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北方有佳人,遗世而独立——女人的美是风景而不是画面(2)

作者:万俟兰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13:15

|

本章字节:12020字

人生因热情而有意义,因坚持热情而变得更有意义。林徽因用热情构筑了辉煌的事业,又用热情碾碎了生活中的所有不幸,成就了幸福的人生。你有热情,那些爱你的人和不爱你的人都愿意靠近你,都愿意伴你左右,甚至听你使唤,这或许就是一种人性,毕竟任何人都需要温暖,都需要用热情点燃生活的活力。


一位哲人说:“热情像燃烧的火炬,能照亮壮丽的人生;热情若鼓满的风帆,能开辟事业的道路;热情如香醇的美酒,能增添生活的乐趣;热情似金色的阳光,能给人以春天般的温暖。”人生,确实需要有热情常相伴,那就让我们保有热情,让日子过得更加精彩灿烂些吧。


【静思小语】


女人是需要有热情的,热情的女人会成为生活的中心,会成为他人生活的希望,也是密切人际关系、创造和谐氛围的媒介。在社会交往中,我们可以用热情来传递情感、感染和影响他人,拉近与他人之间的距离。


§第三节笑,是朵永不凋零的花


在古今中外的才女史上,林徽因可能是朵美丽的奇葩,自始至终都是那么婀娜多姿,令人忍不住驻足观赏,离开后又觉得回味无穷。名门之后,名门之妻,在她的生命历程里,还有一个风流倜傥、才华横溢的诗人和一个名垂青史的哲学家。一个原本柔柔弱弱的女子,已经承载了常人所不能承受之重,然而,林徽因却拿捏得恰到好处,她不但没为此所累,反而走出了人生最美的弧线。


我们无法企及,只能仰望。


情不知何所拒,以笑摊牌


林徽因与徐志摩的心灵触碰,是在国际联盟的一次演讲会上。林徽因在《忆志摩》一文中说,她初次遇见徐,是在徐初次认识狄更生先生的那次会见中,之后徐很快便向她发起了爱的攻势。一个是已婚的青年男子,一个是情窦初开的妙龄女郎,前者如火般的用情,令林徽因感到惊慌失措。尽管徐志摩之妻张幼仪来到了伦敦,随他搬到距离剑桥六英里的沙士顿乡下居住,但这期间徐志摩并没有中断同林徽因的通信联系。张幼仪在《小脚与西服》一书中说:“几年以后,我才从郭君那儿得知徐志摩之所以每天早上赶忙出去,的确是因为要和住在伦敦的女朋友联络。”


一切似乎应该按照惯有逻辑发展,然而林徽因却没有偏离她的生命路线。她向徐志摩摊了牌,说她马上就要随梁思成去美国留学了,不可能和他走到一起,他们必须“离别”。林徽因后来在给胡适的信中说:“旧的志摩我现在真真透澈地明白了,但是过去了,现在不必重提了,我只求永远纪念着。”这是林徽因对人生的一种姿态。


面对徐志摩的热烈追求,林徽因或许是有感觉的,但她只是选择了笑看这段过往,并没有太当真。即便是到了美国,在她人生不如意的时候,也只是对胡适说:“请你告诉志摩我这三年来寂寞受够了,失望也遇多了,现在倒能在寂寞和失望中得着自慰和满足。告诉他我绝对的不怪他,只有盼他原谅我从前的种种。”


一个女子,能够在寂寞中得到满足,这是怎样的一种笑看人生。女人若能在苦的时候,还“笑”得出来,也算是拥有莫大的勇气与魄力了。


1931年7月7日,徐志摩去探望林徽因,对着断墙上的残阳,对着断墙旁随风摇曳着的紫藤花,还有花的阵阵轻香,徐志摩凝神良久。下山之后,他在写给林徽因的信中说:“我还牵记你家矮墙上的艳阳。”同年9月林徽因在《新月诗选》上发表经典诗作——《笑》,与其说是一首诗,不如说那是对她自己心理状态的一种描述,那是她自己纯美的笑,也是她对人生的笑,抑或是与徐的一种单纯的情感互动。


林徽因让这笑仅仅停留在某个精彩的瞬间,在两个独立个体的相同频率中静止,然后又让这笑富有光芒地发散开去,溅了这两个独立个体一身,仿佛是一种高度的默契。但对于林徽因而言,也只仅此而已,她的笑没有超出意识的樊篱,而在她的“笑意”下,诗人徐志摩的心也受到了感染,说她是“笑得好像花儿开了一朵”。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在飞机飞行意外中逝世,似乎对林徽因也造成了心灵上的冲击,诗歌创作一度中断。她在《悼志摩》一文中说:“朋友们,我们失掉的不止是一个朋友,一个诗人,我们失掉的是一个极难得可爱的人格。”这个“可爱的人格”,或许是林徽因《深笑》中所呈现出的纯真及纯美。


林徽因把传奇的经历塑造了两个纯粹的人格世界,她的天生丽质及超人的才智变成了“可爱的梨涡”。她的纯美的笑,也变成了一种永恒,变成了一朵永不凋零的花。


人格独立,才能用微笑打败流年


与和徐志摩一样,和金岳霖也是如此,一个哲学家,因为爱恋林徽因而终身不娶,几乎是“逐林而居”,但她只是把人生“笑”化了。在这位哲学家的眼中,这种一尘不染的笑,显然已经成为了一种艺术,或许值得他用一生去守护。


林徽因笑的艺术为她带来了足够的尊重,让最在乎她的人十分敬重她。这一点,如果我们学会了,也会令在乎我们的人给予我们更多的理解、尊重与呵护,令他们自始至终都在乎我们。


这是一种极难得的品质,尤其是在当下人伦道德不断遭到挑战的时期,在小二、小三儿日益盛行的今天,能够让在乎我们的人一如既往地爱下去、守护下去,这将是人生给我们的丰盛的回报与馈赠。


保持独立的人格,才能彼此审视对方,有足够的距离才能产生足够的美,越是保持与彼此之间的距离,越是让人心生向往。


在我们的一生中,有些感情注定是美丽而忧伤的,我们不得不面对现实。一如林徽因一样,当她得知徐已经成家之后,毅然选择了不辞而别。她在笑意中寻求属于自己的幸福,守护住了自己的角色。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一样,在人生的任何时候,都需要有“纯美”的笑,不该去跨越不该去的边界,在一次又一次的“诱惑”中应做出明智的选择。


如林徽因,面对惺惺相惜的人生知己,她选择了终身只做人生知己,而与丈夫相伴一生。也正是她的才华与忠贞,令徐深深敬重,令金深深地折服,金甘愿为她终身不娶。


或许,我们都会面对情感世界的“风吹草动”,或许我们会动摇自己的价值观,但最应该做的,可能就是执着于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的信念。也只有这种舍得得当的勇敢追求精神,才能让自己的“笑”感染他人,从而产生一种力量,让他们更加注意你、在乎你。


在这里,笑是一种智慧,笑是一种人生姿态,更是对自己独立人格的肯定。我们都会在这样的笑中,把自己“笑”成一朵永不凋零的花!


【静思小语】


在我们的一生中,有些感情注定是美丽而忧伤的,我们不得不面对现实。一如林徽因一样,当她得知徐志摩已经成家之后,毅然决然选择了不辞而别。她在笑意中寻求属于自己的幸福,守护住了自己的角色。


§第四节少一些矜持,多一些率真


林徽因是矜持的,又是率真的,这让她成为很多男人心中美的化身,她的所有经历似乎都因之而被认为是经典中的经典。而率真无疑是她最可贵的品质之一,让她的美具有了钻石般的华彩与魔力。


矜持无疑是女人的一种美,但率真更是一种难得的可爱。


或许,当斯人已逝,所有的掩饰都不再有意义,于是大家可以看到一个真实的林徽因。有人认为林徽因的形象有点过于完美,但率真绝对不是她的刻意经营,她的率真是真实的、可爱的,又是赤裸裸的。


多一分率真,便多一分与众不同的魅力


一个集才情与美貌于一身的女子,完美可能只是形象的演绎,而在世人完美的概念里,率真也许只是生命本性的裸露。而非同一般的身世与出众的才华,使她常常如众星捧月般受人景仰,难免会被宠爱甚至有被宠坏的嫌疑。但诚如梁思成所说,林徽因虽优秀,但是脾气太急。这大概就是她的丈夫在心目中对率真的一种解读吧,但不论怎样,梁选择了她的率真,并陪她度过了短暂却精彩绝伦的一生。


不同于陆小曼的奢华与林洙的温柔,林徽因的率真更多是她生命本性的一种流露,是一种自然的美态。


在1923年一次学生游行示威中,梁思成被军阀的汽车撞伤。林徽因每天都会去看望他,并坐在他的床前给他擦汗、扇扇子,还陪他一起读书。就是这样的动作让梁思成的母亲极为不满,因为当时二人尚未成亲,在今天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在彼时却明显有点“过火儿”,超出了那时道德观念与人文风俗习惯的承受范围。


梁母认为一个大姑娘家的,还没出阁,是不宜出现在伤卧在床又衣冠不整的未婚夫面前的,身为一个大家闺秀应该极为矜持、含羞回避才是,如此袒露情怀,成何体统呢?


然而这就是率真的林徽因,她丝毫不隐藏自己的真性情,她的这一点获得了老爷子梁启超的高度赞赏,他很骄傲地写信给大女儿梁思顺说:“老夫眼力不错吧!”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显然,在这个维新派眼中,林徽因的率真不仅仅是个性的流露,可能还会有“革命”的情操在里面,大抵会有些妇女解放的兆头。这个故事已将林徽因的率真展露无遗。


率真往往能让人看到自己最真实的一面,从而得到他人的认可,并对自己产生好感。


在和同事相处的时候,林徽因利用她的博学多才,经常把一些历史故事及趣闻雅事讲给大家听,不但让人听了使精神得到放松,也会有所收获和成长,大家都喜欢她。战时,林徽因曾在四川南溪县李庄镇上坝村避难,虽然生活很艰苦,但她同样把率真带到了那里,她总能很快地拉近与老乡们的距离,并让他们对她产生信任感。那些村姑和年轻媳妇,有什么悄悄话也总愿意和她一起分享。林徽因因此获得了极佳的人缘。


可见,在很多时候,少一些矜持,多一些率真,能换来诚挚的情感。率真总能给周围的人带来温暖,让不如意的人得到心灵的慰藉。


率真就像是春天,当寒冷逝去之后,留下的是嫩黄、温馨和活力。一个女人的率真会为她的生命增添更多的个人魅力,而一个率真的女子,会散发出与众不同的气质。


你若不打开心门,我焉知如何慰藉


当林徽因在美国留学期间遇到情绪低落的时候,她会发一封电报给大洋彼岸的大诗人徐志摩,向他倾诉自己的孤单与苦闷,并且会在电报中说,只有他的话语才能让她真正感到安慰。徐志摩听闻此言,自然是欣喜若狂,总是立即丢下所有的事情,甚至熬夜写下含情脉脉的文字,并赶在第一时间冲到邮局,恨不得飞似的把信发到林徽因手中。


邮局的工作人员看到此景,也是吃惊地不知说什么才好,人家告诉大诗人,就在那一天,早在他之前,已经有好几个人给林徽因拍电报了。徐志摩更是感到不可思议,当他查阅名单后,发现在他前面给林发电报的,没有一个是他不认识的,后来才得知,所有人都收到了同样的来信,信上都是同样的内容。


林徽因的率真就是如此表露的,表露得如此真实,她似乎根本无法容许自己有哪怕是一点点的不愉快,这到了有点近乎自私的地步。或许,在当时的美国,那种难以排遣的孤独对于一个远离故土的女子来说,有着巨大的杀伤力,如果还固守矜持,她就要疯掉了。


同时复制好几封信,在同一个时间,发给不同的人,她可以收到不同人的慰藉,这一点她伤不了别人但却可以医好自己。抗战期间,林徽因曾在写给沈从文的一封信中说:“我独自坐在一间顶大的书房里看雨,那是英国的不断的雨。我爸爸到瑞士国联开会去,我能在楼上嗅到顶下层厨房里炸牛腰子同洋咸肉。到晚上又是在顶大的饭厅里独自坐着,一个人吃饭,一面咬着手指头哭,闷到实在不能不哭!”这是她十六七岁在欧洲的生活画面。


对于一个富有才情的女子而言,郁闷是一种大敌,然而对常人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我们好像一时一刻也离不开手机,不说远隔重洋,就是给我们半个小时的独立时间,恐怕也不知道做什么才好,若是多了矜持,少了率真,那也只有自己憋屈自己了,毕竟人是群居动物。


尤其是女人,过多的矜持,良久的忧郁不能排出,久而久之就会助长性格灰暗面的滋生,也会加速自己的衰老。而率真一点就很好,让自己保持非常好的心情,从而更好地面对生活,是值得称道的选项。


率真是表达爱最好的方式


林徽因说:“理想的我老希望着生活有点浪漫的事发生,或是有个人叩下门走进来,坐在我对面同我谈话,或是同我同坐在楼上炉边给我讲故事,最要紧的还是有个人要来爱我。”一介才女“希望着生活有点浪漫的事发生”一点儿也不过分,属于人之常情,她还希望“有个人要来爱我”,这样的率真使女主人公显得更加可爱与楚楚动人。


然而谁人不是如此呢?恐怕每个人都希望有浪漫的事发生在自己身上吧,不说女人,就是纯爷们儿也想有浪漫的事情光临自己。又有谁不希望“有个人”爱自己呢?在这世上,能有一两个我们在乎的人爱我们,我们就会幸福得忘乎所以了。


太多的时候,我们不缺物质的恩赐,少的是心灵与精神上的抚慰,而当越来越多的人朝着物化生活行进时,人们在心理的层面上也会越来越多地选择矜持与沉默,为了不使自己受伤,那就只好把自己隐藏得很深很深,有时深到连我们身边的人也感受不到我们真实的存在,而率真就显得尤为重要,它是使人心里温暖的源泉。


有一个故事写得确实太好了,实在忍不住拿来用一用。这个故事是这样的:曾经有一位武士犯了重罪,是要杀头的,王后亲自处理此事,她让武士回答一个问题,如果答对了,就不砍他的头,如果答错了,可能他的小命就没了。王后问:“什么是女人最大的心愿?”武士回答说:“有人爱她!”由贵妇人组成的审察团经过慎重的讨论,一致认为他说出了女人们的心声,武士因此得以保全了性命。


可见,渴望被爱是一种普遍的人性,希望有人爱更是女人们共同的心愿,而率真则无疑是爱的最好的表达方式之一。林徽因“组建”了“太太的客厅”,给名流们提供了一个交流的空间,若非率真使然,一个充满矜持的女子恐怕是不会轻易开放自家的客厅的。


其实所谓率真无非就是真性情,《中庸》里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意思是说,人的自然禀赋叫作“性”,顺着本性行事叫作“道”,按照“道”的原则修养身心叫作“教”。这句话很明白地告诉我们,用真性情去生活才能找到人生的真谛。


率真的女人有人爱,告别“畏畏缩缩”,脱掉“瞻前顾后”,大胆坦露自己的心思,打开心门,敞开心扉,让更多的人看到我们真实的自己,爱便会常伴我们左右。


【静思小语】


为了不使自己受伤,只好把自己隐藏得很深很深,有时深到连我们身边的人也感受不到我们真实的存在,率真往往能让人看到自己最真实的一面,从而得到他人的认可,并对自己产生好感。在很多时候,少一些矜持,多一些率真,能换来诚挚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