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城市剩女有剩男陪绑

作者:肖毅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01:33

|

本章字节:3110字

虽然男女出生比例不断扩大,可是自立女性的择偶标准确实高,只有体貌相当的黑超精壮多金男才配得起,“有事业、有房子说明这人有实力,自然的这样能力和水平,差不到哪去。


遇不到,就“宁缺勿滥”的。于是,“城市剩女”现象却非常严重。即便是城市剩女也不用怕,有城市剩男陪绑。


(要是有房子,有车子,却是房奴车奴的呢?!)


何谓“剩女”?至少是本科毕她们大部分是优生优育的独生女,其中很多容貌秀丽,气质高雅。她们受教育程度较高,还她们的职业大部分是白领,甚至是金领,有些是“海归”和一部分娱乐圈的演艺明星。


“剩女”的理想结婚对象的年龄主要介于2737岁之间,要求男方的经济条件“有固定收入,有独立住房,在机关事业单位上班,大专以上学历,无婚史。越资深的“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尤其是职业和住房状况;另外,户口,学历和长相一样都不能差。这“苛刻”的择偶条件,令自己逼近“白大荒”(白领、大龄、荒芜)。


经过奋斗的70女,在上海这样的中心城市里大多有房有车。这些未嫁大龄女性的婚姻期望匹配模式主要是“强强模式”,因此,她们的“求偶视线”主要呈现“平视”或者轻微的“仰视”,也就是说她们更倾向于找与自己同一时代的男性,或者是比自己年长10岁以内的男性。


新形势下,这一年龄段的男性也是稀缺资源。无婚史是最理想的类型,属于社会上的有为青年,择偶优势十分明显。


第一,虽然对于女方的经济条件提出要求的不多,但他们考虑到女性的生育年龄,理想的新娘的年龄小于30岁,这个硬指标一下“剥夺”了部分“剩女”的机会。对于女方相貌漂亮、身材好等条件的要求却比女性要明确。


第二,对于婚姻市场上非常“抢手”的70年代出生的男性来说,成功的事业,比较雄厚的经济资本和社会声望使得他们完全可以游刃有余地“选择”年轻貌美,与自己年龄相差10多岁的80年代女性。


而短暂婚史可能是成功人士,即使男方各方面优势更突出,再婚就令女方及其父母的内心深处仍然会感觉到“吃亏”等心理。如果前面有过小孩即成一个更复杂的利益关系簇。


男性的征婚择偶标准恰好说明:“郎才女貌”,“男强女弱”等传统择偶标准、婚姻匹配观念和模式的生命力依然旺盛,二者之间的张力和紧张感令“剩女”出嫁的险象环生。


世界上有那么多美丽的事物都是与风雨挫折紧密相连,在磨砺忍耐等待之后,才有珍珠圆润华美的光泽,在斗转星移翻天覆地之后,才有钻石璀璨绝美的光芒。


找到爱人更好,等不到可以爱的人,孤单也是一种享受,在现代的多元化的社会里,婚姻不一定是必需品,女人要学会独立,女人也没有必要一定要做母亲。也许会有遗憾,但要明白:那些做了母亲或许有更多的遗憾!


有自己的工作,有自己的追求,有温馨的朋友圈……可以该吃的吃、该穿的穿。要知道,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比你更爱自己。你若不对自己好,谁又会对你好呢?


征婚的网站也越来越多


征婚是金色。有史以来,促成婚姻缔结的力量不是爱情,而是经济,是人们为了在狩猎、战斗、种粮、生育等实际需要中取得最佳的生存机会,是个体附属于部落的需要,是个体遵守族群规矩而缔造的一种关系。


比如:在男士不大要求的收入择偶条件里,对于该项选择——不限。衡量对方时,所有选择不限的项,标准就提高到要求符合中上限,要求对方十全十美,而忘记了自己绝不是十全十美。


由于上述原因,以及无法避免的虚假信息,即便是你花几百元钱做个什么会员,同样的结果就是:几乎难以结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