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静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12:26
|本章字节:3040字
现在的学生,无论是获得知识,还是增强记忆的作业,都是在孤独中完成的,而且所得到的知识,很少有机会从自己的口中说出来。这些知识就像栽培在温室里的幼苗,一经编成试卷这样复杂的处理,就会萎缩或干枯。例如:如果一面读历史课本,一面读传记,就可以将历史课本上片段而抽象的模糊记忆,变成有血有肉的确实记忆。
同理,和朋友谈话时,若能交换知识的内容,会使得“尚未扎根”的记忆和“没有信心”的记忆,经由交谈而变成确实的记忆,固定在脑海里。
可见,用这个办法,可以达到弥补各人拿手与不拿手的科目,自己做不出来的题目也能做出来了。因为相互提出解答和观念,经过彻底讨论之后,能明白解题的过程,印象自然十分深刻,不会忘记。在解题的过程中,相互刺激,有时会引出意想不到的事物或问题的本质,从而彻底地融会贯通。这样所得的知识,是踏实的、属于自己的东西,能自由的活用。
而且在和众人讨论的过程中,也能获得其他的相关知识。
除此之外,也可以两三个人,各拿英文单词卡,来比赛记忆,由一个人问,另外的人回答,以增强自己的记忆力。而且,尚未完全记好的单词,也能借此机会确认。
仅靠自己一个人,想要记忆书本的全部知识是很困难的,故需把笔记一次又一次地反复背诵,有时耗费很大的功夫,效果却不一定显著。两三个人相互帮助,取长补短,效果会好得多。事实上,利用群体,以开学习会或读书会的方式来学习,确实能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不过,讨论会的人数不可太多,因为如此一来,就有人没有发言的机会,最好两个或三四个人一起讨论效果最佳,若超过这个人数,必定会由一个人霸占主导权,而比较不爱说话的人就没有机会发言了。
因此人数太多时,占有主导权者,也须考虑给不爱说话者发言的机会。
有时,想写自己的意见,或是想对大家发表意见,到半途却又忘了自己要说什么或想写什么。主题变得四分五裂,乱七八糟,这正显示出自己并没有完全了解真正的旨意,充其量不过是片断的思考罢了。可见,光是脑中思考事情是靠不住的,所以,一定要一面训练自己书写意见的能力,一面训练自己说话或发言的能力,否则我们所获得的知识永远不能为自己所有。
我们一边读历史一边读传记,可以把片断而抽象的历史连贯起来,达到自己目的的同时也和朋友进行了交流,交换了知识情报。那些难以确实记牢的知识,以及缺乏自信的记忆都以通过这种谈话程序,而牢牢稳定在你的脑海中。
我们记忆由自己一个人所获得的知识,不论在时间空间上都非常主观。例如自己刚刚选购的皮鞋,在无法接受第三者的评价以前,不知道是否合适美观,一直要穿到脚上,你的朋友才会作出评论,告诉你这双鞋子合不合适。一种新吸收的知识,经过和朋友交谈,才能证明这种知识是否正确。而且不论是否正确,交谈之后都会加强印象,明白其中的是非道理。
现在一些学生在读书时,不论做什么功课都采取孤立状态,因此所获得的学问和知识,有如在墙角的幼苗,得不到阳光雨露、大自然的精华,而长得瘦弱枯黄。
要想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就要经常找知心好友聊天,交换最近的读书心得,这是最有效的读书方法。即使是模糊不清的记忆,经过谈话之后,也会变成确实的知识。
即使读相同的功课,每个人的理解情况也会不同。例如你记得模模糊糊的东西,你同学却知之甚详,相反也是如此。由于此种讨论,可以互相弥补自己的弱点,补充自己的新知识,整理自己的旧东西。“所谓记忆,愈使用愈确实”,这是读书的一大原则,和同学、朋友讨论读书心得,最能加强你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