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节 "天人合一"新解(4)

作者:季羡林

|

类型:诗词·散文

|

更新时间:2019-10-06 20:51

|

本章字节:2976字


但是,过了几十年以后,宾四先生在他一生最后的一篇文章《中国文化对人类未来可有的贡献》中,对天人合一这个命题有了全新的认识。文章不长,《中国文化》系专门学术刊物又不大容易见到,我索性把全文抄在下面:


〔前言〕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观,虽是我早年已屡次讲到,惟到最近始澈悟此一观念实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之归宿处。去年九月,我赴港参加新亚书院创校四十周年庆典,因行动不便,在港数日,常留旅社中,因有所感而思及此。数日中,专一玩味此一观念,而有澈悟,心中快慰,难以言述。我深信中国文化对世界人类未来求生存之贡献,主要亦即在此。惜余已年老体衰,思维迟钝,无力对此大体悟再作阐发,惟待后来者之继起努力。今适中华书局建立八十周年庆,索稿于余,姑将此感写出,以为祝贺。


〔正文〕中国文化过去最伟大的贡献,在于对天人关系的研究。中国人喜欢把天与人配合着讲。我曾说天人合一论,是中国文化对人类最大的贡献。


从来世界人类最初碰到的困难问题,便是有关天的问题。我曾读过几本西方欧洲古人所讲有关天的学术性的书,真不知从何讲起。西方人喜欢把天与人离开分别来讲。换句话说,他们是离开了人来讲天。这一观念的发展,在今天,科学愈发达,愈易显出它对人类生存的不良影响。


中国人是把天与人和合起来看。中国人认为天命就表露在人生上。离开人生,也就无从来讲天命。离开天命,也就无从来讲人生。所以中国古人认为人生与天命最高贵最伟大处,便在能把他们两者和合为一。离开了人,又从何处来证明有天。所以中国古人,认为一切人文演进都顺从天道来。违背了天命,即无人文可言。天命人生和合为一,这一观念,中国古人早有认识。我以为天人合一观,是中国古代文化最古老最有贡献的一种主张。


西方人常把天命与人生划分为二,他们认为人生之外别有天命,显然是把天命与人生分作两个层次,两个场面来讲。如此乃是天命,如此乃是人生。天命与人生分别各有所归。此一观念影响所及,则天命不知其所命,人生亦不知其所生,两截分开,便各失却其本义。决不如古代中国人之天人合一论,能得宇宙人生会通合一之真相。


所以西方文化显然需要另有天命的宗教信仰,来作他们讨论人生的前提。而中国文化,既认为天命与人生同归一贯,并不再有分别,所以中国古代文化起源,亦不再需有像西方古代人的宗教信仰。在中国思想中,天人两者间,并无隐现分别。除却人生,你又何处来讲天命。这种观念,除中国古人外,亦为全世界其他人类所少有。


我常想,现代人如果要想写一部讨论中国古代文化思想的书,莫如先写一本中国古代人的天文观,或写一部中国古代人的天文学,或人生学。总之,中国古代人,可称为抱有一种天即是人,人即是天,一切人生尽是天命的天人合一观。这一观念,亦可说即是古代中国人生的一种宗教信仰,这同时也即是古代中国人主要的人生观,亦即是其天文观。如果我们今天亦要效法西方人,强要把天文与人生分别来看,那就无从去了解中国古代人的思想了。


即如孔子的一生,便全由天命,细读《论语》便知。子日:五十而知天命,天生德于予。又曰:知我者,其天乎!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倘孔子一生全可由孔子自己一人作主宰,不关天命,则孔子的天命和他的人生便分为二。离开天命,专论孔子个人的私生活,则孔子一生的意义与价值就减少了。就此而言,孔子的人生即是天命,天命也即是人生,双方意义价值无穷。换言之,亦可说,人生离去了天命,便全无意义价值可言。但孔子的私生活可以这样讲,别人不能。这一观念,在中国乃由孔子以后战国时代的诸子百家所阐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