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马征
|类型:耽美·同人
|更新时间:2019-10-06 12:35
|本章字节:8288字
《金瓶梅》的作者对嫁了三个丈夫的孟玉楼给予肯定性的评价。那么——孟玉楼这个人物有什么突破性意义?
孟玉楼也是《金瓶梅》中八个主要人物之一,西门庆的第三房。娘家姓孟,排行三姐,故小名为孟三儿,或孟三姐,嫁西门庆后,才交代她号玉楼。新婚期间,西门庆头上插着一根她送的簪子,上面钞着两句诗:“金勒马嘶芳草地,玉楼人醉杏花天。”“玉楼”之号即由此而来。
孟玉楼原是清河县贩布商人杨宗锡的妻子,脸上虽有几点微麻,但生得天姿俏丽。在杨家时,孟玉楼勤谨持家。每天家中有二三十名染工吃饭,都是她主持料理。她家生意兴隆,每日铺子里收的银子不算,搭钱就有两大簸箩。后来丈夫出去贩布,死在外边,把她撇下了。媒婆薛嫂见她手里有一份好钱,得知西门庆的第三房卓丢儿死了,便去找西门庆,给他说媒。西门庆贪图妇人手中的钱财,又爱她会弹月琴,喜出望外,连忙撂下情人潘金莲,先将这富姬娶回家。
孟玉楼在西门府中生活了五六年,西门庆死后,她又改嫁给李衙内,二人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孟玉楼四十一岁时生下一子,六十八岁寿终。
在《金瓶梅》中,孟玉楼是个很有深意的人物。清人张竹坡认为玉楼系作者“自喻”。此说虽不可信,但由此足见“参透”玉楼实亦难矣。我们不能像古人那样对这参不透的形象作猜谜般的解说,站在当代文化的高度,应理智、全面地去评价这一人物,探明它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有着怎样的意义和作用。
明白了我们的观点,则不难看出孟玉楼形象的价值所在。
孟玉楼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是她对传统的婚姻道德观念的突破,且以幸福美满的结局而告终。这,就是此形象的不同寻常的意义。
凡是了解《金瓶梅》的人都知道,孟玉楼所处的时代,正是一个宋明理学大行天下的时代。经过了宋明理学的“洗礼”,中国传统的封建道德观念已经异化成了窒息人性的枷锁,受害最深的是妇女,为害最烈的是所谓从一而终的贞操节守观。像孟玉楼这样的妇女,一生嫁了三次男人,这对“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的训诫来说,已经是十恶不赦了。然而正是这样一个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妇女,却争得了现世第三次婚姻的幸福美满生活。这个人物所昭示的意义难道还不够清楚吗?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回顾一下她的经历。
前面说过,孟玉楼第一次改嫁是嫁给西门庆。可是,这场嫁娶并不顺利。孟玉楼婆家的四舅张龙坚决反对这桩婚事,要她嫁给斯文诗礼人家的尚推官儿子尚举人。但孟玉楼拿定主意要嫁西门庆。她为什么要做这种选择呢?原因有四个:第一,她见过西门庆。西门庆的美貌伟岸,风流潇洒,使她动心。这与她后来选择李衙内的心理相同。第二,西门庆富有。作者在诗中说:“孟姬爱嫁富家翁”,乃此之谓也,第三,西门庆花言巧语骗她,说“小人妻亡已久,欲娶娘子入门为正,管理家事”。第四,她的婚事由杨姑娘作主,杨姑娘已决定她嫁西门庆。由于有这四个原因,孟玉楼经过由情人理的考虑,便拿定主意要嫁西门庆。
孟玉楼的第二次改嫁,书中交代得更清楚,二人的缘分完全是由于在“清明节寡妇上新坟”回来的路上,两人一见钟情而导致的。回到家中“正在思慕之间”,不想李衙内派陶妈妈说媒来了,“正是清明郊外看见的那个人,心中又是欢喜,又是羞愧”,便“千肯万肯”地应许了这桩婚事。
从孟玉楼两次改嫁的情况可以看出,她对婚姻有一种自主的倾向,而且在选择夫婿上,看重爱情的成分较多。很显然,孟玉楼与吴月娘有着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孟玉楼看重人生的现实生活,吴月娘看重名分和道德传统。《金瓶梅》的作者对于两人都持肯定态度,并给予她们安排了善终的结局。书末云:“楼月善良终有寿”,似乎二人的命运不分轩轾。但仔细品味,却只有孟玉楼的结局可谓幸福美满,月娘的晚景是凄凉、无奈的。只要能窥破这一差别,作者所塑造的孟玉楼形象的深意就不言自明了。
值得指出的是,孟玉楼这个人物虽然三次嫁人,被道学道德视为大逆不道,但她与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孙雪娥、王六儿、林太太之类的***妇人却有大别。后一类人放纵淫欲,丧失理性,为作者所不齿。而孟玉楼却对人生的欲望有节制。她没有婚外的性关系,婚姻行为也符合礼仪。她的向往与追求折射了妇女寻求自身解放的希望、出路和理想。孟玉楼与吴月娘一样,是作者为那个时代所塑造的妇女形象的一个样板。这样一来,它对于以吴月娘为代表的道学道德观念的挑战意义就不可低估了。正如许多人都能体味到的那样,这本书应真正欣赏的妇女并不是吴月娘而是孟玉楼。
《金瓶梅》的作者对孟玉楼的个性特征给予了精细的刻画,使其栩栩如生,深刻动人。这个人物从表面看给人许多好印象,她性格好,心地善良,处事随和,顾全大局,心怀宽阔,助人为乐等等。但另一方面,又通过她的处事为人,进一步揭示她的内在品格:心有城府、足智多谋、处事圆滑、随波逐流等等。正是具有这些复杂的品格,这个形象才真实感人,才具有借鉴的价值。
先说她外在的品格。这个人性格好,她在西门府这样一个复杂的环境中,是唯一的一个与大家相安无事的人。不仅她自己与人相安无事,而且经常出面调解其他人之间的矛盾。她不像吴月娘那样使性尚气,也不像潘金莲那样没命地要强,不像李瓶儿那样尽吃哑巴亏,更不像孙雪娥那样智拙心愚。她开朗、豁达、自然、随分,有虚怀若谷的风度。她替人排忧解难,却并不希求别人报答,她为李瓶儿生子感到高兴,而没有潘金莲那种极端忌妒的感情。
但是,这并不是她的全部形象,她还有多个侧面,有些部分遮蔽在烟云之中,需要读者去体味和咀嚼。
第二十六回,事情发展到宋蕙莲为救丈夫来旺,在西门庆跟前施尽了浑身解数,西门庆心中松动,遂答应宋蕙莲“明日写帖子,对夏大人说,就放他出来”。可是在这节骨眼儿上,被孟玉楼知道了,转来告潘金莲,且用激将法煽起潘的妒火,致使潘金莲发誓要治死宋蕙莲。孟玉楼笑着对潘金莲说:“我是小胆儿,不敢惹他,看你有本事和他缠。”这分明是激将法,孟玉楼的话对于潘金莲这样一个没命要强的人来说,无异于打了一针激素。由于宋蕙莲营救来旺的希望破灭了,深受良心的谴责,在许多因与她争宠而不能容她的“姐妹”的逼促下,她终于寻短见上吊了。宋蕙莲的死,在形式上是自杀的,但真正的凶手是西门庆和潘金莲。而孟玉楼也有借棒打人之心,是脱不了干系的。通过这件事,我们不是可以窥见孟玉楼形象的另一个方面吗?
再看她与陈经济斗智,更令人称奇。
第九十二回写陈经济专程到浙江严州府李通判的府上去勾引孟玉楼,不想遭了孟氏的严词拒绝。陈经济向袖中摸出从前在西门府花园中拾到的孟玉楼遗落的簪子,当面造谣说是孟玉楼过去和他“有首尾”送给他的。孟玉楼恐怕嚷得家里下人知道,便将计就计:“须臾变作笑吟吟脸儿,走将出来,一把手拉住陈经济说道:‘好姐夫,奴斗你耍子,如何就随起来?’因观看左右无人,悄悄说:‘你既有心,奴亦有意。’两个不由分说,搂着就亲嘴……”然后两个约定晚上由陈经济在府墙外等候,待金银细软从墙上系过去后二人私奔。陈经济不知是计,于是成为瓮中之鳖。当晚即被李衙内派人拿获,投入大牢,罪名是偷盗官库银两。孟、李二人还事先布置好了守库的库子伪造证词,说是陈经济、陈安撬开库门锁钥,偷出赃银二百两,越墙而过,致被捉获云云。从这件事,我们更能看出孟玉楼胸有城府、足智多谋、成熟练达、遇事不慌的内在素质。
《金瓶梅》的作者塑造孟玉楼这个形象,着眼点是她的真实性,而不是为了拔高她。在她与陈经济的较量中,作者对她的评语很有分寸:
看官听说:正是佳人有意,那怕粉墙高万丈;红粉无情,总然共坐隔千山。当时孟玉楼若嫁得个痴蠢之人,不如经济,经济便下得这个锹镢着。如今嫁个李衙内,有前程,又是人物风流,青春年少,恩情美满,,他又勾你做甚?休说平日又无连手。这个郎君也早合当倒运,就吐实话泄机与他,倒吃婆娘哄赚了。正是花枝叶下犹藏刺,人心难保不怀毒。
作者告诉我们,孟玉楼是个很实际的人,她跟着李衙内还是跟着陈经济,完全是圆机活法。她自有其选择的标准,这个标准并不是传统的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从一而终,而是夫婿的前程和她的爱隋。作者虽然基本上肯定了孟玉楼的人生态度,但对她的某些具体做法,还是很清醒的。他使用了“哄赚”、“藏刺”、“怀毒”这样一些词,说明孟玉楼的人生进取态度与传统观念的认同是有诸多扦格的。
孟玉楼胸有城府、足智多谋的素质表现在个性特点上是她善于不动声色,步步为营。书中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她对李衙内的侍妾玉簪儿的排挤。她一切都做得那么随分、得体,使玉簪儿相形见绌,倍加引起李衙内对玉簪儿的嫌弃憎恶之心。最后,她自然而然地规劝丈夫把玉簪儿逐出府门,自己实现了独占鳌头的目的。
但是,孟玉楼并非一味地“不动声色”。她绝不像李瓶儿那样尽吃哑巴亏。当吴月娘与潘金莲对骂,一棒打着好几个人时(首先是因为打到她了),她却敢于喊叫,公开表明自己的态度,发泄对月娘的不满。这又不失为孟玉楼其人的又一个方面。
除此而外,孟玉楼还有圆滑老练、随波逐流的一些表现。例如:她在玩花楼上亲眼看见陈经济与潘金莲在花园中搂着亲嘴,却假装没有看见,而且照样与潘打得火热,经常与她一唱一和。潘金莲死后,她还为她烧纸。这些举措都说明了孟玉楼其人的复杂性。唯其复杂,故真实感人,深刻生动,多有启示意义。
我们在“吴月娘”条中说过吴、孟二人是一对相反相成的人物。不仅如此。她们二人的人生、价值、道德等观念的分歧,包含了中、近世纪新旧交替时代有关妇女问题的全部主要内容。《金瓶梅》作者给孟玉楼安排的幸福美满的结局如同璀璨、绚烂的光彩,艺术地折射出了作者在这方面的部分理想与追求,反映了他先进的价值观念与审美判断,跳动着对吃人道统的反抗与挑战的时代脉搏,潜流着对千百年来窒息人性的纲常名教愤懑不平的地火。作者对于这两个形象所赋予的深意,是这部最可宝贵的部分和最有光辉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