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节 第四章 与人为善(7)

作者:职勇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20:59

|

本章字节:3174字

 如果涉及到钱的问题,这就更没希望了。查尔斯·舒万博说过,有一次他救了一个挪用银行公款的出纳员。那个人把公款花在股票市场上,舒万博用自己的钱救了那个人,让他不至于受罚。那位出纳员感激他吗?是的,有很短的一阵子。然后他就转过身来辱骂和批评舒万博这个让他免去牢狱之灾的恩人。


再作一个假设,如果你给一位亲戚100万美金,你会不会希望他感激你呢?安德鲁·卡耐基就做过这样的事。可是如果安德鲁·卡耐基能够从坟墓里复活,他一定会吃惊地发现那位亲戚正在咒骂他。为什么呢?因为卡耐基将365亿美金捐给公共慈善机构那个亲戚怪他只给了我区区100万美金而已。


人总归是人,这样的人在他有生之日恐怕不会改变这样的想法。所以何不接受这个事实?为什么不认清现实,像统治过罗马帝国的那个聪明的马尔卡斯·阿理流士一样呢?他有一次在日记里写:我今天要去见那些多嘴的人那些自私、以自我为中心、丝毫不知感激的人。可是我既不吃惊,也不难过,因为我无法想象一个没有这种人的世界。


这话非常有道理,要是你到处怨恨别人对你不知感激,那么该怪谁呢?是该怪人性如此,还是该怪我们对人性不了解呢?让我们试着不要指望别人报答,那么如果我们偶然得到别人的感激,就会是一种意外的惊喜;如果我们得不到,也不会为这点难过。


人类天性中就有一种奇怪的品性:容易忘记感激别人。因此,如果我们施一点点恩惠都希望别人感激的话,那结果一定会使我们大为头痛。


一个女人独自一人住在纽约,她常常因为孤独而不停地埋怨,她的亲戚里没有一个人愿意接近她这实在没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如果你去拜访她,她就会连续几个小时不停诉说她做的各种好事。


常常得到她帮助的侄女们偶尔会来看看她,只是为了责任感。可是她们都很害怕来看她,因为她们知道必须坐在那儿好几个小时,听她拐弯抹角地骂人,还得听她那没完没了的埋怨和自怜的叹息。后来这个女人无法威逼利诱她的侄女再来看她的时候,她还有一个法宝:心脏病发作。


她是否真的心脏病发作呢?是的,医生说她有一个很神经的心脏,才会出现心脏亢进症。可是医生们也说,他们一点办法也没有,她的问题完全是情感上的。


实际上,这个女人真正需要的是一点爱和关注,可是她称之为感恩图报。而她永远也不可能得到感恩和爱,因为她去要求它,她认为那些是她该得到的。


亚里士多德说:理想的人,以施惠于人为乐,但却会因别人施惠于他而感到羞愧。因为能表现仁慈就是高人一等,而接受别人的恩惠,却代表低人一等。不管怎样,如果我们想得到快乐,我们就不要去想感恩或忘恩,而只享受施与的快乐。


施与不是一场交易,不应期待相等的回报。别斤斤计较,要付出便要付得心甘情愿。要让别人感激,不是要人感到内疚。其实老天爷很公平,有付出一定有回报,只是回报不一定如我们所预料的那样。因此无所求的态度才最健康。


假如为他人付出时还心想:他应该感激我,我应该得到回报;他应该感到内疚。那根本不算是付出,那是像做生意一样在讲条件。


帮助别人是一种莫大的幸福


我们都知道,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一种平等互惠的关系,也就是说,你对别人怎么样,别人就会怎样对你。你帮助我,我就会帮助你。正所谓投之以桃,报之以李,一个人只有大方而热情地帮助和关怀他人,他人才会给你以帮助。所以你要想得到别人的帮助,你自己首先必须帮助别人。


帮助别人,实际上是一种幸福。许多人或许不相信这一点。然而当你体会到奉献与付出就是一种感恩的时候,你所体验到的幸福,就将如故事中的格林夫人所体验到的那般真切:


当我刚搬进纽约市布鲁克林区的一幢公寓楼里时,我注意到在住户的邮箱旁贴了一张布告,上面写着:对格林夫人的善举:愿意每月接送两次住在3b室的格林夫人去医院做化疗的人请在下面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