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志耕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14:14
|本章字节:12140字
10月10日是国庆节,上海民众以盛大规模发起慰问劳军活动。市民联合会制作了四面巨大锦旗,红绸面,湘绣边,黑绒大字分别是:“鼙鼓宣威”、“气吞暴日”、“为国干城”和“民族光荣”,民众用最美的语言赞誉和激励每一个官兵。商务印书馆以国庆加班的薪金1000元捐给慰劳委员会代购物品慰劳将士。儿童界救亡协会制作了大批慰劳袋,内装干粮,袋上印有“还我河山”四字,他们派出四个人冒雨送到前线。戏剧界分两组到伤兵医院慰问演出,甲组由沈骏、徐湘影、唐根宝、蒋柏生等,到第一医院演出《炮火中》。乙组的王子清、蒋屈桥、杨碧君、姚冗炎等演出《放下你的鞭子》,伤兵和医护人员,边看边哭。妇女互助会、中华海员会、旅沪同乡会等团体全体出动,到各医院各部队热情劳军。市总工会铸一枚抗敌纪念章分送官兵,上镌“民族英雄”,系有红色缎带。这一天,上海市地方协会慰劳部队抗敌饼50万个、香烟50万支、绒线马甲500件,每一伤兵卫生衫1件、袜子1双、毛巾1条、香烟1盒。
蒋介石也派出励志社总干事黄仁霖到上海犒赏受伤官兵。3000多所伤兵医院有5000多床位。伤兵每位法币10元,伤官分三等,尉官30元,校官50元,将官100元。犒赏纸袋上印有慰勉词:“昔我关公刮骨疗毒,忠勇良模,同志毋忽。古语有云:‘克勤克俭,节衣缩食,免受艰辛。’”
重伤的部分官兵转到了外地治疗。荣誉列车停在了长沙车站。站台上搭起了十几个帐篷,作为临时兵站,中学生们怀着钦佩和敬爱的心情迎接英勇的战士。
两个女同学抬下一位伤员,送到帐篷时,发现他已停止了呼吸。“我们来迟了!”她们大哭起来。
两腿被炸断的荣誉军人已气息奄奄。周南女中的一位女同学俯身慰问:“叔叔,您吃苦了,您是我们民族的好伢子!”热泪滴在战士的脸上。
“他就是坚守真如车站的范班长。”随车的红十字会护士介绍说。
女同学又一次俯下身子,在范班长沾满血迹的脸上吻了一下。这个尊敬而纯情的举动感动了不少人,同学们一个个都给予范班长崇高的亲吻。
范班长抖动着双唇,热泪夺眶而出。
伤口仍在流血,同学们细心地换药、包扎。刘访南脱下白衬衣,他用指头沾着伤员的血在雪白的前襟上,点成一朵艳丽的梅花。又用钢笔在血的梅花旁,写上“抗日军人的血花”、“民国二十六年十月”。
“我的血……没有……白流。”伤员断断续续地说。
伤员们都抬下了火车,他们将在长沙医治,他们在祖国温暖的怀抱里休养。
中学生们热汗滚滚,每人的胸前背后,都有斑斑的血迹。
荣誉军人血,三湘赤子心。
淞沪战场受到了全民族的关注和慰劳,各地派出的慰问团纷纷来到上海。上海的民众心向北方,他们捐募钱款实物,派出黄炎培为代表的北上慰问团,去华北前线问候抗敌将士。不久,又闻讯平型关大捷,上海市律师公会首先满怀热情致电八路军朱德、彭德怀:“山西探投第八路军朱彭总副指挥及全路将士钧鉴,贵路奉命杀敌,所向披靡,频传捷报,举国腾欢,尚希振率师干,直捣虏穴,歼彼丑类,还我河山,燕云在望,不尽瞻依。”还有一位叫谢振奇的人写了一首《八路军报平型关大捷》的诗,发表在《申报》上:
骄横虏骑寇归绥,诱入重围四面围。
坚锐惊人机械队,化成齑粉向空飞。
一鸣真有惊人力,名下无虚八路军。
捷报倭奴崩溃尽,立教恢复古燕云。
珠光剑气射重霄,英雄功名海内标。
倭虏蛮横非一日,如何精锐刹时消。
东南连着西北,万里关山是铁的长城。黄河挽着长江,为民族的解放高歌!
4巾帼风采
《立报》送来了,女儿廖梦醒走进何香凝的卧室:“妈妈,您的诗登出来了。”
久卧病榻的何香凝接过报纸,诗是她前几天写的。卢沟桥的枪声,把年近花甲的何香凝带入了炮火硝烟的回忆。自从关东军炸了南满铁路,身在十里洋场的何香凝时刻关注着北方的形势,长城烽烟、淞沪之战、平津炮火,民族危亡时刻牵挂在她的心头,她要继承廖仲恺先生的遗志,她要为和平、民主和自由而奋斗。
她以诗画抒发自己的心志。上海民众全力支援华北29军抗战,并派代表北上慰劳。消息传来,何香凝思绪万千,她拖着病体,倚在床头,一字一句地写了一首五言绝句《勖励将士》:
妇女手中线,征人身上衣。
针针含敌忾,勉子杀敌夷。
诗作在7月22日的《立报》发表了。
作为妇女领袖的何香凝,以母亲的情怀关心军队,又常以衣裤为题表达她的爱国意志。“九一八”事变,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方针,何香凝送给他一套女装。“一·二八”事变,蒋介石不让19路军抗日,何香凝再送蒋介石一套女装。《何梅协定》签订时,何香凝又送给蒋介石一套女装。她以此讥讽蒋介石的屈膝妥协:“枉自称男儿,甘受倭奴气。不战送山河,万世同羞耻。吾侪妇女们,愿赴沙场死。将我巾帼裳,换你征衣去!”
在积贫积弱的中国,她盼望有更多的征人守卫山河,她愿用手中的线为征人缝补衣衫。
她体弱多病,但今天心情很好。今天下午,她要召集一个会议,一个重要的会议。
人陆续到了。王孝英、黄定慧、沈兹九、陆礼华、胡兰畦、毛王瑞竹……来了30多位,她们是上海妇女界的活跃人物。
廖梦醒在客厅中接待这群女界名流。
何香凝从病床上支撑起来,她拄着拐杖,一步一步地走来。她笑着和大家点头致意,人们热情地问候她,亲切地和她握手。
她是深受妇女界敬重和钦佩的前辈。
已经是下午5点钟了,人们团团围坐,何香凝显得有些激动:“自从‘九一八’以来,国土丧失,人民受日本帝国主义的摧残。我们有满腔的热血,实在无处发泄。现在,中央政府已决定抵抗了,中国的男子,有许多都在前线流血受伤。为了要对得起我国的光荣历史、我们的祖宗,以及和男子们共同负起平等的责任来,我们是应该团结起来,拥护抗战政府,不分派别,遵照总理民国十三年全国代表大会的宣言,一心一德,为了中华民族的自由解放,奋斗到底。而且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是时候了……”
她越说越激动,因为过于兴奋,她累了,只得抱歉地告退。
中国女中校长王孝英代理主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讨论成立妇女救护慰劳会。为了组织妇女的救亡活动,多病的何香凝已经约见了不少人,许多人都有这个愿望。
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宣言抗战。这使何香凝深受鼓舞。她立即通知《妇女生活》主编沈兹九、两江体育专科学校校长陆礼华,以及以宗教名义掩护地下组织活动的黄定慧和陈波儿、胡兰畦等,她要发起成立抗战团体。
就在何香凝决定召开成立会的当天上午,上海市国民党党部联合上海工、商、学、妇女、慈善团体等500多个团体召开了上海市各界抗敌后援会成立大会。根据新的情况,何香凝同意将原中国妇女救护慰劳会改名为中国妇女抗敌后援会。
当场通过了三点决议:一、中国妇女抗敌后援会设扩大理事会为领导机构,何香凝为常务理事会主席。沈兹九、王孝英等21人为常务理事,宋庆龄、宋霭龄、于凤至、孙科夫人陈淑英、蔡元培夫人周养浩等人任理事。二、理事会下设总务、征募、慰劳、救护4个组,负责具体的组织工作。三、起草并发表大会宣言(草案)。
这是上海妇女界响应国民政府坚决抗战号召的第一个救亡组织,和一年多以前的上海妇女界救国会一样,由何香凝、宋庆龄等人组织领导的抗战团体,使上海妇女走在了民族救亡队伍的前列。
继中国妇女抗敌后援会在上海成立后,8月1日,蒋介石夫人宋美龄在南京成立了中国妇女慰劳自卫抗战将士总会。宋美龄说:“我们要保全国家的完整,保护民族的生命,应该尽人人的力量,来抵抗敌人的侵略。”
宋庆龄、宋霭龄、宋美龄,的中国政治舞台上引人注目的宋氏三姐妹为着同一个目标走到了一起,这一戏剧性的故事体现了妇女界形成的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为了响应宋美龄“从速组织分会”的号召,结成统一的救亡团体,在8月4日召开的中国妇女抗敌后援会第二次理事会上,何香凝又一次抱病出席并致词,她号召“在蒋夫人领导下,向日本帝国主义进攻,参加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工作”。她建议改名为中国妇女慰劳自卫抗战将士会上海分会,并邀请上海市长俞鸿钧的夫人,上海市地方协会会长杜月笙的夫人为分会副主席,请钱新之夫人和张发奎夫人为分会筹募组正副组长。仅仅一个月,妇慰分会的团体会员由18个发展到20多个。知名人士柳亚子,穆藕初的夫人和史良大律师,国民党要员潘公展、杨虎、蔡劲军、张发奎、王宠惠的夫人都参加了这个团体。这个团体中的好些人是共产党员。
8月15日,京沪警备司令张治中通电全国,表示要以百折不挠的决心抗战到底。何香凝代表妇女慰劳分会当天致电张治中,鼓励他为国效力,为民族争光。这一天,上海守军击退了日军的进攻。出师告捷的喜讯传来,何香凝十分高兴。她想到一定有受伤的官兵,便立即派人去各伤兵医院慰劳:“我们是中国妇女慰劳自卫抗战将士会上海分会派来的慰劳团,来这里慰劳我们忠勇的将士。你们为了国家和民族,不怕牺牲,和敌人进行残酷的战斗,你们的精神,你们的人格,使我们感激和佩服……”
慰问团的人员向每一位伤员赠送一件衣服和一把纸扇。
“谢谢你们,守土是我们的责任,请听我们胜利的消息……”一位伤兵这样说。
左肩上包着纱布的青年飞行员撑起身子,接过慰问品,说:“我只一点轻伤,我想马上出院,谢谢大家。”他忽然又想起一件事,“诸位女士,我想请你们代我写一封信,请转告我的长官,我想归队,我要再去驾驶飞机,与日本空军战斗!”
为抗日,政府发行救国公债。妇慰分会作出决定,9月5日为妇女献金日。这一天,上海女子银行热闹异常,各界妇女献出戒指、手镯、项链,把自己最心爱的首饰,献给神圣的抗战救亡。何香凝拿出50块银洋,她的小外孙女献出了唯一的金戒指。妇慰分会的其他领导人也纷纷带头,杨虎夫人田淑君献出了好几件金银器皿,刘王立献出了金镯子和钻石戒指,张湘纹献出了20多件金银器物。这一天,仅妇慰分会的常委就认购救国公债23万元。妇女界的爱国热情一浪高过一浪,新婚夫妇献结婚戒指、儿童们献出糖果费和储蓄罐,老婆婆献出珍藏多年的首饰。不到1个月,妇女们的认购额达到了24亿元!
守卫在罗店前线的18军有许多广东籍的官兵,他们与当地民众语言不通,生活上有些困难。何香凝是广东人,她为家乡的兄弟到上海来参战感到光荣和自豪,她派胡兰畦去慰劳。药品和食品对于炮火中的士兵真如雪中送炭。军长罗卓英当即写了一封感谢信,他向何香凝保证:以鲜血和生命保卫大上海!他请何香凝派一些女同志来前线搞战地服务。
这是一个难题。当时有人认为,派青年女子去前线会扰乱军心。妇女们想到这是抗战的需要,只要一心为抗战,是不会出乱子的。于是,由进步女工组成的11人的战地服务团组织起来了,其中有一半是共青团员,她们抱着为国献身的壮志走上炮火连天的战场。
出发前,何香凝老人和鲁迅夫人许广平会见了英姿勃勃的姑娘们。何香凝一字一句地说:“到前线去是为国尽忠,一定要克服个人的感情,决不能在军队中谈恋爱。”
面对消瘦和体弱的老人,回味她语重心长的话,女青年们向她保证:
“我们准备牺牲生命,当然也包括牺牲爱情。”团长胡兰畦说:“我们制订了服务守则,战地服务团的活动一切公开,工作、学习、访问、宣传三人一组,不单独活动。”
何香凝笑了。
她的心飞向了前线。前线需要急救包、需要背心、需要手套,妇慰分会号召妇女们飞针走线日夜制作。中华女中主任、地下党员罗叔章在中华女子职业补习中学内组织了缝纫服务团,发动爱国妇女制作急救包、慰问袋和军鞋。从白发老太太到小姑娘,人人都愿为抗战出力,仅10多天时间,就做好了1000件棉背心。
妇慰分会从川菜馆借来了两辆大卡车,胡兰畦和黄定慧作为代表将军鞋、背心和急救包送往大场前线。天上敌机横行,地上炮火纷飞,她们在弹雨中前进,到达20军杨森部队时已是深夜了。回来时,又运载了一批伤员。
中华女子中学是妇慰分会的抗日活动基地,除了缝纫服务组,还有救护训练班、壁报服务团和理论报告会,她们制作防毒面具,护理伤兵,抄写战时壁报,听专家学者作报告。抗战中的妇女是中国的半边天。
10月20日,第二批妇女战地服务团20人又要出发了,她们大多是中学生和中小学教师。罗叔章握着团长谭树静的手:“祝你们胜利!”
何香凝又赋了一首诗:“家家儿女做征衣,收复河山定有期。众志成城何畏敌,同心同德励戎衣。”
妇慰分会的理事们一个个都精明能干,她们之中除了胡兰畦、罗叔章、沈兹九、王孝英,还有一个陆礼华。陆礼华当年35岁,是上海市两江女子体育专科学校的校长。她是中国女子体育运动的开拓者之一,声誉名传远东,23岁那年创办女子体校。她的宗旨是“在于中国妇女的解放”。
1931年5月,她率领第一支中国女子篮球队远征日本,在长崎首战告捷,又到东京、大阪、京都迎战日本的几支国手强队,比赛结果:九胜一平。
成绩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长了中国人的志气和威风。比赛前,日本方面对中国制造的篮球表示怀疑,陆礼华不予理睬,坚持各方半场。接着日方又提出中国队要唱日本歌,理由是比赛场地在日本,陆礼华义正辞严: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只会唱中国的国歌。”
还有一项是日本天皇的妹妹要接见中国女篮,日方提出接见时中国人要行九十度鞠躬礼,陆礼华说:“这是日本的礼节。”她坚持只行握手礼。
中国的国歌,在日本的蓝天回响,中国的国旗,在日本上空飘扬,陆礼华和她的两江女子篮球队是中国女子的英豪!
第二年,爆发了“一·二八”战争,两江女子体校被日军的炮火摧毁了。陆礼华以顽强的意志,在废墟上重建校园。可是现在,日本军队在虹口、在闸北又燃起了战火。作为上海妇女界的名人,陆礼华为抗日救亡大声疾呼。
开始,她发起组织了妇女联谊社,后来更名为上海妇女运动促进会。
接着,又加入了何香凝的妇女慰劳分会,陆礼华广泛地联络各界妇女,发动妇女从事抗日救亡活动。她是抗日救国公债会的干事长,仅10月份一个月,妇女界就超额完成13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