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困敌于雪峰山中(1)

作者:龚晓虹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14:15

|

本章字节:11742字

1王耀武没有远虑


湘西会战自4月9日开始,打到今天已有20多天了吧。王耀武掐着手指仔细算了算,会战的第一阶段是完成了。虽说没有完全完成任务,达到预期的目的,但也可以说是基本上完成了。按照作战方案,第一阶段的任务是防御作战,目的是诱敌深入,对进攻日军实施分割包围。


第一阶段的防御作战,目的是消耗日军的有生力量和打消日军的嚣张气焰。这个目的基本上达到了,但也使中国军队付出了代价,连18军这支机动部队都用上了。王耀武心里明白,这支机动部队一拉上去,就下不了阵地了,他们再也机动不起来了。现在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所有的兵力全用在了防守上,抽调哪一支部队都不行。随着防御作战的成功,需要的兵力也越来越多了。把进攻的日军引进来,抵挡住,然后分割包围,这一包围就用兵多了好几倍。


被围困的日军一个联队,哪怕是一个大队,一时半会的不可能被歼灭。中国军队吃不下,只好慢慢拖,慢慢来消耗,就像街头卖丁丁糖的,一块一块地敲。作为前线指挥官,王耀武不知向何应钦请示过多少回了,湘西战场打到这个份上,还会出什么意外,赶快把廖耀湘的新6军调上来吧。


何应钦耳朵根子都被王耀武念麻了,这话都听出茧子了。自打新6军被陈纳德的空军运到芷江城,何应钦自己也就吐了一口气,有这么一支战略后备军的到来,湘西会战就不会出现大的变数。关于这支部队的使用,委员长私下是交代过的,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能不动尽可能地不动它。


蒋委员长是有深谋远虑的。何应钦心领神会,话说到这里,他立马就明白蒋委员长的良苦用心。蒋介石的远虑,也是何应钦的担忧。何应钦曾对美国人说过这样的话,打败日本人,只有两种人高兴,一是美国人,一是共产党人。


美国人能听懂这层意思,无非是说八年抗战,中国共产党的军队深入敌后发展壮大了军队的力量。抗战一旦胜利,共产党的这支军队便成了国民党的潜在威胁。所以美国人理解何应钦的心思,这个亲日派,学成于日本,对日本那些东西,如武士道精神、大和民族优良等自然有些好感,况且侵略日军中还有不少是他的校友、学长和老师。再加上他同梅津美治郎达成的《何梅协定》等等,特别是他策划的皖南事变,几乎把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彻底摧毁。再往前说,他亲自指挥的“围剿”红军的第二、三、四次大剿灭,就注定他同共产党不共戴天。


在王耀武三番五次要求新6军出战时,他总是说不急,不急!以此来敷衍王耀武。当湘西雪峰山中,把进攻日军围得东一块西一窝时,兵力确实紧缺的时候,何应钦还是不急,不急地说话。王耀武真有些生气了,他平时可不这样,对何应钦总司令很尊重,诚实憨厚的人也有发牢骚的时候。


何应钦只好把电话打到重庆去,向蒋介石请示这件事。蒋介石在电话里的话,王耀武听得很清楚,委员长批评王耀武没有远虑,年资尚浅。王耀武不敢说话了,他被蒋介石后一句话给镇住了。


在去年成立陆军总司令部时,国民党军合编为四个方面军,总部考虑提他为第四方面军司令官。可重庆军令部、军政部却认为他年资尚浅,不能同其他几个方面军的人选相比,更不能与他们并列,还把这个理由告到蒋介石那里,所以他这司令的职位迟迟没批下来。幸亏是总参谋长肖毅肃帮助了他,肖参谋总长请求麦克鲁电报魏德迈,魏德迈在蒋介石面前为王耀武说了话。没过几天,蒋介石批准电令就发到陆军总部了。


现在一听蒋介石又重提这几个字,王耀武便知道了这里面的分量。下来后,王耀武才想明白,新6军作为一支劲旅,那是委座用来对付共产党的,是为共产党准备的一支全美式现代化的铁军。从此以后,王耀武再也不提新6军上战场的事了。


王耀武俯在桌上认真看军事地图,分析当前敌我态势,看看有没有什么地方可以挖掘一支部队出来用作机动部队。他从南线一直找到北线,一个区域一块战场地分析比较,看来是无能为力了,抽一发动全身,各支部队的位置都很关键,抽调哪支都会要他王耀武的命。


一阵电话铃声,让聚精会神的王耀武一惊。他抓过电话听筒,是第57师李琰师长打过来的,他报告说有一股日军向铁山阵地发起了猛烈的进攻。王耀武问是日军的哪支部队,李琰师长说现在情况不明,第170团正在阻击。从日军进攻的凶猛情况看,这支部队来头不小。王耀武心头一紧,他放下电话,便查看作战地图。


王耀武从地图上自己划的红蓝圈里看到,防守在铁山、青岩一线的是第74军的57师和100军的19师第57团。从防守部队的情况分析,王耀武相信他们守得住,不会出乱子。第74军是他带出来的,57师兵强马壮,战斗力强,是一支英勇善战的铁军。19师的57团他听说过,也是很能打硬仗的,团长钟雄飞在抗战中屡立战功。


日军先头部队600余人,山炮10多门,他们以强大的炮火轰击守军阵地。日军的山炮威力大,属重炮型,不仅射程远,精确度高,一般联队很少配备,除非是山炮联队才有这么多门山炮。守军170团全都躲进掩体,炮弹的爆炸声震耳欲聋,拿双手都捂不住耳朵。士兵们被震得头昏脑胀,以致于营长、连长高喊敌人上来了,都没人能听见,只是看别人咋做,自己跟着就是了。


第170团跃入阵地,阵地早被大炮掀翻,士兵们顾不上了,朝冲锋的日军猛投手榴弹,先扼制他们冲锋的速度,然后才找自己适合的位置开枪射击。日军真是亡命之徒,退下去又上来,好像是割不完的韭菜一样,一茬又一茬涌到阵地前沿来。


这一天,英雄的170团一连打退日军的九次冲锋,每一次都异常激烈,每一次都要付出血的代价。身边无数的战友倒下去了,熟悉的脸孔瞬间就消失了,阵地上几百名伤员在呻吟。阵地前也有一两百日军撂下的尸体,在他们中间,也有许多负重伤的日本兵,还在地上抽搐着。鲜红的血把山上的草染得紫红一片。


几位营长、连长捆绑着胳膊上的绷带,他们全被日军的刺刀刺穿,鲜血把绷带染红。整个战场一片狼藉,悲惨之状不堪入目。第170团还没有把阵地打扫干净,左翼的第169团阵地又响起了隆隆的炮声。


孙进贤团长举着望远镜向友邻阵地望去,日军有上千人正在冲锋。


他抓起电话,把169团阵地上的情况向师部报告,请求师部要飞机支援他们。孙团长的电话还很管用,李琰师长见自己部队伤亡较大,心痛得不得了,他又向王耀武报告,请派飞机助战,为74军留点家底呀。


中美空军架机来助战了,日军见10多架飞机飞来,不要命地朝中国守军阵地扑去。上千的日军士兵知道,只有同中国军队展开近战、肉搏战,才能躲避天上飞机的轰炸和扫射。


169团阵地上杀声一片,他们也冲出阵地用刺刀抵挡住日军一窝蜂的冲锋。天上的飞机在阵地上空盘旋了好几圈,都没有机会下手,飞机只好冲到日军的后方阵地进行轰炸和扫射。


日军大规模的冲锋被第169团打了回去,双方打了一个平手,各自伤亡两百多人。但是日军势在必夺,只有夺下第58师防守的铁山、青岩山高地,才能有效地解救第109联队和58旅团等被困日军部队的处境。


中国守军在铁山一线阵地上,连续打退日军15次集团式冲锋。这天,第169团击毙日军600多人。他们在中国空军全天候的支援下越战越勇,而日军也在不断增兵,一千两千,最多时竟达3000之多。从日军俘虏中得知,是日军第116师团总部开进来了,师团长是刚刚上任的菱田元四郎中将,岩永旺师团长休息了。这个菱田元四郎遵照坂西一郎的指示,全力以赴打通雪峰山这条路,为主力直捣芷江提供畅通无阻的通道。


王耀武得知这个情况后,在指挥部着急地直转悠,没有远虑,必有近忧。他又想到委员长批评他的话,眼前才是大事。可现在的问题都还没有解决好,还有什么权力考虑将来呀。何应钦不急,他笑着说:“耀武呀,把眼光放远些,不要只看眼前这点事。”王耀武心里有气,说道:“你们说得都轻松,可事情都得我来扛着。”


王耀武要电话,让李琰师长把171团拉上去,不增援一下169团恐怕是不行了。李琰师长还有顾虑,难道一点预备队都不留吗?恶仗后面还有的是,所以,他只派了1个营上去增援,留下两营作全师的预备队,不然会出问题的。


169团得到增援,全团士气更加旺盛。他们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主动向日军发起多次反击。日军第116师团还是有力量的,步兵、骑兵、山炮、工兵、辎重等多兵种联队就有8个。除第109、133和骑兵120联队被中国军队困在雪峰山里,还有5个联队可用。新上任的师团长菱田元四郎就这么想。


但是让菱田元四郎中将师团长没有想到的,是中国军队变了模样,怎么这么顽强了,战斗力也大大提高了。过去不是这样,他过去碰到的中国军队,根本不需大打,一击就退就败。这次到湘西作战,情况大不一样了,整个师团主力都用上了,连师团部都到第一线来了,也没把中国军队击溃。


菱田元四郎躲在一处树林里,用望远镜长久地观察中国军队的阵地。


他听说当前这支军队在淞沪会战、南昌会战等多次大战中都表现不凡,可以说战功赫赫。他脑子一转,既然是块硬骨头,何必非要去啃它呢?是不是应该变一变自己的思路呢?对,不能一条道走到黑。


于是,菱田元四郎又打起旁边一处叫青岩阵地的主意。据侦察报告,防守在青岩阵地上的中国军队是100军第19师的57团。师团长听着报告,嘴里吐出一个好字,在不放弃对铁山进攻的同时,以主力重点进攻青岩一线。青岩之役是湘西会战的转折点。


2比钢铁还硬的57团


国民党第100军下辖5个师,即19、36、13、6和149师,是第四方面军编制最大的一个军,军长李天霞。这是一位能征善战的虎将,抗日战争爆发时,他在俞济时的第74军任职。江西上高会战,李天霞任第51师师长,照说在第74军里,谁任第51师师长,谁就能当74军军长。51师第一任师长俞济时,第二任是王耀武。李天霞接替王耀武,后来不知什么原因,他却离开了74军,被提升到100军任军长来了。


抗日战争胜利后,第74军被改为整编第74师,35000人马全是最先进的美国装备。可以说武装到牙齿了,号称蒋介石第一王牌。李天霞是最有希望任整编第74师师长的,他有这个资历,前任51师师长的俞济时、王耀武都不会去任这个职了,只剩下他这个曾担任过51师师长的人选了。李天霞跃跃欲试。结果何应钦、王耀武他们都推荐了在重庆陆军大学将官甲级班受训的张灵甫。那时张灵甫才是第74军的副军长。


这一变故对战功赫赫的李天霞中将打击太大了,从此在他心里便对74师及张灵甫有了成见。中国的老百姓曾看过电影、电视剧《红日》,当时张灵甫被粟裕大军围困在孟良崮上,李天霞的83整编师就在跟前,近在咫尺,不过30里路。他却托说是受的强烈阻击,只派去1个营的兵力进到孟良崮地区。李天霞见死不救,出了心里的这口恶气,白白葬送了蒋介石的一个王牌军。蒋介石痛哭流涕,自然就没有李天霞的好下场了。当然这是抗日战争胜利后的事。


然而在抗日战场上的李天霞将军可不是这样一个人,他亲率的100军官兵,一个个英雄无比,比如第19师的陶富业团长,因作战勇敢,在湘西会战还没有结束时,就被破格提升为第四方面军少将处长。他的军是这次会战中获奖章、勋章、武功状和晋级最多的部队。


李天霞对湘西会战作出了重大贡献。当日军进攻之前,他就多次在军事会议上提出自己的主张:用兵须因势而利导,日军来势汹涌,我们不能逆势而塞流,这样就会坝垮而人毁,不妨先避其锋芒,将其引入对我们有利的地形,然后实施决战。


他的战略无疑支持了何应钦的想法,鼓励了何应钦诱敌深入的信念。


李天霞的100军在湘西会战中,主要布防在溆浦至隆回这条线上。它像一堵墙,正前方是邵阳,正背后是芷江,处在雪峰山的中间位置上。李军长是尽职的,凡在他的防线有战事,他几乎都要亲自察看一番,对战事防御,到如何用兵都提出指导性的建议。


当日军第116师团部主力进攻铁山的时候,李天霞就预感到自己的防区青岩阵地有事。铁山至青岩就在同一条战线上,相差不过几公里的路程。如果日军打不通74军防线,必然会朝青岩阵地上寻找突破口,如果日军占领青岩阵地,那方圆十几里就守不住了。


对战争发展走向,身经百战的李天霞是敏感的。


他基于这个考虑,给19师的杨荫师长挂了电话,让师部通知青岩阵地上的57团,加强攻势,要不惜一切代价守住青岩高地,决不能让日军占领青岩,并从青岩扩大他们的战果。他要求第19师要给第57团支援,保证食品、弹药和伤员的救治等等。


19师第57团团长钟雄飞不是等闲之辈,他不仅能征善战,还足智多谋。当日军大规模进攻友军铁山防线的时候,他就意识到青岩必定会有一场恶战。于是他们全团便开始备战,加固防御工事,深挖地下藏兵洞,把全团阵地用壕沟串通,团营连的电话线深埋一米,保证通讯畅通。


钟雄飞到各连排阵地认真检查,特别是弹药存放分散,严防被日军炮火毁掉。轻重机枪是敌人重点打击目标,必须有地上地下两层,阵地上手榴弹的箱子全部打开,除每个士兵五颗手榴弹外,班排投弹手要有一箱以上的用量保证。


师部派上来送弹药的工兵连不愿下阵地,他们为57团又扛上来100多箱弹药,嗷嗷叫着要参加战斗。钟雄飞团长见他们杀敌心切,便向师部报告,保护他们的战斗激情,就留在阵地上吧。副师长李嵩很爽快地答应了。


钟团长命令工兵连夜晚在阵地前沿设置障碍、埋设地雷。工兵们开动脑筋,在阵地的开阔地带设置鹿砦。跟着工兵干活的步兵不知道什么叫鹿砦,工兵讲解说,鹿砦也称鹿寨,是一种军用障碍物。就是把树木的枝干交叉放置,堆得跟栅栏一样高,用来阻止敌人的步兵或者坦克什么的。步兵弟兄们笑了,他们说这个简单。


工兵说这些看起来简单,其实很有讲究,选用树木枝干最好是不易燃烧的,比如粗大树干,再就是要设置在轻重机枪的射程之内,敌兵如果翻越必死无疑。如果有条件,还可在鹿砦上铺设铁丝网,让敌人推不开,炸不垮,烧不掉。工兵还在敌人进攻的必经之地埋地雷,他们用手榴弹挂在树丛中,做了不少绊雷,只要一套着绊绳,手榴弹就会被拉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