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志耕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14:14
|本章字节:11914字
极其自尊的松井无言以对。他知道,他的复出,完全是军部认为他对上海的熟悉以及他的丰富的军事经验和学识,他不能示弱。杉山陆相等人认为:三个月可以征服中国。
松井没有说这句话,但他把派遣军的任务扩大了,他的目的是“占领南京”。
退役的将军重新披挂上阵,天皇决定面授机宜。8月17日上午10时,松井石根荣幸地进入皇宫拜谒裕仁天皇。他一身戎装,大将的星徽耀眼夺目。
天皇赐座后,说:“朕委以统率上海派遣军,宜细察宇内大势,以速定敌军,扬皇军威武于内外,以应朕之倚重。”
松井说:“臣石根拜领上海派遣军之大命,受赐优渥敕语,诚惶诚恐,不胜感激之至。谨奉戴圣旨,惟仁惟威,发扬皇军之宗旨,以安宸襟。”
接着,天皇问松井石根:“今后采取什么方针才能完成派遣军的任务?”
松井信心十足:“派遣军遂行其任务,将与我海军密切协同,并密切联络当地我官宪尤其是列国外交使团及军队,齐心协力,以迅速恢复上海附近之治安。”
天皇侧耳听着,欣然点了点头。对于上海作战,海军强烈要求增兵,陆军部认为“三个月可以灭亡中国”。刚刚上任的近卫文麿放弃了对中国战局不扩大的方针,宣称:“采取断然措施,对华一击。”被重新启用的松井石根,心中又燃烧起了已经熄灭的战火。见完天皇后,他对近卫首相表示:“拿下南京,打垮蒋介石政权,是我必须完成的使命。”
这个时候的松井石根,内心是狂野而矛盾的。他渴望率领大军征战中国,可他回想多年来在中国奔走,呼吁“大亚细亚主义”,一副温情脉脉的“和平”嘴脸突然变成了枪炮和刺刀,这该如何解释呢?他认为从“劝诱中国有识之士觉醒”到“亲率膺惩中国军队之师奔赴中国”,“此实可谓讽刺也”。
名古屋出生的松井石根大将为了“体察圣旨”,全然不顾世人和历史对他的嘲笑,他已经翻了脸,对“中国的有识之士”,他将“挥所谓破邪显正之剑诛杀马稷”。
跟随松井石根出征的是家乡名古屋的第3师团和善通寺的第11师团,约4万多人。当时,日本只有18个常设师团,平时每个师团的兵力只11万多人,战时扩编成特设师团,人员就扩充为24万至28万多人,即由现役的38万人扩编到738万人。除了预备役兵外,日本的兵役制还有后备役兵879万人和补充兵役240多万人,各种兵役人员合计有448万多人。军事帝国的兵役制度为它的侵略和扩张政策提供源源不断的增援大军。
而当时的中国,只有180万现役兵,预备兵役和后备兵役一无所有。
1936年为应付时局只训练了5000名壮丁。中日战争爆发时,本准备训练壮丁100万,因为仓促和来不及准备而没有实现目标。
人口众多的中国没有打仗的准备,在兵力上不如小小的一个岛国。
实际上,松井石根率领的两个师团的增援大军,对于上海的日本海军陆战队来说,这已是第二次增援了。
“八一三”事件后激战了两天,4000多日军虽然大部分阵地未丢,但伤亡惨重。海军陆战队司令长谷川清于8月16日向日本海军连发两份紧急电文,要求迅速增兵。
当天晚上,海军军令部下令将在旅顺待命,原准备去青岛的横须贺镇守府第一特别陆战队,吴镇守府第一特别陆战队两个大队约1400人和佐世保海军陆战队两个大队约1000人,立即开赴上海。
从佐世保出发的两个大队在海上航行了3天。他们虽然加大航速全速前进,赶到上海已经是8月19日的晚上了。
2400人的援军除了加强虹口地区的防守外,在黄浦江一线即杨树浦路东西配备了防御连线。从8月19日到8月22日,中国军队在杨树浦和汇山码头的生死拼搏,对手就是刚刚登陆的日军首批增援部队。
浩浩荡荡的舰队从日本海黑压压地向东南方向的太平洋西岸前进。与第一次增援部队不同的是,第3师团和第11师团在登陆时遇到了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停泊在长江口和黄浦江上的舰艇,被中国空军和浦东的炮兵多次攻击。
老谋深算的松井石根,从熊本启航时就测好了潮汛。船到长江口时,正是农历的七月十七日。农谚曰:初三潮,十八水。七月十八日凌晨,公历8月23日,乘着白茫茫的晨雾和白花花的潮水,10多艘舰艇上放下来几十艘汽艇,探照灯像利剑刺破晨曦,日军争先恐后地跃上汽艇强行登陆。
这里北接浏河,南连吴淞,与狮子林炮台毗邻。小川沙的男女老少,世世代代在长江边种地打鱼、繁衍生息。七月十七日下午大约5点钟,从吴淞口方向开来18艘“黑壳轮船”——当地民众称军舰为“黑壳轮船”。这一天,从浏河到吴淞口云集了33艘日本军舰。对于善良的老百姓来说,他们只知道日本兵和中国军在虹口打仗了,他们经常看到日本的军舰从吴淞口进进出出,他们没有想到战火会烧到自己家门口。
保安队在海塘上站岗放哨。56师的步兵连在海边的碉堡里架起了机枪。
过了半夜,军舰上的大炮响了,第一炮击中了川沙镇上严家茶馆的一角。保安队员徐阿高那天正好放哨,他是深夜1点多听到枪炮声的,他立即开枪还击。外号叫“老四”的李锡尹也是保安队的,他是小川沙人,他二哥一见日本人要上岸,立即飞跑到薛泾塘去讨救兵。他一走,暴风雨般的枪弹飞过来,村庄变成了火海。
在海塘上放哨的保安队和江防部队进行了不屈的抗击,由于大部队的登陆和敌人海空军的火力支援,终因寡不敌众,日军步步紧追。
塘湾、韩家宅、闻家宅、张家宅、牌楼、河塘脚等村子里的人赤着脚逃命。大的哭,小的叫,扶老携幼四散躲避。跑不动的,顺路躲进稻田里,韩家宅的顾庆贞刚钻进稻田,就看见六七个日本兵点火烧房子了。一个老人看着日本人烧着了自己的家,连忙钻出稻丛想去救火,结果被日军打伤了腿。还有来不及跑的,都被日本兵打死了。张家宅的金兆其那时才9岁,他跟着大人跑,在他后面几个跑得慢的老人都被枪打死了。日军登陆后,闻家宅首当其冲,全村9户人家房子全被烧毁,闻爱生一家九口三代人全被关在房子中活活烧死。赵志冲一家五人是被日本兵用刀砍死的。
最惨的是他的即将生产的妻子,日本兵将她开肚破膛,取出胎儿取乐。
韩家宅村只有14个人。登陆的日军一刀一个,杀了14个,死了13个,还在一个13岁的少年肩膀上和额头上留下两处刀疤。离韩家宅不远的石家宅,31名男女老少被日军用铁链拴在一起,浇上汽油活活烧死。惨叫声和怒骂声撕人心肺,丧心病狂的日军朝着燃烧的人群开枪!据统计,罗泾乡10多个自然村被烧房1000多间,被害人2244人,占全乡总人口的80%!
农历七月十八日作为全乡的祭日沿袭至今,一块刻有“永志不忘”四个大字的花岗岩石碑,矗立在1937年8月23日侵华日军的登陆地。
川沙口登陆的日军第11师团向着浏河和罗店进攻。从吴淞镇以南张华浜登陆的第3师团经过激烈战斗,攻占了吴淞镇后,向着宝山进发。
面对水天一色的吴淞口,松井石根拔出指挥刀下令:“封锁长江口,中国船只一律扣押!”
3急如星火
第9集团军司令官张治中是清晨5点30分接到江防司令刘和鼎关于大队日军在川沙口狮子林登陆的报告的。他立即要通了南京的电话,向军政部次长陈诚报告敌情,商定部署。张治中建议11师向罗店堵截敌人,抽出正面作战部队作为预备队。这个方案获得了陈诚的同意。
设于南翔附近小村中的第9集团军总司令部,本是江河绿树的清幽之处,可是,敌机和炮弹在这附近狂轰滥炸,早已一片狼藉。通向前线的电话线被敌机炸断了,张治中无法传达命令,只好率领幕僚们冒着炮火到江湾叶家花园87师的指挥所去了解敌情和部署部队。赶到江湾,已是8时30分了,他还没有吃早饭。
刚刚坐定,又传来张华浜和蕴藻浜同时有大部敌人登陆的消息。张治中深感形势严峻,他预料战局将有剧变。令他焦虑的事很多,最要紧的是兵力不足,大批的增援部队还没有到来。
目前,敌人的大部队企图从上海的北郊对中国军队实行包围,反击登陆之敌和攻击罗店一线的日军成为当务之急,血气方刚的张治中决心亲临第一线指挥。
他把虹口、杨树浦的正面战线即36师、87师、88师和独立20旅、保安总团及教导总队第2团交给87师师长王敬久指挥,并派出淞沪前敌指挥官。张治中又对部队的任务作了新的区分,他命令教导总队2团反攻张华浜之敌,87师抽出一个旅支援吴淞,并令98师向宝山、杨行、刘行、罗店一线增援,师长夏楚中同时指挥先到的11师,阻击从浏河至川沙登陆的日军。
张治中决定到江湾前线去。南翔到江湾只18里地,可是小汽车刚出门,七八架敌机就在头顶轰炸扫射。卫士和副官劝他先下车隐蔽,等敌机飞过,再上车前进。可是日军的飞机好像发现了目标,对着张治中的小汽车盘旋扫射,弹片在汽车四周飞迸。
“走!”集团军司令官打开车门,大步流星地徒步前进,马靴在坑坑洼洼的弹坑和泥路上留下一路的烟尘。
烟尘中飞过来一辆脚踏车,传令兵一见是张治中将军,连忙下车行礼:“总司令怎么走路?”
“你的车借我骑一下。”将军跨上自行车,来不及与部下讲更多的话,便使劲地蹬车飞驰。
敌机还是跟踪着,机枪不停地扫射。张治中只好骑一段,躲一段,乘着敌机飞去的间隙冒险前进。走走停停,终于骑到了江湾叶家花园的87师师部。
叶家花园在江湾五角场的西北角,是一座占地120亩的私人园林。假山池塘,草木花卉,亭台楼阁,幽雅而精致,相传是上海的五金大王叶澄衷的儿子花费20万两银子修造的。“一·二八”战争后,主人将园林捐出兴办医院。现在,人去园空,炮火把精美的花园炸得断壁残垣,枯花焦木。87师的指挥部暂时设在这里。
张治中来不及洗一洗脸,就找到11师师长彭善。
炮弹和炸弹在指挥部四周爆炸,部队无法行动。被炸得抬不起头,怎么办呢?彭师长觉得为难。
“不能抬头也得走,我能从南翔冒着轰炸走到江湾,你们就不能从江湾走到罗店吗?”张治中坚决而坚毅地说。
受命的部队立即行动。教导总队2团因敌众我寡,两军艰苦对峙。88师的一个团在蕴藻浜占领了阵地。第11师在罗店以南12里的地方与先头日军遭遇,仗着人多势众和奋勇的拼杀,下午5点钟时将敌人驱逐。在击毙的一名日军军官身上搜出一幅军用地图,上面用红蓝笔标出日军进攻重点是罗店、嘉定和浏河。
张治中还要去嘉定和浏河。虽然他又困又乏,眼中布满了血丝,喉咙都嘶哑了,他没有吃一餐像样的饭,也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但他以苦为荣,他觉得这是一个将军报国雪耻的机会。5年前,作为第5军军长的张治中满怀救国救民的雄心,率领87师、88师和教导总队来上海参加19路军的“一·二八”抗战。江湾、蕴藻浜、狮子林、川沙口,浏河,当年他守卫的就是这一条战线,这里的每一寸土,都有第5军官兵的血。那一仗,张治中部阵亡官长83人,受伤242人,士兵阵亡1533人,伤2897人。在阵亡烈士的追悼会上,张治中写了一篇祭文:“此仇未报,衷肠苦煎,誓将北指,长驱出关,收我疆土,扫荡凶残。”
多少张英烈的脸,时常在张治中眼前浮现。现在,正是报仇雪恨的时候!
夜深了,他吃了一点儿粥,便靠在椅子上睡着了。炮声惊醒了他,他要去嘉定和浏河。
清晨赶到太仓,江防司令刘和鼎介绍了浏河一线的防守情况,张治中边听边插话,他讲述了5年前的3月1日,20多艘日舰施放烟幕在浏河沿岸登陆大队日军的往事。“那天夜里,浏河陷于敌手。”张治中沉痛地回忆说。
嘉定驻有罗卓英的18军军部。冒着敌机的轰炸,张治中从太仓赶到了嘉定。
罗卓英感到奇怪:“张总司令为什么跑到我们这里?”
张治中更奇怪了:“罗军长归我指挥,我为什么不能来这里看看?”
坐下一谈,才知道情况大变。陈诚不当军政部次长了,而当了15集团军的总司令,负责蕴藻浜以北的防务。
闷着一肚子的气,张治中回到了自己的司令部。他越想越有气,自从为抗日备战至今一年多来,赤胆忠心,废寝忘食。可是,蒋介石3次发令停止进攻。这次,连陈诚任了15集团军总司令,他都没有看到命令。原归张治中管的第18军,忽然间变成归15集团军了,连招呼也不打一声!
听说第三战区的副长官顾祝同从南京到了苏州,张治中觉得应该去看看他,还有一些事情需要了解和商酌,并可以向统帅部报告请示一些问题。
一到苏州,张治中迫不及待地拿起电话跟蒋介石通话,他想诉说一番苦闷和不解,不料蒋介石接过电话就厉声责问:“你在哪里?”
“我在苏州。”张治中小心翼翼。
蒋介石提高了嗓音:“为什么到苏州?”
张治中听出口气不对,他仍然耐着性子:“为着左翼的作战,亲到嘉定会罗卓英。听说顾墨三来苏州了,所以来同他商量。”
“为什么商量?”蒋介石的嗓门更高了,“两天找不到你,你跑到后方来了!”
张治中再也沉不住气了,他有多少苦楚没有倾吐!出生入死不说,还需忍受莫名其妙的冤屈,张治中愤怒了:“罗卓英原来归我指挥,我不能不去看看,我不知道他已划归第15集团军陈辞修(陈诚)指挥了!”
蒋介石不听张治中的诉说,他连连责问:“为什么到苏州?为什么到苏州?”
一贯谦让温和的张治中也提高了嗓门:“委员长应该怎么办?我是到苏州与顾墨三商量问题的。我一直在前方,委员长究竟怎么样?”
强硬的蒋介石粗鲁地训斥了:“你究竟怎么样?还问我怎么样?”说完,啪的一声挂断了电话。
张治中手拿着电话听筒愣了好一会儿。他一贯敬重蒋介石,他俩有多年的交情。早在1924年,张治中在桂军军官学校时,就有人举荐张治中“善于用兵,勇于作战,是个极有才干的人物”。这个名字引起了蒋介石的注意。他被蒋介石聘为黄埔军事研究委员会委员,参加黄埔军校的军事训练会议。第一次东征时,桂军学校大队长张治中拟了一份作战方案,蒋介石非常赞赏,他拿起笔只改了一个字,将在某一据点“死”守改为“坚”守,张治中为此暗暗得意。
极其自尊并深受重用的张治中从来没有受到蒋介石这样的责问和训斥,他忍受不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