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回上得了战场下得了工地(3)

作者:天际孤鸿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23:25

|

本章字节:13688字

(3)荥泽一战卫国速亡


卫懿公一看买盘数量渐长,多方实力渐增,信心开始恢复。忽报,狄兵已经杀到荥泽(河南汤阴南)!顷刻多封战报传来,都说獯鬻大军凶狠无比,战况惨烈。卫懿公心中一惊,看来瞍瞒此次是有亡卫之心了。


石祁子建议去找盟主小白求援。卫懿公摇摇头:“上次惹过他,怕难出手相救了。不如奋力拼杀,一决胜负!”


宁庄子请战,说:“那就让我领兵与北狄一战。”


卫懿公摆摆手,叹道:“原来是寡人治国无方,现在要不亲征,怕民心不附,军心不振。”说罢命人取来玉玦(音同决),交与石祁子,要他代理国政。再取来御用的弓矢,交与宁庄子,让他代为守城。自己以渠孔为将,于伯为副将,黄夷作先锋,孔婴齐为后队,点齐兵马,杀向荥泽,誓与瞍瞒一决雌雄。


临行前,卫懿公留下遗言:“国中之事,全委二卿。若不胜,不得归!”


石宁二人洒泪泣别。待懿公走后,两人一合计,觉得还是要差人去找齐桓公帮忙。一来卫军料难取胜,不求援不行;二来小白以德服人,不像是个心胸狭隘之人。


可惜了,这回小白还真有点偷懒,救兵发晚了。当然,也得怪卫军输得实在太快,一战即亡。


这就是荥泽之战。


卫军奔赴荥泽,抗击獯鬻。一路上军士心中怨气不断,口中怨言不绝。还作曲一首,人人传唱,大意就是说卫懿公平时就知道给仙鹤幸福,战时只知道让百姓送命!歌曲传到卫懿公耳朵,懿公叹息不已,都是自己平时不烧香,事来抱佛脚,挨板砖实属活该,也就不想责罚。不过正将军渠孔不这么想。军心不一,士气不盛,如何能战?!于是动用军法,罚一儆百。可惜效果不佳,士兵们更加军心涣散。


大军终于开到荥泽,斥候来报,前方果然发现敌军。卫军摆开阵式,却见獯鬻军杀来千余军马,鼓噪而进,根本没什么章法。渠孔笑道,看来这獯鬻军队只不过街头的打架小混混,单凭蛮力取胜罢了,跟咱们的大规模集团军作战,必败无疑。


渠孔遂向懿公请战,懿公也求功心切,下令全军冲锋!


卫军击鼓,全军向前。


那千余獯鬻兵看到如此架势,撒腿就往回跑。


卫军紧追不舍。


忽然,左右两边呼啸而起。定睛一看,靠,原来是獯鬻诈败,卫军中埋伏了!狄军瞬间将卫军一截为三。卫军本来就士气低落,一看如此情形,丢盔弃甲者居多,抱头逃命者不少。


獯鬻军看到卫侯旌旗,知道懿公在中军,于是先行攻杀前后两军。


战况急转直下,不费半点功夫。


先锋黄夷战死、孔婴齐自刎,懿公的中军被重重围困,其后副将于伯中箭坠车。渠孔建议懿公,事情紧急,赶紧扔掉旌旗,脱掉侯服,换车逃跑,不然怕是要死在这里。懿公叹息道:“孤宁一死,以谢百姓!”


须臾,数刀砍来,懿公和渠孔先后被杀,狄人还不解气,乱刀砍下,剁为肉泥。


终于,知错的卫懿公解脱了。


可惜,陪葬的无辜者太多了。


卫军全军覆没!


瞍瞒看着乌鸦满地的战场,得意地笑了。这时,军士押来两位卫国官员。瞍瞒一问,方知就在军刀即将砍落两人人头时,两人发话,说自己和鬼神是哥们。


通灵之人,谁杀谁倒霉,所以獯鬻小兵不敢擅动,权且押来听老大发话。


瞍瞒问:“你的什么的干活?”


两人自我介绍,原来是卫国太史华龙滑和礼孔,太史掌管国之祭祀。要是瞍瞒不放他俩回去先行说服天上卫国的保护神,那獯鬻就别想拿下卫国。


现在领导出场时,总有人负责拍照,一般会登报的都是美丽的瞬间,ps一下效果更佳。那时候君主亲征的战役,一般会有史官相随,用以记录言行,无论好坏,都将载于史册,不得更改。华龙滑和礼孔知道獯鬻迷信,笃信鬼神之说,所以撒谎。


瞍瞒料定这两个文官也不会闹出什么风浪,于是放两人回国。也算留个活口,吓唬吓唬卫国守军也好。


于是,就在宁庄子速巡城之际,只见两位太史单车回国。惊问何故,方知大军已殁,大哥已死。


礼孔在城下对宁速说:“狄兵强盛,不可坐以待毙,快快转移,避其锋芒!”


宁速命人打开城门,说道:“快快入城,再作商议。”


礼孔朗声曰:“与君同出,却不同归,枉为人臣。此番回来也只想报信而已。事已毕,吾将事君于地下。”话音未落,拔剑自刎。


身旁的华龙滑来不及阻拦,叹息不已。自言自语道:“历史不能没人记,史书不能没人管,帖子不能没人发!”说罢入城,收拾史籍。


宁速回宫与石祁子商议,最后敲定要效仿周太公当年逃!


稍作收拾,天色渐黑,是夜开城。


石祁子保住侯室宫眷先行,华龙滑抱着史籍在后,还有卫都的庶民百姓,抛家舍业,扶老携幼,紧紧相随,宁速亲自带领守城士兵和宫廷卫队断后。


狄兵杀到。


落后的百姓基本被杀光,卫都残破,火光冲天。


宁速带兵且战且退。


不过,獯鬻的骑兵太厉害,飘忽无定,来去无踪。绕开后军,见人就杀,逃亡的百姓几乎死亡过半,眼看连宫眷都要保不住了。


黄河!


黄河!


前面就是黄河,难道举国官民都要死在母亲河边吗?


大搞基建?城邢封卫


这时,神兵天降!


宋桓公渡河来救!


宋桓公的老婆正是宣姜和公子硕生下的大女儿,卫懿公他爸的妹妹,卫懿公自己的小姑。政治联姻终于派上了用场。宋桓公一听卫国被攻,毫不犹豫,即刻起兵,渡过黄河,正巧碰上狄兵追击卫国官民。宋桓公大怒,接过狄兵刀兵,杀将过去。狄兵猝不及防,撤退而走。宋桓公无意追赶,先保住剩下不多的卫人渡河要紧。狄兵一口气退回卫都朝歌,洗劫一空,毁城而去。


且说卫国难民渡河,来到漕邑(今河南滑县)。检点人数,发现只剩下720人。幸好宣姜之子公子申幸存,石宁二大夫尚在。国不可一日无主,石宁二大夫商议,要立公子申为君。可是遗民太少,不合编制。于是,从共邑、滕邑中各抽出30%,共计4000余人,加上从朝歌逃回的700多人,权且凑满5000人众。也来不及挑选黄道吉日,马上在漕邑举办新君登基仪式,立公子申为老大,是为卫戴公。宋桓公和许穆公派人祝贺。


要说这个许穆公,便是郑国破许时的小孩子新臣。时光荏苒,时代变迁,年龄从儿童变成了青年,时代也从郑庄公小霸变成了齐桓公首霸。他之所以也来吊唁加祝贺,也是因为他老婆是宣姜和公子硕所生的小女儿,人称许穆夫人,《诗经》上有多部作品出自她之手。


不过,卫戴公本来身体就不好,再加上狄兵这一折腾,竟然在即位后没几天归西而去。石宁二大夫无奈,还得费脑子重新推选新领导。想来公子毁在齐国,不如去请他回来主持大局,顺便告诉一下盟主小白卫国大盘如何悲凉,总该出手救市了吧。


于是宁速到了齐国。齐桓公一听自己的孙外甥死得如此凄惨,也唏嘘不已。连连自我批评之后,小白下令,命公子无亏率车300乘护送公子毁去漕邑。当然,光送人回去还不够,公子毁既然是从小白那里回国登基,礼仪不可草率,否则如何彰显诸侯首霸的气度和风范。于是小白赠送公子毁登基用的服装首饰、仪仗化妆、灯光道具,还送良马一匹,外加牛、羊、猪、鸡、狗各300只,凑成女娲的“六畜”。再送公子毁夫人车轿一顶,锦缎30匹。其他诸侯国一看盟主替卫国张罗得如此上心,也不甘落后,送钱送物、红包彩礼比比皆是。一番安排妥当之后,公子毁顺利而体面地在漕邑做了卫国新任掌门。


次年开春,改元,是为卫文公。


卫文公即位前,还听说了一件忠义之事弘演纳肝,不禁感动。


弘演同志是卫国大夫,獯鬻攻卫前出使陈国。待其归国,卫国早已灭亡。听说卫懿公死在荥泽,于是带着随从前往收尸。一路上,乌鸦遍地,尸横遍野。忽见地上卫侯旌旗掩卧,料懿公尸体就在不远处。从人细细查探,尸体没找到,倒找到个没死的懿公侍从。那人手臂折断,饥肠辘辘,奄奄一息。弘演赶紧打听懿公遗体下落,侍从指着一堆血肉说那就是。


弘演再看,七零八落,肉泥一片,唯有肝脏完好无损。他后退几步,跪地,行礼。如同懿公在世一般,备述出使经过、会谈纪要、外交成果。一番报告完毕之后,起身与众人道:“主公无人收葬,吾将以身为棺。”


话音刚落,拔刀剖腹,将懿公之肝纳于自己的腹中。弥留之际,留下遗言:“埋我与林下,待有新君,方可告知!”


从人依言料理完身后之事,渡河寻找大部队。找到卫国遗民的时候,正好赶上卫文公毁即位。


卫文公听完报告,命人速速抬棺前往荥泽收尸,再追封弘演,并录用其子,以表其忠。


就这样,卫文公在一穷二白的环境下开始主持工作。虽有公车30辆,却连办公府邸都没有。布衣布帽,顿顿吃素,清汤寡水。日日下乡走访百姓,天天上网了解民情。所谓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猪晚,干活比驴累。不过再苦再累也没什么,人人都说他是人民的好干部,这就足够了。


公子无亏留下3000甲士,帮助卫文公协防狄兵。回齐后,甲士将文公艰苦创业、弘演忠义纳肝之事禀告桓公。桓公叹曰:“有此明君贤臣,天不绝卫国。”


管仲建议:“毕竟漕邑不是长久居所,灾民天天住活动板房也不是个办法,不如筑城安民,再造卫国。”


齐桓公表示同意。通货紧缩之下,多搞点基建项目还可以拉动内需,对水泥、钢铁、地产板块也确是不错的利好。


人多力量大。小白给各同盟国发通知,要多快好省地建设新卫国。没料,通知刚刚下达,邢国的求救信就来了,说狄兵又去攻打邢国,邢国岌岌可危!


小白看到求援信,顿觉头疼,刚想搞建设,怎么又要动刀兵?于是问管仲要不要救。


管仲心想,大哥,你糊涂了吧。有困难,找小白。你是老大,小弟的场子被砸了,你不出面怎么行。于是对齐桓公说必须要救,不然霸业不再!不过方法上可以探讨探讨。


小白愿闻其详。


管仲对曰:“现在邢狄战事正酣,这时候帮邢国就算打胜了也说不清是谁的功劳。不如等邢国行将被灭之际再出兵,那时狄师也已筋疲力尽,我军方可事半功倍。”


小白依言,传檄宋曹鲁邾,要求一起出兵救邢。宋曹两国先到,不过齐桓公托言鲁邾未到,等等再说。于是三国军队只是驻扎在聂北,观战而已。


一等就是两个月。


忽一日,探子回报,狄兵即将破邢,难民陆续出逃。齐宋曹三国马上战前动员,三国领军人物一起在齐国中军大营开会,商量协同作战的问题。


会议开到一半,报营外有人求见。只见一人披头散发,扑到在地。左右扶起一看,傻了,竟然是邢国老大叔颜同志。只听邢侯叔颜的嘴上不停念叨:“崩盘了!跳水了!国灭了!”


桓公心中感慨,怎么败亡的速度如此之快!然后连忙对邢侯做自我批评“罪在寡人”,都是自己救援迟缓,你看,我们还在开会,正在商议出兵之事。


叔颜赶紧求救,否则恐怕要君臣尽死,百姓尽亡了。


齐桓公假意询问宋公曹伯的意见。二位心说,来此两月有余,早该一战。不过也不好驳人家的面子,于是起身对曰:“愿同心一战!”


小白大喜,说鲁邾不来,以致贻误战机,现在不能再等了,三国大军立刻拔寨而起!


瞍瞒一听援军出动,反正已经赚得盆满钵满,于是果断止赢,见好就收,落袋为安。獯鬻军也不追赶邢国难民,在三国联军赶来之前,将邢国劫掠一空,再放一把火,兴高采烈地回家去了。


待三国兵到,邢国早已残破不堪。小白本不想出兵,也就没心情再来一次追杀之旅。只是派人速速进城灭火,再问邢侯:“今后的日子打算怎么过?”


遭此大难,国破家亡的邢侯颇为伤感,表示老百姓都跑到了靠近齐国的夷仪,愿追随百姓迁都到那里,休养生息。


齐桓公心中有愧,于是说服宋曹两国,一同筑城。不久,夷仪新城落成。桓公从齐国运来吃喝住用行等生活必需品,还给邢国重建宗庙,再修宫舍。交房的那天,百姓领到盼望已久的房门钥匙,如归故里,喜极而泣,纷纷感谢桓公大恩大德,真所谓“恩同再造”。举国亲齐的气氛下,此后邢国堕为齐国的附庸之国,也不难理解。


邢国的建设已毕,宋曹打算辞归回国。桓公也不留,也不拦,只说一句话:“城邢而不城卫,卫谓我何?”


宋曹两君听话语的分量,要是不去建设卫国,卫国人怎么骂齐桓公,齐桓公就会把所有的怨气怪在我俩头上了。也罢也罢,跟着盟主走,到哪都不怕。


于是,三国建设队辞别邢国,来到卫国。


卫文公远远接风。只见依旧身着布衣布帽,还是为懿公之死的丧服。


桓公心中过意不去,问文公:“漕邑不是长久之地,打算在哪重建都城啊?”


卫文公叹口气,说道,算命的说,应该定都楚邱。可是卫国太穷,建设成本又太高,怕是只能想想而已。


齐桓公拍胸脯保证:“此事包在我身上!”


于是,下令三国在楚邱修城。还从齐国运来上等木材,修宗庙、立宫殿,谓之“封卫”。三国建设兵团一番如火如荼之后,楚邱新城竣工。卫国官民感激涕零,作曲一首,名曰《木瓜》,广为传唱,载于《诗经·卫风》之中。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这一会“桃”,一会“李”的并不是“投桃报李”的成语来源。不过,这个成语也同样出自一个卫侯之口,那就是命长、心好、功高、爱民的卫武公。当年双武为卿,卫国蒸蒸日上,武公不忘自勉道:“百姓皆效君德行,故行为举止,既善且良。谨言慎行,不失礼仪,不逾本分,不悖常理,则众人皆以君作则矣。人以桃馈我,我以李报之,乃合乎情理。”


再看如今卫国沦为如此境地,不甚感慨。


顺便闲话一句,琚、瑶、玖皆是美玉的名字,所以琼瑶阿姨也就是以美玉为笔名。


后世对齐桓公救燕存鲁、城邢封卫之事大为赞赏。在以德服人的指导思想下,全部都是志愿者的义务劳动,不收一分工钱。大名人陶渊明也大赞“桓公纠合振倾颓,大义堂堂五霸魁”。


必须承认人总是有私心的,本次小白出兵迟缓也有自己利益的考量。但是,毕竟,我们能看到这位武林盟主开始有些犯懒了。所以,其后桓公大会诸侯伐楚,结果不了了之,也在情理之中。


说到伐楚,还是地段太好的郑国当了最后的导火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