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北方有佳人,遗世而独立——女人的美是风景而不是画面(3)

作者:万俟兰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13:15

|

本章字节:6410字

§第五节外柔而内刚


古今中外的才女,大多有着柔弱的风骨,而林徽因则是个外柔内刚的女子。出身优越的她,其实完全可以呆在家里当阔太太,但她却选择了建筑这一艰苦行当,并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成为中国首席女建筑专家。


林徽因出生于江南,水乡赋予了她诗情画意与不尽的柔情,秋月春风的日月滋养,也造就了林徽因的温柔与聪慧。烟雨江南与倾城绝代的女子向来是绝妙的搭配。她的温柔让人对她的爱欲罢不能,所以才留下了大诗人“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这样经典的诗句。


她让自己的性情在社会生活中得到了足够的展露和磨砺。


内心的刚强是立世之本


为了躲避战乱,在最艰苦的时候,林徽因和梁思成蛰居乡下,当时他们的生活很不如意,经常处于困顿的状况中,而林徽因又是贫病交加,这还不算,他们还常常需要面对生死考验,因为日本的轰炸机会时不时地从他们头上飞过。就在如此险象环生的情况下,林徽因却能泰然自若地在信里写下这样的文字:“思成是个慢性子,愿意一次只做一件事,最不善处理杂七杂八的家务。但杂七杂八的事却像纽约中央车站任何时候都会到达的各线火车一样冲他驶来。我也许仍是站长,但他却是车站!我也许会被碾死,他却永远不会。”


显然这是她对正常生活的一种描述,战争的危机好像不会波及她,而日本的轰炸机也好像是个摆设似的。在如此危机四伏的背景下,她却依然柔情似水,这确实是一种境界。


“温柔要有,但不是妥协,我们要在安静中,不慌不忙地坚强。”林徽因这样说。温柔是有度的,而刚强则是不可逾越的底线,无论在什么样的境况下。


抗日战争爆发的1937年,林徽因从佛光寺调查归来,曾写信给在北戴河居住的女儿梁再冰说:“如果日本人要来占北平,我们都愿意打仗,那时你就跟着大姑姑去她们那边,我们就守在北平,等到打胜了仗再说。我觉得现在我们做中国人应该要顶勇敢,什么都不怕,什么都顶有决心才好……你知道你妈妈同爹爹都顶平安的在北平,不怕打仗,更不怕日本。”


林徽因的内刚是发自骨子里的,是种天不怕地不怕的强性情。


梁从诫回忆母亲时谈道:“有一次我同母亲谈起1944年日军攻占贵州独山并直逼重庆的危局,我曾问母亲,‘如果当时日本人真的打进四川,你们打算怎么办?’她若有所思地说,‘中国念书人总还有一条后路嘛,我们家门口不就是扬子江吗?’我急了,又问,‘我一个人在重庆上学,那你们就不管我啦?’病中的母亲深情地握着我的手,仿佛道歉似的小声地说,‘真要到了那一步,恐怕就顾不上你了!’听到这个回答,我的眼泪不禁夺眶而出。这不仅是因为感到自己受了‘委屈’,更多地,我确实被母亲以最平淡的口吻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凛然之气震动了。我第一次忽然觉得她好像不再是‘妈妈’,而变成了一个‘别人’。”


这个有点弱不禁风的女子,她的外柔竟然是儿子眼中“平淡的口吻”,而她的内刚则近似于一种大义凛然的气魄,而她则是二者的有机统一体。可见,一个真正外柔内刚的人是经得起考验的,它是生命的本态,不会因受到外部的压力而中止。


强大的是理智的不屈


一个外柔而内刚的女子在做事时,绝对不是由着性子的坚持,而是基于对理性的判断。


有一次,大汉奸汪精卫之妻陈璧君要在梁再冰就读的小学演讲,林徽因得知情况后,坚决不让他去听那次演讲,当时年幼的孩子非常不解:“同学都去了,为什么我不能去?”但林徽因依然坚持自己的意见。后来林徽因才知道,在梁再冰班里,就她和张奚若的儿子张文朴没去,她很欣慰,国难当头,她怎么能容许自己的孩子去听主和派汉奸老婆的演讲呢?


当外界的变化违背了自己内心的评判标准时,却不会屈尊俯就,依然“刚”性不变,这是一个女子最可爱的地方,也是最值得人们敬重的品质。一个卓越的灵魂是可以战胜自我并超越自我的,而超越自我的部分就会在“刚”性里发酵、升华,从而使其成为一个高尚的代表。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在文物保护问题上,林徽因与当时的官员产生了严重分歧,已经病入膏肓的她仍然为保护北京建筑做了犀利的辩护。她对他们说:“你们拆的古董至少有八百多年历史,有一天后代子孙懂得了它们的价值之时,你们再建的就是赝品、是假古董。那一天会来的!”针对乱拆古建筑,林徽因深为伤感,她居然能拍案而起,指着当时的历史学家兼副市长吴晗的鼻子,厉色怒斥,已经弱不禁风的她一点儿也不像生病的样子。


在林徽因生命中的最后一个冬天,梁思成在波涛汹涌的批判大潮中病倒了,她努力用生命中最后的热度,当面向有关负责人驳斥他们对丈夫的种种批判,同时也为自己做了义正词严的辩护。


一个外柔而内刚的女人,在关键时刻,有着清晰的思路,那也是一种所向披靡的勇气。林徽因的“内刚”可以用嫉恶如仇来形容,就连她的父亲也深深佩服她这一点,称“她的敏捷锐利,鞭辟入里,不是不让须眉,简直是让须眉汗颜”。


女人,的确亦应该有着傲骨和不屈不挠的斗志。


以“外柔”打开社会之门,以“内刚”站稳脚跟


一般来说,女孩子的性格千差万别,几乎没有相同的,但总的来说,外柔内刚的女子还是比较混得开的。


外刚的女人往往会给人一种望而生畏的感觉,绝对不是男人心目中理想的“菜”。外刚可能很多时候被解读为一种豪爽或者真诚,但与男人的“刚”多少有些冲突,毕竟男人天生喜欢征服女人,即便是女人比他强,他也不希望女人表面上就能胜他一筹。这也是男人在女人面前的“面子”,不能不引起重视。


而外柔的女孩子就是另外一片天地了,外柔本身就相当于一扇敞开的大门,随时欢迎男人走进女人的世界,沐浴享受女人所有的温柔,这对男人始终具有一种无法抵抗的“杀伤力”。林徽因能够让三个优秀的男人同时深爱着她,其柔的功夫可见一斑。在现代社会,外表柔和是女人手中永不褪色的王牌,如果把它再发挥得淋漓尽致一些,女人自然在任何场合下都会有更多一点的制胜筹码。


内柔的女人可能会面临生活及职场或者商界打拼中更多的自我挑战,要经得起失败,而且是不断的失败,才能叩开成功的大门,在这样的过程里,需要能耐得住一轮又一轮的挑战。恰如林徽因,她上得厅堂,下得厨房,能够于寂寞中泰然自若,的确不是内柔者所能经受得起的。我们往往在一次又一次的尝试中才能发现那条朦胧的通向成功的路,所以,不要内柔。


内刚的女人,不管是在男人世界还是在女人世界中,到哪都有吃得开的力量。内刚是一种气质,有时候是一种霸气,这种霸气足以让男人唯命是从、俯首称臣,它是一种在我们举手投足间流露出来的魅力——足以让男人崇拜的魅力。


其实,作为一个女人,没有人不希望做到外柔而内刚的,做事时表面上宠辱不惊而骨子里铮铮作响,这样的风度多么让人迷恋。不过这种本领也不是一朝一夕所能练就而成的。我们的性情很多时候是由我们的思维习惯、价值观和本能统合而成的。如何让自己的情绪和内心的感受以最佳方式释放出去,在这个过程中展示出真实的自己,这需要人际交往过程中的一种外柔内刚的技术。


所以,我们选择用外在的柔弱来“迷惑”他们的眼睛,用内刚来坚守自己的底线,进退自在,收放自如。当然,若想真正如林徽因一样做到外柔内刚,还需要不断地修炼和提升自己的素养,这样才能达到她的高度与境界。


【静思小语】


“温柔要有,但不是妥协,我们要在安静中,不慌不忙地坚强。”温柔有度,而刚强则是不可逾越的底线。若想真正如林徽因一样做到外柔内刚,还需要不断地修炼和提升自己的素养,这样才能达到她的高度与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