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阎崇年
|类型:人物·传记
|更新时间:2019-10-06 10:19
|本章字节:7742字
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汗,建立后金政权,需要有两个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基本因素:一个是明朝的腐朽衰败,另一个是女真的统一强大。明朝的腐朽衰败是其建立政权的外部条件,而女真的统一强大则是其建元称汗的内在根据。但是,这两个基本因素的结合,既要有历史发展的机遇,也要有杰出人物的才能。努尔哈赤的杰出,在于他利用明朝衰败的历史趋势,制定出诸如对明廷采取两面策略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促使满族崛起,从而实现了上述两个基本条件的统一。
努尔哈赤黄衣称汗,建立后金,有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他沿着通向汗位宝座的阶梯,不声不响地、一步一步地拾级而上。
第一步,“定国政”。万历十五年(1587),努尔哈赤在起兵四年大体上统一建州本部之后,在费阿拉围筑城栅,建衙门楼台。这年六月二十四日:
定国政,凡作乱、窃盗、欺诈,悉行严禁。(《满洲实录》第2卷)
从此,努尔哈赤在苏克素浒可地区,初步建立起政治权力。这是后金政权的雏型。
第二步,“自中称王”。万历十七年(1589),努尔哈赤一面受明封为都督佥事,一面在费阿拉“自中称王”。朝鲜平安兵使转书建州女真人童坪者等言:
老乙可赤则自中称王,其弟则称船将。(《李朝宣祖实录》第29卷)
努尔哈赤在建州本部女真人中自己称王,建立王权。
第三步,称“女直国建州卫管束夷人之主”。努尔哈赤在大败叶赫九部联军,受明封为龙虎将军,完全统一建州女真之后,万历二十四年(1596)在与朝鲜南部主簿申忠一回贴中称:
女直国建州卫管束夷人之主佟奴儿哈赤禀,为夷情事:蒙你朝鲜国、我女直国二国往来行走营〔学〕好,我们二国,无有助兵之礼理。(申忠一:《建州纪程图记》图版15)
努尔哈赤的王权范围已扩展至整个建州女真。但是,既自称“女直国”,又署“建州左卫之印”,这个矛盾怎样解决呢?下一步就来解决这个矛盾。
第四步,自称“建州等处地方国王”。努尔哈赤统一建州女真之后,又创制满文,吞并哈达,设立四旗,遂于万历三十一年(1603)迁至赫图阿拉。赫图阿拉为满语heua的对音,heu意为横,a意为岗,赫图阿拉就是横岗的意思,明称“蛮子城”,后清称兴京。兴京的满文体为yendenhoon。yenden意为兴旺;hoon意为城。yendenhoon汉译意为兴京。赫图阿拉位置在今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赫图阿拉村。《清太祖高皇帝实录》记载:
上自虎拦哈达南冈,移于祖居苏克苏浒河、加哈河之间,赫图阿喇地,筑城居之。(《清太祖高皇帝实录》第3卷)
两年以后,他又命在“赫图阿喇城外,更筑大城环之”(《清太祖高皇帝实录》第3卷)。赫图阿拉成为努尔哈赤崛起的基地。同年,朝鲜《东国史略事大文轨》记载,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向明巡东总兵官李成梁呈文称:“有我奴儿哈赤收管我建州国之人,看守朝廷九百五十余里边疆。”同年十一月十一日,努尔哈赤又致书朝鲜边将,自称:“建州等处地方国王佟,为我二国听同计议事,说与满蒲官镇节制使知道……”(朝鲜《东国史略事大文轨》第46卷)以上说明这时努尔哈赤既称“建州国”,也称“国王”,从而使其王权又提高一步。
第五步,称“昆都仑汗”。万历三十四年(1606)蒙古恩格德尔引领喀尔喀五部贝勒之使臣,到赫图阿拉谒见努尔哈赤,“尊太祖为昆都仑汗(即华言恭敬之意)”(《清太祖武皇帝实录》第2卷)。努尔哈赤被尊为恭敬汗,这既为他自称后汗作了舆论准备,又为他登临汗位作了预演。
第六步,建元称汗。努尔哈赤建元称汗,是建州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的一个重要政治标志。这就表明,努尔哈赤有“射天之志”,要夺取明统。在《满文老档》中载有一份文书,记录女真贵族关于王朝隆替的大段议论:
由大变小,由小变大,这种古今兴亡的事例是很多多。过去桀王暴虐无道,仅有七十里的成汤起兵,获得了桀王的天下。纣王暴虐无道,仅有五百里的文王起兵,获得了纣王的天下。秦始皇暴虐无道,泗上亭长汉高祖起兵,获得了秦始皇的天下。大辽天祚帝,要我们的金太祖起舞,因没有起舞便要杀害他;金太祖愤恨起兵,获得大辽皇帝的天下。宋徽宗收容金汗征讨的辽臣张觉,因而导致宋金战争,徽宗、钦宗父子被俘,后送到东方的五国城。金末代汗在蒙古成吉思汗来叩见时,看到他的相貌,便要杀害他;成吉思汗起兵,获得金汗的天下。明朝万历皇帝暴虐无道,干涉异国的事务,以是为非,以非为是,背理裁断,天以为非。(《满文老档·太祖》第41卷)
尽管上引论述充满唯心史观,但其撰者却力图从中归纳出一个结论:万历帝暴虐无道,努尔哈赤应当建元称汗。
万历四十四年(1616),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汗,建立后金军事农奴主政权。努尔哈赤的登极典礼,后来经过几次纂修的《清太祖高皇帝实录》,作了详细记载:
天命元年,丙辰,春正月,壬申朔,四大贝勒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及八旗贝勒大臣,率群臣集殿前,分八旗序立。上升殿,登御座。众贝勒大臣率群臣跪,八大臣出班,跪进表章,近侍侍卫阿敦、巴克什额尔德尼接表。额尔德尼跪上前,宣读表文,尊上为覆育列国英明皇帝。于是,上乃降御座,焚香告天,率贝勒诸臣,行三跪九叩首礼。上复升御座,众贝勒大臣,各率本旗,行庆贺礼。建元天命,以是年为天命元年。(《清太祖高皇帝实录》第5卷)
努尔哈赤这年五十八岁,他在隆重的礼仪中,登上汗位。据《满文老档》记载:
丙辰年,淑勒汗五十八岁,正月朔壬申日,大国中的诸贝勒、诸大臣等众人会议云:“因我们的国中(失去了汗),没有汗的生活极苦。天欲使我们的国人安居乐业。天的仁慈使贫苦的国中生有贤明才智者,将贫苦之人恩养。欲给汗上尊号。”于是众人议定,八旗的诸贝勒、诸大臣等率领众人,分作四面四隅八处站立,由八旗的八大臣捧文书,从众人中走出,跪于前面,八旗的诸贝勒、诸大臣等率众跪于后面。阿敦侍卫立于汗的右侧,额尔德尼巴克什立于汗的左侧。(二人)各自一方迎前,接受八大臣跪呈之文书,捧置于汗前(大红色)桌上。额尔德尼巴克什立于汗的左前(汗五十八岁的丙辰年正月朔壬申日辰时),颂汗为‘天任命抚育列国(大)聪睿汗’。(呼颂后)跪着的诸贝勒、诸大臣与众人皆起立,仍回其原处站立。汗自座位起立,走出衙门,对天三叩首。叩首毕回原座位坐定后,八旗的诸贝勒、诸大臣等,依次各向汗三叩首祝贺。
前引《清太祖高皇帝实录》记载,与《满文老档》所载相较,有如下几点不同:第一,突出“四大贝勒”的地位。《满文老档》、《清太祖武皇帝实录》及《满洲实录》,均只称“八固山的大臣”,而《清太祖高皇帝实录》却称“四大贝勒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及八旗贝勒大臣,率群臣集殿前,分八旗序立”。
第二,称“覆育列国英明皇帝”。《满文老档》载,尊努尔哈赤为ambagenggiyenhan,汉音译为大庚寅汗,汉意译为大聪睿汗或大英明汗,而《清太祖高皇帝实录》却纂饰为“英明皇帝”。
第三,称“建元天命,以是年为天命元年。”但《满文老档》并无此记载。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建元天命的载录,直至天命四年(1619)即明万历四十七年,在建州夺得萨尔浒大捷之后,始出现在朝鲜和明朝的史册上:
其一,李民寏《栅中日录》同年三月十五日载:“后金国王敬达朝鲜国王七宗恼恨事。”
其二,赵庆男在《乱中杂录》中,同年载三月二十一日“后金国汗奉书于朝鲜国王”。
其三,《光海君日记》同年四月十九日,载后金与朝鲜的文书,经朝鲜详察后回启:“胡书中印迹,令解篆人申如櫂及蒙学通事翻解,则篆样番字,俱是‘后金天命皇帝〔印〕’七个字”。
其四,沈国元《皇明从信录》和王在晋《三朝辽事实录》都在同年五月记载后金天命政权建立事。王在晋于五月二十九日记:“朝鲜咨报,奴酋僭号后金国汗,建元天命,指中国为南朝,黄衣称朕,词甚悔嫚。”
其五,《明神宗实录》同年六月十九日,载礼科给事中亓(qi)诗教《题奴儿哈赤僭号疏》云:“近如朝鲜咨报所云,辄敢建国、改元、称朕。”
其六,《辽广实录》同年夏载:“奴始僭号,称后金国汗,建元天命。”并黄衣称朕,指明为南朝云云。
以上数例说明,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登极称汗,至天命四年即万历四十七年(1619),始见自称后金。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是有演变过程的。从万历十五年(1587)“定国政”,至天命十一年即天启六年(1626)他的死,中经六变,似需历史地对待之。由《满文老档》及朝鲜、明朝的史籍与文物可知,万历四十四年(1616),努尔哈赤登极称汗,其时未称后金,亦未建后金。至万历四十六年即天命三年(1618)闰四月,“奴儿哈赤归汉人张儒绅等,赍夷文请和,自称建州国汗,备述恼恨七宗”(沈国元:《皇明从信录》第40卷),仍称“建州国汗”。尔后于万历四十七年即天命四年(1619),才始见载称其年号天命,国号后金。由此可知“后金”为建州自称,并非后来史称。其后又自称“大金”,据现有史料,则为天启元年即天命六年(1621)以后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