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平民首相——希思

作者:王翰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01:38

|

本章字节:8968字

希思,英国首相、政治家,保守党领袖。1916年,他生于英格兰肯特郡的一个木匠家庭,自幼渴望上进,雄心勃勃。年轻时曾入牛津大学学习,加入了保守党。他力斥张伯伦的妥协政策,主张抗击法西斯德国。二战爆发后,希思应征入伍,参加皇家炮兵部队,后以中校身份退役。1950年,他当选为英国下院议员。1955年,艾登任首相,希思被任命为首席组织秘书。1960年,希思任劳工大臣,继任外交部次长,工业贸易和地方发展大臣。1965年,希思接任保守党领袖。1970年,希思在大选中获胜,任英国首相。毛泽东对这位平民首相十分青睐,称“我是投你的票的”。


Δ毛泽东评点希思


爱德华·希思(以下简称希):早上好!


毛泽东主席(以下简称毛):好!


希:见到你非常高兴,非常荣幸。


毛:谢谢你,欢迎。


希:机场的欢迎十分动人,色彩鲜艳,情绪活跃。


毛:嗯。(面向周恩来)为什么没有仪仗队?


周恩来总理(以下简称周):因为照顾他不是现任首相,怕引起误会,使现任首相不高兴。


毛:我看还是要有。


周:走的时候加。


王海容:不怕得罪威尔逊啊?


毛:不怕!(面向希思)我是投你的票的!


——摘自《同希思的谈话》。


Δ希思小传


希思(1916年—),英国著名政治家,曾任保守党领袖、首相,是中国人民的好朋友,一生献身基督教,终身未娶。全名爱德华·理查德·希思。


1916年,希思生于英格兰肯特郡的布罗兹泰尔斯。希思的父亲威廉·希思最初是个木匠,后来成了一流的建筑家。希思具有优秀工匠那种独立与脚踏实地的精神,他自幼渴望上进,雄心勃勃,且冷静、孤僻,有一种前进的动力和对方向的辨别力。“在社交方面,他显得拘谨胆怯,丝毫没有其他政治家那种亲切和圆滑的聊天本事——这种做法无论多么矫揉造作,都可以缓和气氛。”希思喜欢干干脆脆,始终如一。


在拉姆斯格特的一所中等学校毕业之后,1935年,年仅19岁的希思进入牛津大学巴利奥尔学院学习。他是靠肯特郡教育委员会提供的每年90英镑的贷款进入牛津大学的。第一学期结束时,他获得了每年100英镑的奖学金。牛津大学号称英国政治家的摇篮,它是希思日思夜想的地方,展现在他面前的是一个崭新的天地。入学时,指导教师查尔斯·莫里斯问他将来想干什么工作,希思回答说:“职业政治家”。对这个问题的这种答复,莫里斯只听到过这一次。


在大学里,希思是一个孤独的人,一位不合群的人,他甚至与自己的挚友也保持一定距离,但他酷爱政治和音乐,他选修哲学、政治学和经济学。进大学不久,作为一名基督教的忠实信徒,他就喜欢上了代表土地贵族和高级教士利益的保守党。他公开表明自己是一个坚定不移的保守党人,并加入了牛津大学保守党协会,成了一名保守党员。希思对这一组织着了迷,他比其他同学在这个组织内的活动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都要多。他的言论都与政治有关,针对张伯伦对法西斯的绥靖结果,希思进行了抨击,主张以强硬态度对待法西斯,认为只有这样才是正确的办法。时隔不久,他就成了该会主席,第一次展示了卓越的政治才干。为了不影响自己的学业,他不得不废寝忘食地刻苦攻读,最后以优异成绩毕业。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怀着对法西斯的刻骨仇恨,1940年7月,希思应征入伍,参加皇家炮兵部队,由于表现出色,晋升为中校,1946年8月,他以中校身份退役。为了早圆政治理想之梦,他进了文官部,以并列第一名的成绩,通过了行政管理方面的考试,到民航部任职。


后来,他在《教会时报》担任过一段时间的新闻编辑,如他自己所说,像“圣水中的一尾政治鱼”。此后,他在商业银行布朗—希普利公司找了一份工作,月薪水200英镑。在这几年中,希思为这些工作费心尽力,但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初衷,想法积累各种知识和从政经验,以自己坚忍不拔的努力和孜孜不倦的追求,终于在政治上初露头角。


1950年,他以133票在贝克斯利选区获胜,当选为下院议员,这一年,希思34岁。这是希思政治生涯中一个重要的起点,开始向他的理想步步迈进。希思充满信心地进入了威斯敏斯特议会大厦,很快就令这里的人们刮目相看。从进入议会的第一天起,他就认真而勤奋地工作,在很短的时间里便熟悉了议会的环境。


按照英国议会下院的惯例,议会开会时,普通议员只能在后排就座(称“后座议员”),他们的意见往往得不到别人的足够重视。初入政坛的希思自然属于“后座”之列,但他在议会发表的首次演说却引起了轰动。希思围绕欧洲思想,不用讲稿一气讲了近半个小时。他那从容不迫的神态、条理清晰的论述把议员们镇住了。他们从未想到这个初出茅庐的议员的“处女演说”竟然达到这样高的水平,甚至可以和前座议员们相媲美。这次演讲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为他今后顺利高升打下了坚实基础。


1951年10月,在大选中,保守党以多数票重新上台,其中,希思立下不少汗马功劳,被指定为助理组织秘书,同时,他结束了在布朗—希普利银行的工作。


1952年起,希思任保守党副督导长、督导长等职,负责欧洲政策。虽然这些职务不高,但对他全面深入了解保守党内部情况,日后出任领袖提供了不少帮助。


1955年底,艾登当首相时,任命希思为首席组织秘书。一位议员回忆说,他是一个“脾气坏透了的人”。当苏伊士危机导致艾登下台后,新首相麦克米伦保留了希思原有的职位,并在赛马俱乐部为他举行香槟酒会。此时,希思是内阁核心成员之一。


1960年,希思担任劳工大臣,之后任外交部的第二把手,担负着使英国进入共同市场的特殊任务。这一计划于1963年为戴高乐所挫败。这对希思是一个打击,但他很快就恢复过来,精力充沛地投入工作中。1961年7月,希思主持英国申请加入欧洲共同体的谈判工作。1963年10月,他出任工业贸易和地方发展大臣。这些职务,使得他有机会了解政府各部的工作情况,获得了多方面的知识,这对于他日后全面领导保守党和政府,实在是获益匪浅。


1964年10月,保守党大选失利后,不得不让位于哈罗德·威尔逊领导的工党。希思任影子内阁经济发言人和政策咨询委员会主席,负责审查和制定保守党的政策。他攻击公平贸易法,并不顾内阁在此问题上存在分歧这一事实进行了必要的改革工作。充分展示了他个性倔犟,信念坚定的性格。


面对保守党的颓势,党内一些有名望之士强烈要求更换领袖。由于希思表现出的杰出才能和较高的声望,使他轻易地获得了成功。1965年6月,希思接替麦克米伦当上了保守党领袖,由一般党员成了保守党的“老大”,又向首相之位迈进了一大步。为了重振保守党雄风,他当选后,在保守党内部进行了一番整顿,调整了领导班子,选择撒切尔夫人为自己班子的成员,组成了一个精干的领导班子。


在紧接着的数月中,希思全力以赴,在内外两条战线发起猛烈冲锋,顽强斗争,在反对哈罗德·威尔逊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同时在党内主要理论问题上击败了伊诺克·鲍威尔。他指责鲍威尔在伯明翰发表的是“种族主义”演说,而最终将鲍威尔逐出影子内阁。这些斗争,充分展示了他不屈不挠的性格和杰出的领导才能,赢得一片赞誉声。


1970年6月,英国又一次举行大选。希思一见机会降临,决心拿下首相宝座。在希思的领导和精心策划下,保守党经过周密计划,针对工党政府搞的国家干预政策,提出了自力更生的口号,受到广大选民的欢迎,结果,保守党在大选中获胜,希思出任首相,成为英国保守党的第一位平民首相。他把这次胜利归功于他自己的决心。多年以前,他就想成为一名职业政治家,如今他达到了这一职业的顶峰,这是一个职业政治家渴望达到的位置。


希思任职内,大力削减政府开支,实行“西欧第一”政策,力排艰难,使英国加入欧洲共同市场,注意发展与中国的关系,使两国的关系由代办级升格为大使级。他在一生中先后12次访问中国,为英、中两国关系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卸任后,他又为香港问题奔走。1982年4月初,希思作为民间使者,为进一步了解中国政府关于解决香港问题的方针政策,专程访问中国。此后,他又多次牵线搭桥,为香港于1997年7月1日顺利实现回归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不过,他遇到通货膨胀、失业、工人罢工等令人头痛的问题。严重的通货膨胀居高不下,而且有进一步恶化的危险,失业人数高达220万人,创1929~1933年危机以来的最高纪录;整个英国社会也动荡不安,工人罢工此起彼伏。希思试图通过法律手段强行控制工资和物价的办法来对付,但收效不大。这只“拦路虎”使希思陷入从未有过的困境中,为了走出低谷,希思不得已决定孤注一掷,铤而走险,于1974年2月解散议会,提前进行大选,企图以此挽回困局,结果是工党以微弱多数击败保守党。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希思被迫下台。


1975年2月,保守党选举自己的新领袖。第一轮投票,撒切尔夫人获得了130票,而希思才获得119票。希思一见结果,非常沮丧,嘟嘟囔囔了半天才说:“看来我们全搞错了。”他不得不认输,辞职让贤,由撒切尔夫人出任保守党领袖。自此,这位雄心勃勃的政治家恋恋不舍地告别了心爱的政坛。


尽管如此,希思的顽强斗争精神还在持久地发挥作用,他坚信“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的观点,准备在其他领域大展拳脚,他自信自己有这个本事。1981年底,希思出任“国际情报和情报系统”咨询委员会主席。他冷静地分析世界形势后,得出了正确结论。他认为世界分为苏、美两大集团的时代已结束,出现了一个“联合的欧洲”、一个“新兴的中国”、一个“有巨大经济实力的日本”,多极世界的格局正在形成。他的这些真知灼见,得到不少人的首肯。


Δ作者点评


希思是一位典型的英国人,性格倔犟,信念坚定,不屈不挠。


为了实现“职业政治家”的远大理想,他努力学习,以优异成绩考入素有“英国政治家摇篮”之称的牛津大学。进大学不久,他就公开表明自己是一个坚定不移的保守党人,并加入牛津大学保守党协会,成了一名保守党党员,由于表现不俗,任该会主席,第一次展示了他卓越的政治才干。1970年6月,保守党在大选中获胜,希思出任首相,成为英国保守党的第一位平民首相。


执政期间,他尤其注意发展与中国的关系,使两国的关系由代办组升格为大使级,并先后12次访问中国,特别是为了香港问题穿针引线,在中国的“总设计师”与西方的“铁女人”之间架设了一座特殊的桥梁,为英、中两国关系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詹全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