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志海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14:17
|本章字节:12460字
(一)
雪山高昂着头,冰川排列着队,达坂紧握着拳,阵阵寒风伴随满天飞舞的沙尘,峡谷深涧传来毛骨悚然的回荡,山梁云端迸起惊天动地的轰鸣。这是什么在发怒,这是什么在呼号,这是什么在碰撞,这是什么……也许是巧合吧,忽见一群面部涂抹着油彩、精赤着上身、光着双脚的勇士,头顶狂风,脚踏冰雪,一路高喊着出现在天山峡谷、喀喇天河、昆仑山巅。这是下凡的神兵天将,还是来自地狱的恶魔勇士?竟敢在死神的殿堂起舞,在九幽的刀尖放歌。他们究竟是谁?蓝天白云在发问,雪域高原在疑惑,皇天后土在迷茫……只有为数不多的驻地官兵才知道,他们就是号称天上能飞能跳,地上能奔能袭,水中能游能潜的“天狼突击队”,被中外同行们誉为“西部利剑”。提起它,就不得不提,这支“天狼突击队”的老猎手——赫赫有名的“狼王”。
别看他说话嘻嘻哈哈,让人一听笑掉牙,可较起真来还真能把人吓掉魂。那时他当兵不到半年,战区首长机关突然来到部队现场办公,并要看部队几个拿手训练课目。当现场看完一些战术技术训练课目之后,一位将军便对着杨虎团长说:“你们训练的还可以,还有什么特色课目让我们看看。”
听到这话,杨团长一时不知如何是好。紧要关头,忽听队列中有人大喊“报告!”杨团长忙转过头去,一打眼便认出了他。“出列!”杨团长急忙吩咐着。
杨团长平时就非常关注和了解他,那好吧,就让他给大家展示下硬气功吧!见此,杨团长命令道:“硬气功准备,掌劈摞砖——开始。”语言刚落,只见他右掌立掌成刀,猛的向下一斩,“呀!”的一声,顿时木凳上的一摞砖,应声被劈成了两半。
“好!”在场官兵看的心驰神往,齐声欢呼。
“油锤贯顶——准备!”随着杨团长的口令下达,只见他盘腿坐在地上,双手托着一摞砖顶在头上。这时,两个身强力壮的士官,分别提着一个大铁锤,依次抡起,朝着他的头部狠狠砸去。顿时一锤砸下摞砖粉碎,又一锤砸下反而被弹得很高。
“好!好!”人群中又爆发此起彼伏的掌声和喝彩声。“干脆,我把最后一招亮出来,让大家见识见识吧。”当杨团长示意让他结束表演,圆满退场时。忽见此人又当众表示:“各位首长,下面我给大家表演——小车过身。好!”听罢,场下官兵一片惊叹,随即又把气氛推向了高潮。
“小家伙,可不敢再逞能!”杨团长试图劝阻他。
“首长,你放一百个心,这对我来说是小菜一碟。”说完,他就疾步走向了小车的方向。
事到如今,就只好顺其自然了。杨团长硬着头皮向远处摆了摆手,将停在场地旁边的一辆“212”型吉普车的驾驶员薛令峰喊了过来,并向他再三吩咐,讲明此举非同小可,必须谨慎小心。同时,还要求场地卫勤保障人员注意观察,随时准备救护。
“司机你可要开稳点,千万别轧伤了他呀!”“小伙子,你可要珍重点,千万别有个闪失呀!”场下官兵眼望着“212”型吉普车缓缓地向他平躺的位置驶近。顿时大家憋住了呼吸,瞪大了眼睛,有的竟吓得闭上了双眼,不敢再看。
“好!好!好!”车过人起,小伙子起身后,若无其事的拍了拍身上的尘土,现场的官兵们掌声雷动,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官兵们谁也按捺不住自己激动的心,纷纷朝着他蜂拥而来。
“小伙子,好功夫,给你记功!”在场的一位将军当众宣布了这项奖励决定。
从宁夏戈壁到青藏高原,他在参加机降伞降训练达千余次中,曾先后七次突然遇到空中伞兵相撞、空中伞绳扭卷、空中主伞未开等特情。
有一次,部队在喀喇昆仑高原地域组织空中翼伞实跳。哪知由于过度紧张之因,他一跳出机舱,身体就在空中翻滚起来,主伞绳与全身缠在了一起,急剧向下俯冲。危难之时,他急中生智,迅速用刀割断了伞线,伞花猛得开了起来。时机成熟,他又死死抓住胸前备份伞绳扣,猛力向下一拉,伞花骤然飘起,人身轻轻提起,使之摇摇摆摆飘落了下来。
始初,当地面官兵们抬头向空中凝望时,猛然发现空中一个黑点急速下降,个个吓得目瞪口呆,只见有的双手捂住了眼睛,有的低下头不敢看,有的吓得双腿打颤。
官兵们纷纷跑向事发地点,当主伞坠落到地面的一刹那,忽见一个身影从天而降,还以为他死定了,大家七手八脚的把伞拉开,却发现伞底下空无一人。当大家感到纳闷时,只见他拖着备份伞轻巧着陆。见此情景,官兵们风趣对他说“你呀,你呀,人说九死一生,你都是七死七生,以后肯定会命大福大造化大。”
喜欢冒险,也敢冒险。在“猛虎团”那阵子,冬季开训时,团里提出“首战用我,用我必胜”的战斗口号,并开展了兵与兵、官与官挑战竞赛活动。为了打破军界一些人认为“西北天寒地冻,不宜组训冬泳”的思想。就在一天狂风大作,沙暴起舞的上午,官兵们突然发现他身披一件皮大衣,手拿一根粗钢钎,脚穿一双凉拖鞋,一溜小跑来到了露天游泳池。紧接着,用尽全力捣破了一片片厚厚的冰层。
“天哪,这小子疯啦,不要命了!”官兵们猛然发现他脱掉衣报,纵身一跳,在刺骨的冰水中练起了蛙泳、仰泳、自由泳,不禁失声道。
“小伙子有种,咱们也不能落后!”这时官兵们见此如梦初醒,谁也不甘落后,便一个接一个效仿起他的模样,“扑通、扑通”的鱼跃进了刺骨的冰水中,开展了大西北有史以来首次冬泳大练兵活动。
曾在几次中外军队联合反恐训练、演练中,他非常相信战友的射击水平,也总是鼓励战友说:“你们射击不要只打死靶子,我给你们当活靶子。我都不怕死,你们还怕打不上?”有的射手似信非信,连看也不看他一眼,继续进入自己的固定目标射击位置。有的射手便带着跃跃欲试的心态对他说:“可以呀,你现在就站到靶子跟前,让我试一试你的胆量吧。”
“试就试!”哪知这人一阵冲刺来到靶子跟前,伸手从靶子上方取下两个小气球,尔后左右手捏着气球,站成十字型,大臂一抬朝着射手大喊:“开枪吧!”话音未落,忽听“叭、叭”两声枪响,人毫无损伤,两个小气球瞬间化为乌有。
“中国军人胆子就是大,不怕死!”外军战友见此,惊喊着竖起了自己的大姆指。
“以后咱也要当活靶子,锻炼一下胆量!”身边战友听到外军战友称赞,自己也准备着以身示靶。
凡和他一起生活、工作和训练过的战友,深知他是一个既平常又不平常的人,其自己也有过这样一段段人生磨难的历程,一幕幕难以忘怀的情景,一个个鲜为人知的故事……这位堪称“狼王”的壮年人,相貌堂堂、身材魁梧、技艺超群,肩扛校官军衔,名叫王泉森。20世纪60年代出生在河西走廊一个偏僻的小村庄。那时家境虽说算不上富裕,但父慈子孝,母贤女巧,一家人其乐融融。
父亲在当地法院工作,是一位铁面无私,公正廉洁的法官,母亲则是当地远近闻名的妇产科专家。20世纪60年代初,为了响应当时党和国家提出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号召,父母舍弃城市的繁华,回到了贫穷落后的故乡。面对恶劣落后的生存环境,勤劳乐观的父母没有气馁,而是积极的适应生活,改变命运,靠自己的双手建设美好家园。
正当一家人踌躇满志,准备在建设社会主义浪潮的滚滚洪流中为革命事业添砖加瓦时,意想不到的灾难,始料未及的降临到这个毫无准备的家庭里。
这年夏季的一个午饭后,蓝蓝的天突然飘来一片乌云,随即狂风大作,电闪雷鸣,倾盆大雨从天而降。哪知,这时邻居家两个娃娃,一蹦一跳地来到了王泉森的家门口,蹲在门檐下玩泥巴。不好,山墙要倒!见势不妙,正在大院子干活的王爸爸,急忙起身,一个箭步冲了过去。
说时迟,那时快,只见他一边大声喊着,一边用双手推开了两个娃娃。然而,正当自己要拔腿脱身时,忽听“轰隆”一声闷响,顿时被坍塌的墙体掩埋在废墟之中。“来人啊!救命啊!
快来人啊!救命啊!”妈妈、姐姐突见惨景,一个个声嘶力竭地哭喊着。
没过多时,左邻右舍闻讯,纷纷赶来抢救。经过大家全力清理,爸爸算是从废墟中挖了出来。可已是遍体鳞伤,不省人事,奄奄一息了。
“赶快到医院抢救!”妈妈哭喊着、央求着,雨滴、水滴、汗滴,从她苍白的脸庞滑落,闻者惊心,听者落泪。村里唯一的拖拉机陷进雨后泥泞的土路里,无奈之下,乡亲们只好用平板车推着这位英勇的父亲到了乡医院。
谁料想,当大家把爸爸抬到急诊室里,值班大夫全身上下检查了一阵子,便对着在场的人们连连摇头道:“人早就不行了,你们还是拉回去处理后事吧!”
忽听此话,妈妈一下子昏倒在地上,急救室外几个孤独无助的孩子哭成一团,悲伤沉重的气氛顿时笼罩在大家的心头……爸爸带着对年迈父母的不舍,对深爱妻子的眷恋,对乖巧子女的牵挂,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妈妈在受到沉重的精神打击后,强忍着巨大的伤痛,背负着外人无法想象的压力,赡养照料着双方父母,拉扯着六个嗷嗷待哺的孩子。
真的很难想象一个女人,在那个风雨如晦、自然灾害严重、粮食减产欠收的年代,如何能靠自己柔弱的双肩,扛起整个家庭的重担。
几年后,过重的压力预支了她的健康,中年丧偶严重打击了她的意志,日复一日的艰辛生活压弯了她的双肩,妈妈在爸爸离世后的第五个年头,已是身患重病,可是她却瞒着儿女们,不舍得花一分钱,咬着牙忍受着病魔折磨。
人毕竟是肉长的,再好的身体也会被病魔压倒。到了后来,妈妈已被折磨成了皮包骨头,下不了炕、吃不了饭、睡不了觉。
亲朋好友见此,赶紧把她送到了医院。可是,急诊室大夫经过诊断,便拉着王泉森的姐姐走到了一旁,带着无奈的语气说:“你妈这个病已经到了晚期了,医院治不了,回去保守治疗吧!”迫于无奈,大姐王泉丽含着眼泪把此事告诉了在场的人们,大家就只好把妈妈又从医院里拉了回来。
没过几天,已是精神恍惚、筋疲力尽、大汗淋漓的妈妈怀抱着年幼无知的王泉森,泪流满面地哽咽道:“孩子呀,孩子,妈妈不行了,对不住你,我马上就要走了。这么小谁能把你带大呀?
快长大吧!”目睹了眼前的一切,站在炕边的姐姐、哥哥不禁失声大哭。妈妈病逝时,仍然瞪着大眼,张着大嘴,握着小儿子王泉森的小手……在父母双双过世后,王泉森与哥哥、姐姐们相依为命。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他自幼就养成了能吃苦,爱劳动的好品格。
春忙时节,四五个不到十岁的小孩在十七岁的姐姐带领下,翻地、播种、洒水、施肥、除草,这表面的祥和下,潜藏着什么样的心酸和苦累,外人无法得知。而且孩子们还继承了父母好强的性格,不轻易接受别人的怜悯。那个时代,家家都不容易,粮食不够吃,连树皮都被扒下来填肚充饥。所以,如果哪顿饭揭不开锅了,大人就把门锁了,让孩子们躺在床上硬撑着,以此来抵御饥饿的侵袭。
为了填饱肚子,那时的人们想尽千方百计,山里的野果,水中的鱼虾,空中的飞禽,陆地的走兽,都成了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为了给哥哥、姐姐们多找点吃的,王泉森走遍荒滩寻找野味,潜河摸鱼丰富餐桌。
年幼的他,从小就展现出了超群的组织才能,村里的小伙伴们都喜欢跟在他的屁股后头,俨然是个孩子王。王泉森从不带着他们调皮捣蛋,而是跟随大人们参加生产劳动,做些力所能及的杂活。有时候,组织孩子们为残疾人挑水做饭、劈柴烧炕。
有时候,带领孩子们为孤寡老人买粮送菜、翻地种粮。谁如果一而再、再而三地违反了他的规定,他就要把那个人开除出自己的小队伍。
看着王泉森如此懂事的举动,乡亲们都打心眼里喜欢,认定他早晚会成大器。
渐渐地,生活条件慢慢的改善了一些,有了电影放映队,走乡串村的播放电影,给处于彷徨中的人们带来了一些精神寄托,伟大领袖毛主席和周总理的相继辞世,让神州大地风雨凋零,笼罩在一片愁云惨雾里,重温先辈走过的光辉历程让失去了精神支柱的人们找到了一些慰籍。
王泉森常常提着小板凳,早早的就“占领”了放映场的最佳位置,观看让他心弛神往的红色电影,《英雄儿女》《钢铁战士》《南征北战》,影片里的英雄情节和战士们艰苦奋斗的故事,深深地吸引和感染了他,一个抑制不住的渴望渐渐浮上心头。
我一定要去当兵!要当个扛枪的兵!当个能打仗的兵!或许,父母在天有灵,参军的机会很快出现在他的面前,他第一个报了名,又顺利通过了政审体检的关口。
这年冬季,王泉森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18岁的成人礼上作出了人生最重要的选择,踏上了从军的道路。
军列拖着长长的尾巴,喘着粗粗的长气,带着吱吱的怪叫声,随着剧烈的碰撞,终于在一个没有站台,铁道交错,位居中心的偏僻小站停了脚、下了车、出了路、上了坡。
“这是个啥鬼地方,鸟不拉屎的,怎么到这里当兵,接兵的把咱们给骗了!”当王泉森跟着新兵队伍走出这个地名叫巴音沟的地方,队伍中不知道是谁突然冒出了这么一句。
可不是吗,周围人家都是破土房,道路都是坑坑洼洼的泥巴路,交通工具是毛驴车,人们的衣服上打着补丁,远远望去都是戈壁滩。大家不约而同地打量着眼前的一切,顿时感到一阵失落、沮丧、懊恼、后悔,种种情绪涌上心头。
“这算啥,害怕这个,害怕那个,还来当兵干什么!”王泉森听了那人的话,又看了身边人失魂落魄的模样,觉得那个人说话太极端了,影响心情,便走着走着,突然把头转过来,就带着鼓励的语气慷慨激昂的说。
“哎哟,这是谁,话说的真好听,羊圈里跳出来个骆驼,充大个儿呢!”刚才说风凉话的那个新兵,故意阴声阳气的大声吆喝着,好让新战友暗中排斥王泉森。
身正不怕影子斜。王泉森听了那新兵的挑衅,根本就不理他,两眼坚毅的盯着前方,紧跟着队伍行进。
那小子到底还是怕了,那个说怪话的新兵一会儿转过头来看几眼,一会儿扭过头来说几句,一歪过头来做鬼脸,一会儿……可大家有些烦了,厌恶的瞪了他几眼,臊得他再也不敢说风凉话或搞小动作了。
新兵队伍在泥泞的路上走了很长时间,渐渐地大家都有点吃不消了,开始叫苦不迭。
当兵若是平时怕苦,战时必定怕死,肯定完不成任何任务,肯定会受到军事法庭的严惩。当兵之初,一些当过兵的老乡向王泉森这样引导,这样灌输,这样警示……咱可不能与别人比舒服,一定要比多吃苦、多受罪、多流汗,什么都要干在别人的前面,不能落在别人的后面。
自从穿上了军装,踏上了征程,王泉森心里就有了这个信念。对于歪风邪气,他敢于面对面地进行反驳,引起了接兵干部,以及新战士们的关注,大家都知道队伍里有个爱较真的小伙子。
参军后,王泉森就立志要在军营实现自己的从军梦,不辜负父老乡亲的殷切期望。走出了巴音沟,又走进了青铜峡,王泉森和新战友们在这里步入军营,走向了新的人生起点。
这是一支英雄的部队,有着光荣的历史和彪炳史册的赫赫战功。它的创建者是大名鼎鼎的彭雪枫将军,创建于1938年,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甘南剿匪、对越自卫反击战等实战的风雨洗礼,涌现出了一大批英雄典型和先进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