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梁小萌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20:49
|本章字节:10868字
施皮茨
最让我感动的地方是施皮茨,它距离因特拉肯大约20分钟的车程,但却经常被人忽略。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这里也许只是匆匆地瞥了眼站台,知道了它那组合奇怪的名字,连车都不需要下,就可以朝着下一个目的地的方向继续前进。但在此停留了的我,却感受到了超乎预想的惊喜,甚至一次又一次地推迟上路时间。
从车站出来不远,就能在山坡上看到绵延伸展的尼德宏峰、澄净碧蓝的图恩湖,还有地标建筑施皮茨城堡(schlossspiez)的尖顶。在群山环绕中的施皮茨,规模小到大概只能称之为村落吧。不仅没有什么景点可言,连商店都少,又或许当地人的生活很大一部分依赖自给自足?但正是这样一派田园又与世无争的宁静,让人得以如此亲近的以湖光山色闻名的瑞士。
镇上居民说多不多,也就一万两千左右。一栋栋的小屋周围不仅有载满了鲜花的花园,连门窗砖瓦也都被装点得精致又用心。只要坐在自家的露天阳台上,宛如仙境的画卷就平铺在眼前。该多羡慕住在这些小屋子里的人们才好呢?
我沿着山坡而下,直到山下湖边的码头,那里有船舶停靠。周围有个家庭度假的水上乐园,侧耳一听就能捕获到孩子们发出的开心明朗的笑声。偶尔也有周围农家的奶牛懒洋洋地叫上几声,又或者背后山上传来的火车进站声。但除此之外,这个小镇实在静得可以,让人自始至终有种孑然独立于这山水之间的感觉。突然觉得,作为人类的自己是那么渺小,唯有这不沾染半点瑕疵的壮阔自然才能撑起整个世界。
面对眼前这样平静却壮美的风景,我狠狠地咬下一口自带的夹着点奶酪的普通面包,又喝上一口茶水润润嗓子,却也觉得津津有味齿颊留香。
因为折服于这里的美景,相机的快门总是在超负荷地工作着。这时候一位瑞士老伯走了过来,他在我身边停了下来,说:“要我帮你拍照么?”一直拍着风景的我终于可以得到一张自己的照片,所以高兴地赶紧把相机递了过去。老伯接过我的相机,帮我按下快门,然后轻轻一笑地牵着他身边的大狗继续往前走。整套动作在1分钟之内被简单又快速的完成。你看,他们就是这么的热心,举手之劳的事也从来做得顺其自然。
我想起了把“日行一善”作为准则之一却时常完成不了的自己,也想起了每次行动时带着的那些刻意为之的心情。好像,总有那么短暂的几秒钟时间,让我可以在心里对自己下达一个“这是好事,快去做吧”的指令,然后才能付诸行动。相较于老伯的自然举动,顿生惭愧。可见这称不上习惯的习惯始终没有融进我的骨子里吧。
再看一眼周围的绝妙风景,再对着走远的老伯行一次注目礼,忍不住想,到底是干净又纯粹的环境陶冶出了人的淳朴自然,还是质朴又善良的人维护了这么美的环境呢?
茨魏西门
茨魏西门地处深谷,所以从施皮茨到茨魏西门的一路上,少了湖水的相伴,多了群山的相依。而巍然陡峭的山岩,一改之前秀美的风情,换上了雄霸的气势。
从火车站一出来,就贴近了这个小村落,没走几步就是木屋旅店,卖衣服和日用品的小商铺,甚至富含闲情逸致的茶屋。一幢幢精致的民居前,有修剪得体、布置得当的花园簇拥。真是十分宁静闲适的地方。一开始我一直觉得这个小村明显比施皮茨要大,但最终发现它的人口也不过3千左右。
从这至西边的蒙特勒,虽然路途比较长,但终于不必下来倒车,只要直接坐在车上就可以在一片瑞士山水间流连,实在让人兴奋。而且,不仅火车本身被装饰得漂亮,车厢内部也终于升级成了景观列车,可以180度欣赏周围的风景。
远景的雪峰和流云、中景的山林和村落、前景的牛羊和芳草……窗外始终是一片田园牧歌的景象在流淌。又或者在百转千回后,突然驶进了林间。当我快门按不过来时,一侧头,却看到身边一位老先生在淡定地看着手边的书。不过,这个画面,倒有种穿行在一片森林中读书的感觉。
为了不辜负这等美景,我决定为这体验加上点调味剂。本以为豪华的黄金山口快车上的食物和饮品会有什么不同,于是兴冲冲地点了一杯咖啡。不知是不是点单方式错误,最终发现盛装它的也只是很普通的纸杯,并没有预想中的奢华配件。但无论如何,坐在这样的快线上,看着窗外瑞士美丽的风景,喝上一口咖啡,都是必须的!
蒙特勒
眼睛被山林洗刷过后,终于有蓝色的湖水再次闯进视野,它是日内瓦附近的莱蒙湖。到达蒙特勒后,本来可以继续转车前进至终点的日内瓦或洛桑,但我还是不抵蒙特勒的诱惑,决定下车一逛。
从瑞士东边雪山下的小镇至此,空气中的冰凉早已不见,只有晒到让人浑身暖暖的明媚。有山有湖的蒙特勒尽显妖娆。但不知为何,刚一走到海边的街上,突然一个想法蹦了出来——“这是戛纳么?”但问题是,我根本就没去过法国,更没去过戛纳,但却在到达蒙特勒后数次产生这种想法,连我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或许,热情奔放的阳光、幽绿的棕榈树、蜿蜒绵长的海岸线、岸边豪华高档的度假酒店、热闹的街道、林立的商铺、川流不息的车辆,总带着某种特定的指向吧。
蒙特勒是一个从度假角度来看,在视觉上更怡人,在气候上更温和的地方。艳丽的鲜花在海边盛放,耀眼的阳光在海面上洒下明晃晃的光线,虽然只是5月,却像是一片夏日的海滩。唯一能给眼前的景色降降温的,大概就是远处的白顶雪山了吧。也许是离法国比较近的缘故,它灼热的阳光,不再让人有清凉洁静的瑞士之感。比肩接踵的高档酒店和餐厅也只是恭候着有钱有闲的游客到来。
它的美中带着点浮华,迷人的海边似乎也飘着些许世俗的铜臭味。我不太喜欢用金钱和奢靡堆砌起来的地方。要不是远处的雪山和湖泊,我大概都忘记自己是在瑞士了。
不过,也遇到了一些有趣的事。
在海边走时发现了一处商场中的migros超市,它可是我在瑞士旅行时能量补给的绿洲!在它们的烘焙坊里挑一个甜甜的烤杏仁甜面包,又买了一杯挚爱的椰子味酸奶后,我准备坐在湖边的铁椅上悠闲一下。谁知,周围的鸟儿比米兰教堂前的鸽子们可给面子多了,我刚一落座,嗅到了食物香气的它们就凑过来观察我的动静。等我拆开袋子时,它们反倒更大胆,直接跳上我的椅子,满腹的心机在它们溜溜转的小眼睛中毫发毕现。于是我就自己吃一口,再掐一小块喂它们。但显然,“以食为天”的它们眼里只有食物,其中一只胆大的直接凶残地飞扑到我手边,寻找下口的机会。既然在米兰、在威尼斯都没如愿地喂成鸽子,就在这里喂一喂鸟吧。于是,我索性把吃了没几口的面包一点一点掰开来全喂了它们。本来也就三五只围在我周围转,其他都躲在附近观望,这下可好,又呼啦呼啦地飞来了一群。没怎么喂过鸟的我开心坏了。这时正好走来一个人,很热心地说可以帮我拍照。于是我就特意把食物攥得紧一点,引诱它们飞过来吃,但看我捏得紧,它们叼不走,就使劲地啄起我的手。真是一群调皮的小家伙们。
终于,这一天变成了一场“很瑞士”的出游。虽然差不多花了一半的时间在火车上,但它不再是普通的交通工具,而是变成了旅行的主角。只要坐在那里,就完全不费力气地滋润了眼球,享受了一整天的视觉盛宴,看遍瑞士壮丽的雪山、苍翠的森林、静谧的湖泊、怡人的村落……
世界上若有仙境,在我心中,它便等于瑞士了吧。
日内瓦:这里有高楼,这里不瑞士
我在任何城市的第一站似乎都是从游客中心开始的。而一个城市的开放程度,大概从游客中心所提供的资料多少以及不同语言版本的数量上就能略知一二。
日内瓦的游客中心并不在火车站,而是处在往湖边走的一栋漂亮古建筑中,与它相邻的就是一间有着漂亮拱顶大厅的邮局。游客中心里的各种资料和小册子多到让人拿不完,而与伯尔尼相同的是,日内瓦也有一份a4大小的中文版宣传册子,这是我在其他城市没找到的。封面上,冲天的喷泉在蓝空的背景下飘撒下迷人的水雾。所以,比起这里各种人道组织、世界组织以及联合国欧洲总部而烘托起的国际化形象,还是这个喷泉给我更多的震撼,并吸引着我想要亲眼去看一看。
到达日内瓦时已是接近正午12点,却明显感到了这里的阳光不似德语区的瑞士那般,有着明媚中渗透出的凉意,而是连空气中都好像带着更多的热情与活力。漫步街市中,南法那充满阳光又闲适随意的味道变得更加浓郁。
因为持有欧铁通票eurailpass的关系,只要把当日的日期填上,就可以无限次乘坐指定交通工具,其中就包含日内瓦的游船。
从湖面喷薄而出的汹涌的白色水柱有着直冲云霄的气势,在无风的情况下能够达到140米的高度,停留在空中的水量有7吨之多,蔚为壮观。在湖风的吹拂下,回落的扇形水雾如被不断撩拨的竖琴琴面一般,在丽日青空下闪烁着富有层次的光泽。它是日内瓦的象征,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喷泉。
滋润着日内瓦的莱芒湖,如碧玉般有着清澈莹润的美。天鹅们浮游其上,还能看到它们在水面下不断扑腾的脚掌。许多名家、诗人都对这片湖大加赞美。拜伦说它“有着沉思所需要的养料和空气”,巴尔扎克又认为它是“爱情的同义词”。虽然,这里是不是真有如爱情般的那份甜蜜则仁者见仁,或许,坐在我邻桌的那对深情凝视着湖面和周围风景的夫妻可以对这里的浪漫说出个一二。但无疑,这里的碧湖蓝天正是瑞士那清新、优雅又不失壮阔的最好代名词。蓝色的水面在不被游船惊扰的地方平整如镜,而镶嵌这枚镜子的框架,是两岸的绝好风景。岸的一边是国际组织大楼,另一边是沿岸铺展开的层层绿色田野和民宅小屋。它们在远处勃朗峰的守护之下,田园宁静得惹人向往。
日内瓦湖的游船很棒,虽然我只选择了在城市范围内线路,但1个小时的航行中,看了两岸那单凭自己脚力无法到达的很多地方,又听了语音解说,很是尽兴。另外,从日内瓦的码头可以去蒙特勒,去法国的依云小镇,甚至更远的地方。
但不知是我的幸运还是不幸。刚开始乘船时头顶的烈日热情倒可以把人晒晕过去,但接近尾声时,厚重的乌云席卷而来。当我刚走下船没多久,已是阴云密布。之后不久,雨点就吧嗒吧嗒地砸了下来,而且越下越大,没有半点的客气。自从在巴塞尔丢了雨伞,我每每路过卖伞的店,总要对25~30瑞郎的一把普通黑伞望而却步。所以,只能一直侥幸地期望自己不再遇上雨天,却很不幸地一直与倏忽而至的细雨相伴。这次也是,我刚踏进日内瓦城市中心没几步,还顾不得瞥上几眼,就要躲在屋檐下避雨,使得不多的游览时间和满满的漫步计划停滞在一片湿漉漉的风景中没了下文。
因为这个雨天,让我没法更深地去探究这个城市内在的美。不经意地走过了勃朗峰桥,才发现自己进入了一片高档商店和购物中心林立的市区。橱窗里摆满了有钱人才能大方享受的乐趣,从服饰、名表到甜点、巧克力……价格不菲,但我显然对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缺乏想去仔细探究的心情。因为,瑞士对我来说是一个依傍山水、清新闲适得宛如桃源仙境的地方,虽然有人把它比喻成有钱的阔绅士,但在我看来也应当是那种富得低调又含蓄的绅士。
在官方的介绍手册第一页上就印着博尔赫斯说过的话:“对我而言,在世界上所有的城市里,客居他乡的旅人所追求的心灵归属地中,日内瓦是最能带来幸福的乐土。”居住在这里的13的人口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同角落,众多的国际组织也顺势把它推向了一个格外国际化的位置。那么,尤其对于像我这样一个异国来的旅人来说,大概唯有站在这里的街道上,混迹在众多肤色中之间才能少了点那种与周围环境摩擦出的突兀感吧。
虽然对于日内瓦,我不想让自己在没有过多探究的前提下却因为先入为主的印象而干扰自己对这个城市应有的体验。但是,这个高楼林立,高档商店鳞次栉比的地方,对我来说依然是个并不那么“瑞士”的瑞士城市。这个本是一个值得拥有无数溢美之词的地方,但不知为何,它的热闹的夜生活,云集的上流场所,时尚的精品店铺,富有活力的各种展会……这么多美好的形容却唯独与我心中的那个纯朴瑞士划上等号。我是那么喜欢伯尔尼,那么喜欢同是德语区的琉森和苏黎世,却对法语区的日内瓦并不那么感冒。
想来,瑞士真是个很奇特的地方。有法语区、德语区、意大利语区。虽同为瑞士,但通用语言和城市风貌都完全不同。而物品、列车和各种公共地方也会以两三种语言来广播和书写。安格拉说,不同语言区域的瑞士会给你完全不一样的感觉,确实如此。
历史上的日内瓦曾是个城市共和国,城墙即边境,与瑞士保持同盟关系。1798年被拿破仑吞并,被划入法国版图数年之久,在1815年才正式加入瑞士联邦。虽然众多国际组织的影响,使得它被戏称“不属于瑞士”,又在东、南、西三面与法国接壤,但或许,日内瓦就是日内瓦,这个国际化的城市早已不能单纯地去代表瑞士、法国或者其他任何一个地方了。
当我看着街边表盘上显示的时刻都绝对精准的时间,看着身边暗下来的天光,看着毫无预兆却越下越大的雨势,我知道自己没办法去继续探索这个并没有一见钟情的城市了。
在日内瓦时被淋得一身狼狈,直到火车带领我离开这个雨区后才发现,头顶的天空变得晴朗了很多。
那么,就等待下一次,让那个早已没有任何偏见的我,再来好好地看一次你真正的样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