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肖毅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01:33
|本章字节:4252字
有史以来,贤妻良母和男耕女织的婚姻模式维持了几千年的历史的岁月。然而促成婚姻缔结的力量不是爱情,而是经济。
婚姻是人们为了在狩猎、战斗、种粮、生育等实际需要中取得最佳的生存机会,是个体附属于部落的需要,是个体遵守族群规矩而缔造的一种关系。而爱欲却长久受到社会体系和道德体系的双重压抑。
古今中外,那些感人的情侣们,他们并不是所处的那个社会的典范,而是因为他们背叛了那个社会,男人和女人若想体现追求两个人发展爱情心理需要,企图建立亲密感情的人格价值,便是挑战那个时代的文化道德和社会礼教,就注定得不到好下场!恰好由于他们悲剧的结局,才为后来的人所感动。
不缘于爱的婚姻,维系的难度就不能确定。爱情也许败于难成眷属的无奈,但有时也会败于终成眷属的厌倦。
德国女政客加布里埃尔?保利以将婚约期限定为7年来对付“七年之痒”的提议,在德国有1/3的婚姻以离婚告终,在万里之外的中国得到部分人的热烈回应。
就普遍的意义来讲,现代婚姻制度和以前比没有大的变化,婚姻的本质矛盾问题和其他代人也差不多。上几代人的“不越雷池一步”的低离婚率是建立在婚姻低质量的基础上,众多非感情因素在起着综合的作用。
中国人传统的“嫁鸡随鸡”、“凑合着过”、“要面子”的思想比较普遍而且根深蒂固。
现实婚姻生活中,风平浪静的和相濡以沫的男女关系,就像彩帘一样掩盖着事态的真相变故。相当众多的家庭,表面上物质基础很丰富,属于没有特殊欢乐,也没有痛苦的舒适。
实际是令许多的人感到安然平静的背后,危机四伏,夫妻间的矛盾重重。尽管二个人生活在一起,很难找到共同语言,也没有共同的志向,许多婚姻已经处于冷战的状态。
婚姻的外延又是一种关系簇,人们更要顾及到舆论的压力,顾及到组织和前程,顾及到孩子的抚养,面对这些有形和无形的阻隔,人们在趋利避害本性的作用下,经过了权衡利弊,不得以还是放弃追求个人幸福。
用容忍、迁就来避免婚姻的解体。把欲望和尊重埋藏在内心的深处,婚姻成了维系心态平衡,使得行为平衡,从而达到生存平衡的支点婚姻。
社会环境的变迁和人们婚姻、爱情以及性观念的转变,这些使60后生的中国人其婚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惑与挣扎,而恰逢婚姻里爱情消失,信任不足,生活不甜蜜。
离异的案例,由数量的激增引起的量变引起质了的突变。
婚姻中无爱且平淡的家庭不堪抵御的情感诱惑,于是,感情上的事情变得越来越微妙,让一个人结婚后的几十年只爱一个人,变的越来越艰难,不断吸引异性或被异性吸引,多层次、多角度的感情辐射也都是特定的时间、地点、心情和状态的产物。
人们始终会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感情方式,也许曾经有过爱的初衷,却因时空的变迁和彼此的改变,让这昔日的激情和柔情变了味道,最基本的温暖却无法给对方,没有了交流与爱来滋润心田。
二十岁时的挚爱,未必是三十岁时的选择。曾经好好爱过的那昨天故事里的人,却无法在新生活里笑到最后。曾经以为德芙巧克力是最美味的,有一天忽然发现瑞士巧克力才是人间极品,且近在咫尺,品尝之心顿起。
人性对更真更善更美的情感追求变的越来越理性,人们更加关爱自己的身体需要和心灵需要。正直就会无所畏惧,有爱的驱动才使整个人类持续发展。
这些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一代人,其生长的社会环境和之前的几个年代的基本情况是一样的。但他们却成了是第一代在感情上开始自由选择的群体,其中包括知识精英、白领群体、中小商人。
他们接受过较好教育,已经有了一定财产和一定社会地位,已经完成了个性解放与性心理解放,自然进入感情选择期。
这些人在红旗下生长,而后在彩旗下鏖战。童年基本在整齐划一的清苦中度过,青年时大都在艰苦奋斗;受教于封闭的纯真年代,拼杀于开放的花花世界;等跌跌撞撞到中年,令人天旋地转的生活打击却一个接着一个。
这一代人的婚姻注定内心里矛盾重重——错过末班车的则赶上了社会的分化与变动。他们的婚姻失去了传统道德的围栏,却又无法真正自由地跑马;欲奉行从一而终策略,却很少有人相信白头到老。
当终于跨入了中产、甚至“资产阶级”,一切的奋斗目标有了眉目,爱情却在原始积累中身心俱疲,日渐平淡的感情无法忍受,又不愿意丢失;而又摆脱不掉异性迷人的吸引。
他们总觉得自己错过了人生中最好的年华,仿佛从来没有享受过生命的乐趣。心欲的背叛,身以的背叛,身与心具以背叛。这一代人承前启后,两边都占,他们其中也不乏情种、情圣。
保守的那一半还想着从一而终,即使深深地觉得不满意,却无可奈何还都坚持着忍受着过一辈子;开放的那一半则越来越多的涌现离婚分子。或者说,他们找到了传说中的真情,并为此只有改变婚姻的朝向。
离婚和结婚一样都值得庆祝!许多人都这样认为,以“80后”们最能看得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