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紫百合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20:47
|本章字节:3030字
洪武三十一年五月初十,大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崩薨于皇宫容华殿内,终年七十一岁。
三日后,朱允炆登基即皇帝位,是为建文帝。
我和其他女史身着素白色的孝服,跪在容华殿前,却听见容华殿内传来一片哭叫之声。
一名相熟的太监一边抹眼泪,一边匆匆而过,我叫住他问道:林公公,出什么事情了?
他面容悲惨凄切,说道:凌宫人莫非不知道皇上有遗诏要旧宫人全部殉葬吗?
殉葬?!
我极力回忆思索,只听说过朱元璋有遗诏传位给皇太孙朱允炆,同时不准诸藩王回京奔丧、各自固守封地以防内患外乱的遗诏,那遗诏的内容我还记得:
朕应天命三十有一年,忧危积心,日勤不怠,务有益于民。奈起自寒微,无古人之博知,好善恶恶,不及远矣。今万物自然之理,其奚哀念之有。皇太孙允炆仁明孝友,天下归心,宜登大位,内外文武臣僚同心辅政,以安吾民。丧祭仪物,毋用金玉。孝陵山川固其故,毋改作。天下臣民,哭临三日,皆释服,毋妨嫁娶。诸王临国中,毋至京师。诸不在今中者,推此令从事。
没有任何史料记载过朱元璋有遗诏要求宫人集体为他殉葬。
我突然发现了一个问题,如果所有旧宫人都必须殉葬,我也是其中一名。
朱元璋已经忘记了自己对燕王五年之约的承诺。
我却决不能在这里等死。
我抬起头,眼前容华殿三个大字的匾额、朱漆的圆柱和精雕细刻的龙凤图案在丧仪的映衬下满目狰狞。
今天是五月十五,全国距离金陵最远的藩王也该收到皇帝驾崩的邸报和抄送的遗诏了。
懿文太子、秦王、晋王先后薨逝,燕王此时是朱元璋最年长的儿子,他的一举一动都会受到皇族的注目。
史载洪武三十一年五月,燕王棣率师如京。
虽然朱元璋有遗命不准藩王离开属地,但是燕王仍会赶赴金陵奔丧,而且来的不只是他一个人,还有大批兵马。
殿前的太监宣读完毕殉葬的遗诏,伴随着最后一丝希望的破灭,我身旁的小女史立刻晕厥过去。女史们有些神情惶恐,有些还是一副无法置信的表情,有些已经开始哭泣,容华殿内外响起了一片哭声。
面对着密密层层将我们包围起来的侍卫和锦衣卫,所有人都是待宰的羔羊,她们除了用哭泣表达心中的恐惧和哀伤,完全没有反抗的余地。
白茫茫的殿阁,身着素服哭泣的宫女和太监,构成了洪武三十一年五月初皇宫内一幅凄凉的画面,仿佛下了一场大雪,一直冷到人的心里。
一名小太监神情焦急,目光在女史中睃巡,似乎是在找人,他正是东宫的看门太监喜福。
他看见了我,立即喜形于色,叫道:郡主!
他对看守我们的侍卫耳语了几句,那侍卫点头,看了看我,说道:皇上有旨,请凌宫人前往勤政殿见驾。
勤政殿已经更换了主人。
隔着高高的台阶和数丈远的距离,雕龙金漆宝座上端坐之人,正是他们口称的皇上,新登基的建文帝朱允炆。
兵部尚书齐泰和太子少傅黄子澄侍立在金阶下。
我在金銮殿前跪下,静候着他的旨意。
朱允炆微微点了点头,身旁的李公公随即说道:皇上赐凌宫人起,请凌宫人回文锦楼去,依旧司女史之职。
朱允炆赦免了我。
我还没来得及俯首称谢,黄子澄见状上前奏道:臣启奏皇上,先皇已有遗诏,旧宫人一律殉葬,皇上千万不可违逆先皇旨意。
朱允炆说道:朕知道。皇爷爷的遗训,朕一定会遵循。凌宫人昔日与朕有兄妹之情谊,难道黄卿家觉得朕不该赦免她吗?
黄子澄似乎颇有顾虑,恭声奏道:微臣斗胆,皇上确实不可破此先例,否则日后天下民心难服。
好了。朱允炆打断了黄子澄,微有不悦之色:黄卿你不必再奏了,昔日在东宫时,黄卿对朕说过天子无戏言,朕既已赦免她,又怎能反悔?
黄子澄哑口无言,看向齐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