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翰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01:37
|本章字节:8006字
Δ毛泽东评点恩格斯
要使同志们了解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对生产关系包括所有制、相互关系、分配三个部分之间相互关系的论述,他们接触到了。我看经济学上没有讲清楚这一条。所有制解决以后,资产阶级的法权制度还存在,如等级制度,领导与群众的关系。要考虑取消薪水制、恢复供给制问题。过去搞军队,没有薪水,没有星期天,没有时工作制,上下一致,军民打成一片,成千成万地调动起来,这种共产主义精神很好。过去实行供给制,过共产主义生活,二十二年战争都打胜了,为什么建设共产主义不行呢?我们已相当地破坏了资产阶级的法权制度,但还不彻底,要继续搞。不要马上提倡废除工资制度,但是将来要取消。恢复供给制好像“倒退”。“倒退”就是进步,因为我们进城后后退了。现在要恢复进步,我们把6亿人民带成共产主义作风。
——摘自毛泽东1958年8月21日在北戴河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艾奇逊所说的“西方的影响”是什么呢?就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48年)中所说的西方资产阶级按照自己的面貌用恐怖的方法去改造世界。在这个影响或改造过程中,西方资产阶级需要买办和熟悉西方习惯的奴才,不得不允许中国这一类国家开办学校和派遣留学生,给中国“介绍了许多新思想进来”。随着也就产生了中国这类国家的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同时并使农民破产,造成了广大的半无产阶级。这样,西方资产阶级就在东方造成了两类人,一类是少数人,这就是为帝国主义服务的洋奴;一类是多数人,这就是反抗帝国主义的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从这些阶级出身的知识分子,所有这些,都是帝国主义替自己造成的掘墓人,革命就是从这些人中发生的。不是什么西方思想的输入引起了“骚动和不安”,而是帝国主义的侵略引起了反抗。
——摘自毛泽东的《唯心历史观的破产》。
Δ恩格斯小传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国际无产阶级的伟大领袖和导师。
恩格斯于1820年11月28日生于普鲁士莱茵省巴门市一个纺织厂厂主的家庭里,自幼热爱生活,热爱自由,反对家庭中因循守旧的气氛。13岁以前,他在巴门理科中学求学,获得了相当踏实的理科及外语知识。14岁,恩格斯进入毗邻的爱北斐特中学学习,成绩超人。由于父亲的逼迫,恩格斯在中学毕业前一年辍学从商。尽管17岁的恩格斯怨恨万分,但他只好服从这一无法逃避的命运,在营业所工作了一年。1838年8月,他又被父亲送到不来梅的一家出口批发大商行学生意。
不来梅这个同世界各地进行贸易的大商港的空气比巴门自由得多,使18岁的练习生大开眼界,有机会接触到前所未知的自由主义和民主主义思想。年轻的恩格斯密切注视着当时正在扩展到整个欧洲的反封建斗争,日益坚定的民主主义观点与他过去所受的宗教教育发生越来越强烈的矛盾。这位青年同宗教进行了极其艰苦的搏斗。经历了艰巨的内心斗争后,他终于摆脱了旧信仰负担,战胜了宗教,并公开表明自己从宗教转向哲学,转向科学。
求知欲过人的恩格斯怀着极大的兴趣研究被他称为“一切科学的灵魂”的哲学。他开始转向黑格尔哲学,认为在同一切反对进步的人物和言论进行斗争时,黑格尔的辩证法是锐利的武器,这使他站到青年黑格尔派一边。他接近进步团体“大学生协会”之后,又参加了当时激进的文学团体——“青年德意志”。1839年,19岁的恩格斯开始执笔揭露资本家剥削工人的残酷行径。这一年,他在给友人的书信中,表明了与宗教彻底决裂的无神论的立场和对人民深厚的人道主义责任感。他立志要为争取人类进步而奋斗终身。自由主义报纸《德意志电讯》因刊载他的文章而销售一空。
1841年9月底,恩格斯离开巴门,到柏林服兵役。他对此并无兴趣,不过,他希望有朝一日能在为人民自由而战斗的时候用上这些军事技能和知识。他利用空闲时间去柏林大学听课,发现这所大学是一个“理想斗争的战场”。他撰文批判了歪曲黑格尔辩证法的“基督的哲学家”谢林,并和青年黑格尔派的朋友共享了许多好时光。但不久,他离开了青年黑格尔派,开始站到唯物主义的立场上来。他几乎和马克思同时成了费尔巴哈派。他为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所振奋:“太阳升起来了……人们焦急地期待着它的光辉。我们从沉睡中醒来。压在我们胸口的梦魇消失了,我们揉揉眼睛,惊奇地环顾四周,一切都改变了。”
1842年11月,恩格斯在服兵役期结束以后去英国曼彻斯特,到他父亲入股的“欧门——恩格斯棉纺厂”工作。赴英途中,他经科伦在《莱茵报》编辑部初次和马克思见面。自从命运使马克思和恩格斯相遇之后,他俩的毕生工作就成了他们的共同事业。在曼彻斯特这个英国工人运动的中心,恩格斯亲历了英国工人阶级为摆脱压迫和剥削而进行的宪章运动,看到了工人阶级已作为一支巨大的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为了调查、研究工人阶级的状况,他置身于工厂和工人的集会以及住宅区,和宪章派的一些领导人过从甚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先后写出《英国对国内危机的看法》、《国内危机》、《各个政党的立场》、《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等文章发表在《莱茵报》上。恩格斯第一个说明了无产阶级不只是一个受苦的阶级,而且说明了正是它所处的那种低贱的经济地位,使它去争取本身的最终解放。而战斗中的无产阶级是能够自己帮助自己的。工人阶级的政治运动必然会使工人认识到,他们除了社会主义以外再没有别的出路。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只有成为工人阶级的政治斗争的目标时,才会成为一种力量。恩格斯到英国后才成为社会主义者,开始在英国社会主义刊物上发表文章。此后,他写了《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一文,批判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论证了经济条件和经济利益对人类社会发展所起的决定性作用。这是恩格斯由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由革命民主主义转向共产主义的转折点。
1844年2月底,由马克思和阿·卢格主编的《德法年鉴》发表了恩格斯的著作《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和《英国状况——评托马斯·卡莱尔的过去和现在》,在这期刊物目录上,并排出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两个名字。这个巧合有着深刻的象征意义,马克思不久就有了一位同他肩并肩地走过以后生活道路的忠诚战友。恩格斯通过发表这些论著毅然站到无产阶级一边,同资产阶级断绝关系,公开宣布自己是共产主义者。从此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开始通讯。8月,恩格斯从英国动身回德国,绕道巴黎与马克思会见,这是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会见,信奉科学共产主义的两位伟人不仅志同道合,立即产生了真挚的友谊,在一切理论问题上取得了完全一致,而且不久合作写出了批判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主义的第一部论战性著作《神圣家族》,从此开始了他们几十年共同的战斗历程和创造性的合作。在1844年年底离开英国的时候,恩格斯已经成为一个成熟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回到巴门以后,恩格斯把所得稿酬交给当时已遭驱逐和陷于困境的马克思使用,并在1845年初迁居布鲁塞尔,与马克思并肩战斗。1846年,在布鲁塞尔,恩格斯与马克思一起先后建立了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和德国工人协会,在组织中清算了喧嚣一时的蒲鲁东、魏特林和格列恩等人的非共产主义的思想观点,为建立无产阶级的政党打下了基础。
1847年,马克思和恩格斯把正义者同盟改组成共产主义者同盟。恩格斯为同盟起草了纲领草案,这就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学共产主义纲领性文献——《共产党宣言》。《宣言》总结了以往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历史经验,预见了未来的革命前途,阐明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革命任务,开创了科学社会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相结合的新纪元。在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战斗口号的召唤之下,全世界的无产阶级沿着两位伟大的导师指出的方向,开始了向共产主义进军的万里长征。
1848年2月,巴黎革命爆发了,随之又爆发了柏林三月革命。为了指导这场即将席卷欧洲的革命运动,马克思和恩格斯先后赶到巴黎,于4月11日到达德国的科伦。6月,马克思创办了《新莱茵报》。恩格斯协助马克思通过报纸指导人民群众的斗争,为革命运动指明斗争方向和策略。《新莱茵报》就像一把锋利的匕首迅速地刺入了敌人的心脏,报纸因此而一再遭到查禁,恩格斯也屡遭通缉。
恩格斯在《新莱茵报》显示了他的杰出的军事才干,几乎所有有关军事问题的文章都是他写的。他料事如神,能随机应变,通观全局,明察秋毫,沉着冷静,当机立断。《新莱茵报》所发表的那几篇关于匈牙利革命战争的文章,大家都猜测是出于匈牙利军队高级指挥官之手,因为这些文章往往精确地预示了战争的进程。其实,这些文章出于恩格斯的手笔。除了所有的报纸掌握的差不多完全是得自奥地利政府的那些材料外,他根本没有利用其他材料。但是,恩格斯根据这些点滴材料,用他明察秋毫的目力就能描绘出一幅战局的真实图画。有了这样精密的战况图,就能根据日期和地点作出数学般准确的结论。
1849年5月,恩格斯参加了爱北斐特地区的德国工人武装起义,他携带两箱子弹到达目的地,领导工人修筑防御工事。在他的指导下,起义者改变了原先的街垒形状,建筑了好几处新街垒。在战斗中,他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和组织能力,以大无畏的革命气魄冲锋陷阵,使全军上下为之钦佩。不久,恩格斯率领一支大约由30~40人组成的武装小分队开赴格来弗拉特,从军械库里夺取爱北斐特起义者急需的武器和服装。当时,恩格斯佩带着军刀和手枪,骑着马,出现在军械库前,他让小分队占领好阵地,并在军械库大门前布置了岗哨,他拔出手枪,迈步向值勤卫兵走去,并要求卫兵一同进入军械库,卫兵没有抵抗。恩格斯把武器和服装带到院子里分发给起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