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鸿逸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13:12
|本章字节:11268字
格利罗维奇、涅克拉索夫、别林斯基因各自的成就赢得了人们的尊敬,但同样令人们尊敬的是,他们“腾出一只手”,托举一个陌生人的行动。而且从最初,他们就预料到这个年轻人的光芒将盖过自己,但圣洁的他们连想也没有想就伸出了自己的手。
“腾出一只手”给别人肯定会牺牲自己的利益,然而别林斯基他们却因陀氏的成功而使自己的人格举世皆知。生活中更多的“腾出一只手”者则是默默无闻的,因为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像陀氏那样成为“不再重放的花朵”。然而“腾出一只手”给别人,重要的是在于过程,而不在于结果;无论被托举者最后是否平凡,无论能否得到回报,都不影响爱的价值,这价值胜过万两黄金。
一种人生:
真正的禅心不只是坚忍不拔,刻苦修行,更要“腾出一只手”救度别人。“腾出一只手”给卑微者——赞扬他们;“腾出一只手”给狂妄者——规劝他们;“腾出一只手”给忧伤者——安慰他们;“腾出一只手”给绝望者——点拨鼓励他们……这样,你不花一分钱,便可以帮助别人,甚至可以改变别人的一生,何乐而不为呢?
7爱的“借口”
一句禅语:人的心地是一畦田,土地没有播下好种子,也长不出好的果实。
小和尚问老和尚道:“菩萨还杀生吗?”心中却在想:“师父一定回答不杀,哪有菩萨破戒杀生之理!”不料老和尚郑重地回答:“杀!菩萨常常杀生,不知疲倦!”
“什么!”小和尚瞪大了眼睛,支起了耳朵,好像听到了天外之音,“菩萨怎么会杀生,还常常杀生呢?”
“为救度众生,为降妖除魔!”老和尚淡然地说。
“那么,菩萨岂不是犯了大戒吗?”小和尚不解地问。
“犯戒又不犯戒。”老和尚耐心地解释,“犯戒是因为有杀生之相,破了戒的形式;不犯戒是因为菩萨心中没有丝毫杀念,所以符合戒的精神。”
“那么,菩萨于杀生之时,心中当作何念呢?”小和尚好奇地问。
“菩萨杀生时,当作此念:救助被害众生使其免于水深火热,拯救害人恶魔使其免于万劫沉沦!”
“菩萨杀生,还入地狱吗?”小和尚追问。
“菩萨常入地狱。”老和尚答。
“为什么?”小和尚不解。
“菩萨救助众生永不休息,所以降妖除魔也永不停止,又怎能不常下地狱呢?”
“菩萨明知会下地狱,为什么还要杀生呢?”小和尚更是不解。
“这正是菩萨的精神所在。”老和尚庄严地说,“为救度众生,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我们遇到事情总喜欢给自己找借口,比如上课迟到说是堵车,下班早退说是父母来了。这些都是反面的,然而正面的也有,菩萨入地狱就给了我们舍己助人的“借口”,相信下面这则真实的故事也会给你一个爱的“借口”。
在土耳其旅游途中,巴士行经1999年大地震的地方,导游趁此说了一个感人却也感伤的故事,发生在地震后的第二天……
地震后,许多房子都倒塌了,各国来的救难人员不断搜寻着可能的生还者。两天后,他们在缝隙中看到一幕不可置信的画面——
一位母亲用手撑地,背上顶着不知有多重的石块,一看到救难人员便拼命哭喊着:“快点救我的女儿,我已经撑了两天,我快撑不下去了……”
她七岁的小女儿,就躺在她用手撑起的安全空间里。
救难人员大惊,卖力地搬移在上面、周围的石块,希望尽快解救这对母女,但是石块那么多、那么重,怎么也无法快速到达她们身左。
媒体到这儿拍下画面,救难人员一边哭、一边挖,辛苦的母亲一面苦撑等待着……
透过电视、透过报纸,土耳其人都心酸的掉下泪来。
更多的人,放下手边的工作投入救援行动。
救援行动从白天进行到深夜,终于,一名高大的救难人员够着了小女儿,将她拉出来,但是……她已气绝多时。
母亲急切的问:“我的女儿还活着吗?”
以为女儿还活着,是她苦撑两天的唯一理由和希望。
这名救难人员终于受不了,放声大哭:“对,她还活着,我们现在要把她送到医院急救,然后也要把你送过去!”
他知道,如果母亲听到女儿已死去,必定失去求生意志,松手让土石压死自己,所以骗了她。母亲疲累地笑了,随后,她也被救出送到医院,她的双手一度僵直无法弯曲。
隔天,土耳其报纸头条是一幅她用手撑地的照片,标题“这就是母爱”。
长得壮硕的导游说:“我是个不轻易动感情的人,但是看到这篇报道,我哭了。以后每次带团经过这儿,我都会讲这个故事。”
其实不只他哭了,在车上的所有人,也哭了……
一种人生:
多为别人想想,不要只是一味的自私自利;尽一己之力又何妨呢,多做点善事也很好。这个世界只有多一点温暖,多一点体谅,才会有更多美好的事物。每当你因为别人的事而感到厌烦的时候,就要想想那位用身体撑起千斤重担的母亲,世间有如此的爱,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可抱怨的呢?这就是爱的借口。
8把别人的灯点亮
一句禅语: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有一个小和尚怕麻烦师父,所以迟迟不敢再问问题。他对虚尘大师说:“师父,您知道吗?您给我的答案我又忘记了。我很想再次请教您,但想想我已经麻烦您许多次了,不敢再去打扰您!”
虚尘大师对他说:“先去点燃一盏油灯。”小和尚照做了。
虚尘大师接着又说:“再多取几盏油灯来,用第一盏灯去点燃它们。”
小和尚也照着做了。
虚尘大师便对他说:“其他的灯都由第一盏灯点燃,第一盏灯的光芒有损失吗?”
“没有啊!”小和尚回答。
“所以,我也不会有丝毫损失的,欢迎你随时来找我。”
是的,有多少黑暗是我们自己造成的?一盏灯点燃另一盏灯,却无损自身的光芒。
让内心的阳光照亮别人,自己只会变得更明澈;把你的知识与别人分享,自己只会变得更通达。当我们乐意和他人分享我们所拥有的财富时,很多时候不但不会有损失,反而会产生更大的喜乐和满足。即使有一些小小的损失也无所谓,因为你的收获要比付出大得多。我们所说的,“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就是这个道理。
战国时,齐国的孟尝君是一个以养士出名的相国。由于他待士十分真诚,感动了一个具真才实学而十分落魄的士人,名叫冯谖。冯谖在受到孟尝君的礼遇后,决心为他效力。一次孟尝君叫人为他到其封地薛邑讨债,问谁肯去,冯谖说:“我愿去,但不知用催讨回来的钱,需要买什么东西?”孟尝君说:“就买点我们家没有的东西吧!”
冯谖领命而去,到了薛邑后,他见到当地老百姓的生活十分穷困,而且大家对他的到来。均啧啧有怨言。于是,他召集了邑中居民,对大家说:“孟尝君知道大家生活困难,这次特意派我来告诉大家,以前的欠债一律作废,利息也不用偿还了,孟尝君叫我把债券也带来了,今天当着大伙的面,我把它烧毁,从今以后,再不催还!”说着,冯谖果真点起一把火,把债券都烧完了。薛邑的百姓没有料到孟尝君是如此仁义,个个感激涕零。
冯谖回来后,盂尝君问他:“讨的利钱呢?”冯谖回答说:“不但利钱没讨回,借债的债券也烧了。”孟尝君便很不高兴。冯谖对他说:“您不是要叫我买家中没有的东西回来吗?我已经给您买回来了,这就是‘义’。焚券市义,这对您收归民心是大有好处的啊!”
果然,数年后,孟尝君被人谮谗,齐相不保,只好回到自己的封地薛邑。薛邑的百姓听说恩公孟尝君回来了,全城出动,夹道欢迎,表示坚决拥护他,跟着他走。孟尝君至为感动,这时才体会到冯谖的“市义”苦心。这就叫“好与者,必多取”,小的损失可以换取大的利益。
一种人生:
佛家讲无私的奉献,点亮别人的灯,自己的反而更加明澈。我们不可能要求所有人都达到这个境界,但至少我们应该明白,“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的道理。有了付出才有回报,没有无回报的付出,也没有无付出的回报。
9与人为善
一句禅语:邀千百人之欢,不如释一人之怨;希千百事之荣,不如免一事之丑。
民国初年军阀割据时代,一位高僧受大帅邀请素宴。席间,却发现在满桌精致的素肴中,有一盘菜里竟然有一块“猪肉”,高僧的徒弟故意用筷子把肉翻出来,高僧却立刻用自己的筷子把肉掩盖起来。一会儿,徒弟又把猪肉翻出来,打算让大帅看到,高僧再度把肉遮盖起来,并且在徒弟的耳畔轻声说:“如果你再把肉翻出来,我就把它吃掉!”徒弟听到后就再也不敢把肉翻出来了。
宴席后高僧辞别了大帅。归寺途中,徒弟不解地问:“师傅,刚才那厨子明明知道我们不吃荤的,为什么把猪肉放在素菜中,我当时只是要让大帅知道,处罚他而已。”
高僧说:“每个人都会犯错,无论是‘有心’或‘无心’,如果刚才大帅看见了猪肉,盛怒之下把厨师枪毙或严重惩罚,这都不是我所愿见的,所以我宁愿把肉吃下去。”
徒弟点着头,深深地体悟这个道理。
古人云:“邀千百人之欢,不如释一人之怨;希千百事之荣,不如免一事之丑。”与人为善,处处为他人着想的人,才堪称领悟了禅的真正境界。
一天,旅行家希臣和一位朋友正穿越喜马拉雅山脉的某个山口。在跟一场暴风雪搏斗了将近3个小时之后,他们精疲力竭,又冷又饿,真想坐下来喘一口气。但他们不敢,一旦坐下去,他们很可能会变成两根冰棍,再也别想站起来了。他们只有靠不停地走动以保持体温。
在他们的冒险生涯中,虽然不是第一次面临生死威胁,但这一次的境遇显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恶劣。两个人都在想,也许应该准备得更充分一点才到这个险恶的地方来;也许根本就不应该在这个该死的季节到这个天寒地冻、荒无人烟的鬼地方来。不过,现在想什么都晚了,他们只希望在最后一丝体力用尽之前能找到有人居住的地方。
忽然,他们看见雪地上躺着一个昏迷不醒的人,半个身子已被雪掩埋。此人显然是他们的同行,也跟他们一样不走运,被暴风雪打败了。希臣顿生恻隐之心,蹲下来一检查,发现这个人还活着,只是被冻晕了。如果将他带到温暖一点的地方,也许有救。希臣跟朋友商量,要不要设法带走这个倒霉的家伙?朋友惊叫起来:“别干傻事,希臣!我们自身难保,带上一个累赘,我们都会丧命的”。
朋友的话确有道理,希臣不禁犹豫起来……
略一犹豫之后,希臣还是决定帮助这个半死不活的人。见死不救,对希臣来说是不可想象的。他叫朋友将此人扶在他背上,朋友冷冷地说:“既然你执意要救他,那么好吧,这是你的事,跟我无关!”
说完,朋友独自一人向前走了。
希臣费了很大的劲,才把这个昏迷的人抱起来,放在自己背上,一步一步地往前走。这个人很重,尽管是在冰天雪地里,走不多久,希臣已浑身发热,他的体温使背上那个冻僵的躯体温暖起来,那人活过来了,没过多久,两人便并肩前进了。
当他们走到另一个山口时,希臣发现了他那位独自离去的朋友,正躺在雪地上,已经被冻死了。
帮助别人,不仅是一种善心的表达,同时对自己也大有好处。希臣因为救人而使自己充满了信心和勇气,而且在背人的过程中,也使自己浑身的血液沸腾起来。而他的那位朋友则因自私而被冻僵而死。
一种人生:
一个人与别人打交道,不是善待他人,就是不善待他人,没有其他的选择。两相比较,无论对自己,对别人,还是对社会,善待他人都是一种比较好的选择。善待他人能较好地推动人们相互之间的理解和合作,做成做好各种事情;能较好地促进人们同心协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从而使每个人都感到温暖和快乐。
10舍己度人
一句禅语:人生天地间,要做有益于世底人,纵没这心肠、这本事,也休作有损于世底人。
有个刺客受人十两银子之托,前去刺杀六祖慧能禅师。可是慧能禅师早就预见到这个人要来了,于是在桌子上放了十两银子,然后静坐在那里,等待那个刺客。
慧能说道:“该来了吧?因果,毕竟躲不掉。”刚一说完,那个刺客便飞快地到了禅师面前,明亮的刀放在了他的脖子上。慧能禅师丝毫没有畏惧,反而把脖子向前一伸,说道:“桌上有纹银十两,请动手吧!”
刺客一怔,挥刀在慧能脖子上连砍三下,可是都像是砍在石头上一样,与刀锋接触的地方居然还有火花冒出。刺客被吓得瘫坐地下,刀也扔在了地上。
慧能大师合掌,悠悠地说:“正剑不行邪,邪剑不胜正,因果昭彰,分毫不误。银子你拿去,我的命还不能给你!”
刺客伏倒在禅师的脚下悔过,恳求六祖度他出家,以赎自己的罪过,六祖摆摆手:“你快走吧!不然徒弟们知道了,必定不能轻饶于你!你我另有因缘,以后你改头换面再来,我自会收留你。快走!”刺客只好揣了银子跃上屋檐逃遁了。
后来那个刺客剃发出家,千山万水走了很多的路来拜见六祖,六祖哈哈大笑:“我就知道无论怎样你都会来的,我已经等你很长时间了!”
刺客羞愧地说:“我因为心生惭愧,没有面目来见禅师,实在惭愧得很!”
六祖点点头说:“修行可以减轻你的罪恶,因果昭彰,慎勿放逸!”
穷凶极恶的人也有善良的本性,只要用善来感化他,彰显他善良的一面,就能将一个坏人变成好人。然而,这种度化别人往往是要付出代价的,对于佛家来说,这种代价与度化一个人相比,不值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