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难思量,又到临终授位时

作者:金满楼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7 23:28

|

本章字节:4526字

在去世前,慈禧太后眼见自己和光绪都是病入膏肓,已无好转的任何可能,这时她必须要安排一件大事,这也是大臣们一直在暗地里议论纷纷的立嗣问题了。清朝走到咸丰这朝已经是疲相百生,不说别的,就说这皇位继承人的问题就足以让人头疼了。且不说康熙的时候有20多个儿子争帝位,道光那时至少还有咸丰和恭亲王奕可作选择,可到了咸丰这朝,问题来了。咸丰死的时候,好歹还有一个儿子同治,可同治、光绪、宣统这清朝的最后3个皇帝,在已经成年结婚的情况下,竟然都没有子女。天亡大清,应是定数。闲话且放一边,先来看慈禧太后如何解决这个麻烦问题。当年儿子同治死的时候,慈禧太后力排众议,最后立了妹夫醇亲王奕譞的儿子(后来的光绪),但光绪进宫以后,也一直没有生育,眼见两人都快不行了,立嗣问题已经是火烧眉毛,不能再拖延了。光绪三十四年十月十九日(1908年11月12日),慈禧太后在把庆亲王奕劻支使到清东陵普陀峪去视察陵寝工程后,便在病榻上召集军机大臣张之洞、世续、那桐等人来商议立嗣的事情。


对于这种大事,慈禧太后还是考虑再三并且早有安排的。这个安排便是年轻的醇亲王载沣,他当时被慈禧太后派到军机处学习行走,不久前刚刚升为军机大臣。这次之所以没有让他来参加会议,道理就在这里。不过,慈禧太后并不是要让载沣继位,而是要让他的儿子、未满3岁的溥仪来当这个皇帝。当慈禧太后宣布这个决定的时候,世续和张之洞担心光绪的皇后(隆裕皇后)再来个垂帘听政,于是便共同奏称:”国有长君,社稷之福,不如直接立载沣。“慈禧太后犹豫了一下,说:”你们说立长君,也不是没有道理。但是,要是我不为穆宗(同治)立后,终究是对不起他。要不就立溥仪为帝,仍令载沣主持国政,如此的话,公义私情,两无所憾。“张之洞说:”既然如此,名分需要定一下。“慈禧太后说:”原来有这种前例吗?“张之洞说:”明朝的时候有监国之号,本国之初也有摄政王之名,都可以援以为例。“慈禧太后说:”如此最好,监国和摄政王两个都用吧。“张之洞迟疑了一下,又说:”(光绪)皇帝临御30多年,也不能使之无后,古有兼祧之制,似乎可以仿行。


“当时光绪还没有死,慈禧太后默而不言,半天后才盯着张之洞说:”凡事不必泥古,这事姑且按你说的办,你马上拟旨吧。“第二天早上,奕劻从清东陵回来,他得知这个消息后,便去见慈禧太后,主张立长不立幼,但慈禧太后态度坚决,对他的劝告不予理会。当天上午,慈禧太后又召见载沣、张之洞等人,当众宣布昨天的决定。26岁的载沣听到这个决定后,跟他的父亲当年听说要立儿子载湉(光绪)为帝的反应一样,吓得伏在地上,”叩辞至再“。但慈禧太后不为所动,严令载沣立刻回家收拾一下,当天晚上就要把溥仪送进宫,交由皇后抚养。慈禧之所以选择溥仪继位,是由于溥仪的祖父奕譞是咸丰帝胞弟,奕譞的福晋叶赫那拉氏是慈禧太后的亲妹妹;载沣的福晋也就是溥仪的母亲瓜尔佳氏是慈禧太后的宠臣荣禄之女,也是慈禧太后的养女,而溥仪又是光绪的亲侄子,再算起来的话,也算是同治的堂侄。正是因为这多重关系,慈禧太后最后决定弃长立幼,让溥仪兼祧同治和光绪之嗣。至于溥仪年幼的问题,慈禧太后早就有意让载沣承担起今后监国主政的责任。


载沣出生于1883年,是醇亲王奕譞的第五子。奕譞原来的福晋叶赫那拉氏是慈禧太后的妹妹,她生养过4个孩子,但只有次子载湉(光绪)成活。载沣是奕譞的侧福晋刘佳氏所生,1891年,奕譞刚满50岁便告去世,由于唯一活着的胞兄已经做了皇上,于是未满8岁的载沣便承袭了醇亲王的王位。载沣小的时候,奕譞对他的教育非常重视,为他请的老师都是博学通儒,而载沣学习也颇为刻苦,在那些不学无术的爱新觉罗皇族子弟里,算是比较有学问的。估计就是受了家庭的影响,载沣从小就很好学,性格谦逊,做事多有退让,生活知足常乐,和父亲十分相似。可惜的是,奕譞去世太早,载沣没有机会获得父亲那样丰富的政治阅历,因而也远没有像父亲那样精明。在和光绪闹反之后,慈禧太后开始培养载沣。1900年的时候载沣被任命为宫廷行走,第二年又被委派为阅兵大臣。不过,载沣从小就对政治没什么兴趣,他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颇有读书避祸、超脱政治的倾向。但是,他生在这样的家庭,却是无法逃避的。最开始的时候,载沣虽然位居亲王,但在大多数的时间里都是默默无闻。


他第一次在世人面前亮相,是因为1900年庚子之役中德国公使被杀、德皇强令清廷派遣亲王前往德国谢罪一事。就这样,才刚满18岁的载沣接受了这个尴尬的出使,于1901年前往德国。从德国回来后,载沣便由慈禧太后指婚,配与荣禄之女瓜尔佳氏,并开始参与国内政治,比如清廷的预备立宪和改革官制等会议,都由他和庆亲王奕劻共同主持。不久,慈禧太后又让他前往军机处学习行走,1908年便成为军机大臣。也就在这年,光绪和慈禧太后先后去世,载沣的儿子溥仪继位,年号宣统,载沣则以摄政王监国,时年26岁。载沣的性格天生就比较软弱,口才也不好,在公开场合话不多,也没有什么热情。最要命的是,他太年轻,缺少政治经验,自己似乎也不想有多少作为。据说,他的房中悬有一联:”有书大富贵,无事小神仙“;团扇则录有白居易的一首诗:”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随富随贫且随喜,不开口笑是痴人。“根本就对政治毫无兴趣。说真的,让他去做这个摄政王(其实就是皇帝),真是有点难为他了。当然,对于载沣的性格和能力,慈禧太后也不是不知道,但限于名分的重要性,她也是没有其他选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