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院萍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7 23:29
|本章字节:13090字
范蠡——中国商人始祖
国籍:中国
别名:陶朱公、鸱夷子皮
出生地:今河南南阳
生卒年:约前517—前420
身份:政治家、军事家、商人
范蠡三迁皆有荣名,名垂后世。
——司马迁
千载而下,孰可比伦?
——李斯
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至卿相,此布衣之极也。
——范蠡自评
1范蠡是春秋战国时期着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杰出的商人,被誉为“治国良臣,兵家奇才,商人始祖”。
2范蠡功成名就后激流勇退,为官场中人树立了一个既能入朝建功、又能下野善终的典范,被后世为官者奉为楷模。
3范蠡辞官经商三聚三散,为后世的商人们树立了一个迅速致富的典型,被历代商人尊为“商圣”,影响深远。
范蠡,字少伯,春秋末期楚国宛邑(今河南省南阳市)散户陇人。大约出生于公元前517年,约于公元前420年无疾而终,享年高龄,几近百岁,被称为中国商人圣祖。
范蠡出身贫寒,但聪敏睿智、胸藏韬略,年青时,就学富五车,上晓天文、下识地理,满腹经纶,文韬武略,无所不精。然纵有天纵之资,在当时贵胄专权、政治紊乱的楚国,范蠡却不为世人所识。
周景王二十四年(前496年),吴国和越国发生了槜李之战(今浙江嘉兴),吴王阖闾阵亡,因此两国结怨,连年战乱不休,周景王二十六年(前494年),阖闾之子夫差为报父仇与越国在夫椒(今江苏太湖中洞庭山)决战,越王勾践大败,仅剩5000兵卒逃入会稽山,范蠡遂于勾践穷途末路之际投奔吴国,献“卑辞厚礼,乞吴存越”之策。他向勾践慨述“越必兴、吴必败”之断言,进谏:“屈身以事吴王,徐图转机。”被拜为上大夫后,他陪同勾践夫妇在吴国为奴三年,“忍以持志,因而砺坚,君后勿悲,臣与共勉!”
勾践在吴三年,忍辱负重,取得吴王信任,于公元前491年被赦归国。
勾践立志报仇雪恨,为了磨砺志气,不忘屈辱,他把苦胆挂在室内,吃饭前一定要先尝一尝苦胆,睡觉时身下垫着木柴,以使自己警惕,居安思危。他亲自耕种劳作,并让夫人纺纱织布,吃饭没有肉,穿衣不绣彩,做到礼贤下士,谦虚恭敬,与百姓同甘苦。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越国终于从失败中重新崛起。
吴王夫差讨伐齐国取得胜利后,赐伍子胥自杀,任用伯噽主持国政,日益放纵骄傲,沉湎酒色,使吴国百姓怨声载道,吴王失去民心。
公元前482年夏,越王勾践乘吴王远出,以大军攻吴,大败吴师,终破吴都。公元前473年,勾践再次攻吴,吴军败亡,夫差自杀。
范蠡尽心尽力为越王勾践深谋远虑20多年,最终灭了吴国,洗刷了会稽的耻辱。以后,率兵北渡淮水,兵临齐、晋,号令中原各国尊崇周王室,勾践因此而称霸,范蠡号称上将军。
返回越国后,范蠡认为:盛名之下难以长久安居,而且勾践的为人,可以跟他共患难,很难跟他同安乐,就写信告别勾践说:“我听说,君主有忧,臣子就应劳苦分忧,君主受辱,臣子就应死难。从前君王在会稽山遭受耻辱,我之所以不死,是为了复仇的大业。现在已经洗刷了耻辱,我请求惩罚,判我死罪。”勾践说:“我将和你分享并拥有越国,要不然我就要惩罚你。”范蠡说:“君王根据法令行事,臣子依从志趣行事。”
在举国欢庆之时,范蠡激流勇退,遂与西施隐姓埋名、泛舟五湖。不过,与西施泛舟五湖只是民间传说,事实上,范蠡隐退时已经68岁高龄,而西施要比范蠡小得多。但是人们总愿编织出英雄美人的佳话,因此才有泛舟五湖这一说。但史实应该不是这样的。
后来,范蠡辗转来到齐国,变姓名为鸱夷子皮,带领儿子和门徒在海边结庐而居。戮力垦荒耕作,兼营副业并经商,没有几年,就积累了数千万家产。他仗义疏财,施善乡梓,范蠡的贤明能干被齐人赏识,齐王把他请进国都临淄,拜为主持政务的相国。他喟然感叹:“居官致于卿相,治家能致千金;对于一个白手起家的布衣来讲,已经到了极点。久受尊名,恐怕不是吉祥的征兆。”于是,才三年,他再次激流勇退,向齐王归还了相印,散尽家财给知交和老乡。
范蠡第三次迁徙至陶(今山东定陶西北),在这个居于“天下之中”(陶地东邻齐、鲁;西接秦、郑;北通晋、燕;南连楚、越)的最佳经商之地,操计然之术(根据时节、气候、民情、风俗等,人弃我取、人取我予,顺其自然、待机而动)以治产,没出几年,经商积资又成巨富,遂自号陶朱公,当地民众皆尊陶朱公为财神,乃我国商人之始祖。
范蠡救子
陶朱公范蠡的次子因杀人获罪而被囚在楚国,他计划用金钱保全儿子的性命,就准备让小儿子去办这件事。
大儿子听说后,坚决要求自己前往楚国解救弟弟,说:“我身为长子,现在二弟有难,父亲不派我去而让小弟弟去,这不明摆着说我不孝顺和不可靠吗?”倔劲上来,竟以死相要挟。
总不能说那边还没救出来,这里先死掉一个吧。陶朱公无奈,就派长子去办这事,写了封信让他带给以前的朋友庄生,并说:“一到楚国,你就把信和钱交给庄生,一切听从他安排,不管他如何处理此事。”
长子抵楚,发现庄生家徒四壁,院内杂草丛生,一点也不像个达官显贵的样子。虽说按父亲的嘱托把信及钱交给了庄生,但心中并不以为此人可以救出弟弟。
庄生由于廉洁正直而闻名于楚国,从楚王至下,对他都很尊重。收钱以后,他对妻子说:“这是范蠡的钱,以后全部还给他,千万不要动用。”
庄生找了一个机会入宫见楚王,以天象有变将对楚国有危害为由劝楚王实行德政,楚王于是准备实行大赦。接受了贿赂的楚国达官贵人把这一消息告诉了老大。他寻思,既然实行大赦,弟弟自然可以释放了,那些钱不就等于白白给庄生了吗?于是他又返回见庄生。庄生一见他惊奇地问:“你没有离开吗?”长子说:“没有,当初我为弟弟的事情而来,现在楚国要实行大赦了,我的弟弟自然可以得到释放,所以特来向您告辞。”庄生听出了话里的意思就说:“你自己到房间里取黄金吧。”老大暗自庆幸金钱失而复得。
庄生觉着被一个小子欺骗,很是恼怒,又去见楚王说:“听说陶朱公的儿子在我国犯罪被囚,现在人们议论说大赦是因为陶朱公拿钱财贿赂大臣的缘故,这于您的名声不利啊。”几句话说完,楚王就决定先杀了陶朱公的儿子再实行大赦。结果,长子只好捧着弟弟的尸骨回家。
长子回家后,陶朱公悲极而笑:“我早就知道他一定会害死他弟弟的。他并非不爱他弟弟,只是他少时与我一起谋生创业,知道钱财来之不易而吝惜钱财。而小儿子从小就生长在富裕环境里,哪里知道钱财来得不易,弃之也毫不吝惜,本来我是打算让他去的。老大不能弃财,所以最终害了自己的弟弟,这很合乎事理的,不要悲痛了。我日夜盼的也就是老二的尸首能回来。”
范蠡贩马
在民间,除了吴越争霸中的表现,关于范蠡经商的传说也有很多,范蠡贩马就是其中传得比较广的一个。
范蠡在吴越之地生活了数十年,深知那里因为政治地理原因,大量需要好马,但好马在吴越却很难收到。而在北方收购马匹并不是难事,南北两地马的价钱悬殊,这肯定是一个赚大钱的买卖。但问题在于,马匹的运输很困难,千里迢迢,运输费用高不说,路上盗匪极多,给这桩生意增添了无尽的风险。
通过多方考察,范蠡了解到齐国有一个叫姜子盾的巨商,很有势力,经常贩运麻布到吴越,早已买通了沿途强人,他的货物畅通无阻。于是,范蠡写了一张榜文,张贴在姜子盾所居城邑的正门。大意是:本人新组建一马队,开业酬宾,可免费帮人向吴越运送货物。不出所料,姜子盾主动找到范蠡,求运麻布。范蠡满口答应。就这样,范蠡与姜子盾一路同行,货物连同马匹都安全到达吴越。马匹在吴越很快卖出,范蠡赚了一大笔钱。
这个故事,充分说明了范蠡的经商智慧,可以说是古代合作双赢的经典案例。
○蜚(同“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得时无怠,时不再来;天予不取,反为之灾。
——《国语·越语》
○论其(商品)有余和不足,则知(价格)贵贱。
——《史记·货殖列传》
胡雪岩——红顶商人
国籍:中国
朝代:清代
出生地:今安徽绩溪
生卒年:1823—1885
身份:商人
他这个人好接近又难惹,讲义气又圆滑,既不过分又不短分寸,他把孔子的中庸之道在为人处世上用到了极致。
——着名历史作家二月河
在中国历史上,商界有两位圣人,一位是陶朱公,另一位就是胡雪岩,所以流传着“古有陶朱公,今有胡雪岩”的说法。
——中国式管理大师曾仕强
1胡雪岩是晚清唯一一位红顶商人,他披荆斩棘、开拓创新于商业领域,伙计出身却能够实现前无古人的跨行业经营,军火、地产、生丝、药店、典当、贩运粮食……在这些生意中,处处可以领略到他的商业智慧及不拘一格的商业运作之道,大有一种气吞山河的气势。
2胡雪岩的许多商业智慧,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依然有着广泛的借鉴意义。
胡雪岩(1823—1885),安徽绩溪人,本名光墉,幼名顺官,“雪岩”是他的字。
胡雪岩幼时家贫,帮人放牛为生,年纪稍大时,由人荐往杭州于姓钱肆当学徒,后得肆主赏识,擢为跑街。
咸丰十年(1860年),于姓肆主病逝,因为无后,临终前,就将钱庄送给了胡雪岩,胡雪岩于是自开阜康钱庄,并与官场中人往来,成为杭州城一大商绅。
胡雪岩故居咸丰十一年(1861年)十一月,太平军攻杭州,胡雪岩从上海、宁波购运军火、粮米接济清军。左宗棠任浙江巡抚后,以为胡雪岩有大功于朝廷,于是任命他为总管,主持全省钱粮、军饷,因此阜康钱庄获利颇丰。京内外有钱人无不以阜康为外库,寄存资产的很多。另一方面,胡雪岩还协助左宗棠开办企业,主持上海采运局,兼管福建船政局,经手购买外商机器、军火及邀聘外国技术人员,从中获得大量回佣。他还操纵江浙商业,专营丝、茶出口,操纵市场、垄断金融。
至同治十一年(1872年),阜康钱庄支店达20多处,遍及大江南北。资金2000万余两,田地万亩。由于辅助左宗棠有功,曾授江西侯补道,赐穿黄马褂,成为一个典型的官商。
同治十三年,胡雪岩筹设胡庆馀堂雪记药号,胡庆馀堂雪记药号以一个熟药局为基础,重金聘请浙江名医,收集古方,总结经验,选配出丸散膏丹及胶露油酒的验方400余个,精制成药,便于携带和服用。其时,战争频仍,疫疠流行,“胡氏辟瘟丹”、“诸葛行军散”、“八宝红灵丹”等药品备受欢迎。此后,胡雪岩亲书“戒欺”字匾,教诫职工“药业关系性命,尤为万不可欺”,“采办务真,修制务精”。其所用药材,直接向产地选购,并自设养鹿园。且招牌为“真不二价”。胡庆馀堂现为国内规模较大的全面配制中成药的国药号,饮誉中外,对中国医药事业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光绪八年(1882年),胡雪岩在上海开办蚕丝厂,耗银2000万两,高价尽收国内新丝数百万担,企图垄断丝业贸易,结果惹怒外商,联合拒购华丝。又因海关海运操于外国人之手,不能直接外运。次年夏,被迫贱卖,亏耗1000万两,家资去半,周转不灵,岌岌可危。就在此时,各地官僚又落井下石,竞提存款,群起敲诈勒索。十一月,各地商号倒闭,家产变卖,中西大药房胡庆馀堂易主,宣告关门倒闭。接着,慈禧太后下令对胡雪岩革职查抄,严追治罪。
胡雪岩破产后,生活凄惨,悲凉地度过了他的晚年生活,于光绪十一年(1885年)黯然离世。
比你那个还假
某日,胡雪岩的当铺里来了一位客人,架势挺大,进门就喊掌柜。说是自己有一商朝的文物,要当三百两。掌柜仔细端详了,还真是,就商量着能否少点银两。对方就说,少一两都不成,就嚷着去别处当。掌柜看着情形,赶紧叫伙计拿足银两。后又请来几个行家仔细辨认,发现是假。掌柜忙向胡雪岩请罪。胡雪岩说:“人总有错,这不怪。你赶紧去请上这里的达官贵人,酒楼摆上几桌,让他们来欣赏这文物。”掌柜心里想,难道老板还想蒙别人不成。
当日,显贵们一一到齐,胡雪岩命人把这文物呈上,谁知在下楼的时候,碎了。大家直呼可惜。多好的宝贝给砸了啊。这件事一传十,十传百。不久就传到了那个来当假文物的人耳朵里。他来到了当铺,拿着他的三百两银两,说我要当回我那商朝的文物。胡雪岩说:“行,在这里呢。”那人忙说:“我那文物不是给摔碎了吗?”胡雪岩笑着说:“那摔碎的比你那个还假。”那人无奈,只得灰溜溜走了。
胡雪岩巧答慈禧
胡雪岩是历史上着名的“红顶商人”,他和当时清廷重臣左宗棠交情颇深,并多次帮助过左宗棠。时间长了,左宗棠为了向胡雪岩表示感谢,便提议带他去见慈禧太后,胡雪岩自是欣然答应,因为慈禧是大清国的实际主宰者,能与她见面,应对的好,对胡雪岩的生意显然有非常大的帮助。
慈禧也早就听说过胡雪岩这个人,见面以后,就问他对时局的看法。胡雪岩实话实说:“现在国无宁日,民不聊生。”慈禧的脸色顿时阴沉下来,其他人都吓得不敢出声。左宗棠壮胆打岔:“我多次在太后面前提及你对朝廷的帮助,你对朝廷有什么要求吗?”慈禧面色缓和一点,也说:“是呀,宗棠常念你的好,你想要什么就说吧。”胡雪岩的脑袋飞速运转,知道刚才的话已经得罪了慈禧,现在必须弥补好,但要什么呢?高官厚禄并不是他要的,金钱财富他更是不缺,但如果什么都不要,显得太虚伪;如果随便要样东西,又显得轻视和敷衍太后。
在想了片刻后,胡雪岩声情并茂地说:“如今国家有难,我是个生意人,只想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好好做生意就可以了。”慈禧听后大悦,说:“果然是个深明大义的商人。”
胡雪岩的回答,一方面说出了自己的心声,体现一名商人的家国情怀,另一方面也机警地化解了上一句直言所引起的慈禧的不快,同时还巧妙地解答了“要什么”这个难题。他的话虽然简短,却可谓一石三鸟,合情合理,机警巧妙,令人赞叹。
○先做人,后经商。
○说话要言行一致,行为要表里如一。做人要前后一致,做事要大小如一。
○如果你有一乡的眼光,你可以做一乡的生意,如果你有一县的眼光,你可以做一县的生意,如果你有天下的眼光,你可能做天下的生意。
○想要干大事,就必须懂得跟别人分享,而不是一味地往自己怀里捞。
李嘉诚——华人首富
国籍:中国
出生地:广东潮州
生卒年:1928—
身份:企业家
公司:长江实业
(香港)除非有人愿意迁岛,或是无须用任何电力,才能与李氏业务划清界线。
——英国《金融时报》
李嘉诚的过往记录已经证明,他对市场有超人的领悟能力。
——巴菲特
1自1988年开始登上华人首富的宝座,多年来,李嘉诚已经成为华人圈里最耀眼的商业明星。他白手起家的经历鼓舞着无数中国逐梦者,他不仅创造了大量的金钱和财富,而且还身体力行地创造了一套具有丰富内涵的人生韬略和经商哲学。
2李嘉诚居华人首富多年,让华人企业家心悦诚服。他是财富和成功的象征。他的故事传遍了华人世界的大街小巷,他的“超人”名号妇孺皆知。
李嘉诚,广东潮安人,1928年7月出生于广东潮洲市一个贫穷家庭,父亲为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