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韩少功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7 01:43
|本章字节:5256字
“格”是一个常用词,跟“品格”。“资格”一类概念近义,但又不仅仅局限于此。有没有格,失(音she)不失格,是马桥人对他人的基本评价尺度。一个人的资历、学历、出身、地位、信誉、威望、胆识、才干、财产、善行或者劣迹,甚至生殖能力等等,都会使他的格发生变化,格又跟话份有互为表里和因果,有格的人自然有话份,有话份的人肯定有格。
复查的同锅叔叔明启,人称明启叔,曾经在长乐街学会了做白案。公社开大会,常常要他去做馒头,这就给了他很大的格。每当有了这类机会,明启叔的称呼就变成了明启爹,不止明启自己脸上有了光,全马桥的村民都觉得睑上有了,碰到有外乡人路过村里,也不管人家认不认得他,马桥人总要有意无意地隆重推出此人。要是听的人一脸茫然,或者不表示特别的兴趣,马桥人的脸就会立时拉下来,满眼透出鄙夷地说,你连明启爹都不晓得?如果他正打算烧茶款待你,你的待遇就可能因为你的茫然或不屑变成了一碗冷冷的颜茶。胡启做完馒头回村,喜欢背着手在村里走一圈,对看不顺眼的事情指指点点。再调皮的后生子对他一身的馒头味也敬畏三分,老老实实耷拉着脑壳不吭声。有一次,明启轻轻几句话就镇得一个叫“三耳朵”的后生不敢捉泥鳅,提了桶子往回溜,让我们知青颇为吃惊。三耳朵平时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角色。我凑到他耳边问:“今天你何事这样老实呵”。他一副自认倒霉的样子,心服口不服地嘟哝:“算他有格吧,老子今天不吃眼前亏。”我这才开始注意起,同是马桥人,有没有格活得很不一样。
罗伯有个干崽从夷边给他寄钱,等于寄了格给他。不然,光靠他的一把年纪,格大不到连本义也让他三分的地步。
兆青不会做馒头也没有干崽寄钱,但一口气生了六个儿子,也使他的格略略高升。村里分红薯或豆子,到了他这一份,干部手中的秤杆子总要挑高些,以示对他的尊重。
当然,有些临时性的格就不无滑稽的效果。比如外号黑相公的一个知青从城里回来,带来一瓶龙杯酱油,同仲琪换了一只山鸡。这种酱油是名牌,据说还是贡酱油,年年都要送到北京为毛主席烧红烧肉的,地方上起码要县级干部才沾得到边。消息传开,仲琪就享受了半个月的格,半个月内咳嗽的底气都足了许多。尽管他一滴半滴地用着酱油,终也架不住左右邻舍三天两头来求,架不住公社干部和本义一次次的来访,眼看瓶子一天天空了,他的格也水落船低,恢复了原先的水准。他央求照相公再给他换一瓶龙牌酱油,他情愿付出两只山鸡。黑相公满口答应,只是一直交不出货,大约城里的贡酱油也开始紧俏了。
仲琪还想找明启爹帮忙,另辟途径寻找龙牌酱油,寻找他的格。但明启爹的格大,仲琪吞吞吐吐,几次都没有找到靠近他的机会,没有找到说上话的机会。明启这一段忙着到公社做馒头,还忙着指导村里的各种事务。队于部开会,见他一进来,就要不明不白地给他让出一个座。他一点不觉得自己多余,听着本义布置工作,一边听一边点头或者摇头,表示赞同或者反对,有时还前言不搭后语地插上一段,大部分同马桥的公务毫无关系,只关系到现在的天气太凉而不好发,以及碱厂偷工减料,碱粉不起作用等等与馒头相干的事。队干部们也老老实实听着,偶尔也参与一下关于一案技术的讨论。假使他这一天说得兴起,耽误干部们一两个小时也无所谓,从来没人对他下逐客令,因为他有格。
很有点可惜的是,人一有了格,就容易昏头,尤其是像明启这种因为某种机遇而不是因为实力就得了格的人,更容易得志猖狂。他的馒头名气远播,县里开大会,有时也喊他去做白案。不知道是第几次进城的时候,他认识了县政府招待所扫地的李寡妇,一来二去两个人勾搭上了。寡妇毕竟是城里生长的,见识不少,懂得床上如何温存,而明启从伙房揣去的白馒头,也颇让寡妇母子消机解馋,如此天长日久,竟也情深义厚海誓山盟起来。最后,胡启于脆一不做二不休,把一整袋特批给县委首长的富强粉偷偷扛到了李家,顺手捎去了一个猪脑壳。
东窗事发,李寡妇被革去了扫地的差,后来只能靠捡垃圾维持生计。明启(爹的称呼己经取消)则灰溜溜回了马桥,从此再没有去县城或公社做白案的机会。这还不说,他在村里地位一落千丈,人变得日渐委琐,不管天冷天热,总是缩着脖子耸着肩,一副要把脸面埋起来的样子。他的话份自然剥夺殆尽,休说是干部们开会,就算开全体社员大会,也轮不到他说什么话。如果有什么事非要人人都表个态,他惊慌地伸出个脑袋,说话声若蚊蝇,惹得本义一次次喝斥:“大点讲!大点讲!又不是没吃饭!”
他常常被派去干最苦最累的活儿,工分也比别人低。
马桥人恨铁不成钢,恨明启贪财恋色,把全村好端端的一份光荣轻易断送了,好像全村人都偷过面粉和猪脑壳。于是他们用一种不成文的办法对待这个人,三言两语之间就要把“失格”二字劈面摔给他一次,摔得他终日郁郁寡欢,不等我们离开马桥回城,竟然积郁成疾,命归黄泉。在这个不无残忍的过程中,我明白格也可以集体化的。正因为明启是马桥不可多得的人物,他的格已经成了马桥全村人共同的资本,才变得如此重要,他随便放弃了这个格,就是对全村人的犯罪。
好多年以后,我回到马桥,走在田埂上。听见一群娃崽在树下唱一首歌谣:胡启偷野鸡,当场被抓起,抓到裤裆县,脱裤又剐衣,警察打屁股,看你吹牛皮,牛皮一声叭,屁股彤红的……
我的心头一震、没想到事隔多年,明启还活在马桥,活在马桥下一辈人的驱逐里,以他的一袋面粉,以他的失格和破落立下了一块不朽的口碑。这块碑说不定将在马桥世世代代口口相传,直到这个世界上没有了本义,没有了复查或其他人,也没有了我,甚至没有了树下唱歌的娃崽。
只要还有语言,他就可能一直活下去,活入深深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