活的结果。我们只要看她二次进荣国府,样样新鲜的东西,她都认真看,都感到稀奇,就可知她平时有着认真和善于学习,观察的可贵习惯,而不是掉以轻心端地过活的糊糊涂涂的人。


周汝昌先生对刘姥姥评价极高,他在《姥姥才是奇女流》说:“姥姥何奇?她胆识才能、言谈颖慧,般般过人,真非凡品。”“她识相,知趣,机变,低而不卑,野而不鄙,身份拿得住使命完得成。她讨得府里上上下下每个人的喜欢——而不是厌恶。”“为了酒筵前博人一笑,就此顺水推舟,半真半假地同大家逗逗孝,开开心——这丢不了脸,伤不了身,却赢得了一片欢欣和喝彩。”“她的具大度、识大局、有大才、怀大志,略可于此见之。”


刘姥姥在贾府的盛大宴请场面上,舒展幽默的口才,赢得大家的欢笑。可是她也不忘农民本色,坦率地笑着宣布:“我们庄家人,不过是现成的本色,众位别笑。”看到贾府的奢侈,直率地提出批评。她感慨算是“节约”的一顿螃蟹宴也要二十多两银子,“这一顿的钱,够我们庄家人过一年了。”在潇湘馆见贾母要拿珍贵的软烟罗给林黛玉做窗纱,刘姥姥也觑着眼看个不了,念佛说道:“我们想他做衣裳也不能,拿着糊窗子,岂不可惜?”她因贾母和凤姐喜欢听农村里的新鲜故事,就自豪地说:“我们村庄上种地种菜,每年每日,春夏秋冬,风里雨里,那有个坐着的空儿,天天都是在那地头子上作歇马凉亭,什么奇奇怪怪的事不见呢。”后来鸳鸯笑着考问她:“酒吃完了,到底这杯子是什么木的?”刘姥姥笑道:“怨不得姑娘不认得,你们在这金门绣户的,如何认得木头!我们成日家和树林子作街坊,困了枕着他睡,乏了靠着他坐,荒年间饿了还吃他,眼睛里天天见他,耳朵里天天听他,口儿里天天讲他,所以好歹真假,我是认得的。”对农村生活隐藏着深沉、亲切而又自豪的感情和民间智慧支撑着的胆气。


●该出手时就出手,援救巧姐所显现的仁义智信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是满载而归,她收到了可观的银两和礼物。临走的前一天,她向凤姐来道别,凤姐儿笑道:“到底是你们有年纪的人经历的多。我这大姐儿时常肯病,也不知是个什么缘故。”刘姥姥道:“这也有的事。富贵人家养的孩子多太娇嫩,自然禁不得一些儿委曲,再他小人儿家,过于尊贵了,也禁不起。以后姑奶奶少疼他些就好了。”


凤姐向刘姥姥真诚地请教,刘姥姥也真诚地回答,而且还言无不尽,指出富贵人家太宠爱孩子,忒以仔细照看,所以太娇嫩,受不了一些儿委屈,指的是受不起一点冷热,稍有风吹着凉就要生病。洪秋蕃评论说:“刘姥姥要凤姐少疼巧姐,是富贵人家养儿女第一法。”这对今人也有启发。当今城市里的孩子,尤其是独生子女,大多娇生惯养。孩子应该从小吃一点苦,受一点挫折教育,才能较好地健康成长。


凤姐儿道:“这也有理。我想起来,他还没个名字,你就给他起个名字,一则借借你的寿;二则你们是庄家人,不怕你恼,到底贫苦些,你贫苦人起个名字,只怕压得住他。”刘姥姥听说,便想了一想,笑道:“不知他几时生的?”凤姐儿道:“正是生日的日子不好呢,可巧是七月初七日。”刘姥姥忙笑道:“这个正好,就叫他是巧哥儿。这叫做‘以毒攻毒,以火攻火’的法子。姑奶奶定要依我这名字,她必长命百岁。日后大了,各人成家立业,或一时有不遂心的事,必然是遇难成祥,逢凶化吉,却从这‘巧’字上来。”


凤姐又请她起名,刘姥姥马上听出凤姐的态度是诚恳的,她也就毫不客气,一点不作谦让和推托,就问生日,作为取名的一种根据。刘姥姥平时留心各种有用的知识,懂得取名的彩头和民间的禁忌,知道每个人起名都有某种打算或盼头。所以她想要得到更多的信息。凤姐声明女儿的生日不好。刘姥姥不承认有生日不好的说法,她巧妙地根据生日日期的特殊,取了一个非常有特色的名儿“巧姐”,而且“巧”字的内涵极好,这个名字立即得到凤姐的赞赏。凤姐儿听了,自是欢喜,忙道谢,又笑道:“只保佑他应了你的话就好了。”


洪秋蕃评论说:“刘姥姥取了巧姐的名字,笑道姑奶奶定要依我这名字,她必长命百岁。日后大了,各人成家立业,或一时有不遂心的事,必然是遇难成祥,逢凶化吉,却从这‘巧’字上来。长命富贵,只寻常颂祷,若遇难成祥,逢凶化吉,人生得此即大福,刘姥姥可谓知言。然世之妇人喜听长命富贵之言,不喜听遇难逢凶化吉之言,此见识之不及积古老妪也。”


凤姐临终前,正巧刘姥姥听说贾母去世前来探望慰问,这是刘姥姥三进大观园。凤姐拖着垂危的病体硬要接待刘姥姥。在交谈中,平儿讲起赵姨娘也已死了,刘姥姥诧异道:“好端端的一个人,怎么就死了?我记得她有一个小哥儿,这便怎样呢?”善良而有预见的刘姥姥马上想到了孤儿的未来命运。平儿道:“这怕什么,他还有老爷太太呢。”刘姥姥马上指出平儿的不懂世故,说道:“姑娘,你那里知道,不好死了是亲生的,隔了肚皮是不中用的。”


是呀,有道是:“有娘的孩子是个宝,没娘的孩子是棵草。”只有亲生娘亲的母爱是无私伟大的。别的母亲,继母,真心对待孤儿的也有,总是少数,比不得亲生母亲的无微不至的关怀,只有亲生母亲才有情愿牺牲自己也要保护孩子的无私心肠。


这句话打中了垂死的凤姐的心事,招起凤姐的愁肠,她忍不住呜呜咽咽地哭起来了。巧姐听到母亲的悲哭声,采到坑前,拉住凤姐的手,也哭泣起来。聪明的凤姐马上要巧姐见过刘姥姥,对巧姐说:“你的名字还是她起的呢,就和干娘一样,你给她请个安。”巧姐讲起刘姥姥曾答应给她隔年的蝈蝈儿,刘姥姥忙责怪自己老糊涂了,这次忘了带来。还说:“若说蝈蝈儿,我们屯里多得很,只是不到我们那里去。若去了,要一车也容易。”


凤姐马上接口说:“不然你带了她去罢。”凤姐是个灵性的人,她马上凭直觉感到刘姥姥是保护巧姐最合适的人,她善良、正直、办事爽利,富于智慧,女儿交给她最放心。


但这个时候,帮助和保护巧姐的时机还未到,刘姥姥马上推辞说:“姑娘这样千斤贵体,绫罗里大了的,吃的是好东西,到了我们那里,我拿什么哄她顽,拿什么给她吃呢?这倒不是坑杀我了么?”说着,自己还笑。因为好笑,所以她索性再开一个玩笑:“那么着,我给姑娘做个媒罢,”但又说乡里的大财主,贾府也不会低就的。凤姐却是认真的,她马上又接口说:“你说去,我原意就给。”凤姐的认真,在双方连续对话的极短间隙中,刘姥姥也能体会,但也不能确定,反正她本是给病人开开玩笑,活跃一下气氛,她马上提醒:您母亲同意也没有用,您的上面还有太太们呢,她们是不会同意的。临走时,刘姥姥答应替凤姐到乡下的庙里求神拜佛,凤姐儿退下手腕上的一只金镯子,作为花费,刘姥姥马上拒收,说只要化几百钱足够了,我只是代您去许愿,等病好了,您要化什么,自己去化罢。凤姐明知刘姥姥一片好心,不好勉强,只得留下,说:“姥姥,我的命交给你了。我的巧姐儿也是千灾百病的,也交给你了。”


平儿问刘姥姥对凤姐病情的看法:“你瞧去妨碍不妨碍?”刘姥姥面对真心、诚恳的平儿毫不犹豫地说出真心话:“说是罪过,我瞧着不好。”


凤姐去世后,她的兄长王仁和贾芸等密谋将巧姐卖与外藩做小妾。走投无路之时,正巧刘姥姥又来了。大家正在烦恼的时候,本不想接待她,但平儿说:“该叫她进来,她是姐儿的干妈,也得告诉告诉她。”刘姥姥一听平儿诉说的巧姐的危难处境,也唬怔了。等了半天,忽然笑道:“你这样一个伶俐的姑娘,没听见过鼓儿词么?这上头的方法多着呢。这有什么难的?”平儿忙问她方法,刘姥姥道:“这有什么难的呢,一个人也不叫他们知道,扔崩一走就完事了。”平儿道:“这可是混说了。我们这样人家的人,走到那里去!”刘姥姥道:“只怕你们不走,你们要走,就到我屯里去。我就把姑娘藏起来,……”


就这样,刘姥姥将巧姐救走了。刘姥姥在自己家中细心的照料巧姐,让巧姐吃到不少乡里新鲜别致的菜肴,又为她物色到家财丰厚、才华过人的周秀才为未婚夫。等贾府在中的难关过后,送巧姐回去时,巧姐在刘姥姥家住熟了,反是依依不舍,刘姥姥全家尤其是陪伴巧姐的外孙女青儿更是不忍相别,刘姥姥和青儿叫车亲送她回家。


刘姥姥的智谋和对故友凤姐的情义真是山高水长。


妙在刘姥姥为人直爽坦率,不卖关子,她讲清楚她的搭救计谋来自鼓书。她平时喜欢听大鼓书,富于人生乐趣,又善于学习和记性好,将大鼓书中讲述的前人处置危难、突发事件的智谋与方法了然于心,所以才能急中生智,救出孤女。


古代没有文化的底层百姓缺乏娱乐和人生享受,他们唯一的乐趣是看戏、听书。不少聪明灵慧的人,通过看戏听书掌握了一定的历史、社会知识和人生智慧。刘姥姥就是这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