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古寺春浓

作者:陈洋

|

类型:人物·传记

|

更新时间:2019-10-06 13:13

|

本章字节:15854字

贞观二十三年(649)七月,李世民最为仰仗的一位大臣李靖去世。李靖的死给了病中李世民的心理一次沉重地打击,太宗痛悼李靖,以至于有点精神恍惚了。李世民见病势日沉,自知不妙,便移驾去了终南山的翠微宫养病。李世民此番让太子李治随行,并特意让武才人随驾翠微宫依然领衔照顾太子起居。皇帝召来了长孙无忌,李世民望着这位跟随他南征北战、立下无数功勋的朝中第一重臣,皇帝拉着这位大舅子长孙无忌的手说:“卿与朕一起创立天下,本欲同富贵,却不想皇后却先朕而去。如今朕体沉疴加重,不能料理国事,卿得替朕分忧啊。”


长孙无忌泪流纵横,跪在皇帝的塌前哽咽地说:“陛下安心养病,朝廷事务自有臣打理,陛下尽可放心。”


李世民于是下诏,让长孙无忌检校中书令、知尚书、门下二省,几乎把国家的军国大权全部交在了长孙无忌的手中。李世民对无忌接着说:“太子仁柔,怎担当未来之职呢?”


长孙无忌听了这话心中暗暗吃惊,他急忙说:“国有仁厚之主,是天下幸事啊。”


长孙无忌退出含风殿后急忙去见太子,他见太子正在翠微殿与武才人一道研习王羲之的书法。太子李治见舅舅匆匆而来,忙上前迎接。长孙无忌在太子耳边说:“殿下应该随时侍奉在皇上身边才是啊——”


李治听了便与武才人一道急急地去了含风殿。


李世民见李治来了,示意太子去到他身边。皇帝望着清瘦的太子,慈爱地说:“雉奴,怎么都消瘦了啊——”


李治哽咽有声,眼泪流淌了下来。李世民接着说:“今后有什么不解的事情可多问问你舅舅。”李治流泪地点头。皇帝又说:“还有一个人你可以仰仗,那就是李世勣。”


武才人一旁听了“李世勣”的名字,她想起了这个当年为他父亲主持葬礼的英武将军来。李世民拉着李治的说,有气无力地说:“李世勣才智有余,为人忠义,当年既不负李密,又怎能负朕呢。你有什么疑惑的可问他。”李世民停顿了一下,若有所思地说:“只是你对李世勣没有什么恩德,朕还是有点担心你日后驾驭不了他。朕打算将李世勣贬出朝廷,调任出京,如他接到调令毫无怨言地就马上去赴任,那么我死后,你就可将李世勣召回京师委以重任,可作宰相,可将李世勣看着亲信。如果此番李世勣有一丝忧郁徘徊,朕就先杀了他,给你解除一个后患。”李治点点头。


武才人听着这父子的对话,不禁后背生出了一丝凉意,她的心里在为李世勣暗暗捏了一把汗。


第二天,李世勣忽然接到了皇帝李世民的诏书,要他立即赴任离长安千里之外的叠州(今甘肃迭部县一带)。李世勣接到诏书,立即明白了皇帝的心思,于是他连家都没有回,就立即奉了圣旨出发离京赴任去了。太宗李世民接到回报,心里甚是宽慰。


这年九月,大臣王玄策奉使天竺回到长安,王玄策从天竺带回来了一个胡僧,这胡僧通晓医术,自称能制“延年药”,皇帝听闻便将之召进翠微宫来给他调理身体。胡僧便在翠微宫炼制丹丸,说是服用了他炼制的仙丹就可生发固阳、延年益寿。李世民初服之,果然觉得神清气爽,病痛大减。但这一切被长孙无忌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因为长孙无忌知道,那些丹铅性热,初服的确可以让人精神亢奋,但久之则是要人性命的啊。


那日太子李治与武才人在翠微宫的含风殿侍奉李世民,忽然太监进来禀报说杨妃与吴王李恪奉旨前来面圣。李世民睁开了眼睛,让李治与武才人将他从塌上扶起坐好,然后对李治说:“雉奴,这几天你一直日夜伴在朕的身边,你也累了,去好好休息一下。”皇帝转过头来对武才人吩咐,“你带太子下去,好好休息。”


李治与武才人只好辞别了皇帝出了含风殿前往翠微殿去歇息,刚出殿门就迎面碰上了杨妃与吴王李恪。这位杨妃是前朝皇帝杨广的女儿,与武才人还有一点亲戚关系,因杨妃从名义上来讲还是李治的长辈,所以太子忙立身路旁给杨妃请安。武才人的品次也比杨妃低,理所当然地也站立在太子身后。杨妃在太子面前停下了步子,她向太子回礼。但那吴王李恪却轻视地看了李治一眼。


原来李世民在立了李治为太子后,总觉得李治太软弱了,一点没有帝王的气度,于是想另立李恪为太子,还是长孙无忌极力反对李世民才就此作罢。李治心想,父皇如此病重期间,忽然宣召杨妃和吴王李恪觐见,这是何用意喃?太子一想到那吴王李恪曾是他太子位的有力竞争对手时,他的心中就生出了一丝寒气。杨妃和吴王李恪已经进了含风殿,而李治仍呆呆地站立在那里。武才人看见太子的两腿似乎在微微颤抖。


武才人唤了一声“太子殿下”,李治才从恍惚中回过神来。


当太子回到翠微殿后,他忽然拉住了武才人的手,声音发抖地问:“媚娘,父皇忽然召见吴王母子,是什么目的?”


武才人怎么能知道皇帝李世民的心思呢,她用坚定的目光望着太子,说:“殿下不用慌乱,你应该将吴王母子觐见皇上的事情马上去禀报给你舅舅长孙大人知道。”


李治一听武才人的建议,才猛然清醒过来,是呀,得赶紧让舅舅知道这事。“可这是在父皇的宫中,谁去给舅舅送信呢?”太子迷惘地望着武才人说。武才人去叫进来一个小太监,对太子说:“这人可以去长孙大人府上报信,只是你得给样凭据,不然长孙大人怎么信他呀。”李治忙着从腰间解下一块佩玉递在武才人手上,说:“这是我去年过生时舅舅送我的玉佩,舅舅一定认得。”武才人将那玉佩看了看,然后交在那小太监手上,并在小太监耳边附说了几句,那小太监就去了。


李治颓丧地坐在塌上,他仍然担心地问武才人:“父皇在这时候召见吴王,不会是要废我而立李恪吧?”


武才人看见太子丧魂落魄的样子,安慰道:“怎么会呢?皇上不是已经安排长孙大人总摄三省政事了么?那天还安排了李世勣将来作你的宰相。怎么会去另立储君?放心吧,皇帝不会糊涂的。吴王虽也是皇上的儿子,可他还是前朝杨广的外孙。立吴王这不是在让前隋复辟吗?”


李治觉得武才人说得有道理,他的心才稍有所安。太子抬起头来望着武才人,太子心里在想,这个女孩子竟有这般见识,真是不错。李治对武才人笑了,李治忽然用一种柔柔的声调问武才人说:“媚娘,你在父皇身边好多年了?”


武媚娘低着头细细一想,自己14岁入宫,眨眼间今年就21岁了,她用幽幽的眼神望着面前的太子,羞怯地回答:“臣妾14岁进宫为才人,如今已有七年了。”


“七年,14岁入宫,这么说来你与我生在同一年呢。我们都属鼠。”李治露出了笑容,“媚娘生在几月?”武才人轻声回答:“臣妾于十一月二十三日生在蜀地利州。”李治拉着武才人的手笑着说:“这么说来你该是妹妹了,我生在六月十五日。”李治心里很想问武才人一件事,可这事怎么能问得出口呢。于是李治端详着武才人继续问:“媚娘,怎么入宫七年了你都还只是个才人呢?难道父皇没有发现你的才干吗?”李治话中有话,他望着武才人的眼睛。


武媚娘的脸红了,她不知道该怎样回答太子的问话。武才人鼓起了勇气回答:“臣妾若是像徐惠妹妹那样升了职,皇上又怎能派臣妾来侍奉太子殿下的起居呢呢?”听了武才人的这番话,太子李治终于明白了父皇的用心,他心情顿时豁然开朗了起来,他站起了身来,轻轻地去抓着武才人的两肩,太子对武才人深情地说:“媚娘,如果有一天我成为了皇上,就绝不让你只去作一个才人。”


其实那时的太子李治已经成婚,太子妃王氏出自关陇豪门,是李世民亲自为其所选择的媳妇。王氏端庄、秀丽、高贵,可在李治的眼里太子妃严肃得几近呆板,没有多少情趣,就连夫妻之间的性生活过得都很是平庸。太子李治还有一个宠妃萧氏萧良娣,萧良娣乃齐梁皇族后裔兰陵萧氏,同样是士族高门。萧良娣生得俏丽、活泼,颇通风情,故而年轻的太子李治常常留宿萧氏的闺房,而冷落了太子妃王氏。萧良娣后来给李治生了一儿二女,而王氏却终无所出。因为给太子育有儿女故,萧氏经常不把王氏放在眼里,而王氏自仗高贵的出身和太子正妃的身份,也不把萧氏看在眼里。如今父皇病重,舅舅叫李治侍奉在李世民的身边一步也不要离开,太子居住在翠微宫里,暂时到把妻妾争宠的烦恼忘在了脑后。何况父皇派来了一个性格坚定、沉稳的武才人到他的身边来,面对变幻莫测的宫廷斗争,只要有武媚娘站在他身边,太子李治就有了一种安全感。可武媚娘毕竟是父皇的才人,李治面对这个明媚的才人还不得不将内心的一种欲望死死地压制住。可是,欲望越是被压制,那欲望的火焰就越燃越旺。


那天长孙无忌得到了太子的密报,他也百思不得其解,皇帝在此时忽然召见吴王李恪是何用意?长孙无忌想到了皇帝曾有意立吴王李恪为太子时,他惊出了一身冷汗。长孙无忌知道,这李家皇帝的位子可是需要打拼才弄得来的。李治是他外孙,他可不允许谁来觊觎他外孙的皇帝位。长孙无忌注意一定,立即派人去将褚遂良叫来商议,二人正在商量如何对策,忽然翠微宫来人宣召,要长孙无忌、褚遂良立即进宫面圣。


李世民服用了胡僧的丹丸,病情只好转了不到半月,忽然病势一转,陡然加剧,上吐下泻不止。李世民自知时日不多,他便把长孙无忌、褚遂良召来了翠微宫。李世民面色苍白,对跪在塌前的妻舅长孙无忌和褚遂良说道:“太子仁慈,愿卿等善为辅导,勿负朕言。”长孙无忌与褚遂良痛哭流涕,几乎说不出话来。皇帝又把李治叫到近前,拉着太子的手,吃力地说:“有你舅舅无忌和遂良在,汝勿忧心天下。只是你舅舅功劳与国家太大,怕是今后会有人谗言于他,不管别人说你舅舅怎样的不是,你都不要相信,都不能加害你的舅舅。记住,雉奴,他是你的亲娘舅啊!”李治已经泣不成声了,那长孙无忌也是泪流纵横不能自制。皇帝叫褚遂良立即起草传位遗诏,将天下传给太子李治。一旁的武才人看到眼前这一幕,她亦是心酸不已。


李世民几乎快没力气了,他细细地问:“太子妃何在?”


长孙无忌立即去把太子妃王氏叫到皇帝的病榻前,太子与太子妃并跪在皇帝面前,李世民虚着眼神,他几乎已经看不清面前的人影了,他用尽最后的力气说:“无、无忌,今,朕、朕,这对,这对佳儿佳妇,就交给卿等了……”李世民未及将话说完,这位伟大的君主就撒手尘寰,终年50岁,后加庙号“太宗”,谥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葬昭陵。


李世民驾崩两天后,长孙无忌主持仪式,让太子李治在李世民的灵柩前即位。为了防止生变,长孙无忌密不发丧,派出龙虎卫飞骑护送新皇帝李治先回长安,他亲自护送先皇的灵柩随后回京。待两路人马平安于京师汇合后,长孙无忌才发出文告,通令天下为李世民发丧。六月一日,在太极殿李治正式即皇帝位,是为唐高宗。


依照制度,太宗宫中没有生育的嫔妃全部安置到皇家寺庙中居住,让她们去为太宗皇帝从佛念经,为先皇祈福。年仅21岁的武媚娘便随众进入到皇家寺院感业寺,从此青灯黄卷、梵音古佛以伴青春。那个与她一起入宫,被皇帝临幸、此时已经是二品充容的徐惠徐若兰,因思念先皇,哀伤过度,自愿为太宗殉情,她竟绝食而亡。徐惠死后被赠“贤妃”称号。


李治成为了大唐新君,翌年改元“永徽”,封太子妃王氏为大唐的皇后,封萧良娣为萧淑妃。同时,李治还将先皇贤妃徐惠的妹妹也纳入后宫,封其为妃。


李治正式坐在了太极宫的龙骑上,他对于当皇帝还是踌躇满志的。新任之初,事无巨细,李治都亲自过问,大有放开手脚干一番伟业之势。可慢慢的,李治发现,当皇帝并不是自己想象的那么潇洒和好玩,当一个君主更多的是一份责任和一份担当。于是他对政务感到了厌倦。


李治那天坐在龙案前,望着堆积如山的公文发呆,他忽然想到了父皇生前的话,于是下诏将远在叠州的李世勣召回京城。李世勣回到京城就立即上奏章自请将名字中的那个“世”字去掉,已避先皇名讳。其实在李世民生前,李世勣就多次提出去掉名字中间的“世”字叫李勣,但太宗皇帝没有同意。如今李世勣再次向皇帝李治提出自称“李勣”,皇帝念他忠诚便应允了,于是从此“李世勣”便叫着了“李勣”。高宗李治任命他的舅舅长孙无忌和褚遂良、李勣、于志宁、韩瑗、来济为宰相。


李治作皇帝到还平静,可是他的后宫却开始生变了。由于王皇后没有生育,萧淑妃育有一子二女,萧淑妃就开始天天在李治的耳边谋求将自己的儿子立为太子。李治原本就喜欢萧淑妃,于是李治就找来舅舅长孙无忌商量册立太子事宜。


长孙无忌一听李治要立萧淑妃的儿子为太子,当即反对。长孙无忌说:“自古是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王皇后无子,那么就应该立陛下的长子才合乎规制。”


李治的长子名叫李忠,是当年李治在太子宫中一时兴起与一个身边的粗使宫女临时交欢所生的儿子。李忠的母亲地位虽然卑贱,但李治登基作了皇帝后还是封李忠为燕王。长孙无忌始终牢记着先皇李世民临终前的话,要他照顾先皇的“佳儿佳妇”,于是长孙无忌就去对王皇后建议,建议王皇后将李忠收为义子,王皇后依言便将李忠认作了干儿子。长孙无忌又去对李治建言,请求皇帝将李忠立为太子。


那天,长孙无忌与褚遂良一帮人联合上奏,提请皇帝册封长子李忠为太子。李治见舅舅一派咄咄逼人的样子,好像今天不听他们的建议就不会善罢甘休。李治心中产生了一丝愤怒,他很想发作,可面对的是他的亲娘舅,又是先皇给他选定的首席顾命大臣,李治将心中的怨气压了下来。立嫡以长,这是祖训家法。李治点了点头,同意了大臣们的奏请,立燕王李忠为大唐的皇太子。


当李治回到后宫,他没有去王皇后的宫殿,而是去到了萧淑妃的宫殿。萧淑妃因为今天没有立她的儿子为太子是又哭又闹,弄得李治心烦意乱。他忽然想,怎么他一个堂堂的大唐皇帝,想立谁作太子都还要去看那帮顾命大臣的眼色,还要去听从舅舅的指挥。李治的心里生出了对舅舅强烈的不满情绪来。


这时,皇帝李治想到了一个女人,这个女人此时应该在感业寺里为先皇诵经礼佛。这个女人曾经在他最迷惘的日子里给了他极大的安慰,可这女人是先皇的嫔妃,李治不得不将她送去了尼庵。李治记得先皇殡天后,先皇的所有嫔妃依照制度得去尼姑庵为先帝超度。那时的李治因为出任新君,按耐不住内心的激动,就没有把这个女人放在心上。如今当皇帝的新鲜感业已过去了,反而因为当皇帝繁重的事务让他生厌。那些顾命大臣总是教他应该怎样去治理天下,应该如何去作一个贤明的皇帝,特别是他的舅舅,总以为对他有拥立之功,就老是对他指手画脚,还说他这样不对那样有错的。每次坐在朝堂上,望着那金碧辉煌的殿堂,看着满朝的文武大臣,李治总感到孤独,总觉得没有依靠。于是,李治就想起了这个性格坚定的女人来,这个女人就是武才人、武媚娘。


永徽元年(650)五月,李治为先皇举行盛大的祭奠仪式,皇帝李治便来到了感业寺。在感业寺,李治敬香礼佛,追忆先皇的丰功伟烈。礼毕后,李治正要离开佛堂,他忽然看见了一双眼睛,这双眼睛明媚、艳丽且充满了坚定和刚强。李治走了过去,他看见那明媚的眼睛里流出了珠泪,李治忍不住也泪流满面,他拉住了那双柔软的手,哽咽地喊了一声“媚娘”。武媚娘被李治这一声呼喊击中了要害,她泣不成声了起来,李治也失声痛哭,两人就在这佛堂相拥在了一起。


过了几天,皇帝李治再次来到了感业寺,他是专门来看望武媚娘的。二人叙说着当年的往事,就在感业寺的禅房里,李治将武媚娘拥抱在了怀里。李治在枕畔对武媚娘轻声地说:“当年在翠微宫,是媚娘你给了我坚定的信念,给了我勇气。有好几次我都想将你拥入怀抱,劫掠你的芬芳。可那是在父皇的翠微宫里,我的心备受煎熬。今天,这一切全变成了现实,美梦成真,我想就不过如此吧。”李治将武媚娘丰满的身子抱在怀里,他在武媚娘的身上感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满足感。武媚娘没有王皇后矫揉造作般的矜持,也不同于萧淑妃那欲火焚身样的野性,那徐妃似乎也过于地小鸟依人、百依百顺了,媚娘在情感的流露上、在欲望的释放上似乎是那么低恰到好处。李治躺在武媚娘的怀里,心满意足地说:“媚娘,你简直就是朕的如意娘啊——”


武媚娘没有想到她今天竟以一个尼姑的身份把自己的处子之身交给了大唐的皇帝,她终于尝到了被皇帝临幸的滋味。武媚娘心里在想,我终于成为了一个女人啦。月光如水,洒满了这小小的庵堂,武媚娘披衣而起,她去到案边,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如意娘》——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常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李治读了媚娘的这首诗大为感动,他从身后将武媚娘拦腰抱住,再次将媚娘抱上塌去,李治男人的雄风似乎一发而不可收,他觉得在这个妩媚的女人身上感觉到了有一种莫名其妙的享受。当李治再次被武媚娘的身子迷倒酥软后,他紧紧地搂着武媚娘,在她的耳边轻轻地说:“当年朕为储君时就许诺过你,绝不让你只作一个才人的。媚娘,你虽是父皇的才人,但你现在却是朕的女人。你先暂时寄身这里,等机会成熟了,朕自会派人来接你入宫,让你名副其实、名正言顺地成为朕的嫔妃。”武媚娘听了皇帝李治的许诺,她泪流不止,竟伏在李治的怀里放声痛哭了起来。


就这样,每当李治被繁琐的军政大事弄烦了心,特别是看见后妃争宠弄得宫闱里吵闹不停时,皇帝就会来到感业寺幽会武媚娘。只有在武媚娘这里,李治才会觉得安宁。而且在武媚娘这里,李治有一种奇怪的感觉,那就是一种平和、宁静、简单的安全感。只要躺在武媚娘的怀里,什么烦恼就全部烟消云散了。


久而久之,王皇后发现了丈夫李治经常去感业寺的秘密。王皇后此时正为咄咄逼人的萧淑妃而犯愁,她知道了丈夫在感业寺有一个老相好叫武媚娘,于是王皇后借机去感业寺上香见了这个女人一面。王皇后坐在庵堂,叫人去请来了武媚娘,武媚娘一见皇后驾到,顿时吓得花容失色,立即去跪在了王皇后的面前。王皇后和蔼地去将武媚娘扶起,说:“妹妹不必惊慌,妾听说陛下很喜欢你,特前来看望一下妹妹,有什么委屈妹妹自可对我道来。本宫为你做主就是。”


武媚娘疑惑地望着面前这位端庄、高贵、雍容的王皇后,她怯怯地不知说什么好。王皇后心里在想,本宫将这妩媚的女子接到后宫,皇帝既然喜欢她,自然就会来后宫看望,本宫顺水推舟,成全他们的好事,丈夫还不感谢本宫吗?如此那妖妇萧淑妃欲独霸宫闱的美梦就会落空了。王皇后主意一定,她和蔼地对武媚娘说:“妹妹,你先将青丝宿长,本宫就接你进宫,你也不用偷偷摸摸地在这尼姑庵里去与皇帝幽会了。”


永徽三年(652)春,王皇后得知武媚娘有了身孕,便正式向皇帝李治提请将武媚娘从感业寺接进宫来。李治见王皇后如此大度,很是高兴,当即同意了皇后的提议。于是王皇后便派人去将武媚娘从感业寺接到了皇后宫中。正如王皇后所愿,李治竟天天来皇后宫安歇,从此再也没去过萧淑妃的寝殿了。


年底,武媚娘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李弘。母以子贵,武媚娘也因此被皇帝封为了昭仪。昭仪乃九嫔之首,属正二品,可见李治对武氏的宠爱,从此“武媚娘”便被称为了“武昭仪”。


当武媚娘手捧正二品昭仪的印信授册时,她不禁想起了她的青春岁月,14岁进宫、21岁出宫,她人生中最明媚、最美好的七年时间却在“才人”的五品台阶上原地踏步不动。后来入了感业寺,三年煎熬的日子终于过去,如今24岁获得了“昭仪”之位,还有了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根支柱,那就是儿子李弘,李弘生下不久就被皇帝李治封为“代王”。想到此,武昭仪不禁热泪盈眶。


。。x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