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叶永烈
|类型: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19-10-06 16:10
|本章字节:7698字
艰难岁月
夏日的庐山,一片清凉世界,乳白色的雾像一团团洁净的棉絮在拭擦着岚影波光。向来在炎署时节,在南昌如同火炉一般的日子里,庐山游人如蚁,争着在这里透一口凉气。1933年酷夏的庐山,游人却望而却步。那里戒备森严,成了军人们的一统天下。
五老峰下,庐山诸水汇集之处,所谓“百川归海”,那里叫做海会乡。明朝万历年间,在那里傍山筑了一寺,称“海会寺”。
康有为曾写过一首《夜宿海会寺赠至善上人》:
开土诛茅五老峰,
手植匡山百万松。
荡云尽吸明湖水,
招月来听会海钟。
初地雨花驯白牯,
阳崖石气郁苍龙。
读书无处归来晚,
桂树幽幽烟雾重。
这儿本是读书的好地方,眼下阵阵喊“杀”之声撼天动地。1933年7月18日,由蒋介石亲自主持的“庐山军官训练团”第一期开学典礼,便在海会寺前举行。那里新修了一批房子,作为军官们的住所。
那天,军官们齐刷刷地笔挺站立,蒋介石在陈诚的陪同下,对第一期学员进行训话。以下是蒋介石讲话的原文:陈团长!各位教官!各位学员!
今天在庐山召集我们剿匪各军各师的官长开始训练,我们要从此奠定一个新的伟大的基础,来完成剿匪的工作,并尽到大家革命的责任。我们以后能不能剿清赤匪,与整个革命的成败,党国的存亡,以至各个人的生死,统统都看这次训练能不能发生效力。所以我们希望各位教官和学员认清这次训练的重大意义,晓得这一次训练,不是通常所办的什么训练班或军官团,而实在是我们自己个人的生死关头,也是我们的党和国家以及整个民族的生死关头,因此我们大家格外要奋发努力为我们国家、我们民族和我们总理(指孙中山——引者注)的三民主义而奋斗!由刺清赤匪而建立一个三民主义的新国家起来!因为这次召集大家来训练有如此重大的意义,所以今天开学的时候,我特亲自来参加……
“青天白日满地红”之旗在庐山上飘扬,蒋介石的声音在庐山上回荡,四次“围剿”的失败,使蒋介石痛下决心,非在第五次“围剿”时“剿灭赤匪”不可。连蒋介石也惊呼共产党“星火燎原”了!他曾这样形容形势:
中共“在瑞金成立‘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并且开辟了鄂豫皖区、鄂中区、鄂西区与鄂南区,包围武汉。其扰乱范围,遍及于湘、赣、浙、闽、鄂、豫、皖七雀,总计面积二十万平方公里以上,社会骚动,人民惊惶,燎原之火,有不可收拾之势”。
面对这“燎原之势”,蒋介石部署第五次“围剿”。这一回不同既往,他从训练军官人手。当过黄埔军校校长的他,深知训练的重要,于是在庐山举办军官训练团,一期接一期地办下去。
由“中正手制”的《剿匪手本》,成了庐山军官训练团的课本。此书分。绪言“、”救民“、”气节“、”纪律“、”智勇“、”勤劳“、”战机“等章。此书的附录”赤匪的战术,倒是十分形象地勾画出毛泽东用兵的特点。
一、遇敌不轻变战,多用疑兵,眩敌耳目,集结主力,坚守静待,察破敌人弱点,变更阵势,冒险冲进。
二、取大包囤,兼程猛进,速而且匀。
三、不轻试锋,必待敌找我,而我不先找敌,以逸待劳,镇静坚守。
四、行走飘忽,瞬息百里,从山僻险要,人迹罕到之处,昼伏夜行,旋磨打圈。
五、围城不宜离城太近,免敌人潜出,难于防范,奸细混入,难以稽查……围城,应离敌远,巡查严密……因地制宜,出奇制胜……
蒋介石跟毛泽东交手多回,对于毛泽东战略战术,说得八九不离十。
《剿匪手本》中形容红军的战术特点是“射击命中,侦探敏灵,行动轻捷,伏兵要击”,所擅长的是“隘路战,山地战,夜间战”。
蒋介石在海会寺“官邸”,案头所备的是《曾文正公全集》,当年曾国藩“进剿”太平天国的“太平军”的经验,成了蒋介石最好的借鉴。他的《剿匪手本》,不时引用“曾文正公”。
蒋介石坐镇庐山。军官训练团以半个月为一期,学员为上校以下、少尉以上的中下级军官,也有少数高级军官参加受训。1933年夏日,他在庐山办了三期军官训练团,受训军官为七千五百九十八人。这些军官,成了第五次“围剿”的骨干。
蒋介石还提出了“七分政治、三分军事”的方针,实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思想的“总体战”。8月起,他又开办“党政人员训练所”,训练军队的党政人员,以求加强对红军的“政治攻势”。
当蒋介石在庐山上训话时,他的身后总是站着一矮一高两个人物。这两人是蒋介石进行第五次“围剿”所倚重的左右手。
那个子矮小的,便是蒋介石在军官训练团开学典礼上训话时一开头就提到的“陈团长”。此“团长”非一般的团长,而是指庐山军官训练团团长。庐山军官训练团团长向来由蒋介石自兼。他任命陈诚为副团长兼教育长,习惯地称之为“陈团长”。
陈诚,蒋介石最忠诚的门生。1920年,陈诚毕业于保定军校第八期炮兵科,先在浙军第二师当少尉排长,后于1922年南下任粤军第一师第三团上尉连长。当时,邓演达任该团团长。1924年,邓演达调任黄埔军校训练部副主任,陈诚随他来到黄埔军校,担任上尉军事教官。一天,校长蒋介石在子夜之际,巡视宿舍,唯见一扇窗口泄露出灯光。蒋介石步入室内,见一军官在灯下看书,如痴如醉,竟不知校长驾到。蒋介石对那本书扫了一眼,一望而知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蒋介石不声不响地走出去了。
翌日,校长蒋介石在训话时,宣布把那个军官破格提升为少校炮兵队队长。
那个军官便是陈诚。从此,陈诚成为蒋介石的得意门生。两年后,北伐开始,陈诚担任总司令部参谋,由团长、副师长升为师长。1928年,陈诚升任南京警备司令。这时,陈诚不过三十岁。1930年,宋美龄有意把“干女儿”、谭延闽的次女谭祥嫁给年轻有为的陈诚。于是,陈诚回老家浙江青田,跟发妻吴氏办理离婚手续,旋即赴泸与谭祥成亲。如此这般,陈诚更成了蒋介石的亲信。
第四次“围剿”时,蒋介石任命陈诚为中路军总指挥。虽然陈诚出了大力,仍成为败军之将,大哭一场,在南昌躲起来,羞见蒋介石。蒋介石没有怪罪陈诚,仍起用他,任命陈诚为庐山军官训练团副团长,又一次使陈诚感激涕零。
陈诚跟红军交过手,领教过此滋味,所以他宣称:“彼等虽属乌合之众,不堪一击,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为了打胜第五次“围剿”之战,陈诚提出了十六字方针:“封锁围进,配合迫进,逐步稳进,乘虚突进。”
站在蒋介石背后的高个子,一头银发,碧眼高鼻,举止傲慢。此人是蒋介石请来的德国军事顾问赛克特——蒋介石仿照曾国藩当年“借洋兵助剿”,只是把“洋兵”换成了“洋顾问”。
蒋介石十分看重德国,以为在“洋人”之中,德国的军事经验最值得借鉴。他的眼光是不错的。后来,希特勒纳粹德国崛起,果真几乎踏平欧洲。
从1928年末起,南京三元巷总司令部东面的礼堂里,每逢星期五晚上,常有德国军事顾问讲课。总司令蒋介石带头前往听课。
他手下的将领也就跟随其后,步人礼堂听讲。
一个由四五十名军官组成的德国军事顾问团,驻扎在南京。首任总顾问是德军鲍威尔中将,第二任总顾问为德军佛采尔上将。
眼下,站在蒋介石身后的,则是德军派出的第三任总顾问赛克特。
比起前两任总顾问来,六十七岁的赛克特要显赫得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他就出任德军驻土耳其最高统帅部参谋长、德国陆军总参谋长;战后任巴黎和会德国代表团军事代表,1920年至1926年,担任德国国防军总司令。他于1926年退休,退休前晋升为一级上将(也有的说是元帅)。在德国军界,他堪称德高望重。
蒋介石请来了赛克特,待其为上宾。
赛克特引用希特勒的“名言”,给蒋介石以启示:“我们的斗争只有两种结局:不是敌人踏着我们的尸体过去,就是我们踩着敌人的尸体过去!”
赛克特随蒋介石从南京来到庐山,目的是为第五次“围剿”出谋划策。赛克特的最大“贡献”,在于为蒋介石制定了“堡垒政策”。赛克特主张用密集的碉堡群,对中央苏区进行包围,然后缓缓推进。一边推进,一边筑碉堡。赛克特指着江西地图说:“共产党的统治区不过五万平方公里,只要保持每天前进二里的速度,不出一年,就可以全部吃掉!”
蒋介石深以为然。他引用曾国藩的话作为佐证:“扼要立营,加高加深,应战应守,皆能有备。”他说:“前几次失败,败在‘长驱直人’!”
在赛克特的“顾问”之下,蒋介石制定了第五次“围剿”的新策略:“战术上要取守势即以守为攻,战略上要取攻势即以攻为守。”“军行所至,立建碉堡,逐步推进,稳扎稳打,三里五里一进,十里八里一推。”“进得一步,即守一步。逐渐前进,缩小匪区。”
蒋介石在庐山上摩拳擦掌,大声疾呼:“如吾军上下,果能以诚信相孚,以礼义相尚,而以廉耻相勉,专心一志,实行主义,则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何患匪寇之不灭哉?诸将士其将以吾言为剿匪操胜之左券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