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洋
|类型:人物·传记
|更新时间:2019-10-06 13:13
|本章字节:14074字
总章三年(670),初春,皇帝李治在蓬莱宫中看到那春天渐浓,忽然想起了当年与魏国夫人贺兰氏在这宫中的浪漫时光来,不仅伤感无限。皇帝在伤感之余便诏令将“蓬莱宫”改为“含元宫”,同时大赦天下,于三月改元“咸亨”。
咸亨元年(670),就在长安春暖花开、莺飞草长的时节,边境却传来了警报。吐蕃攻陷了大唐西域十八州,“安西四镇”于阗、龟兹、疏勒、碎叶失守。另外,高丽也趁乱再次背叛大唐另立高藏外孙安舜为国主。李治一听这些警情,头顿时就疼痛难忍,将这些烂事全部交由太子李弘去处理。而李弘病病哀哀的,只好去后宫请示母后定夺裁处。
武皇后自从泰山封禅后,声望已达顶峰。特别是平息了高丽烽火,皇后觉得她已经无事可作了。加上去年所倚重的重臣李勣去世,对武皇后打击甚大,皇后便终日在宫中陪着丈夫养病。如今边警又起,皇帝有病,太子身体孱弱,皇后终于感到有点迷茫了。但此番她也只好强打精神,坐镇金殿。武皇后坐在太子李弘身旁,调兵遣将。以薛仁贵为逻娑道行军大总管、左卫员外大将军阿史那道真、左卫大将军郭待封副之,领军20万以讨吐蕃。以左监门大将军高侃为东州道行军总管,发兵10万以讨高丽。大唐不得不面临东西两线作战的困境。
夏天来临,帝后心烦,便移驾九成宫避暑。却不想夏天都还没有过完,西线战场却传来噩耗,大唐西征军薛仁贵被吐蕃大败于大非川,这个能征惯战的勇将竟弄了个全军覆没,连属国吐谷浑也遭沦陷。薛仁贵、郭待封、阿史那道真丢盔撂甲败回,李治气得竟吐出了一口鲜血。皇后念及往日功勋,将三将免死,但永远除名。
帝后无心在九成宫继续待下去了,八月便急急回到长安,却不想此时的长安一片混乱。原来久不下雨,天下大旱,关中饥馑,城中物价飞涨,店铺相机关门,原本一座歌舞升平、灯红酒绿、烟花遍地的城池此番变得死气沉沉、暮色哀哀的样子。百姓家中无粮,眼巴巴地望着朝廷开仓赈济,但国家在东西两线作战,弄得国库空虚,大批军粮送往了前线,哪里还有余粮来救济百姓呢。万般无奈之际,武皇后只好建议丈夫,要朝廷下令,任由关中百姓去各州投亲靠友,同时,为了缓解京师长安压力,来年朝廷将东幸洛阳。李治成天没有精神,哪里去管这许多烦心的事情,有皇后操心,他只管拱手称是。
朝廷事务把个武皇后弄得焦头烂额的时候,这屋漏偏遭连夜雨,船烂又遇顶头风。武皇后那高龄九十有二的老母代国夫人杨玉贞却在九成宫染病卧床,后药石不进,驾鹤西归。噩耗传来京师,武皇后悲痛不已。自为大唐皇后以来,武皇后不管移驾何处,总是将母亲杨氏带在身边。母女情深若此,武后极尽孝道,乃天下楷模。今夏帝后去九成宫避暑,代国夫人当然也是随往,后军国大事紧要,帝后急急返回长安。皇后念及老母春秋高龄,难以路途颠簸受累,就让母亲独自留在九成宫的山邸,却不想这唯一的一次离别就成为了永诀。想起母亲杨氏含辛茹苦将她姐妹三人拉扯成人,父亲去世时,母亲原本想出家为尼,但念及她三姐妹无所依从,在文水替父守孝,受尽武氏族人的白眼和欺凌,母亲忍辱负重,坚强地将她姐妹带回长安。母亲从应国夫人到代国夫人,身份显赫,除唯一爱好煎茶外,长期都是心平静气、礼佛清修。姐姐元英、妹妹元芳相继而去,母亲在仙逝时分,身边竟没有一个至亲相送。想到此,武皇后失声痛苦,不能自制,几度晕厥当场。见皇后如此悲伤,急坏了皇帝李治,只好让几个儿女好生相劝。为了安慰皇后,皇帝下诏改封杨氏为“卫国夫人”。武皇后遵守母亲遗嘱,将之安葬在了咸阳县洪渎原其外祖父旧坟之左。安葬之前,帝后废朝三日,追思杨氏,下旨再追赠杨氏为鲁国太夫人,谥号“忠烈”。令司刑太伯常卢承庆监护丧事,特令宰相戴至德持节吊祭,并敕文武九品以上及外命妇并诣宅吊哭以祭,送葬至渭桥,葬礼规格依照王礼,碑由官立,皇上并亲笔御书碑文。
安葬了母亲,武皇后大病一场,想起昔日拥戴自己的那些臣子,许敬宗老病退休,回归故里;李义府、崔义玄亡故;从小就看顾自己的大将军李勣也离开了这个世界。自己从才人,到昭仪,再到皇后,今年已四十有二,青春已逝,韶华不再。妹妹元芳死了,姐姐元英死了,侄女贺兰氏也死了,还有两个哥哥武元庆武元爽、两个堂兄弟武惟良武怀运也死了,如今92岁高龄的老母亲也离开自己而去,想到此,武皇后悲从中来,泪如雨下。如今久旱无雨,百姓受困,边警不断,天现彗象,这一切困惑真令皇后心灰意赖。莫非自己有所失德,竟遭致天谴之?思考再三,武皇后便给皇帝上疏一道,将近来国家出现的灾祸责任全部揽在身上,引咎自责,言辞诚恳地请求辞去皇后之位,让皇帝另选贤能贞德之人,以佐国运。
武皇后的《避位奏疏》递交在李治手上,皇帝大惊失色,当庭将这《避位奏疏》让大臣当作文武百官的面诵读。因为在此之前,朝廷已有言论,部分大臣不满皇后参政,经常奏疏指责武氏的不是。如今皇后自己主动上疏避位,却一下让那些反对皇后参政的大臣说不出话来。
李治严肃地对群臣言道:“朕身体多病,全凭皇后操劳辅佐,国家出现了一点小小的困难,尔等不思献策报国,却在下面窃窃私语,议论纷纷,无端指责皇后。如今皇后上疏避位,尔等有何话说?”
群臣无人言语,大殿风过无声。李治接着说:“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警之。此朕之寡德,非诸位之责,更非皇后之咎,责任在朕。皇后武氏,正位中宫十数年矣,其他的不说,尔等环视一下身旁四周,在列位勋臣的左右,有武氏族人吗?”李治看这满朝文武左顾右盼的样子,他已经不知道该说什么为好了,他感激地看了一眼并坐在他身边的皇后,武皇后满面泪流。
太子右中护赵仁本上前一步说道:“满朝文武,没有一个是皇后的亲眷,这在列朝列代的朝堂之上未有此先例。皇后贤德,忠心为国,严于律己,毫无私心,为我等楷模。臣坚决不同意皇后避位!”
李治扫视了一下殿中百官,百官齐齐说道:“臣等拥戴皇后,拥戴陛下——”
李治见群臣如此,渐渐露出了笑容,他侧身望着皇后,并将那道《避位奏疏》交还在皇后手中,然后微笑着说道:“请皇后收回此疏吧——”
满朝文武亦齐声说道:“请皇后收回此疏——”
武皇后满眼含泪,收回了《避位奏疏》。李治为了讨好皇后,即又下诏:“追赠原司徒周忠孝公武士彟为太尉、太原王,夫人杨氏为太原王妃。”
不日后,皇帝李治以左相姜恪为凉州道行军大总管,领军以御吐蕃。同时将那日在殿上带头拥戴皇后的太子右中护赵仁本任命为同东西台三品、左肃机、知政事。李治觉得过去被皇后改了的那些官名读起来实在拗口,便诏令官名皆复旧,即“东台”恢复为“门下省”、“西台”复为“中书省”、“中台”复为“尚书台”、“左相”复称“侍中”、“右相”复称“中书令”等。
咸亨二年(671),春暖花开之时,帝后带领群臣去到东都洛阳以避关中之饥。
在洛阳,武皇后不时想念母亲,因母亲一生崇佛,武皇后便出内库大瑞锦及钱数十万,她叫来了侄儿武敏之。
武敏之乃姐姐韩国夫人的儿子,原名贺兰敏之,因皇后同父异母的两个哥哥元庆、元爽死后无人继承父爵,便着令贺兰敏之改名为武敏之,承袭了其父武士彟的周国公,并封为弘文馆学士、左散骑常侍。皇后朝中几无亲眷,于是对敏之保有很大的希望,期望这个侄儿能够成为她朝中唯一的臂膀。武皇后令敏之召集了一帮读书人于兰台勘正经史典籍,编著各类文学书籍、人物传纪,这些读书人中就有日后成为了著名史官的吴兢。吴兢后来编著出的《贞观政要》成为了历代帝王的必读教材,此乃他话。武皇招纳的这一批文学之士平时著书立说,皇后经常倾听他们对朝政的意见。因为宰相所处的中书省、门下省又称东台、西台,而这批文学之士所办公的地点在北边的兰台,再加朝臣上朝都是从南门而进,武后特批这批文学之士可以从北门“玄武门”进宫,于是这批人便被称呼为“北门学士”。北门学士其实就是武皇后的一个智囊集团,皇后用之以分宰相之权。这批文学人才也不负皇后厚望,他们按照武皇后的意思编辑出了大量供当时社会所需的书籍。其中有,《古今内范》100卷、《青宫纪要》30卷、《少阳正范》30卷、《维城典训》20卷、《凤楼新诫》20卷、《孝子传》20卷、《孝女传》20卷、《列女传》100卷、《保傅乳母传》1卷等,武皇后后来还亲自撰写有《臣轨》、《百僚新诫》等著作,这些书籍全部以武氏的名义刊印,以教化民众和统一思想,这些书籍林林总总,共计456卷。
北门学士最初的召集人就是武敏之,但武敏之在内心深处对皇后有一种怨恨和敌意,那就是因为其姐姐贺兰纳之的死。此番皇后将敏之召进宫内,将数十万钱和锦缎交与他,皇后要敏之用这些钱去造一尊佛像来为母亲杨氏追福。
敏之得了这笔钱,竟挪作私用。不顾还是外祖母的丧服之期,竟鲜衣锦服,在宅内招妓娱乐。这些劣迹被御史报在了皇后处,皇后气得是七窍生烟。皇后想起了当年小女新月公主曾告敏之的一状,原来在代国夫人在世时,敏之住在代国府上,新月公主前去看望外祖母,贺兰敏之竟敢对公主的随身侍女动手动脚。当年皇后就看在已故姐姐的面上,没有去责罚他。可如今连母亲的祭奠用钱他也敢挪用。皇后气归气,但在内心似乎觉得对敏之有所愧疚,便再次放纵了他。但随后武敏之干出的一件事情惹恼了皇帝李治,武皇后再也保不住这个不知恩情、恃宠骄纵的侄儿了。
原来皇帝李治见太子李弘一直以来就体弱多病,几次让他监国,李弘都无力承担起国家的重任,于是皇帝与皇后商量,是否给太子选太子妃,冲冲喜。皇帝听说司卫少卿杨思俭有一个女儿生得是天香国色,而且聪慧有才学,便将之定为太子妃的备选之人。时值洛阳五月花开,全城都有外出赏花看牡丹的习俗,那杨家小姐带着丫环侍女去郊外赏花,不期遇见了武敏之一伙狐朋狗友也在看花。风流倜傥的武敏之见了姿色出众的杨家小姐,顿时垂涎三尺,这家伙在长安城里欺男霸女惯了,一见杨家小姐就上前调戏。
杨小姐的随身丫环提醒这个纨绔子弟说:“你好大狗胆,竟敢调戏当今太子的备选妃子,你不知王法吗?”
武敏之不听则可,一听是太子李弘的备选妃子,他心里一下就被激荡起了万丈欲火。敏之冷笑一声,对身边的朋友说道:“那个病怏怏的太子如何受用这般水灵的人儿呀,还不如本少爷替他享用。”武敏之说完就上前将杨小姐拦腰抱了按在了草地上,几个狐朋狗友趁机起哄,将丫环侍女赶走,呐喊为武敏之加油。就这样,在光天化日之下,这个恶少竟把太子备选的妃子给强奸了。
武敏之闯下天祸还不以为然,他看了看卷缩在牡丹花丛中哭泣的杨家小姐,然后又看了看手下几个人,傲慢地说:“李弘的老婆我先替他调教调教,他还应该谢我。”
皇帝李治过去也因为与韩国夫人和魏国夫人母女间曾有过鱼水之欢的缘由,对武敏之也格外放纵,可如今这家伙竟然在光天化日下强奸了太子的备选妃,这也未免太目无王法了吧。武皇后也因此事气得病倒塌上,她抱病亲自陈表,将武敏之前后所犯罪恶一一表奏,请加贬逐。皇帝李治见皇后都对这个恶少失去了信心,就准奏。诏令:褫夺敏之一切官职,不准再使用武姓,流放雷州。那些与贺兰敏之相交者,全部流放岭南。
贺兰敏之在流放雷州的中途,忽然见到两匹快马奔来,近前一看是两名龙虎卫将军。贺兰敏之还以为是皇帝念及母亲与姐姐旧情,派人来赦免让他回京的。可这二位禁军却是武皇后派来,二位将军下得马来,走到贺兰敏之跟前,威严地说:“流人贺兰敏之听诏——”
贺兰敏之立即跪下,那二位禁军上前一步,用马缰将贺兰敏之的脖子绞了,敏之惊恐地睁大了眼睛,还没等他问一句这是为什么,两位禁军却一用力,就用马缰将这个昔年长安城中的第一美男子缢杀了。
贺兰敏之死了并未削弱北门学士的势力,因为北门学士其实就是武皇后的私人内阁,在皇后的精心培植下,这批年轻的文学之士渐渐成为了朝廷新贵。武皇后杀了贺兰敏之,可父亲的爵位总还得有人来继承吧,皇后不得已只好奏请皇上让同父异母的哥哥武元爽的儿子武承嗣在岭南继承了武士彟“周国公”的爵位,并拜武承嗣为尚衣奉御。
大唐这艘巨舰这两年在艰难中航行着,终于在秋高气爽的时节,从高丽传来了高侃的捷报。高侃经过艰苦卓越的征伐,终于在那高丽半岛上的安市城打了一场大胜仗。
咸亨五年(674),四月,武皇后将在岭南的武承嗣召进京师,迁升为宗正卿。
秋天来临,在武皇后的提议下,李治将五代祖先全部追封,追尊宣简公为宣皇帝,妣张氏为宣庄皇后;懿王为光皇帝,妣贾氏为光懿皇后;太武皇帝为神尧皇帝,太穆皇后为太穆神皇后;文皇帝为太宗文武圣皇帝,文德皇后为文德圣皇后。
李治对于武皇后给自己祖先们拟定的这些封号很满意,皇后见丈夫满意,又奏道:“平日里大家将太宗文武圣皇帝简称为‘先帝’、文德圣皇后简称为‘先后’,你我夫妻称‘皇帝’、‘皇后’就有所不妥了,有讳‘先帝’、‘先后’之谓也。”
李治笑了,说:“朕不称呼为‘皇帝’那却该称为啥?”
武皇后笑说:“陛下应该称为‘天皇’是也!”
李治爽朗一笑,道:“好好好,朕叫‘天皇’,皇后就叫‘天后’可也!”
天后笑道:“不若从今起改元‘上元’,以示纪念我夫妻荣升‘天皇’、‘天后’,怎样?”
李治即下诏,改“咸亨五年”为“上元元年”,大赦天下。
天皇天后下敕将朝廷服饰作出定制,不得越制。敕文曰:“文武官三品以上服紫,金玉带;四品服深绯,金带;五品服浅绯,金带;六品服深绿,七品服浅绿,并银带;八品服深青,九品服浅青,并鍮石带;庶人服黄,铜铁带。自非庶人,不听服黄。”
天后武氏还提议追复长孙晟、长孙无忌官爵。天皇问天后:“何也?”
天后答道:“长孙一家对建立大唐功高至伟,又是先后的兄长,无忌舅舅虽然冒犯过你我夫妻,但其为国家的忠心和所作出过的贡献还是不能抹杀的。时隔多年,怨恨也该化解了。”
天皇深为天后的贤明大度说折服,于是下诏:追复长孙晟、长孙无忌官爵,以无忌曾孙长孙翼袭爵赵公。并让长孙无忌丧归,以陪葬先帝昭陵。
数月后,天后再次上表天皇《建言十二事》,其内容为:
一:劝农桑,薄赋徭;
二:给复三辅地,即免除京畿三辅地区的徭役;
三:息兵,以道德化天下;
四:南北中尚禁浮巧,要求少府监所属的官营手工业作坊停止生产淫巧之物;
五:节省功费力役,要求俭省各项工程的费用和百姓的劳役负担;
六:广言路;
七:杜谗言;
八:王公以下皆习《老子》;
九:父在为母服齐衰三年,要求父亲在世而母亲去世的也应该服丧三年;
十:上元以前勋官以给告身者无追覆,即上元以前的勋官,朝廷已经发给证书的,不再审查核实;
十一:京官八品以上益禀入,即京官八品以上者增加俸禄;
十二:百官任职已久、才高位下者,得以晋阶升迁。
天后的这《建言十二事》一经公布,天下无不欢欣鼓舞,特别是百姓和那些中下级官员,对天后拥戴非常。但此时天皇李治已经隐约感到,天下之人对天后已经是爱戴有加。天后颁布施行的这《建言十二事》,完全有收买天下人心之嫌。采纳吧,恩德在天后。不采纳吧,怨恨就在天皇了。天皇李治又开始头痛了,他考虑再三,下诏“略施行之”。这一个“略”字,流露出了天皇李治心中的一丝不快,同时,也代表了天皇与天后之间开始出现了一丝裂痕。
上元二年(675),天皇为其父太宗皇帝追福的龙门大奉先寺建成,但天皇再次病倒,连落成典礼都没法去参加,天后便代表天皇带领群臣前往,以参加奉先寺内开凿出的一尊卢舍那大佛的开光仪式。当那披遮在大佛身上的锦缎被天后亲手拉下时,天降五彩,音乐叮咚,大臣们抬头仰望,卢舍那佛高大宏伟,恍若真佛降临人间一般。所有在场的人都发出了惊叹,这大佛真美啊!大家疑惑地感到,大佛的面容怎么带有天后妩媚的笑颜。原来,这为太宗皇帝追福的奉先寺位于龙门伊水之畔,其建筑从麟德年间就开始动工修建。在咸亨三年(672),武皇后捐赠了两万贯脂粉钱以营造寺中佛像,主持造像的官员请阙叩问皇后,寺中该塑造哪一尊佛?武皇后想到了父母为其所取的“元华”之名。元华就是第一芳华,就是绝代芳华,日月凌空,光华普照,不就该是卢舍拉佛的寓意么。于是皇后要求开凿神像的工匠,去开凿出一尊世间最大的卢舍那佛来。在武皇后严格的要求营造下,这尊卢舍拉佛成为了中国石窟造像史上的巅峰之作。这尊至今都还矗立于洛阳龙门奉先寺的卢舍拉佛,被誉为是世界上最美丽的佛陀。
同时,在天后出生地的蜀门利州(今四川广元),利州子民在城北千佛崖开窟造像时,工匠开凿出了一龛释迦多宝窟,在窟中雕凿观音菩萨妙相时,也依照天后青春妩媚的容颜雕凿出了一尊手持莲蓬以寓意生命轮回的持莲观音像来。在千百年后,这持莲观音与卢舍拉佛就成为了绝代芳华武元华的真容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