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心不动更淡定(1)

作者:李叔同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23:18

|

本章字节:8498字

淡定是人的定慧,只有内心坚强的人才淡定,只有内心没有恐惧的人才从容。想要修一颗淡定的心,就要有一种岿然不动的定慧作为根基。


不要违背自己


人生在世不称意的时候很多,但一定要记住,只要你可以选择,就不要违背自己。如果你违背了自己的内心,你将背上沉重的枷锁,从此心无宁日。


弘一法师对修行之人指点迷途:“只‘强顺人情,勉就世故’八个字,误却你一生大事。道业未成,无常至速!急宜敛迹韬光,一心向道,不得再误!”


念佛人随缘绝不攀缘。光阴非常快,往生西方有无把握,自己知道。如无把握,人情俗事必须摆脱。所以菩萨劝我们敛迹韬光,一心向道,不得再误。


人只有懂得反观自心,才能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这就像修行中佛家弟子要有认知自我的能力一样重要。


马祖道一禅师,是四川广汉县人,幼年在罗汉寺出家,唐开元年间,来到南岳山,在一个草庵里修习禅定。怀让禅师每次路过草庵都看到马祖禅师关门用功,就想点悟他,于是敲门问道:“大师每天枯坐在这里,图的是什么?”


马祖禅师没有理解怀让禅师的话,反而觉得他打扰了自己的清修,于是继续坐禅。


怀让禅师看到后,觉得他太执著、固执,但是又不忍心不理会,于是拿起砖头,在马祖草庵前用力磨了起来,一连磨了很多天,声音非常刺耳。马祖禅师没法静心,于是打开了庵门,循声音望去,看见怀让禅师在那里不停地磨砖,于是不高兴地问道:“大师,你磨砖究竟是要干什么?”


怀让禅师哈哈大笑,说:“我想把砖磨成一面镜子。”


马祖禅师奇怪地问:“砖怎么可能做成镜子呢?”


怀让禅师说:“你说的没错,砖是磨不能成镜的,那么你一味枯坐就能成佛吗?”


马祖禅师一听,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悟,于是投在怀让禅师的门下聆听教诲,终于成了禅宗的一代宗师。磨砖成镜,同掘地看天、缘木求鱼一样,虽是苦行,但无法达到目的。禅悟不等于一味枯坐,要反观自心,才能洞见真如。


我们在做事情时,一定要讲究方法,不能埋头蛮干,要把握好自己的方向,用最简单的方法解决最复杂的问题,这样才能少走弯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何突破困境


突破困境要用一种超越常规的智慧,这智慧里面有佛禅的玄机。也许可以说这智慧体现了一个人卓越不凡的思维方式,但方法永远是工具,关键是你要想到去突破。


对于突破困境这件事,弘一法师的教化更加发人深省,他借用某位大师的话来开示众人:“深潜不露,是名持戒,若浮于外,未久必败。有口若哑,有耳若聋,绝群离俗,其道乃崇。”这一教化说出了智慧的根源。


大师是教化世人如何避免陷入困境,然而一旦真的陷入困境,佛家的智慧也能超越众生。


一天,一位信徒找到一休大师说:“我要自杀,请师父超度我吧!”


“那你能否告诉我,为什么要寻短见呢?”一休大师问道。


“不瞒禅师,我经商失败了,借了许多的外债,每天被债主们逼得生不如死,已经走投无路了,所以想一死了之!”信徒回道。


“难道除了死你就没有想过其他的办法吗?”一休大师问道。


信徒痛苦地说:“师父,现在我除了年幼的女儿外,什么都没有了。”


一休大师惊喜道:“哦,我有办法了,你可以将你的女儿嫁人,找一个乘龙快婿,帮你还债啊!”


信徒失望地说:“大师,我的女儿只是8岁的幼童啊,怎么可以现在就嫁人呢?”


一休大师道:“怎么不可以呢,你可以将你的女儿嫁给我啊!我做你的女婿,帮你还债!”


“这……这是行不通的,你是出家人,怎么可以做我的女婿呢?”信徒大惊失色地说。


一休大师胸有成竹地摆了摆手,说道:“好了,好了!我已经决定了,你现在赶快回去宣布这件事情吧!到迎亲那天,我就到你家做你的女婿,帮你还债。好了,好了!赶快回去吧!”


这位信徒很敬重一休大师,于是立刻回家宣布了婚事。这个消息一经传出,马上轰动了全城。到了迎亲的那天,看热闹的人把信徒的家围得水泄不通。


一休大师到达后,吩咐信徒在门前搬一张桌子,置上文房四宝,写起了书法。大家看一休的书法写得很好,就争相购买,反而忘了今天是一休大师给人家做女婿的日子,看热闹的人也忘了自己是为什么来这里的。结果,一整天一休大师都在忙着写字,看热闹的人则疯狂购买,很快卖字的钱积攒了几箩筐。


“这些钱够你还债了吗?”一休大师问信徒。


信徒惊喜地跪倒在地说:“够了,够了……你真是神通广大,一下子就赚到了这么多钱!”


一休大师拂袖于背道:“好了,你的问题解决了,你的女婿我也不做了,还是做你的师父吧!”


生活中,我们要善于利用自己的智慧解决出现的问题,变被动为主动,不要坐以待毙。“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只要肯想办法,就一定能克服暂时的困难。


低调处事保留余地


低调本来就是做人的一种智慧。得意不张扬,失意不自卑。这样的心境能让人回归平淡,这样的做法也为今后任何的可能保留了几分余地。


印光大师曾经教化弟子们说:“汝是何等根机,而欲法咸通耶?其急切纷扰,久则或致失心。”


弘一大师以此警戒自己,其低调、其智慧、其修佛之心可见一斑。众生处事张扬,或者智慧受阻,是因为他们太在意外界的看法,执着于外向很难开悟,难以开悟的人对于低调一词也只是表面的理解罢了。


白云禅师曾在方会禅师的座下参禅,学习了很久依然无法开悟,方会禅师也为他迟迟找不到入手处而着急。


有一天,方会禅师带着白云禅师来到了庙前的广场上闲谈。


方会禅师问:“你还记不记得你的师父是怎么开悟的?”


白云禅师回答:“我听说是因为一天摔了个大跟头,才突然开悟的。”


方会禅师听完以后,什么也没有说,只是故意发出了几声冷笑,转身扬长而去,白云禅师愣在当场,心想:“是不是我说的不对呢?是不是有什么地方说错了呢?为什么大师会耻笑我呢?”


从这以后白云禅师总是想方会禅师的笑声,几天下来,根本没有心思吃饭,就连睡梦中也常被方会禅师的笑声吓醒。终于,他忍受不了内心的煎熬,前往方丈的禅房请求大师明示。


方会禅师听他诉说了几日来的苦恼后,说:“你还记得在广场上表演把戏的小丑吗?你比他差不了多少。”


白云禅师听了大吃一惊,连忙问:“究竟是什么意思啊,请师父指点!”


方会禅师说:“小丑使出浑身解数,为的是博取观众的一笑,你却害怕人笑。我那天只不过冲着你笑一笑,你就为此而不思饭食,梦寐难安,像你这么认真对外界的人,连一个表演把戏的小丑都不如,如何渗透无心无相的禅法呢?你太执著于外界的假相,从而生起得失心,所以才会产生痛苦啊!”白云禅师一听,立刻就大悟了。


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的认识不够,心中不能自主,就会经常受外境的影响。自己的喜乐忧苦都被別人左右,便是失去了自己。


不要太注意别人对你的想法和看法,你活着是为你自己,把外界的印象看淡一些,你会生活得更加轻松。只有顺着自己的路向前走,你才不会在乎别人怎么说。低调智慧才是由内而外的,凡事只有真正从内心出发了,你才能给自己留足了可以发挥的空间和可以回旋的余地。


修一份平和之心


平和是一种心态,拥有这种心态是一种幸运,更是一种气度。修一份平和之心,生活才能多一份淡雅之情。


弘一法师教化世人不要有虚浮怠忽之相,要以忠恕为怀,则恶念自无从而起,业障才能消掉。人之悲欢在于心念之间,参透生死,则面对悲欢亦能平淡安然,执着于生死之间,则饱受折磨之苦。


有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年轻时由于战乱失去了一条腿;中年时,妻子因病而撒手人寰;没过多久,和他相依为命的儿子又在一次意外的车祸中丧生。他觉得世界对他太不公平了,于是到寺院请求佛陀开示,希望能够得到解脱。


佛陀默默地盯着老人看了很久,然后,捡起地上的一片树叶举到他的眼前,若有所思地说道:“你仔细看看,它像什么?”


这时恰是深秋,叶子早已枯萎。老人知道这是一片白杨树的叶子,可是,它到底像什么呢?


老人默默思考着,佛陀说:“难道你不觉得它像一颗心吗,或者说它就是一颗心呢?”


佛陀的话提醒了老人,的确,这片树叶看起来太像一颗心了,老人的内心为之轻轻一颤。


“再看看它上面都有些什么?”佛陀将树叶凑到老人的眼前。老人清楚地看到,树叶上有很多大大小小的洞。


佛陀把叶子放到了手掌中,缓缓地说道:“它在春风中生芽,在阳光中长大,到寒冷的秋末,走过了自己的一生。在此期间,它默默地承受蚊虫的叮咬,以至于千疮百孔,经受了狂风的肆虐,可是它并没有凋零。叶子之所以完整地走完了它的生命历程,完全是因为它对阳光、泥土、雨露充满了无限的热爱,相比之下,那些挫折和打击又算得了什么呢?”


当每天的太阳照常升起,我们并不感觉到这是一种多么大的赏赐,而只有我们失去光明,失去温暖的时候,才会真正了解此刻是多么幸福。


人的一生难免经历种种挫折和痛苦,但是要牢记,只要我们心中有幸福的种子,便会开出美丽的花朵。不论生活中遇到了多大的艰难,我们都要咬紧牙,坚韧地活下去。


开悟心智世事洞明


禅心智慧本无字,一切在于人的悟性,要想世事洞明,就要培养悟性、开悟心智。


弘一法师借古圣先贤的祭祀之礼来开示众生:“古时候古圣先王所有一切制度仪规,都是教化众生。读《礼记》五礼中之祭礼,明白规定祭祀祖先,不是祖先不祭。孔夫子说:‘非其鬼不祭。’”


鬼是归去的意思。至于祭天地山川是天子诸侯的事,非平民之事。祭祖先时要阐明祖先过去在生时之德行教诲,使后人常常追念遵行,这个祭祀属于教育。仪式留传于后世只有形式而无真实内容,常被人视为迷信。佛门中祭鬼神之仪式很多,其中有非常精彩的开示,使民众都能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