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节 第四章 与人为善(6)

作者:职勇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20:59

|

本章字节:3120字

 你一定知道,帮助别人时的感觉是非常愉快的。我实在不明白人们为什么不常常这样做呢!即使他们去诚心帮助别人时,往往还要选择对象,如果寻求帮助的对象是个不相干的人时,很多人还会感到不好意思。例如给予汽车爆胎的人帮助,在公共汽车上让位子,陪着想要穿越马路的盲人过马路等。其实,真令人感到难为情的,反而是对于需要帮助的人,我们并没有及时伸出援助之手。


不论是谁,在看到需要帮助的人就本能地伸出援手的人,当自己本身遭遇困难时,通常也会及时得到援助。这时,一定会有一个人奇迹般地出现,并且会予以相同的报答。因为善行必会衍生出另一个善行,善行终会招来善报。这是这个世上最强劲的连锁反应之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会碰到那些只需要一点点言语安慰的帮忙的人,说不定他们就在你身旁。像年老、穷苦、因病卧床的人都需要这种帮助。但我们虽然生活在他们身边,却时常忘记,甚至故意去忽略他们。


提起睦邻这个词,我想起我的祖母对我说过的她同村一位年轻女士的感人故事。村子里的所有村民都不愿意和这个女士来往,究竟是什么原因也说不清楚。总之,她在很年轻的时候就死了丈夫,一个弱女子经营着贫困的农场,并且还要养育4个孩子。她要辛辛苦苦地从清早忙到半夜,才勉强能够吃饱穿暖。


在她的隔壁,住着一个单独生活的老农夫,因为患了癌症而长年卧病在床。但是,除了这位带着4个孩子的年轻母亲之外,其他村民和老人的亲戚中没有一个人愿意为照顾他的病而抽出一点时间。与之形成对照的是这位自己生活窘迫的邻居,即使再忙也设法抽空为他做饭。老人在得到她的看护一年后去世。突然之间,老人的亲属们觉得好运来了,纷纷跑去律师事务所。因为据说老人虽然过着节俭的生活,但生前却存有一大笔财产,他们认为那些财产应该分给自己。可是他们最后连一分钱也没得到。老人所拥有的钱、农场,以及其他的财产都依照遗嘱,赠给了照顾他的那位年轻女士。当律师宣布时,在场的所有人都发出了惊讶之声。老人深深明白这位女士的辛苦,而且理解她并不是出自一时的同情,她已尽全力实行了每天辛苦的看护计划。


不用说你也猜到了,这之后,这位女士的生活发生了巨大改变。她已不再需要为了养家而辛苦地工作了。除此之外,对于她来说,还有一个重大的变化,那就是以往她被村人排斥、嘲笑的情形也不再发生了。那位老人因为感激她最后服侍的善行,而将这位女士的善意和她所努力的事实公开,大家因此自然而然开始赞赏并尊敬她。


行善积德啊!一个人的善举会像现在对你说的故事一样,有戏剧性的报答,或是获得社会的赞赏,但这毕竟是少的。帮助别人,不要图什么回报,但你会因为施善行后觉得自己至少是做了件好事,因此在私下会产生一种自我满足的喜悦。若是因为想让人感谢,或期待被社会认定而行善,那么美好的诚意也会减低。我想,在各式各样的活动中,有这么多人以匿名方式来投入时间、精力、金钱去行善,他们并不期望因此而获得感谢或赞扬,道理可能就在此。


所有的善行都充分证明:施比受更有福。19世纪的诗人菲利浦·詹姆斯·贝利曾经这样写道:人生不是岁月,而是行为。我希望你能把善良之心更为扩大。由于相同的回报的连锁反应,相信你也会获得好的回报。


只为施与而快乐


与人为善是我们在寻求成功的过程中必须遵守的一条基本准则。在当今这样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应是一种互动的关系。只有我们先去善待别人,善意地帮助别人,才能处理好人际关系,从而与他人愉快合作。


无论如何,如果我们想得到快乐,我们就不要去想感恩或忘恩,而只享受施与的快乐。


假设你救了一个人的性命,你心里是不是希望他感谢你呢?可能会。可是山姆·里博维兹在任法官之前是一个有名的刑事律师,曾经救过78个人的命,使他们不必坐上电椅。在这些人中,又有几个感谢和报答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