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廖浠鹏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01:27
|本章字节:10618字
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是在盛怒中反击,捍卫尊严呢?还是宽容相待,大度化之呢?还是用其他方式来回应呢?你或许还记得,我一直珍藏着一张我中学同学的多人合照。那里面没有我,有的只是出身富裕家庭的孩子。几十年过去了,我依然珍藏着它,更珍藏了拍摄那张照片的情景。
那是一天下午,天气不错,老师告诉我们说,有一位摄影师跑来要拍学生上课时的情景照。我是照过像的,但很少,对一个穷苦家的孩子来说,照相是种奢侈。摄影师刚一出现,我便想象着要被摄入镜头的情景,多点微笑、多点自然,帅帅的,甚至开始想象如同报告喜讯一样回家告诉母亲:“妈妈,我照相了!是摄影师拍的,棒极了!”
我用一双兴奋的眼睛注视着那位弯腰取景的摄影师,希望他早点把我拉进相机里。但我失望了。那个摄影师好像是个唯美主义者,他直起身,用手指着我,对我的老师说:“你能让那位学生离开他的座位吗?他的穿戴实在是太寒酸了。”我是个弱小还要听命于老师的学生,我无力抗争,我只能默默地站起身,为那些穿戴整齐的富家子弟“维护”美景。
在那一瞬间我感觉我的脸在发热。但我没有动怒,也没有自哀自怜,更没有暗怨我的父母为什么不让我穿得体面些,事实上他们为我能受到良好教育已经竭尽全力了。看着在那位摄影师调动下的拍摄场面,我在心底攥紧了双拳,向自己郑重发誓:总有一天,你会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让摄影师给你照相算得了什么!让世界上最著名的画家给你画像才是你的骄傲!
我的儿子,我那时的誓言已经变成了现实!在我眼里,“侮辱”一词的词义已经转换,它不再是剥掉我尊严的利刃,而是一股强大的动力,如同排山倒海,催我奋进、催我去追求一切美好的东西。如果说那个摄影师把一个穷孩子激励成了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似乎并不过分。
每个人都有享受掌声与喝彩的时候,那或者是在肯定我们的成就,或者是在肯定我们的品质、人格与道德;也有遭受攻击的侮辱的时候,除去恶意,我想我们之所以会遭受侮辱,是因为我们的能力欠佳,这种能力可能与做人有关,也可能与做事有关,总之不构成他人的尊重。所以,我想说,蒙辱不是件坏事,如果你是一个知道冷静反思的人,或许就会认为侮辱是测量能力的标尺,我就是这样做的。
我知道任何轻微的侮辱都可能伤及尊严。但是,尊严不是天赐的,也不是别人给予的,是你自己缔造的。尊严是你自己享用的精神产品,每个人的尊严都属于他自己,你自己认为自己有尊严,你就有尊严。所以,如果有人伤害你的感情、你的尊严,你要不为所动。你不死守你的尊严,就没有人能伤害你。
我的儿子,你与你自己的关系是所有关系的开始。当你相信自己,并与自己和谐一致,你就是自己最忠实的伴侣。也只有如此,你才能做到宠辱不惊。
爱你的父亲
心灵感悟
人生之路,不如意事常八九,有些人把痛苦与不幸作为退却的借口,也有人在痛苦与不幸面前寻得复活和再生。苦难让我们变得坚强,苦难让我们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苦难让我们知道一切都是如此来之不易。
我的梦中城市【美国】德莱塞傅东华编译
必读理由有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视角,也就会有不同的人生。作者通过不同阶层人们眼中的城市与自己的进行对比,来指出人是应该有追求的,不能只是一味安于现状。
作者简介
德莱塞(1871—1945),美国家。美国现代的先驱和代表作家,被认为是同海明威、福克纳并列的美国现代的三巨头之一。主要作品有《嘉利妹妹》《珍妮姑娘》《美国的悲剧》等。
它是沉默的,我的梦中城市,清冷的、静穆的,大概由于我实际上对于群众、贫穷及像灰砂一般刮过人生旅途的那些缺憾的风波风暴都一无所知的缘故。这是一个可惊可愕的城市,这么的大气,这么的美丽,这么的死寂。有跨过高空的铁轨,有像狭谷的街道,有大规模升上壮伟城市的楼梯,有下通深处的隧道,而那里所有的却奇怪得很,是下界的沉默。又有公园、花卉、河流。而过二十年之后,它竟然在这里了,和我的梦差不多一般可惊可愕,只不过当我醒来时,它是罩在生活的骚动底下的。它具有角逐、梦想、热情、欢乐、恐怖、失望等等的哗鸣。通过它的道路、峡谷、广场、地道,是奔跑着、沸腾着、闪烁着、朦胧着一大堆的存在,都是我的梦中城市从来不知道的。
关于纽约,——其实也可以说关于任何大城市,不过说纽约更加确切,因为它曾经是而且仍旧是大到这么与众不同的,——在从前也如在现在,那使我感着兴味的东西,就是它显示于迟钝和乖巧、强壮和薄弱、富有和贫穷、聪明和愚昧之间的那种十分鲜明而同时又无限广泛的对照。这之中,大概数量和机会上的理由比任何别的理由都占得多些,因为别处地方的人类当然也并无两样。不过在这里,所得从中挑选的人类是这么的多,因而强壮的或那种根本支配着人的,是这么这么的强壮,而薄弱的是那么那么的薄弱——又那么那么的多。
我有一次看见一个可怜的、一半失了神的而且打皱得很厉害的小小缝衣妇,住在冷街上一所分租房子厅堂角落的夹板房里,用着一个放在柜子上的火酒炉子在做饭。在那间房的四周,充分空间只可以大大地跨三步。
“我宁可住在纽约这种夹板房里,不情愿住乡下那种十五间房的屋子。”她有一次发过这样的议论,当时她那双可怜的没有颜色的小眼睛,包含着那么的光彩和活气,是我在她身上从来不曾看见过也从来没有再见到的。她有一种方法贴补她的缝纫的收入,就是替那些和她自己一般下等的人在纸牌、茶叶、咖啡渣之类里面望运气,告诉许多人说要有恋爱和财气了,其实这两项东西都是他们永远不会见到的。原来那个城市的色彩、声音和炫耀,就只叫她见识见识,也就足够赔补她一切的不幸了。
而我自己也不曾感觉到过那种炫耀吗?现在不也还是感觉到了吗?百老汇路,当四十二条街口,在这些始终如一的夜晚,城市是被西部来的如云的游览闲人所拥挤。所有的店门都开着,差不多所有酒店的窗户都张得大大的,让那种太没事干的过路人可以看望。这里就是个大城市,而它是醉态的、梦态的。一个五月或是六月的月亮将要像擦亮的银盘一样高高挂在高墙间。一百乃至一千面电灯招牌将在那里耀眼。穿着夏衣、戴着漂亮帽子的市民和游人的潮水;载着无穷货品震荡着去尽无足重轻的使命的街车;像嵌宝石的苍蝇一般飞来飞去的出租汽车和私人汽车。就是那轧士林也贡献了一种特异的香气。生活在发泡、在闪耀,漂亮的言谈,散漫的材料。百老汇路就是这样的。
还有那五马路,那条歌唱的水晶的街,在闹市,无论春夏秋冬,总是一般热闹。当正二三月间,春来欢迎你的时候,那条街的窗口都拥塞着精美无遮的薄绸以及各色各样的缥缈玲珑的饰品,还有什么能这样分明地报告你春的到来吗?十一月一开头,它便歌唱起棕榈机、新开港以及热带和暖海的大大小小的快乐。及到十二月,那么同是这条马路上又将皮货、地毯趁跳舞和宴会的时候,陈列得分外傲慢,对你大喊着风雪快要来了,其实你那时从山上或海边回来还不到十天哩。你看见这么一幅图画,看见那些划开了上层的住宅,总以为全世界都是非常的繁荣、独出而快乐的了。然而,你倘使知道那个俗艳的社会的矮丛,那个介于成功的高树之间的徒然生长的乱莽和丛簇,你就会为这些无边的巨厦里面并没有一桩社会的事件是完美的而沉默了!
我常常想到那庞大数量的下层人,那些除开自己的青春和志向之外再没有东西推荐他们的男孩子和女孩子,日日时时将他们的面孔朝着纽约,祈望着那个城市能够给他们怎样的财富或名誉,不然就是未来的位置和舒适,再不然就是他们将可收获的无论什么。啊,他们的青春的眼睛是沉醉在它的希望里了!于是,我又想到全世界一切有力的和半有力的男男女女们,在纽约以外的什么地方勤劳着这样那样的工作——一爿店铺、一个矿场、一家银行、一种职业,——唯一的志向就是要去取得一个地位,可以靠他们的财富进入而留居纽约、支配着大众,而在他们认为是奢移的里面奢侈着。
你就想想这里的幻觉吧,真是深刻而动人的催眠术哩!强者和弱者,聪明人和愚蠢人,心的贪婪者和眼的贪婪者,都怎样地向那庞大的东西寻求忘忧草、寻求迷魂汤。我每次看见人似乎愿意拿出任何的代价——拿出那样的代价——去求一啜这口毒酒,总觉得十分惊奇。他们是展示着怎样一种刺人的颤抖的热心?怎样的,美愿意出卖它的花,德性出卖它的最后的残片,力量出卖它所能支配范围里面一个几乎是高利贷的部分,名誉和权力出卖它们的尊严和存在,老年出卖它的疲乏的时间,以求获得这一切之中的不过一个小部分,以求赏一赏它的颤动的存在和它造成的图画。你几乎不能听见在唱的赞美歌吗?
心灵感悟
“清茶几许,人生几何”。作者的梦中城市是那样的冷清和静寂,而现实城市则是沸腾和朦胧的。作者正是借着现实与梦境的巨大反差,来表达自己对浮华的不满和对精神的追求。
论世俗生活的乐趣【法国】蒙田潘丽珍译
必读理由世俗生活有其自身的乐趣,如果打破这种平衡,也就会丧失这种乐趣,过得疲惫不堪。蒙田以辛辣的笔触,从人性的角度,阐述何为美好的人生。
别人感受到如意和成功的乐趣,我也感到同样的乐趣,但这不应是过眼烟云式的感受。因此必须探讨这种乐趣,品味这种乐趣并加以反复思考,从而对给予我们乐趣的人表示于双方都恰当的感激。人们享受其他乐趣同享受睡觉的乐趣别无二致,即享受了却并不了解。从前,我害怕睡眠会懵懵懂懂溜过去,现在我认为睡眠被打扰是件好事,我可以隐隐约约看见睡眠当中的情景。我寻求使自己满意之事,但我并不强求,我探查,我迫使自己的理智去获取满意,因为我的理智已变得抑郁而且颇感厌倦。我是否处在某种平静状态了?是否已有某种快感在刺激我?我从不让快乐欺骗我的感官,我将心灵投入快乐之中,这样做不为使心灵在快乐中受到约束,而为使心灵在其中得到认同;不为心灵在其中迷失方向,只为心灵存在于其中。我动用心灵是让心灵自己对此种幸福状态感到满意,让它掂量幸福、估价幸福并扩展幸福。心灵会估价良心无愧和内在感情平静在多大程度上应归功于上帝;会估价身体状况正常并能有序而恰当地享受身体愉悦的功能在多大程度上应归功于上帝;上帝乐于用这种功能补偿他出于公道而使我们承受的痛苦;心灵还会衡量,想做到无论看到哪里周围天空都很宁静,这需要它付出多少代价!要做到没有欲望、没有恐惧或怀疑扰乱它的生存空间,做到无论过去、现在或将来都没有使它过不去的困难,这需要它付出多少代价!作这样的考虑必须十分重视各种不同条件的比较。因此,在千姿百态的人群当中我选中那些因厄运或因自身的错误而心神烦乱的人,还有离我更近的那些接受好运却漫不经心、没精打采的人们。那是些地地道道消磨时间的人,他们放过现在、放过他们业已有的却致力于他们所向往的东西,他们追求的是想象摆在他们前方招引他们的虚幻图景,人们越追逐那些向往的东西和虚幻的图景,那些东西逃得越快、跑得越久。他们为追逐而追逐,结果仍是追逐,有如亚历山大大帝说他工作的目的就是工作。
至于我,我热爱生活,上帝赋予我什么样的生命,我就开发什么样的生活。我并不希望由生活本身提出需要吃、需要喝,我认为人希望生活有双倍的需求,即使错误也值得原谅(“圣贤热切寻求天然财富”);我也不愿意大家只吃点伪劣药品维持生命,尽管埃皮梅尼德斯曾依靠伪劣药品剥夺食欲并维持生命;也不希望大家靠那一指粗的东西或尾根部呆头呆脑生产儿女,恰恰相反——恕我冒昧——,我宁愿大家靠那一指粗的东西或尾根部颇为快意地生产儿女,也不希望肉体全无***和挑逗之意。抱怨是令人不快的,也是极不公道的。我以感激的心情由衷接受大自然为我作的安排,我为此感到满意、喜悦。拒绝这位伟大而万能的供给者的馈赠,或废弃之、歪曲之,这都是在伤害伟大的馈赠者。他善而又善,所为者皆善。“一切符合自然的东西都值得敬重”。
在所有哲学主张里我乐意选择最实在的,即最富人情味、最适合我们的:我讲话符合我的习惯,既是低调的,也是朴实的。有人张牙舞爪教训我们说让神圣的同世俗的结合,让有理性的同无理性的、严厉的同仁慈的、老实的和不老实的结合,那是粗暴的联姻;还说快感是兽性的,不值得圣贤品尝:圣贤从美貌妻子身上能获得的唯一乐趣是信仰的乐趣,是像穿靴专为有效骑马行路一般按部就班的乐趣,说这些话时她却在按我的要求***。但愿她的仆从在奸污他们的妻子时,权利、劲儿和精液不比她那些教训的权利和劲儿大!她的导师,也是我们的导师苏格拉底可没说过那样的话。苏格拉底高度评价肉体的快乐——他应当这样——,然而他更赏识精神的乐趣,精神乐趣更强有力、更稳定、更便当、更丰富多彩、更有尊严。不过精神乐趣并非他唯一的乐趣(他不那么爱空想),无非是他领先的乐趣而已。对他来说,节欲起缓和作用,并不与快乐为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