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节 "天人合一"新解(2)

作者:季羡林

|

类型:诗词·散文

|

更新时间:2019-10-06 20:51

|

本章字节:3060字


到了宋代,是中国所谓理学产生的时代。此时出了不少大儒。尽管学说在某一些方面也有所不同。但在天人合一方面,几乎都是相同的。张载明确地提出了天人合一的命题。程颐说:天、地、人,只一道也。


宋以后儒家关于这一方面的言论,我不再介绍了。我在上面已经说过,这个思想不限于儒家。如果我们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把天人合一理解为人与大自然的关系。那么在儒家之外,其他道家、墨家和杂家等等也都有类似的思想。我在此稍加介绍。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王弼注说:与自然无所违。《庄子·齐物论》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看起来道家在主张天人合一方面,比儒家还要明确得多。墨子对天命鬼神的看法有矛盾。他一方面强调非命、尚力,人之富贵贫贱荣辱在力不在命,但是在另一方面,他又推崇天志、明鬼。他的天好像是一个有意志行赏罚的人格神。天志的内容是兼相爱。他的政治思想,比如兼爱、非攻、尚贤、尚同,也有同样的标记。至于吕不韦,在《吕氏春秋·应同》中说:成齐类同皆有合,故尧为善而众善至,桀为非而众非来。《高箴》云:"天降灾布祥,并有其职。",这里又说:山云草莽,水云鱼鳞,旱云烟火,雨云水波,无不皆类其所生以示人。从这里可以看出,吕氏是主张自然(天)是与人相应的。


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就介绍这样多。我不是写中国哲学史,不过聊举数例说明这种思想在中国古代十分普遍而已。


不但中国思想如此,而且古代东方思想也大多类此。我只举印度一个例子。印度古代思想派系繁多,但是其中影响比较大根底比较雄厚的是人与自然合一的思想。印度使用的名词当然不会同中国一样。中国管大自然或者宇宙叫天,而印度则称之为梵(brahman)。中国的人,印度称之为我(aman,阿特曼)。总起来看,中国讲天人,印度讲梵我,意思基本上是一样的。印度古代哲学家有时候用a(等于英文的ha)这个字来表示梵。梵文akarr,表面上看是那个的创造者,意思是宇宙的创造者。印度古代很有名的一句话avamasi,表面上的意思是你就是那个,真正的含义是你就是宇宙(你与宇宙合一)。宇宙,梵是大我;阿特曼,我是小我。奥义书中论述梵我关系常使用一个词儿brahmāmaikyam,意思是梵我一如。吠檀多派大师商羯罗(sankara,约788~820),张扬不二一元论(advaia)。大体的意思是,有的奥义书把梵区分为二:有形的梵和无形的梵。有形的梵指的是现象界或者众多的我(小我);无形的梵指的是宇宙本体最高的我(大我)。有形的梵是不真实的,而无形的梵才是真实的。所谓不二一元论就是说:真正实在的唯有最高本体梵,而作为现象界的我(小我)在本质上就是梵,二者本来是同一个东西。我们拨开这些哲学迷雾看一看本来面目。这一套理论无非是说梵我合人,也就是天人合一,中印两国的思想基本上是一致的。


从上面的对中国古代思想和印度古代思想的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到,尽管使用的名词不同,而内容则是相同的。换句话说,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东方思想的普遍而又基本的表露。我个人认为,这种思想是有别于西方分析的思维模式的东方综合的思维模式的具体表现。这个思想非常值得注意,非常值得研究,而且还非常值得发扬光大,它关系到人类发展的前途。


专就中国哲学史而论,我在本文一开头就说到:哪一个研究中国哲学史的学者也回避不开天人合一这个思想。要想对这些学者们的看法一一详加介绍,那是很难做到的,也是没有必要的。我在下面先介绍几个我认为有代表性的哲学史家的看法,然后用比较长一点的篇幅来介绍中国现当代国学大师钱宾四(穆)先生的意见,他的意见给了我极大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