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一切皆为虚幻(1)

作者:鸿逸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13:12

|

本章字节:8644字

金刚经云: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当作如是观。


名利于我如浮云,但又有多少人可以看透虚幻,置身事外呢?


1看破虚幻,容者无敌


一句禅语:忍耐无争也,可辱而不可轻;其无怨也,可同而不可损。


义青禅师在尚未正式开示说法前,曾在法远禅师处求法。有一次,法远禅师听闻圆通禅师在邻县说法,便让义青禅师去他那里求法。


义青禅师极不愿意,他认为圆通禅师并不比自己高明,但又不愿违逆法远禅师,便不情不愿地去了。但到了圆通禅师那里,义青禅师并不参禅问法,只是一味地贪睡。


执事僧看不过去,就告诉圆通禅师说:“堂中有个僧人总是白天睡觉,应当按法规处理了。”


圆通禅师很是惊讶,问道:“是谁?”


执事僧回答:“义青上座。”


圆通禅师想了想,便说:“这事你先不要管,待我去问一问。”


圆通禅师带着拄杖走进了僧堂,果然看到义青正在睡觉。圆通禅师便敲击着义青禅师的禅床呵斥说:“我这里可没有闲饭,给只会睡大觉的上座吃。”


义青禅师却似刚睡醒般地问道:“和尚叫我干什么?”


圆通禅师便问:“为什么不参禅去?”


义青禅师回答:“食物纵然美味,饱汉吃来不香。”


圆通禅师听出义青禅师话里的机锋,说:“可是不赞成上座的有很多人。”


义青禅师则胸有成竹地回答:“等到赞成了,还有什么用?”


圆通禅师听其话,知其来历一定不凡,就问:“上座曾经见过什么人?”


义青禅师回答:“法远禅师。”


圆通禅师笑道:“难怪这样顽赖!”


随之,两人握手,相对而笑,再一同回方丈室。义青禅师因此而名声远扬。


俗话说:“最大的是心,最小的也是心。”做人,惟有宽大容物才能成就自己。胸襟宽广,就能够团结一切人,能够成就大事。反之,心胸狭窄,容不得他人强过自己,容不得他人轻视自己,很多时候只会使自己局限于一隅,难以有所建树。


容人是一种美德,是一种思想修为,更是一种高尚的品德。一个人越能够容人之攻——对别人不妥的讥讽之词不计较;容人之长——对别人的优点虚心学习;容人之短——对别人的缺点正确看待;容人之过——对别人的错误不记旧账,其包容心愈大,成就的事业也就愈大。所以,要想成为一个伟大的人,必须有容人的雅量。反过来讲,只有自己能容人,别人才能容自己。


汉高祖刘邦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安国家,抚百姓,给饷银,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统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然而,刘邦能够打败西楚霸王项羽,一统天下,就在于刘邦有容人之量,善用人才。


不仅刘邦,纵观历史,具有容人雅量,因容人而成功的帝王将相比比皆是。齐桓公不计管仲一箭之仇,反而用他为相,终于成就霸业。秦穆公不记恨宝马被人吃掉,反而赐美酒招待吃马之人;楚庄王不怪罪臣下对自己妻妾的调戏,反而命大家扯冠带以助其脱困。这些人的容人雅量,无形中都救了自己一命。至今“秦穆饮盗马”、“楚客报绝缨”仍为后世所传颂。


此外,蔺相如不计较廉颇的侮辱,反而处处避让,终于感动廉颇,成就将相和的佳话。唐高祖时,谏议大夫魏征曾劝太子李建成早日杀掉秦王李世民,后来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当了皇帝后,不计前嫌重用魏征,终使魏征为其所用,为李世民出了不少治国安邦的良策,成就了史上的贞观之治……


反之,嫉妒他人才能,不能容人的人也不乏见。最着名的要数曹操和周瑜。名士祢衡年轻气盛,恃才傲物,对曹操很无礼,曹操很想杀他,却说:“我杀祢衡这小子,像杀雀鼠般容易。但他颇有虚名,我杀他,会被人以为我没有容人雅量。”于是曹操借刀杀人,把这烫手山芋转给刘表,刘表又转送给黄祖,致使祢衡死在黄祖手里。周瑜嫉妒诸葛亮之才,多次加以谋害,却被诸葛活活气死,只留下“既生瑜,何生亮”的千古遗憾。


宋僧契嵩说:“其(忍耐)无争也,可辱而不可轻;其无怨也,可同而不可损。”这就是说,忍耐并不鼓励人们无原则地逆来顺受,更不是为恶行败德提供肆虐的场所,而是一种手段,虽是一味退让,但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行善。


容者无敌,能容人,能宽以待人,让那些有小过或性格、观点与自己不同的人不难堪,不为人事所累,这才是成功之道。


一种人生:


明僧德清禅师说过:“天地大,以能汇成其大;江海深,以善纳成其深,圣人尊,以纳污含垢成其尊,是以圣人愈容愈大,愈下愈尊。”很多时候,一个人之所以能够被人敬仰,受人尊敬,不在于他能力有多高,相貌有多体面,知识有多渊博,而在于他有宽广的胸襟,能够容人之不能。


2学道容易得道难


一句禅语:佛在心中莫浪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只向灵山塔下修。


道林在杭州秦望山修行时,筑巢于山中的松木之上,他的居处旁边有许多鹊鸟在此栖息筑巢,人们因此也称他为“鸟窠禅师”。


元和十五年,大诗人白居易出任杭州刺史。白居易对禅宗非常推崇,听说高僧鸟窠住在秦望山上,非常高兴,于是上山来参访鸟窠禅师,准备向他探问禅法。


白居易望着高悬空中的草舍,十分紧张,很关心地对禅师说:“您的住处很危险哪。”


鸟窠禅师却不屑一顾地说:“我看大人的住处更危险。”白居易不解地问:“我身为要员,镇守江山,深受皇帝重用,有什么危险可言?”


鸟窠禅师回答说:“欲望之火熊熊燃烧,人生无常,尘世如同火宅,你明白其中道理却不能自拔,怎么不危险呢?”


的确,政治家的处境真是危机四伏,贬职、垮台、革职甚至被诬陷当替死鬼等等,早已屡见不鲜。白居易也正是因为遭人诬陷从京城贬职到杭州的。


白居易似乎有些领悟,换了个话题继续问道:“如何是佛法大意?”禅师回答道:“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白居易本以为禅师会开示自己深奥的道理,没想到竟然是如此平常的话,于是很失望地说:“这是三岁小孩也明白的道理呀!”


禅师说:“三岁孩儿虽道得,八十老翁行不得。”


听了禅师这番话,白居易完全改变了他那自高自大的傲慢态度。


一种人生:


“禅理”即是“佛理”,但佛家开示只是修佛向善的道理,这个道理人人都可以懂。佛、道都只在每一个人自己的心中,个个心中有佛,照禅家所讲:心即是佛,佛即是心。道理就是这样简单明了,为何成佛者甚少?只因说得容易的事,做起来却未必容易。即使你知道众多道理,但无法做到,就仍旧只是个凡人,而非佛者,没有什么好值得为傲的。心灵者,方能得自在,自在者,才易得道。


3禅师让座


一句禅语:真正悟后的人,他绝对不会恨任何一个人。


唐朝开元年间,有位梦窗禅师,他德高望重,并且还做了国师。


有一次,他搭船渡河,渡船刚要离岸,远处来了一位骑马佩刀的将军,大声喊道:“等一等,等一等,载我过去。”他一边说,一边把马拴在岸边,拿了鞭子朝小船走来。


船上的人纷纷说道:“船已经开了,不能回头了,干脆让他等下一班船吧。”船夫也大声喊道:“请等下一班船吧。”将军非常失望,急得在水边团团转。


这时,坐在船头的梦窗禅师对船夫说道:“船家,这船离岸还没有多远,你就行个方便,掉过船头载他过河吧。”船家一看,是位气度不凡的出家师傅开口求情,就把船开了回去,让那位将军上了船。


将军上了船后,就四处寻找座位,无奈座位已满。这时,他看到了坐在船头的梦窗禅师,于是拿起鞭子就打,嘴里还粗野地骂道:“老和尚,快走开。没看见你大爷上船了吗?快把座位让给我。”没想到,这一鞭正好打在梦窗禅师的头上,鲜血顺着他的脸颊汩汩地留了下来。禅师一言不发,把座位让给了那位将军。


看到这一切,大家心里既害怕将军的蛮横,又为禅师抱不平,人们纷纷窃语:这将军真是忘恩负义,禅师请求船夫回去载他,他不仅抢了禅师的位子,还打人家。从大家的议论声中,将军明白了一切。他心里非常惭愧,懊恼不已,但身为将军,他又不好意思认错。


不一会儿,船到了对岸,大家都下了船。梦窗禅师默默地走到了水边,洗掉了脸上的血污。此时,那位将军再也忍受不住了,他走上前,跪在禅师面前,忏悔道:“禅师,我真对不起您。”


谁知,梦窗禅师不仅没有生气,反而心平气和地说:“不要紧,出门在外,难免心情不好。”


一种人生:


如果有人打了你的左脸,你应该把右脸也给他。这不是退让和怯懦,也不是思想愚固,而是人性中的宽容与理解。如果在生活中,我们都能够给别人多一点宽容,多一点理解和尊重,那么,世界上就会少一些猜疑和怨恨,人与人之间就会相处得更好。


4富楼那弘法


一句禅语: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名大雄,故名大雄宝殿,即佛也。


富楼那热心弘扬佛法,他的口才很好,和人家辩论时,常常令对方心悦诚服,因此得到“说法第一”的美名。输卢那国是没有文化的国家,富楼那却请求佛陀允许他去那里布教。


佛陀说:“富楼那,我很称赞你的志愿,但是输卢那国是一个偏僻的小国,因为交通不便,文化不发达,民性非常暴戾,打骂成风,外国去的人,很容易丧失生命,你现在要去那样的地方布教,难道不怕危险吗?”


“佛陀!您的慈悲爱护,我的感激难以用言语来表达。正因为输卢那国是一个边地野蛮国家,没有人发心前去教化他们,所以我才觉得非到那边传教不可。到那边去,危险随时会加之于我,但为了正法的宣扬,我个人的安危,实在没有顾虑的必要。恳求佛陀慈悲允许,让佛陀之光庇护我,准我前去开辟人间的净土吧!”


“富楼那!你说得不错!做佛陀的比丘弟子,布教是最重要的修行之一,不过我要问你,你到输卢那国布教,假若他们不肯接受你的说教,反而破口大骂,你该怎么办呢?”


“佛陀!他们骂我,我觉得他们很好,因为毕竟他们不完全是野蛮人,只是骂,不曾用棍棒打我!”富楼那没有考虑,恭敬地回答。


“假如他们用拳头、瓦石、棍棒打你呢?”佛陀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