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阿拉伯的萨拉丁——纳赛尔(2)

作者:王翰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8 02:42

|

本章字节:6284字

他的“阿拉伯社会主义”思想主要反映在1955年所著的《革命哲学》一书及1962年5月埃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全国行动宪章》中。在《革命哲学》一书中,纳赛尔总结了埃及1952年革命的深刻根源,阐明了埃及发展的方向。他指出:“世界上每一个民族都经历两种革命:一种是政治革命,就是从一个强加在他们头上的暴君的统治下或者从违反人们愿望而驻扎在祖国领土上的外国军队手中,恢复自己管理自己的权利;另一种是社会革命,在这种革命中各阶级之间进行斗争,当正义在一个国家的公民之间占优势的时候,情况才能安定。”纳赛尔还继承了20世纪40年代阿拉伯复兴社会党领导人米歇尔·阿弗拉克的思想,提出“自由·社会主义和统一”的口号。他声称要在埃及建立一个“富裕的公正的社会,一个劳动和机会均等的社会,一个生产的社会和福利的社会”。他在执政期间的一切国际外交策略和国内政治经济改革都是围绕着这一思想展开的。


1955年4月18日,第一届亚非会议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纳赛尔出席会议并发表了重要演讲。他指出:“殖民主义一向是世界不稳定的根源,……必须予以铲除。”“各国有权利选择它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纳赛尔的发言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高度赞扬,两人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谈,颇为投机。1956年5月30日,纳赛尔宣布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埃及因此成为非洲大陆上第一个同新中国建交的独立国家。


纳赛尔的外交政策令西方国家颇为恼怒,西方国家决定给纳赛尔一点颜色看看。1955年11月,在美国的策划下,中东地区建立了一个亲美的军事集团——巴格达条约组织。纳赛尔不顾美国政府施加的压力,严词拒绝加入这一组织。美国人恼羞成怒,于1956年7月撤销了已承诺的用于资助纳赛尔的“阿斯旺水坝”5500万美元的“赠款”,英国和世界银行也采取了相应行动,纳赛尔不为所动。他通过发展民族经济的方式,对这种有附加条件的“赠款”予以还击。


为了向帝国主义表明他的反帝决心,1956年7月26日,纳赛尔宣布将国际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用运河的税收作为建设阿斯旺水坝的资金。纳赛尔此举沉重地打击了美英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受到了世界和国内人民的赞扬。毛泽东曾公开赞扬“纳赛尔是亚非地区的民族英雄”,他说:“中国人民支持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你们有什么需要,只要我们能力所及,一定帮助。”


在一系列政治经济乃至外交手段都遭失败后,英、法和以色列决定用武力解决苏伊士运河问题。10月29日,以色列军队悍然进攻埃及西奈半岛,第二次中东战争(苏伊士战争)爆发。纳赛尔号召埃及军民团结起来抗战,并向全世界发表了气壮山河的声明:“埃及人民将为保卫埃及的每一寸土地战斗到底!”由于埃及军民的英勇战斗以及国际舆论的指责,英、法、以侵略军被迫撤出埃及。战争的胜利使得纳赛尔和埃及在阿拉伯世界的地位空前提高。纳赛尔成了埃及和阿拉伯世界富有传奇色彩的英雄,被誉为“当今的萨拉丁”,也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尊敬。


为了实现统一阿拉伯世界的梦想,1961年2月1日,埃及与叙利亚合并,成立阿拉伯联合共和国(简称阿联)。合并后,纳赛尔在叙利亚强行推广阿拉伯社会主义,引起了叙利亚人民的不满。1961年,叙利亚陆军发动政变,叙利亚宣布独立。阿联宣告分裂。这件事给纳赛尔以沉重打击。


在加强反帝反殖民主义的同时,纳赛尔积极推行“不结盟”政策。早在1955年12月南斯拉夫总统铁托访问埃及的时候,双方就实行“不结盟”政策达成了一致意见。1956年7月,纳赛尔同铁托总统、印度总理尼赫鲁在南斯拉夫进行了历史性的会晤,为“不结盟”运动奠定了基础。1961年,他参加了在南斯拉夫举行的第一次不结盟运动国家首脑会议,成为不结盟运动的主要创始者之一。从此,在第三世界国家人民的眼里,纳赛尔成了反帝反殖的领头人物。


在国内的政治经济改革方面,纳赛尔按照“阿拉伯社会主义”的理论身体力行。在政治方面,他于1962年成立了由他兼任主席的“阿拉伯社会主义联盟”,作为国内惟一的执政党。1964年他又颁布新的临时宪法,规定埃及的目标是消灭任何形式的剥削,建设社会主义。


在经济方面,纳赛尔自1952年革命后,在农村进行了三次土地改革运动,把土地分给农民,政府规定每户占有土地的最后限额为100费丹。从1961年起,纳赛尔开始对民族资产阶级企业实行大规模国有化,并成立“国营组织最高委员会”,指导及调整国营企业的活动。被完全国有化的企业有1700多家,公私合营的企业也有1700多家,整个国家的经济已差不多完全由政府控制。纳赛尔试图通过这种手段来消灭封建地主和资产阶级。


1967年6月5日清晨,以色列军队对埃及、叙利亚和约旦三国发动突然袭击(即第三次中东战争),由于纳赛尔没有作好准备,埃及军队损失惨重。空军力量被摧毁,官兵伤亡两万人,西奈半岛被占领,苏伊士运河被迫关闭。纳赛尔遭到了平生的第一次惨败,抑郁成疾,从此身体状况每日愈下。


纳赛尔在生命的最后三年步履维艰。在国内,他的往日的战友们纷纷与他分道扬镳,给他精神上以很大的打击;人民不断举行要求更大政治自由的游行示威。在国际关系上,埃及同西方国家关系紧张,与苏联关系也渐渐恶化,纳赛尔领导的埃及处于内外交困当中。


1970年9月,约旦王国军队同巴勒斯坦游击队爆发战争。纳赛尔立即出面召开阿拉伯国家首脑紧急会议进行调解。由于身心过于疲劳,在双方签署停火协议之后,他的心脏病猝发,不幸身亡,享年52岁。


纳赛尔逝世的噩耗使整个阿拉伯世界沉没在一片悲恸之中。贝鲁特《今日报》以饱含深情的笔调写道:“纳赛尔去世后,一亿阿拉伯人,现在变成了孤儿。”


Δ作者点评


毛泽东对纳赛尔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纳赛尔是一个真正的民族英雄。在纳赛尔宣布把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之后,毛泽东代表中国人民给予了坚决支持,随时准备进行无私的帮助。他还对纳赛尔的人身安全表示了关心。我想,真正打动毛泽东心灵的,是纳赛尔不畏强权,坚定不移地反帝反殖民主义的斗争精神。同为第三世界国家,同遭帝国主义的侵略,毛泽东对纳赛尔的处境当然会有更为切身的感受。


纳赛尔是一位真正的捍卫国家独立和民族自由的斗士。他与许多革命家出身的国家元首的一个重要不同之处在于,他构建了一套自己的“阿拉伯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使它成为阿拉伯世界革命的思想旗帜,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也充分展示了这位民族英雄作为思想家的才能。他一生的梦想是实现阿拉伯世界的统一和富强。虽然至今为止,他的这个梦想仍是一个遥远的“乌托邦”,但他那远大的抱负和对阿拉伯世界的殷切关怀却让人顿生敬仰之心。


纳赛尔所积极参与的“不结盟运动”,已成为当今国际关系中的重要思潮和反对帝国主义的重要力量。他将与铁托、恩克鲁玛等不结盟运动的创始人一起,为世人所铭记。


当然,纳赛尔也并不是一位十全十美的领导者。他所实行的“阿拉伯社会主义”的政策在推进了埃及的民族独立的同时,也造成了政府官僚主义的盛行以及国营企业的长期亏损。贪官分子的扩大也激化了社会矛盾。他在政治上实行的极权主义也有值得商榷之处。


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位阿拉伯世界的精神领袖,这位埃及独立与解放的孜孜追求者,将在历史的长河中成为一颗璀璨的明星,指引埃及人民在争取国家繁荣、民族兴盛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金莉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