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柯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12:38
|本章字节:10720字
原来刘翔因为长期训练,肌腱附着的跟骨上,赛前跟腱发炎,周围有水肿,属于急性期发作。跟骨是一个大的受力点,很容易受伤,有很多运动员都有这种问题,尤其是短跑运动员和足球运动员。如果不发作可能问题并不是特别大,但如果严重了很可能肌腱断裂,那么绝对是不能上场跑步的,而对于平常人来讲,可能走路也会出现问题。
孙海平也告诉记者:“奥运会比赛开始后,我是担心刘翔到了那种氛围,人一兴奋,放开跑起来,会造成跟腱的彻底断裂。这种情况,在其他运动员身上不是没有发生过。”如果那样,刘翔可能真要永久告别跑道了。
不过所幸刘翔顶住了各种压力,做出了退赛的选择,只要安心养伤,他还是可以重返跑道的,而且不会影响发挥。
有一种失去叫拥有,有一种倒下叫站起。有一种陨落叫飞翔。当刘翔成功接受手术的佳音传来时,无数人感叹他当时的放弃是多么的明智。
《左传·隐公十一年》有曰:“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左传·昭公十五年》中也说:“力能则进,量力而行。”只能挑一百斤重的担子,却硬是要自己挑起两百斤,你可能不受伤吗?明明做不到的事情,你偏要去做,你一定会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来。
在中国象棋中有个说法叫做“丢车保帅”,是说为了“老将”的安全,宁愿让人家吃一个“车”。延伸开来就是说为了大局的利益而舍去小局的利益,以留存希望,以求未来的发展。
世间美好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而人生如白驹过隙一样短暂,生命在拥有和失去之间,不经意地流干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让我们不得不学会取舍,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之时,要么舍鱼而取熊掌,要么舍熊掌而取鱼。不懂得取与舍,生活只会变得越来越沉重,自己也会越来越累。
所以,我们要正确地估量自己,不要勉强自己去做力不从心的事情,量力而行,该放就放,当止则止,这样才能收获属于自己的那份成功。
放下得失心,更容易接近成功
大概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杆秤,在秤的两头分别赫然写着两个大字:“得”“失”。做每一件事情前我们都有对其有一个衡量,在患得患失间,我们收获的可能是自我安慰似的坦然,也可能时捶胸顿足般得懊恼。
可是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人脑里的某一图像会像实际情况那样刺激人的神经系统。比如,当一个高尔夫球手击球时一再告诉自己不要把球打进水里时,他的大脑里往往就会出现球掉进水里的情景,而结果往往是球真的掉进水里。而保持平常心,不去想着如何得到,反倒能获得更好的分数。
一味地担心并斤斤计较个人得失,有时会成为一个人的精神枷锁,成为笼罩在身上的阴影,只会使他把精力浪费在无用的胡思乱想上。如此,又怎么会成功呢?
马修·埃蒙斯,,美国的射击天才,在2001年国际射联世界杯美国站上,20岁的埃蒙斯包揽男子步枪三个项目的金牌,之后获第48届世界射击锦标赛冠军,在国际射击联合会2002年度最佳男女运动员评选中位列第二。
2004年雅典奥运会,他踌躇满志地走入了男子50米步枪三姿的决赛,希望为他的辉煌战绩中再添一枚奥运会的金牌。在激烈的较量中,埃蒙斯渐渐地掌控了几乎不可动摇的优势,在第9枪时,他已经领先了第二名中国选手贾占波3环之多。
最后一枪了,他只需打80环就可以拿到自己的第二枚奥运金牌,而此前的9枪,他的最低环数也有93环。观众们都认为埃蒙斯会如探囊取物般把金牌揽入怀中,他的队友和教练甚至都做好了欢呼的准备。
但是,关键时刻,埃蒙斯犯了一个业余选手才有可能犯的错误,把自己的最后一枪打到了他身旁三号靶位的普拉纳的靶上!美联社这样描述埃蒙斯的最后一枪:像之前的9枪一样,埃蒙斯耐心地端起步枪,慢慢地瞄准50米之外的那个黑色的靶心,稳稳地扣动扳机。可惜他忘了检查一下应该射哪个靶。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埃蒙斯重整旗鼓,再次杀入了男子50米步枪三姿的决赛。命运似乎诚心要考验这位天才射手,无情地将雅典的一幕复制给了他:前9枪之后,他有了巨大的领先优势,最后一枪只需打出67环就稳获金牌。从雅典到北京,这一枪原本能击碎四年的噩梦,成就一段佳话。可是这一次他莫名其妙地打出了44环,44环,这是一个职业选手很难打出的低分!他再次与金牌失之交臂,仅获第四名。
此情此境,我们不得不感叹竞技体育的残酷,同时为埃蒙斯深深地惋惜。可是历史如此惊人的相似,这到底是为什么?一些专家评论,射击决赛场上,最后主要是拼的心态,其次才是技术。一个优秀的射击运动员,好的心态也是必须的,埃蒙斯的偶然中其实也存在着必然。
正是因为他太想取得成功,太想向世人宣告他这次能行,结果反而令之前的平稳心态荡然无存,最终功亏一篑。不难想象,4年前那个脱靶的镜头一定无数次在埃蒙斯的脑海中闪过,并将刚刚走出阴影的他再一次拖了黑暗。
事情往往就是这样,你越是在意,就越容易走向失败、得不偿失。生活中有这样一些人,做什么事情之前都要反复考虑,做完之后又放心不下,对方方面面都考虑得尽量周到,如有不妥,就很担心把事情办砸并担心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并且极其注重个人的得失。他们笼罩在患得患失的阴影之中,心被得失纷扰得没有一丝安宁。其实,他们不知道的是,与其因患得患失而最后痛尝失败的恶果,不如开始就放手一搏,这样反而会有成功的可能。
别让想得到的迫切心情,扰乱你原本的平静心态,放下得失心,从容地面对一切,如此这般,其实更容易接近成功。
放开自己,不纠结于已失去的事物
生活中有一种痛苦叫错过。人生中一些极美、极珍贵的东西,常常与我们失之交臂。这时的我们总会因为错过美好而感到遗憾和痛苦,就像汪国真在诗中的追问,“在长长的一生里,为什么,欢乐总是乍现就凋落?走得最急的都是最美的时光”。
几米说过:“生命中,不断有人离开或进入。于是,看见的,看不见了;记住的,遗忘了。生命中不断有得到和失落。于是,看不见的,看见了;遗忘的,记住了。”我们的生命中掺杂了太多的纠结和不愿忘记,的确,有些往事在我们的心头烙下了很深的痕迹,但时光不会倒流,过去既成事实,便不会再重来。你可以幻想假如再给我一次机会,可以幻想假如我重新来过,但是这样做只会损害目前存在的意义,是毫无意义的在伤害自己。
有一个著名的演员,少年成名,凭借一个角色的完美演绎赢得了观众和评委们地认可,获得了几个大奖,一时间,掌声和鲜花铺天盖地而来,他满以为开了如此好的一个头,以后的路必然会越走越宽敞。然而,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有过出色的表演,因为他太过耀眼了,耀眼得没有角色适合他。就这样沉寂了几年,没有了演技的磨练,即使有片子拍他也始终无法突破自己。最后整日酗酒,沉浸于对过去的缅怀之中,碌碌无为的走过了后面的一大半人生。
“聪明人永远不会坐在那里为他们的损失而哀叹,而是用情感去寻找方法来弥补他们的损失。”这是莎士比亚对过往的经验感悟。一个人如果想重新开始新的生活,必须放开自己,学会忘却,不苦苦纠结于已失去的东西,才能有更多的空间来容纳未来的幸福。
《说典》中有这样一则小故事,东汉大臣孟敏,年轻时生活贫困,卖过一种陶制的炊具甑,有一天,正走在街上叫卖,忽然担子掉在了地上,甑全都被摔碎了。但是孟敏头也不回地径直离开了,有人不解地问:“坏甑可惜,何以不顾?”孟敏回答说:“甑已破矣,顾之何益。”是的,甑对于他清贫的生活再珍贵,再值钱,再与生计息息相关,也已经是破碎了,这是无论如何留恋都无法改变的事实。
孟敏堪称是一位智者,因为在生活中,能像他一样的实在不多。我们见到的更多的是患得患失、斤斤计较,面对已经打碎的甑,叹息一番,后悔不已,结果白白浪费了时间不说,甚至因为分神,弄不好还会打碎更多的甑。
对人生而言,随时都会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有时远远比打碎一只甑严重得多。人人都渴望成功,然而成功并非是唾手可得的,它还要经历诸多的挫折和失败,才有望实现。当你面对一些不幸或者打击时,你能不能潇洒地挥一挥手,告别昨天,从头再来,已是至关重要。
有一对年轻夫妇邀请了一些至亲好友,在家中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告别仪式。
他们的独生子杰克原本是一个充满活力、相当受人欢迎的小孩。然而在一次落水意外后,这孩子脑部严重受伤,说话和动作都非常迟缓,虽然治疗后情况已渐好转,但他再也不是以前活泼好动的杰克了。那些以往他认为简单甚至是理所当然的动作,如今都成了十分艰难的挑战。
“我们必须对以前的杰克说再见,如此才能放开胸怀,真心真意地接纳现在的杰克。”这对夫妻含着泪向在场的亲友说道。
而另一个家庭的独生女儿,被不具医护资格的人打了几针葡萄糖及抗生素,又遇到医生错误的诊断,延误了治疗时机,造成这个5岁小女孩的死亡。这对年轻的夫妇在极度伤心的情况下,先生花了9年时间打官司,将相关的法律条文背得滚瓜烂熟,誓言官司未了永不剪发。9年下来,他的头发已长到及地。他甚至辞去了工作,把全部精力放在打官司上。太太也结束外面的工作,在家做裁缝,勉强维持生计。夫妻两人志向一致,刑事官司打完了,还有民事官司要打。有人问他们为何不再生一个孩子继续过日子,他们异口同声说,孩子的死已使他们伤心透顶,所以不愿再生了。
人最难从自己的过去走出来,可是人终归要接受过去的不公平,接纳已发生的事实,勇敢地面对那些伤痛。
童年悲苦、家境贫困、身体缺陷、婚姻不幸、事业重挫……这些已经发生的事情,如果只是哀叹埋怨,于事无补,于己无益,反而让过去拖垮了我们的现在,牵绊住我们的将来。
过去的就让他过去,放开自己紧握的双手,接纳属于今天和明天的徐徐清风。
舍得放下,也许你会获得更多
小时候,我妈妈给我玩具。她先给了我两个,我一手拿一个,后来她又给了我一个,我迅速地把手上的一个玩具用手臂一夹,伸手接过了第三个玩具。
当你听到这事时可能认为我小时候很聪明,妈妈也是这么认为的,现在仔细想一下便知我很愚蠢。当我夹着一个玩具,手上还拿着两个时怎么能玩得好呢?如果放弃其中任何一个玩具,我想情况会大有改善。
曾经经历过无数选择,但舍得放弃的太少,导致自己的身心疲惫不堪。现在想想,很多事情如果我在事前选择放弃,就不会有这么多不堪回首的经历。或许某一个放弃是一个人成功必须具备的条件。
有一对母子在公园中嬉戏,儿子手中拿着一个气球,当他们玩累时就坐在草坪上。于是母亲拿出一只口琴吹起来,林间立即回响起悠扬的琴声。儿子瞪大眼睛,准备伸手向母亲索要口琴,却又舍不得放开气球。左右为难之际,母亲停止了吹奏,朝他不住地发笑。在短短的几秒内,他做了选择,松开手……这天他学会了吹奏口琴,悠扬的琴声响遍公园。这个小孩就是艾伦·格林斯潘——前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
原来错过了美丽,收获的并不一定是遗憾,有时甚至可能是圆满。狗熊掰棒子的行为当然不可取,但是想把所有的一切都揽在怀中,也是天方夜谭。所以,我们要懂得适时的坚持与放弃,在得到与失去的过程中,慢慢认识自己,你会发现,有时候失去一些,你反而会得到更多。
1950年,我国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同敌人进行了一场殊死搏战。魏巍在前沿阵地上采访了3个月,亲眼看见了战士们杀敌的无畏,亲耳听到了敌人巨炮的轰鸣,亲身感受了被炮弹深翻的阵地、被鲜血浸透的泥土。
从朝鲜回来后,前方将士那不怕死的英雄气概仍在强烈地震撼着他,他急切地想让祖国人民了解自己的儿女,是怎样的英勇,是怎样的顽强。
在朝鲜时,他曾写了一篇《自豪吧,祖国》的通讯,里边写了20多个他认为最生动的例子。带回来给同志看了看,感到不好,就没有拿出去发表。因为例子堆得太多了,好像记账,哪一个也说得不清楚、不充分。
后来,巍巍删掉了大部分例子,就只选择了几个例子,在写完后又删掉了两个,最终只保留了最典型的三个例子,将那篇通讯改写成了《谁是最可爱的人》。文章发表后,引起了很大的反响,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二十几个例子都是魏巍真心体验、认真收集的,都是他心里的最爱,但他为了最后的全局效果,果断了做了删减,文章才获得了成功。
可是有的人却不明白这样的道理,一味贪求,只想得到更多的东西。可是他越是这样想,就越不能得到。因为他们的心已经满了,已经无法装进去其他东西了。
《卧虎藏龙》里李慕白对师妹说过这样一句话:“把手握紧,什么都没有,但把手张开就可以拥有一切。”其实有时候能得到什么或是失去什么,我们心里已经很清楚。只是觉得每样东西都有它的好处,权衡利弊,一样都舍不得放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