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周恩来摸透了蒋介石的脾气

作者:叶永烈

|

类型:科幻·灵异

|

更新时间:2019-10-06 10:34

|

本章字节:4600字

摩擦的火花,促使国共重开谈判。


1940年6月,从苏联治疗臂伤归来的周恩来,奉毛泽东之命赴山城重庆,跟蒋介石谈判。


周恩来跟蒋介石,已是谈判的老对手了。


周恩来在谈判中,摸透了蒋介石的脾气。周恩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的一次会议上,非常生动地刻画了蒋介石的两面性。周恩来如此说:


蒋的思想基本上是***的,不承认统一战线,实际政策也在那里限共防共,破坏统一战线,存在着妥协投降的危险;但目前的方针及形式上还讲团结,还主抗战,还不愿造成全国破裂的局面,这是蒋之意思与政策的最矛盾处,也就是他的政治的特点。


周恩来又分析了蒋介石不会马上走汪精卫之路的原因:


一、投降将成为汪精卫的尾巴,或许会被迫下野。


二、分裂会遭到国人甚至他部下一部分人的反对,并且不能战胜中共。


三、日本提出的投降条件太苛刻。


四、国内坚持抗战的困难还不是完全无法克服。


五、国际的妥协派还不是一定要中国全部马上投降。


由于周恩来对蒋介石知之甚深,所以有一整套的办法对付蒋介石。周恩来总结了这么几条:


一、在他困难的时候援助他,在他蛮横时拒绝他。


二、诚恳地批评,具体地建议。


三、影响他左右的进步分子,反对那些落后分子。


四、经过抗战将领及有正义感的元老造成进步的集团来影响他。


周恩来精于谈判之术,他还总结了跟蒋介石谈判的若干“技术”,其实也可以说是艺术:


有利的应立即商定,不要希望将来会有更好的;无利的应该严正拒绝,不要拖泥带水,使他增加幻想;让步的应该自动让步,不要等他要求;可能实现的应该适时适当地提出要求,不要过多也不要太少,免致做不到或者吃亏。总之一句话,对蒋不要过存奢望,但也不是一成不变。


这一回,周恩来和蒋介石在重庆重开谈判,中心问题便是关于国共摩擦。


蒋介石一开始便说了一番带骨头的话:“对于抗战、团结,我看国共两党都是有决心的,任何困难决不畏惧,国共间的一切问题都可以解决,但军事上必须服从命令。”


周恩来马上来了个针锋相对:“这要从两个方面看,一方面服从,另一方面不应拿命令来胁迫。”


蒋介石搪塞道:“这是过去的事了。”


为了解决国共摩擦问题,蒋介石让正副参谋总长何应钦、白崇禧跟周恩来进行具体谈判。自然,又是一番讨价还价式的舌战:


周恩来“开价”:八路军编三个军九个师,月饷四百四十万元;


国民党“还价”;八路军编三个军六个师,加三个团,月饷六十万元。


周恩来“开价”:新四军编三个师,月饷一百万元;


国民党“还价”;新四军编两个师,月饷八万元。


两“价”之间,相距甚大,相互僵持着。


为了避免摩擦,也就提出了国共“划界”问题。双方划定界线,“楚河汉界”,各占一方。其中主要的焦点,当然是中共的“陕甘宁边区”的划界。另外,也要划定第十八集团军(即八路军)和新四军的“防区”。


国民党提出,八路军和新四军归第二战区,因此两军的防区在黄河以北。八路军原本在黄河以北,而新四军则必须从皖南北进,渡过黄河。


谈来谈去谈不拢。


蒋介石在7月16日摊牌了。他以国民党军事委员会的名义向周恩来提出《中央提示案》,共四条:


一、划定“陕甘宁边区”范围(此时准其包括十八县),改称“陕北行政区”,暂隶行政院,但归陕西省政府指导。


二、划定十八集团军及新四军作战地域。将冀察战区,即冀察两省及鲁省黄河以北,并人第二战区,仍以阎锡山为司令长官,以朱德为副司令长官秉承军事委员会命令,指挥作战。


三、第十八集团军及新四军于奉令后一个月内,全部开到前条所规定地区之内。


四、第十八集团军准备编为三军六师,三个补充团。另增两个补充团。新四军准编两个师。


显然,对于蒋介石的这四条,周恩来难以马上表态。这需要中共中央研究,才能作出决定。于是,周恩来在7月27日飞返延安。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很仔细地听了周恩来的谈判策略。周恩来提出,跟蒋介石谈判,应当“在小问题上让步而在大的问题上求得有利的解决”。毛泽东颇为赞赏周恩来的这一谈判策略。其实,这一策略是周恩来摸透了蒋介石的脾气之后得出的经验!


根据周恩来的这一原则,他提出对蒋介石的《中央提示案》的答复方案。


一、陕甘宁边区改称陕北行政区,这属“小问题”,可以接受。但地盘一寸不让,这属“大问题”。


二、八路军、新四军要扩大到九个师、三个师,属“大问题”,不可退让。


三、划分作战区之事,属大的“小问题”,可作为一种退让的条件。


周恩来这一精明的“小让大不让”方案,得到了毛泽东的称许。


于是,周恩来又在毛泽东和蒋介石之间穿梭。8月25日,周恩来经兰州来到了重庆。


三天之后,周恩来、蒋介石之间的会谈,再度举行。白崇禧作为蒋介石的副手,也参加了会谈。


完全出乎意料,蒋介石这一回态度变得非常强硬,对《中央提示案》不作半点让步。谈判陷入了僵局。


蒋介石怎么会变得这样强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