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来宏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20:48
|本章字节:3716字
在过去的50年里,太平洋岛国和美国、新西兰建立了重大的经济联系,从而也导致西方进口产品的大量入侵和随之而来饮食方式的深刻变化。这些岛国传统食物为鱼、蔬菜、山药和椰子。鱼为捕捉而来,萨摩亚人传统方法是用烧得炽热的光滑石头烤熟各种食物,称为um。这些低脂肪和低卡路里的食物保证了岛民身材健美和健康。随着世界全球化和城市化进程,吃鱼和山药的太平洋岛民开始大嚼咸牛肉和urkeyails(廉价、高脂肪,美国进口的肉片)。现在岛民吃得最多的是进口罐装肉、垃圾食品和高脂肪的零食以及臭名昭著的muonfps。这种食物是从羊肥胖部位切割下来的脂肪,岛民把这些油炸了来吃。muonfps进口于盛产羊的大本营新西兰,食品非常不健康,后来被斐济取缔。
世卫组织的西太平洋区域办公室研究表明,还有其他几个因素引发太平洋地区的高肥胖率,包括当地普遍以肥为美的观念,依赖脂肪含量高、缺乏营养的进口食品,农作少导致的运动下降。在太平洋地区,传统观念认为胖代表着财富和地位,在汤加王国,一些官员的职位大小可能与腰围大小成比例。
2006年去世的汤加国王陶法阿豪·图普是太平洋岛国最著名的典范。1976年,身高183米的图普四世被当年《吉尼斯世界纪录》评为世界上最重的君主,他的体重高达2095千克。此后他曾发誓减肥,并把减肥定为国策,但直到去世,他仍保持了吉尼斯纪录。而他的臣民们也越来越多人走上汤加去世国王的老路,这次肥胖国家评比中,汤加高居第四位。
美国:只有四个州还算正常
在发达国家中,排名最靠前的为美国,居世界第九位,超重人数比例为741%。由于庞大的人口数量,这几乎等于肥胖第一国度瑙鲁人口的2万倍,在规模上美国成为当之无愧的肥胖第一大国。美国卫生部部长理查德·卡莫纳自己就曾说过振聋发聩之语,美国的肥胖问题带来的恶果已经不亚于9·11事件。
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调查显示,1991年时美国50个州只有4个州肥胖比例在15%~19%之间,没有任何一个州肥胖比例超过人口的20%。2000年,只有28个州肥胖比例在20%以下;到2005年,只有4个州肥胖比例控制在20%以下,同时17个州肥胖比例等于或超过25%,其中3个人口肥胖比例最高的州为路易斯安那州、密西西比州和西弗吉尼亚。
向全球输出快餐食品和垃圾食品的美国,自身成为最大的受害者之一。美国20~24岁年轻人肥胖比例从30年前的150%上升到了329%。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更多美国人愿意呆在沙发上看电视吃食品而不是通过运动消耗身体多余的脂肪,随之而来的各种疾病陡增。据统计,由于肥胖问题带来的巨大危害,美国每年要花掉1170亿美元的政府经费。
一项调查显示,20年前一个3英寸的面包圈的卡路里约为140,而如今6英寸的面包圈要高达350,正常人需要消耗50分钟才能把多余的210卡路里消耗掉。20年前,美国一个普通的三明治卡路里红为333,现在快餐食物的三明治则为590,而消耗这些多余的需要更长时间,大概为1个半小时。快餐食物的尺寸越来越大的结果是,热量迅速增加,人们的腰围越来越超过正常尺码,体重达到肥胖指数。
如今,美国人对于肥胖的敏感并不亚于9·11事件。减肥食品和减肥运动风行美国,电视台、报纸对快餐食品的抨击不遗余力。2006年,美国电影《速食帝国》就改编自同名美国畅销书。记者艾瑞克·施罗瑟花了3年时间调查美国快餐工业,揭露了快餐业对人的诸多危害。等到导演拍摄这部电影时,吸引了众多明星客串,如布鲁斯·威利斯、克里斯·克里斯托弗、艾薇尔等。明星加盟除了导演的魅力外,这部低成本电影更吸引之处在于电影表现的正是美国明星也能接触到的无力现实,即无处不在、泛滥成灾的快餐食物。
中国、印度:肚子最容易发胖
与发达国家不同,发展中国家正在经历许多专家所谓的营养转变阶段,从过去集中精力发展经济,摆脱营养不良,到如今开始与肥胖作斗争。中国和印度就是典型代表。
中国和印度肥胖人口比例相对比较低,分别为289%和160%。由于城市化和中产阶层队伍扩大,肥胖和潜在的并发症则以空前的速度快速增长。越来越多的城市人,因为比农村人更有能力购买大量的食品,也更容易发胖。世卫组织调查显示,中国肥胖人数从1992年以来,已经增长了3倍。
哈佛公共卫生营养学和流行病学副教授frankhub博士称,肥胖比例快速增长的国家往往同时经历经济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