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让压力成为孩子坚强的筹码(1)

作者:蒙谨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14:07

|

本章字节:11164字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由脆弱到坚强的转变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过大的压力和困难,会成为孩子的负担,一下子压垮孩子。但如果没有压力和困难,孩子又无法成长起来。只有适当、适度、适时的压力和困境,才能成为孩子成长成熟的催化剂,让孩子变得坚不可摧。父母陪在孩子的身边,就是要帮助他选择正确的困境和压力。


及时扼杀孩子自卑的优越感


阿德勒说:“有一种自卑,会表现出优越感,而这种优越感只是自欺欺人,只会让孩子学会吹牛和冒进,对他的成长极为不利。”


面对笼子里的老虎,有的孩子会发抖,有的孩子会做好跑的准备,却还说:“我不怕它,我还敢打它。”这后一种孩子就是自卑的优越者,他们依靠伪装来掩饰自己的恐惧。这种现象在男孩子中表现得最明显。


我堂哥曾经说过这样一件事,他十六岁那年,天降大雨,村里的河水涨得淹没了很多田地。


一些孩子不顾大人的嘱托,在雨后跑到河边去玩。尽管河水已经少了很多,可是依然在翻滚咆哮着。河面上有很多从上游冲下来的物品、树枝,甚至牛羊等。


我堂哥和一些小伙伴们也去了河边。有一个叫勇的孩子说:“嗨,你们有谁敢去游泳吗?”


没有人说话,勇就嘲笑道:“胆小鬼。”


有个孩子不服气,说:“有种你去游,你要是能活着回来,我们就都服你。”


勇脸一红,向后退了一步,但还是嘴硬地说:“我才不怕,别忘了我的名字叫‘勇’。”


堂哥劝勇说:“太危险了,你忘了咱们村有人在这条河里被淹死的事了?别干这傻事了。”


谁知勇听了堂哥的话反而生气了,他脖子一梗,骂道:“你们这群孬种,都是怕死的货。”


先前说话的那个孩子又说:“你不怕死,你就去死一个看看。”


勇气急败坏,上来要打那个孩子,那个孩子躲在堂哥身后,继续说:“你是怕跳水,才故意找茬儿来揍我,好转移大家的注意力。”


勇听了这话,就停下来,一下子跑到河边,可是到了被冲垮的堤坝那儿,又停住了。那个孩子一看他那个样子就笑起来了。这可激怒了勇,勇不由分说就跳进了河水里。河水一下子就把勇卷走了。


堂哥吓坏了,赶紧叫几个伙伴去找人。勇被救回来了,但在医院里住了一个星期,之后再也不敢下水了。


害怕被人嘲笑的孩子,在外人的压力下,会不顾自身实力,或者现实状况,而执意要冒自己不能冒的险。所以,如果你的孩子有自卑的优越感,那么就赶紧将它扼杀在萌芽中吧。


小松四岁的时候迷上了滑板,奶奶和我都担心他受伤,一再告诫他:不能跑得太快,不能失去平衡,不能玩花样。


可能是告诫多了,也摔过几次,小松变得有点胆怯,甚至不敢同时把两只脚都放在滑板上,他害怕失去平衡。


小区里有很多男孩子都有滑板,他们的玩法各有不同,但几乎所有人经过小松身边时,都会把大拇指竖起来,然后再翻转过来朝下。


小松知道这是嘲笑,气急了,回家后就跟我和奶奶说:“哼,有什么了不起的?我只不过是年纪小,等我再长大一点,我就做一些让他们都刮目相看的动作。”


奶奶说:“对,我们小松是英雄好汉。”


小松听了这话,很满足。但是再滑滑板时,还是会很胆怯;因为胆怯,又会受到嘲笑。这回受到的嘲笑,给小松的打击特别大,他把滑板一扔,自己回家了。


回到家小松告诉奶奶说:“我再也不玩滑板了。不会玩滑板,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陶京知道这事后,对小松说:“我比你大二十几岁,可我不会玩,你能教我吗?”


小松觉得很好玩,就又捡起了滑板,这一捡,却捡出了小区里的滑板大师。在陶京的循循善诱下,小松玩滑板的能力越来越强。


如果父母总是不让孩子接触一些危险的活动,那么孩子就会变得胆怯、自卑。但他开始的时候总是会用说大话的形式进行自我安慰,一旦安慰不成,就会变得更加恐惧。


我班上有个孩子,有两个特点:一个是学习成绩特别差,一个是攻击性特别强。他最喜欢攻击的,大多都是学习成绩好的孩子。


我屡次对他进行说教,但都没有什么效果。后来我问他:“你为什么不能把打架的劲头放在学习上呢?”


他反驳道:“学习不好也不是错误,谁规定人活着就必须学习呢?”


“你害怕学习?”


“我只是不屑。有很多名人,学习成绩并不好,但比学习好的人都有出息。”


“可能他们在学校的成绩不好,但他们在社会中一定学习得非常认真。没有任何一种成功是靠无知建立起来的。”


“那我以后就进入社会中再学。”


“照你目前这种状态来看,你进入社会中唯一能学会的就是打架骂人。”


“哼,你歧视我。”


“我不是歧视你,我是懂得人的发展规律。你知道你为什么那么喜欢打架吗?”


“我就是看不顺眼。”


“对,你的确是看不顺眼。而且,你发现没有,你打的学生都是很努力、学习成绩很好的?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


“这意味着你没有把精力放在自身上,没有一点儿依靠自己的努力的精神,只希望利用你的暴力来缓解你所处的不利状况。但是你的拳头并不能让学习好的人成绩下降,同样,不能使你的成绩上升。”


“……”


“你打架,只说明你是个软骨头,你不敢面对自己。”


“我——”


从自卑而引发的优越感,会让孩子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进行自欺。


如果孩子的观点不得到纠正,那么他的这种自卑感将成为扭曲他心灵的暗流。


蒙老师心语


人有自卑感是很正常的,任何人在面对压力、困境的情况下,由于看不到自身努力能改变状态,都会产生自卑感。产生自卑感后,有的人会想办法去改变自己,有的人却会想办法欺骗自己。如果你的孩子是后一种情况,那么,你就必须纠正孩子。注意,因为在欺骗自己的过程中,会产生一种外显的优越感,所以也很容易欺骗父母,让父母看不到孩子的真正想法。


孩子不能总以超越别人为目标


任何孩子在人群中都会产生比较之心,这种比较之心是他超越别人的一个动力。但是如果孩子总是把目标定位为超越别人,那么他就会产生心理负担。


当孩子在快乐的环境中学习时,他的身体就会特别舒展,他的内心也会显得很舒畅,因为他没有负担。但是如果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受到一些消极的心理影响,那么他身体的某个地方就会出现僵硬的状况,而他的心灵也会产生负荷。


我曾经跟随一位身心能量大师学习,亲眼见证他治疗了一个女孩肩背疼痛的奇症。在这个女孩的肩背处有一个硬块,但是去医院检查,都没有什么异常。


这个女孩来到我老师这里时,是持怀疑态度的。我老师也没有点破,只是按照经脉穴位,一点点为她按摩。


当按摩到肩背处时,老师问那个女孩:“你十几岁时最不喜欢的一个人是谁?”


“十几岁?嗯,刘玉霞。”女孩不假思索,脱口而出。


“这里没人认识你,也没人认识刘玉霞。你就放心大胆地骂骂她,你的病就好了。”


“开玩笑吧?”女孩笑了,但她马上就变脸骂了起来,“那是个不要脸的女孩子,仗着自己学习好,整天耀武扬威的,不知道自己姓啥。哼,她今天过得也并不比我好。”


“嗯,对,就是,她学习好也没啥了不起的!”


“就是,我那时候就憋着一口气,一定要超过她。有好几次,我都实现了我的愿望。只是我没有耐性,没有保持住。”


“那你也还是超过了她。”我老师一边替她按摩,一边附和道。


“当然,我的能力并不比她差。”


“你的能力肯定很强,犯不着老是和她比。你只要完成你的目标就行了,何必盯着她呢?”老师这回开始劝解,而他按摩的力度也增大了。


“啊!”女孩大概疼了一下,她龇了一下牙,然后说,“嗯,也对啊!”


在这样的聊天中,女孩的按摩结束了。临走时,她耸了耸肩膀,说感觉好多了。等到她第二次再来按摩的时候,老师又问她关于刘玉霞的意见,女孩说:“过去了。都过去了。”


仅两次按摩,老师就治好了这个女孩的病。我问老师什么原理,老师说,她的心理症结是太过强调和别的孩子做比较。


如果孩子不能确定合理的人生目标,反而把目标定为和某个人进行比较,那么他的身体就会出现状况,他心里也会感觉学习是痛苦的,从而产生心理负担。


我认识一个叫肖剑的人,他有一个最好的朋友,叫魏伟。他们从上中学之后就在一起,因为学习成绩都很好,一直是老师的宠儿。他们俩几乎形影不离,甚至被人看作同性恋。


工作后,魏伟在一家外企找了份助理的工作。肖剑本来想继续考研,但是听说魏伟面试成功后,马上改变主意,专攻这家外企,但由于职位很少,他最后成了一名销售员。


肖剑工作特别努力,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发明了一种倒三角式销售方式,即把熟人变成生人、把生人变成熟人的销售方式。


肖剑的这种销售方式,使他赢得了集团销售总监的青睐,他很快就成了一名部门经理,超越了魏伟。


肖剑升职后,马上找魏伟去庆祝。而魏伟此时的工作热情稍减,因为他正忙着谈恋爱,他被一个女孩迷得神魂颠倒,所以对肖剑的这次升职并没有表现出多大的兴趣。


肖剑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挫败感,于是向销售总监提出辞职。总监问他为什么,他回答说:“没意思,魏伟根本就没有尽全力。”


辞职后,肖剑又进入校园学习,但却始终提不起精神来。


如果一个人过于关注一个优秀的人,并总是和他比较,这会帮助他挖掘自身潜能,但也会限制他。因为一旦他的目标人不再优秀,他就会因失去目标而丧失奋斗动力。


郭美是我的一个学生,学习成绩好,性格稳重,我曾经认为她是班长最好的人选,但是在民主选举的过程中,孩子们却淘汰了她。


这个结果让我很惊诧,因为据我观察郭美和班里孩子的关系都很好,她特别愿意帮助别的孩子。


我不明所以,但很快就接收到了各种关于郭美的问题的信息。有的同学说,郭美对班长的态度相当恶劣;有的同学说她喜欢挑拨是非;有的同学说,郭美宣称她才应该是班长……


说这些话的都是一些平时很老实的孩子,我很惊讶,对郭美的好印象一下子荡然无存。


班长来我办公室时,我问她郭美是不是人缘不好。班长有点为难地看了看我,说:“我不想说她坏话。”我笑了,觉得我问的话有问题,就不再说了。


但后来有一天,班长还是向我抱怨了一通:“老师,郭美这个人很虚伪,她现在联合一些学习不好的孩子,和我作对。”


我暗地观察了郭美一段时间,发现她的确有极强的嫉妒心理,但可惜的是,她不是把嫉妒心理用来提高自己,而是破坏别人。


当孩子以超过某个人为目标时,一旦他预期的结果没有实现,就可能会产生嫉妒和怨恨心理。这也正常,只是父母要促使他把嫉妒转成奋斗的动力,而不能因嫉妒去攻击他人。


蒙老师心语


其实,孩子在任何学习阶段,把其中一个小伙伴作为超越的目标,这是正常的,能成为他奋斗的动力。只是父母需要注意,如果孩子过于关注某一个孩子,而忽略了自己奋斗的本意,那么他就会和这个孩子纠缠不清,并产生许多消极心理,甚至与人交往也会产生障碍。


不要过度地夸赞孩子


能得到欣赏的孩子,会非常自信。因此,孩子缺不了父母的赞扬。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父母的赞扬言过其实,或者空洞无物,那么孩子就会产生自负情绪,经受不了挫折。


经常有新闻报道说,某某孩子因为受不了老师或者其他人的批评而自杀。每每看到这样的事情,我心里总是觉得很不舒服,特别希望父母们能给孩子们多一些挫折训练。


我堂叔的儿子会,小时候真的是特别可爱的孩子,他在八岁左右就能讲评书。


那时候村里的电视比较少,家家都离不开收音机,收听评书是我们固定的节目。


小伙伴们在院子前面玩时,经常能听到会一个人在他家大门口的石台上讲评书。会稳稳地坐在石台上,架势一拉,就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起来,刘备、关羽、张飞……特别有派头。


无论大小孩子,都喜欢听会讲评书,尽管他说的故事并不完整,甚至还前后矛盾,但他只要嘴里冒出一连串人名、地名、武功名称或者武器名称,我们就拍手喝彩。


有时候,连路过的大人也忍不住停下脚步,认真倾听。


很多人都预测说,会将来一定特别有出息。再加上会的爸爸是学校的老师,人们更加笃定会可能早早就会成才。


但实际上,会在学校里的学习成绩非常差,而他也不服管教。教过他的老师都向堂叔反映:这个孩子听不得一点批评。而堂叔的回答是:“那就表扬着来啊。”


堂叔是一个有“官位”的人,教会的老师无法,就对会放任自流,结果会慢慢就成了一个爱打架、瞧不起人而又没有什么能力的孩子。


孩子的家世好,可能会成为孩子被夸赞的一个理由。如果孩子在某方面的确有些天赋,那么他受到的夸赞会更多。但实际上这种夸赞如果过度就会成为一种扼杀,它会让孩子变得目中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