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翁贝托·艾柯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7 01:56
|本章字节:15332字
,早课
乌普萨拉的本诺和阿伦德尔的贝伦加透露了一些事实,阿德索获知忏悔的真正意义
这可怖的事件破坏了修道院里宁谧的气氛。尸体的发现所引起的骚动,使得礼拜仪式中断了。院长迅即令僧侣们回到礼拜堂去,为他们死去的兄弟亡魂祈祷。
他们的声音沙哑。威廉和我选择了一个可以观察他们的位置。礼拜仪式时是无须遮覆头巾的,我们立刻看到贝伦加的脸:苍白,消沉,而且冒着冷汗。
接着我们注意到马拉其,黝黑,眉头深锁,但十分平静。马拉其旁边是瞎眼佐治同样沉着的脸。另一方面,我们又看到乌普萨拉的本诺一副紧张兮兮的模样;前一天我们曾在写字间和他打过照面,此刻我们又看见他迅速瞥了马拉其一眼。
“本诺很紧张,贝伦加很害怕。”威廉评论道,“我必须立刻询问他们。”
我率直地问:“为什么呢?”
“我们的任务很艰巨。”威廉说,“一件困难的工作,询问者必须找到最软弱的人,而且是他们最软弱的时刻。”
事实上,礼拜仪式一结束,我们便赶上朝图书馆走去的本诺。这个年轻人听到威廉叫他似乎十分焦急,喃喃说着有工作要做的借口,他好像急于要到写字间去。但我的导师提醒本诺,他是在执行院长命令的询问,便带领本诺走进回廊内。我们在两根柱子之间坐了下来。本诺等待威廉发问,不时望着大教堂。
“哦,”威廉问,“那天你和贝伦加、维南蒂乌斯、马拉其和佐治讨论阿德尔莫的页缘装饰画时,说了些什么话呢?”
“你昨天也听到了。佐治说用那种荒谬的图案装饰含有真理的书是不正当的。维南蒂乌斯说亚里斯多德自己也说过俏皮话,将语言作为玩耍的工具,而不只是揭示事实而已,因此要‘笑’能成为传达真理的手段,它并不是一件坏事。佐治说,就他记忆所及,亚里斯多德是在他的《诗论》中谈到暗喻的时候,才说出这些话的。这些话本身就有两个令人困扰的状况,第一,因为《诗论》这本书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是基督教世界所未知的,或许是由于神令,后来经由异教徒摩尔人传到我们手中……”
威廉说:“可是那是由神医阿基诺的一个朋友译成拉丁文的。”
“我就是这么告诉他的。”本诺回答,立即振奋起来,“我不太看得懂希腊文,事实上,只能透过卫理·莫厄北的译文那本巨著。是的,我就是这么说的。可是佐治又说第二个令人困扰的因素是,亚里斯多德在那本书中谈到了诗,而诗里却都是些虚构的事物。维南蒂乌斯就说赞美诗也是诗,而且也用了隐喻。佐治气极了,他说赞美诗是神灵的诗作,借隐喻来表达真理,而异教徒诗人所写的诗却利用暗喻来传达虚妄之事,而且只为了娱乐的目的。我对这番话却大不以为然……”
“为什么?”※棒槌学堂の精校e书※
“因为我是修辞学的学生,我念过许多异教徒诗人所写的诗,我知道……我相信他们的文字也表达了基督徒所标榜的真理。简而言之,如果我记得没错,那时维南蒂乌斯又举了其他的书为例,佐治便非常生气。”
“哪些书呢?”
本诺迟疑了一会儿:“我记不得了。这有什么关系吗?”
“大有关系,因为我要试着了解一切以书本为圭臬,俯仰于书本之间的人们发生了什么事情,所以他们对书籍的看法、批评也是很重要的。”
“不错。”本诺第一次露出微笑,那张脸庞几乎灿然发亮,“我们是为书而活的。在这个堕落腐化的世界中,这是多么美妙的任务。那么也许你会了解那一回所发生的事情。维南蒂乌斯精通……精通希腊文,说亚里斯多德著第二本《诗论》就是为了使人笑的,如果一个这么伟大的哲学家为了一整本书要令读者发笑,‘笑’必然是很重要的。佐治说,许多祖先们都著有罪恶的书,虽然重要,却是邪恶的。维南蒂乌斯就说,据他所知,亚里斯多德说‘笑’是一件好事,也是传播真理的工具。然后佐治就轻蔑地问他,是不是曾读过亚里斯多德的这本著作。韦提南回答没有人读过该书,因为那本书从未被找到过,可能永远失落了,其实,卫理·莫厄北也不曾真正拥有过原著。佐治便说假如那本书从未被人找到,那是因为它根本不存在,上帝不希望虚妄的东西得到荣耀。我只想让每个人都镇定下来,因为佐治很容易被触怒,维南蒂乌斯又故意用话激他,所以我就说我们确实知道在《诗论》中的某一部分,可以找到许多以俏皮话说出的高明见解。维南蒂乌斯也同意了我的说法。当时和我们在一起的,还有蒂沃利的帕西菲库斯,他对异教的诗人有相当的研究,他说谈到俏皮话,没有人能凌驾非洲(译注:本书中所指的‘非洲”是指纪元前一四六年被罗马人所灭的迎太基古国地域而言)的诗人,接着他甚至背了一首描写鱼的打油诗。这时佐治接口道,耶稣只要我们说‘是’或‘否”其他多余的话都是恶魔支使的,提到鱼只要说‘鱼’就够了,用不着拐弯抹角地暗示。他又说,他并不认为引用非洲的诗人为例是明智的……然后……”
“然后呢?”
“然后发生了一件我不了解的事情。贝伦加笑了起来。佐治斥责他。贝伦加说他之所以笑,是由于想到一个人若仔细在非洲的句中搜寻,就会找到更多不同的谜语,而且都没有这首‘鱼’那么容易。在一旁聆听的马拉其也生气了,拉扯着贝伦加的头巾,支使他去做自己的工作……你知道,贝伦加是他的助手……”
“后来呢?”
“后来,佐治转身离开,结束了这场争论。我们也都回头做各人的事了。但是我工作之时,看见维南蒂乌斯和阿德尔莫先后走到贝伦加身旁,问了他几句话。我虽和他们隔了一段距离,却也看得出他对他们的问题避而不答。但没过多久他们两个人又去找他了。那天傍晚,我看见贝伦加和阿德尔莫进餐厅之前在回廊里交谈。我所知道的就是这些了。”
威廉说:“这么说来,最近离奇死亡的两个人都曾找贝伦加问过话喽。”
本诺不安地答道:“我可没那么说!我只是把当天发生的事告诉你而已,既然你问起了……”他想了一下,又仓促地说,“可是你要是问我的意见,贝伦加是和他们谈到了图书室里的事,所以你该到那里去找才对。”
“你为什么想到图书室呢?贝伦加说在非洲诗句中搜寻是什么意思呢?他不会是表示非洲诗人的诗作应该被广泛地吧?”
“也许,听起来像是这意思。不过马拉其又为什么要生气呢?毕竟只有他能决定要不要把非洲人的诗集借给人的。可是我知道一件事:任何人翻阅图书目录,便会在只有管理员明白的排列中发现一栏‘非洲”我甚至还找到一栏‘非洲之末’。有一次我想借一本那一栏里的书,书名是什么我忘了,只记得那引起了我的好奇。马拉其却告诉我说那一栏书全都丢了。我所知道的就是这回事。所以我才说你不妨去查查贝伦加,当他到图书室去的时候,谁也不知道会有什么发现。”
“一点也不错。”威廉归结说毕,便让本诺离开了。然后他和我在回廊里踱步,评论着——最重要的,贝伦加又一次和他兄弟的死有所关联;其次,本诺似乎急于让我们把箭头指向图书室。
我说或许他希望我们发现他自己也想知道的事。威廉说这当然不无可能,但也有可能他想借着把我们引到图书室去,而让我们避开另一个地方。我问,什么地方呢?威廉说他不知道,也许是写字间,也许是厨房,或礼拜堂,或宿舍,或疗养所。我提醒威廉,前一天他自己对图书室也感到着迷的。他的回答是,他只想对他自己所选择的事物着迷,而不是别人指引他。但是他又说,图书室是该多加观察,在这个节骨眼上想办法溜进去倒不是个坏主意。现在的境况准许他满足他的好奇心,只要是在礼貌的范围内,并且尊重修道院的惯例和规则。
我们离开了回廊。仆人和见习僧在礼拜堂做过弥撒后,三三两两地走过来了。我们沿着礼拜堂的西侧前行时,瞥见贝伦加由礼拜堂外翼的门走了出来,穿过墓园,朝大教堂走去。威廉叫唤他,他停住脚,让我们赶上他。他比我们在礼拜堂里看到时还要困恼。威廉显然决定刺探他此时的精神状态,一如他刚才刺探本诺。
他说:“据我所知,阿德尔莫遇害前,你是最后一个看见他的人。”
贝伦加结结巴巴,好像就要昏倒了:“我?”他的声音软弱无力。
威廉若无其事地提出了问题,或许是由于本诺刚才说过曾看见他们两人在黄昏晚祷后站在回廊里交谈。但这句话可说是歪打正着,显然贝伦加所想的是另一次真正的最后会晤,因为他再开口时声音十分踌躇。
“你怎么能这么说呢?我和每个人一样,是在就寝之前见到他的呀!”
这时威廉决定不让他有喘息之机,进一步逼问他,可能是值得的:“不对,后来你又见了他一面。你知道更多的事,但你却不愿承认。现在这里已死了两个人,你不能再缄默了,你很清楚要让一个人说出实情是有很多方法的。”
威廉常对我说,即使当他身为裁判官时,他也总是避免用刑。可是贝伦加误解了他的意思(或者威廉故意被误解)。总之,这一招倒很奏效。
“是的,是的。”贝伦加说着,眼泪夺眶而出,“那晚我是见过阿德尔莫,可是那时他已经死了!”
“怎么个死法?”威廉问,“在山脚下吗?”
“不,不是,我是在墓园这里看到他,他在坟墓之间移动,是个幽灵。我看见他,立刻便意识到眼前的人并不是个活人:他的脸是一张死人的脸,眼眸也已望着永恒的惩罚。自然,直到第二天早上,我听到了他的死讯,才知道我遇见的是个鬼魂。但即使在那时候,我也晓得我一定是有了幻觉,在我眼前的是个亡魂,是个在夜间徘徊的游魂……哦,天主啊,他和我说话时那声音简直像是从坟墓里发出来的呀!”
“他说了什么话呢?”※棒槌学堂の精校e书※
“他对我说:‘我遭到了处罚!你所看见的是我,是个从地狱归来的人,我必须再回地狱去。’这就是他所说的话。我对他叫道:‘阿德尔莫,你真的从地狱来的吗?地狱里的痛苦是什么样的呢?’我不住地颤抖,因为我刚参加了晚祷仪式,听了关于天诛的那几段经文。他又对我说:‘地狱里的痛苦是难以言喻的。你看见了今天之前我披在身上这件诡辩的披肩吧?它压迫着我,使我感到无比沉重,仿佛我背负着巴黎最高的一座塔,或是全世界的高山,而我却绝不可能再将它放下了。这种痛苦是神灵为了我的自负,为了我相信躯体是个享乐的地方,为了想要比别人知道得更多,又凭借我的想象力以怪异的东西为乐,并且创造更多畸形之物,所给予的惩罚——现在我得永远和这些怪物在一起过活了。你看见这件斗篷的衬里了吧?这里面仿佛全是煤炭和烈焰,烧灼着我的身体,这番惩罚是由于肉体不正的罪恶,我明知它的恶行却加以纵容,现在这团火焰永不止熄地烧着我!把你的手给我吧,我亲爱的导师“他又对我说,‘我与你这次的会晤或许是有用的一课,好回报你曾教给我的许多课。你的手,我敬爱的导师!’他摇摇发烫的手指,一小滴汗水滴到我的手上,像要穿透我手掌似的,那个印记在我手上留下了好几天,只是我将它隐藏起来,不让任何人看见。然后他消退到坟墓之间。第二天早上我获悉他的尸体在峭壁下被发现,真是把我吓坏了。”
贝伦加喘着气,不住地啜泣。
威廉问他:“他为什么叫你敬爱的导师呢?你们两个人年纪相若。你是不是曾经教过他什么?”
贝伦加拉下头巾,将脸遮住,跪下身来,抱住威廉的腿:“我不知道他为什么那样称呼我,我从来没教过他什么!”他哭出声来,“我好害怕,神父。我要向你告解,怜悯我吧,一个恶魔在吞噬我的心啊!”
威廉拉开他,又伸出一双手将他扶起:“不,贝伦加,”他说,“别要求我为你告解。别想以张开你的嘴来封住我的唇。我想要知道的,你必须以另一种方式告诉我。假如你不愿告诉我,我自己也会发现的。你尽可以要求我怜悯你,但别想叫我缄默。在这所修道院里,太多人静默不语了。告诉我,在那最黑暗的一夜,你怎么看得到他苍白的脸,在那狂风暴雪的一夜,他怎么能烧灼你的手,你当时又到墓园干什么。快呀——”他剧烈地摇着贝伦加的肩膀,“至少告诉我这些吧!”
贝伦加手脚发抖:“我不知道我在墓园里干吗,我不记得了,我不知道我怎么看得见他的脸,也许我拿了盏灯,不对……是他拿着灯,他拿了一盏灯,也许我是在那火焰的光芒中看到了他的脸……”
“假如当时刮风下雪的,他怎么可能拿着灯呢?”
“那是在晚祷之后,晚祷才刚刚结束,那时还没下雪,雪是后来才下的……我记得我逃回宿舍的途中才开始飘雪。我奔向宿舍,那个鬼魂则往相反方向飘去……那以后我就什么也不知道了。求求你,如果你不肯听我告解,请你别再问我了。”
“好吧,”威廉说,“你走吧,到礼拜堂去,去告诉上帝,既然你不愿告诉我,要不然就去找个愿意听你告解的修士吧,因为你要是不为你的罪忏悔,就是到了该受天谴了。去吧,我们将会再见的。”
贝伦加拔脚奔跑,转瞬间便失去了踪影。威廉摩挲着双手,以前我曾多次见过当他感到高兴时,他就会有这个动作。
“好,”他说,“现在有很多事情都澄清了。”
“澄清,老师?”我问他,“包括对阿德尔莫的鬼魂在内?”
“亲爱的阿德索,”威廉说,“在我看来,那个鬼魂可不怎么像鬼魂呢。再说他所引述的那节话,是我曾在为传教士之用所编的某本书中看过的。这些修士大概是看书太多了,当他们激动时就会重新体验他们从书中看来的幻象。我不知道那真是阿德尔莫说的,或是贝伦加只因必须听这些话而以为他真听到了。但这故事的确证实了我的一连串假设。例如:阿德尔莫是自杀而死的。贝伦加的故事又告诉了我们,在他死前,他激动地到处乱走,而且为他以前所做过的某种行为感到懊悔。他为他的罪恶感到惊慌,显然是有人让他害怕,这个人或许还对他说了地狱里的情景,等他遇到贝伦加时他便复述了一遍。他在墓园里游荡,是由于他刚离开礼拜堂,而他曾在礼拜堂内对某个使他怀恐惧和懊悔的人吐实(或告解)。正如贝伦加告诉我们的,他从墓园往宿舍相反的方向而行,也就是大教堂,然而也有可能是走向马厩后面的外侧围墙,也就是我推测他跳下断崖的地方。他是在暴风雨来临之前跳下的,死在围墙的墙基,后来山崩才又把他的尸体带到北边和东边的塔楼之间。”
“可是那滴燃烧的汗水又是怎么回事呢?”
“那是他已经听过并重复的故事一部分,或者是贝伦加见到他的激动和懊悔而激发的想象。因为阿德尔莫的懊悔,使得贝伦加也懊悔了起来,你亲耳听见了。假如阿德尔莫是由礼拜堂走出的,他很可能持着一盏蜡烛,所以滴到他朋友手上的只不过是一滴蜡。但贝伦加觉得它非常的烫,是由于阿德尔莫确实称他为导师。这表示阿德尔莫谴责贝伦加教导他,他现在沮丧至死的事情。贝伦加同时也知道,是他使阿德尔莫做了不该做的事,才使阿德尔莫走上了自杀之途,所以他感到痛苦。我可怜的阿德索啊,在我们听过助理管理员的话后,这一切并不难想象呀!”
“我大概明白他们两人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了。”我为自己的迟钝而困窘不堪,“但是我们每个人不是都信仰慈悲的上帝吗?你说阿德尔莫可能告解过,他为什么要以更严重,或者至少是同样严重的罪,来寻求惩罚他的第一个罪呢?”
“因为某人对他说了很激烈的话。我刚才也说过了,一个现代传教士须看的一页必定促使某人重复那段话,吓坏了阿德尔莫,而阿德尔莫又以同一段话使贝伦加为之惊骇。最近这几年来,传教士为了使大众信仰虔诚,服从人与神的律法,常会说些令人痛苦的话,甚至死亡的威胁,这是以前从来没有的现象。今日在自答苦修的信仰者行列中,包括神圣的赞课,尽说些基督和圣母的磨难;以前从不曾像现在这样,借着对地狱苦刑的描述,来增强一般人的信仰。”
我说:“或许那是忏悔所必须的。”
“阿德索,以前我从未听过这么多人被召去忏悔的,而事实上在这个时期,不管传教士、主教,甚至是我的教会兄弟们,都已不再能激发真正的悔改了。”
我迷惘地说:“可是第三纪,教皇,佩鲁贾修会……”
“怀旧之情。忏悔的伟大时代已经结束了,为了这个原因,即使是一般的修会也都可以谈论忏悔。一两百年前,有一股革新的狂飙。有一段时间,谈及革新的人都要被烧死,不管他是圣人,或是异教徒。现在人人都谈论它,就连教皇也不例外。假如教廷和宫廷也谈着革新,那人类的革新就不可相信了。”
“可是多尔西诺兄弟呢?”我大胆说了一句,想要知道更多关于这个名字的事;前一天我曾听他们说过许多次。
“他死了,庄严地死了,一如他活着的时候,因为他也来得太迟了。再说,你对他又知道些什么呢?”
“一无所知。所以我才问你……”
“我宁愿永不谈论他。当时我必须与一些所谓的使徒交涉,仔细观察过他们。一个可悲的故事,那会使你困扰的。总而言之,那使我心乱得很,你也会为我无能的判断感到更为混乱。那是一个男人做了不明智的事,因为他把许多圣人所宣扬的付诸实行。我愈想愈弄不清楚那究竟是谁的错,我就像……就像被一种两个相对联营的亲属关系弄得头昏眼花。圣徒传导忏悔,罪人付诸实现,却经常牺牲了别人……可是我说的是另一件事,或许不然。我所说的实际上是这样的:当忏悔的纪元结束了,对悔罪者而言,忏悔的需要就变成了死亡的需要。他们害死了发狂的悔罪者,只能以死亡来偿还死亡,却不明白忏悔的真正涵义;他们以想象的忏悔代替心灵的忏悔,召来了超自然痛苦和血腥的幻象,却称呼那些幻象为真心忏悔的‘镜子’。由于一般人——甚至有时也包括学者——的想象力,那面镜子所映现的是地狱磨难的情景,因此,据说便没有人会犯罪。他们希望透过害怕使心灵免于罪恶,并且相信恐惧可代替背叛。”
“可是他们就真的不会犯罪了吗?”我焦虑地问。
“那得看你所谓的‘犯罪’意义为何了,阿德索。”我的导师说,“我不愿对这个国家的人民不公平,毕竟我在这里生活了许多年。可是在我看来,意大利人还是不能免除惧怕偶像的罪,虽然他们称那些偶像为神。他们对圣塞巴斯蒂安或圣安东尼的惧怕,远胜过对基督的崇仰。假如你希望保持一个地方干干净净的,制止任何意大利人像狗一样随地小便,只要画上一个圣安东尼像,就可以阻止那些想要小便的人了。所以,多亏他们的传教士,意大利人总是冒险恢复古老的迷信;他们已不再相信肉体的复活,只对肉体的伤害和遭到不幸十分惧怕,因为他们虽然怕基督,却更怕圣安东尼。”※棒槌学堂の精校e书※
“可是贝伦加并不是意大利人。”我指出。
“这没什么不同。我说的是教会和传教所散布在这个半岛上,进而再传播到每个地方的气氛。甚至那些有许多博学僧侣的修道院也受到了感染,就如这一所。”
“但是只要他们没犯罪不就得了。”我坚持道。
“假如这所修道院反映着现世,那你已经得到了答案。”
“是吗?”我狐疑地问。
“为了世界要有一面镜子,这世界必须先有个形态。”威廉归结道。但当时我只是个半知不解的少年,实在不懂得他那高奥的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