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君子之交(2)

作者:李叔同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23:18

|

本章字节:11156字

葬事毕。焚弃笔砚,矢往深山。道友鉴空、如宁留掩关于吴江之松陵。关中大病,乃以参禅工夫,求生净土。


丁卯,二十九岁。


崇祯元年,戊辰,三十岁。


是春出关,朝南海,觐洛伽山,将往终南。遇道友雪航□公,愿传律学,留住龙居。是夏,第二次阅律藏一遍,始成毗尼事义集要四本及梵室偶谈。


是年,在龙居阅藏,于一夏中,仅阅千卷。夏初遇惺谷师,乃订交焉。时惺谷师尚未剃染。仲冬,又获交归一师。于是二友最得交修之益,同结冬。


刺舌血书大乘经律。撰刺血书经愿文,及书佛名经回向文。


过槜李东塔,见人上堂,有感。赋偈云:“树杪声声泣露哀,岸舟鱼背漫相猜,宗乘顿逐东流下,触目难禁泪满腮。”“一滴狐涎彻体腥,当阳鸦立法王庭,却惭普眼能弘护,犹使天人掩耳听。”“聋人听曲哑人歌,跛躄相将共伐柯,今日已成冥暗界,不知向后又如何。”


己巳,三十一岁。


正月十五日,为同学比丘雪航智□师讲四分戒本,并刺血书愿文。


是春,同归一筹师,送惺谷至博山,依无异舣禅师薙发。舣禅师见大师所著毗尼事义集要,喜之。即欲付梓,大师不许。


在博山,遇璧如镐师,详论律学,遂与订交。


随无异舣禅师至金陵,盘桓百有十日。尽谙宗门近时流弊,乃决意弘律,大师律解虽精而自谓“烦恼习强,躬行多玷,故誓不为和尚。”“三业未净,谬有知律之名,名过于实”,引为“生平之耻”。


是春,撰持咒先白文。愿持灭定业真言(注)百万,观音灵感、七佛灭罪、药师灌顶、往生净土真言各十万。次当结坛持大悲咒十万。


(录者注)指持地藏菩萨灭定业真言。


母亡三周年,乞善友课持经咒。撰为母三周求拔济启,及为母发愿回向文。


秋,游栖霞,始晤自观印阇梨。赠以偈云:“举世不知真,吾独不爱假。羡君坦夷性,堪入毗尼社。”


是冬,同归一筹师结制龙居。第三次阅律一遍。至除夕,第三次阅律藏毕,录成六册,计十八卷。


撰礼大报恩塔偈,持准提咒愿文,礼大悲铜殿偈,起咒文,除夕白三宝文。


撰尚友录序。


庚午,三十二岁。


春,病滞龙居。正月初一,然臂香,刺舌血,致书惺谷。三月尽,惺谷同如是昉公从金陵回,至龙居,请季贤师为和尚,新伊法主为羯磨阇梨,觉源法主为教授阇梨,受比丘戒。经三阅律,始知受戒如法不如法事。彼学戒法,固必无此理,但见闻诸律堂,亦并无一处如法者。


是春,归一筹师作毗尼事义集要跋。


撰阅律礼忏总别二疏,安居论律告文,为母四周愿文,为父十二周求荐拔启。结夏安居,为惺谷寿、如是昉、雪航□三友细讲毗尼事义集要一遍。添初后二集,共成八册。虽然尽力讲究,不意或寻枝逐叶,不知纲要。或东扯西拽,绝不留心。或颇欲留心,身婴重恙听不及半。其余随缘众,无足责者。大师大失所望。


拟注梵网,作四阄问佛。一曰宗贤首,二曰宗天台,三曰宗慈恩,四曰自立宗。频拈,得天台阄。于是究心台部,而不肯为台家子孙。以近世台家与禅宗贤首慈恩,各执门庭,不能和合故也。时人以耳为目,皆云大师独宏台宗,谬矣谬矣。


[案]大师法语,示如母云:“予二十三岁,即苦志参禅,今辄自称私淑天台者,深痛我禅门之病,非台宗不能救耳。奈何台家子孙,犹固拒我禅宗,岂智者大师本意哉!”复松溪法主书云:“私淑台宗不敢冒认法派。诚恐著述偶有出入,反招山外背宗之诮。”“然置弟门外,不妨称为功臣。收弟室中,不免为逆子。知我罪我,听之而已。”


撰结坛水斋持大悲咒愿文,为父回向文。


辛未,三十三岁。


是春,撰毗尼事义集要序于皋亭古永庆寺。先是真寂闻谷老人,博山无异禅师,劝将毗尼事义集要付梓流通。乃同璧如、归一二友商榷参详,备殚其致。惺谷以此书呈金台法主,随付梓人,至今岁于皋亭佛日寺刊成。


春,同新伊法主礼大悲忏于武林莲居庵。


撰楞严坛起咒及回向二偈。


八月,惺谷师示寂于佛日。师病时,大师割股救之。并赋偈云:“幻缘和合受兹身,欲剜千疮愧未能。爪许薄皮聊奉供,用酬严惮切磋恩。”


九月,入孝丰。取道武林,晤璧如师,不旬日,师示寂。着惺谷、璧如二友合传。


始入北天目灵峰山过冬,即灵岩寺之百福院也。有句云:“灵峰一片石,信可矢千秋。”时山中无藏,为作请藏因缘。


是冬,在灵峰讲毗尼事义集要七卷。次夏,续完。听者十余人,惟彻因比丘能力行之。


是冬,有温陵徐雨海居士,向大师说占察妙典。大师倩人特往云栖请得书本。一展读之、悲欣交集。撰读持回向偈。


壬申,三十四岁。


结夏灵峰。为自观师秉羯磨授具戒。


撰龙居礼大悲忏文,及礼大悲忏愿文。


癸酉,三十五岁。


是春,为灵峰请藏至,未装。


撰西湖寺安居疏。结夏金庭西湖寺,细讲毗尼事义集要一遍。听者九人。能留心者,唯彻因、自观及幻缘三比丘。


撰前安居日供阄文。前安居日,大师自念再三翻读律藏,深知时弊多端,不忍随俗詴讹,共蚀如来正法。而自受具,心虽殷重,佛制未周。爰作八阄,虔问三宝。若智旭比丘戒从心感得,十夏行持,当得作和尚阄。若得戒前,轻犯未净,当得礼忏作和尚阄,先行忏法。若未得不成遮难,或已得未堪作范,当得见相好作和尚阄,礼忏求相。若不成难而未得,当得重受阄,如法秉受,更满十夏。若成盗难而通忏,当得礼忏重受阄。若已成难,当得菩萨沙弥阄。若不许沙弥法,当得菩萨优婆塞阄。若一切戒法悉遮,当得但三归阄。若得作和尚等三阄,誓忘身命,护持正法。宁受剧苦,作真声闻。不为利名,作假大乘。若得重受等二阄,敦弟子职,誓不藐法。若得菩萨沙弥阄,誓尊养比丘,护持僧宝。若得菩萨优婆塞阄,誓以身命护正法,终不迷失菩提心。若得但三归阄,誓服役佛法僧间,种种方便,摧邪显正。并然香十炷,一夏持咒加被。至自恣日,更然顶香六炷,撰自恣日拈阄文,遂拈得菩萨沙弥阄。


撰礼净土忏文二首。


冬,述占察行法。


甲戍,三十六岁。


癸酉、甲戍之际,大师匍匐苦患。彻因比丘独尽心竭力相济于颠沛中,毫无二心。


是冬,在吴门幻住庵,讲毗尼事义集要一遍。听者仅五六人,惟自观、僧聚二比丘能力行之。


撰礼金光明忏文。


乙亥,三十七岁。


春,阻雨祥符。始晤影渠、道山(字灵隐)二师,为莫逆交。是冬,大师遘笃疾,二师尽力调治,不啻昆季母子也。


撰讲金光明忏告文。


夏初,住武水智月庵,讲演占察经。是时即有作疏之愿,病冗交沓,弗克如愿。述戒消灾略释、持戒犍度略释,盂籣盆新疏。


丙子,三十八岁。


是春,大师自辑净信堂初集。


三月,遁迹九华,礼地藏菩萨塔,求决疑网,拈得阅藏著述一阄。于彼抱病,腐滓以为馔,糠粊以为粮,忘形骸,断世故。续阅藏经千余卷。撰九华地藏塔前愿文,亡母十周愿文。


丁丑,三十九岁。


是岁夏、秋之际,居九子别峰,述梵网合注。先是如是昉公,远从闽地,携杖来寻。为其令师肖满全公,请讲此经,以资冥福。复有二三同志,欢喜乐闻。大师由是力疾敷演,不觉心华开发,义泉沸涌,急秉笔而随记之。共成玄义一卷,合注七卷。


[案]梵网合注初刊之板,存金陵古林庵,后康熙丙辰岁,沈书准应成时师之请,重刻板,送嘉兴楞严寺入藏流通。(见沈书准跋)日本元禄五年所刊之板,即据此也。


撰完梵网告文,赞礼地藏菩萨忏愿仪。


自观印阇梨自武水寻大师于九子别峰,商证梵网佛顶要旨。大师见其躬行有余,慧解不足,设坛中十问拶之。


梦感正法衰替,痛苦而醒,写怀二偈云:“魔军邪帜三洲遍,孳子孤忠一线微,梦断金河情未尽,醒来余泪尚沾衣。”“休言三界尽生盲,珠系贫衣性自明。肯放眼前闲活计,便堪劫外独称英。”


戊寅,四十岁。


结夏新安,重拈佛顶妙义,加倍精明。


四十初度诗云:“物论悠悠理本齐,年来渐觉脱筌蹄。拳开非实掌元在,□去惟空眼不迷。流水有心终汇海,落花无语亦成溪,刹那生处生何性,却笑威音劫外提。”


自辑绝余编。


秋,践诵帚师之约,入闽。渡洪塘,往温陵。


十一月撰陈罪求哀疏。


己卯,四十一岁。


住温陵。


诵帚昉师及一切知己坚请疏解大佛顶经。大师感其意,兼理夙愿。在小开元撰述玄义二卷,文句十卷。


刊佛顶玄义,板藏大开元寺之甘露戒坛。


如是师示寂。助其念佛,并为撰诵帚师往生传。


撰为如是师六七礼忏疏,挽如是师诗。


庚辰,四十二岁。


住漳洲。


述金刚破空论,(在温陵刊)蕅益三颂,斋经科注。


辛巳,四十三岁。


结冬温陵月台。有郭氏问易,遂举笔述周易禅解,稿未及半,以应请旋置。


(录者注)今泉州大开元寺藏有大师施赠之梵网经两部。卷末有大师亲笔题识。文曰:“崇祯辛巳。古吴智旭,喜舍陆部。奉大开元寺甘露戒坛,永远持诵。”


壬午,四十四岁。


是夏,自辑闽游集。


自温陵返湖州。


述大乘止观释要。


灵峰山中藏经装成。


撰铁佛寺礼忏文。


癸未,四十五岁。


结夏灵峰。


是岁结制。简阅藏经,仅千余卷。


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甲申,四十六岁。


是秋,居槜李,游鸳湖宝寿堂。撰游鸳湖宝寿堂记。


返灵峰。有句云:“灵峰片石旧盟新。”


九月,述四十二章经、遗教经、八大人觉经解。


是岁,大师退作但三归依人。


撰礼慈悲道场忏法愿文,佛菩萨上座忏愿文。


乙酉,四十七岁。


自去岁退作但三归人以来,勤礼千佛、万佛及占察行法。于今岁元旦获清净轮相。


夏,撰周易禅解竟。


撰大悲行法道场愿文。


是秋,住祖堂及石城北,共阅藏经二千余卷。


是岁,紫竹林颛愚大师遣七人来学。


丙戍,四十八岁。


晤妙圆尊者于石城之隈,同住济生庵。


撰占察行法愿文。


丁亥,四十九岁。


三月,述唯识心要,相宗八要直解。九月,述弥陀要解,四书蕅益解。


去岁,颛愚大师坐脱于紫竹林。门人以陶器奉全身供于林之山阳。今年弟子请归云居,于是金陵缁素以所存爪发衣钵,就山阳建塔供养。大师为撰志铭。


是冬,自辑净居堂续集。


居祖堂幽栖寺。除夕普说。


戊子,五十岁。


成时师始晤大师。大师一日顾成时师曰:“吾昔年念念思复比丘戒法,迩年念念求西方耳。”成时师大骇,谓何不力复佛世芳规耶?久之,始知师在家发大菩提愿以为之本,出家一意宗乘,径山大悟后,彻见近世禅者之病,在绝无正知见,非在多知见。在不尊重波罗提木叉,非在着戒相也。故抹倒禅之一字,力以戒教匡救,尤志求五比丘如法共住,令正法重兴。后决不可得,遂一意西驰。冀乘本愿轮,仗诸佛力,再来与拔。至于随时著述,竭力讲演,皆聊与有缘下圆顿种,非法界众生一时成佛,直下相应,太平无事之初志矣。


是冬,自辑西有寝余。


己丑,五十一岁。


九月,从金陵归卧灵峰。


撰北天目十二景颂。


腊月,力疾草法华会义。翌年正月告成。


庚寅,五十二岁。


结夏北天目,究心毗尼,念末世欲得净戒,舍占察轮相之法,更无别涂。


六月,述占察疏。


自癸酉迄今十余年,毗尼之学无人过问者,而能力行之彻因、自观、僧聚三比丘,又皆物故。毗尼之学,真不啻滞货矣。是夏安居灵峰,乃有心学律者十余人,请大师重讲。大师念向所辑,虽诸长并采,犹未一一折衷。又问辩、音义二书,至今未梓。因会入集要而重治之,兼削一二繁芜,以归简切。名曰重治毗尼事义集要。


六月二十一日,撰重治毗尼事义集要序。


安居竟,重拈自恣芳规,悲欣交集,慨然有作。赋偈云:“秉志慵随俗,期心企昔贤。拟将凡地觉,直补涅槃天。半世孤灯叹,多生缓戒愆,幸逢针芥合,感泣泪如泉。正法衰如许,谁将一线传,不明念处慧,徒诵木叉篇。十子哀先逝,诸英喜复联。四弘久有誓,莫替马鸣肩。”


八月初八日,撰重治毗尼事义集要跋。


与见月律主书。谈论律学,冀获良晤。


冬,住祖堂。


辛卯,五十三岁。


夏,结制长干。


九月,重登西湖寺。


是冬,归卧灵峰。重订选佛图。


壬辰,五十四岁。


结夏晟溪。


草楞伽义疏。八月,迁长水南郊冷香堂,乃阁笔。


秋,辑续西有寝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