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丹环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13:44
|本章字节:4762字
白灵
唯有通过慢的观察和思索,强化一事一物一人的注视和诠释,方有可能贴近那复杂和不可思议性。
有一位小朋友在课堂上,只因老师说“今天想画什么就画什么”,那双小手从此就停不下来。不停地用蜡笔在一张张白色b4大的画纸上涂上满满的黑色,白天画到晚上,晚上画到白天。教室里、家里,甚至后来送他到医院,他都像机器人般不断重复做着相同的动作。一张张地涂,涂了几百张。老师和家长担心、焦急,医生和护士们穿梭来回问诊,最想问他的一句话是:“你在画什么?”始终没得到回答。这是一位自闭的小孩,他活在自身深沉的孤独里,所有看他的眼光都像盯着一位傻小子,不知如何进入他的世界。
直到有一天老师在小朋友教室的抽屉里看到一堆拼图。同时间护士阿姨在病房里,他那一地涂满黑色的画纸堆中,偶然找到两张可能的拼图,才推开了一条门缝,得以进入这小朋友不可思议的想象中。一大群人在医院的室内篮球场上,把这些“黑画”拼起来,几乎铺满半个球场,才拼出一张图,所有的人站在球场的看台上向下望,才看出那是一只硕大无比的黑鲸。但拼出的大黑鲸的中央还少了一张拼图,此时正握在桌前小朋友的双手上。他刚涂完一张全黑的画纸,一面照出他正望着手中可以填满黑鲸的那一块。宛如小朋友注视的不是一张画,而是大黑鲸活生生的一小部分生命。大人们在看台上惊呆了,屏住呼吸,说不出话来。
荧光屏上最后打出两行字:“你如何能鼓舞孩子?用你的想像力!”这可能有双重意义:“请用你的想像力”,或者,“你无法只用你的想象”。更深的意义可能是,如果大人太快就下了判断,而未曾抽丝剥茧,找到可能的路试图靠近,则那孩子的表现将成为永远的一团“谜”,轻易地遭到放弃;或者说,如果大人没有以“相对的”、超级耐心的“慢”去“想象”,就永远无法理解孩子“慢”的过程和目的,也更见识不到儿童隐含的创意和神秘。
这是日本公共广告机构拍的支援儿童的公益短片,相当深入地拍到了人内在的孤独感和神奇的、玄之又玄的特性,即使对象只是一个患自闭症的小孩。这孩子以他漫长的“慢”告诉大人(或者说自顾自描述了自己的天空)他胸中有一只大鲸,就像小王子的帽子里装了一只大象。这是任何的“快”都做不到的。也无法用语言或其他形式,只有透过一连串动态的过程才陈述得出来。
这孩子其实是一位小天使,大自然赐给人类的一位沉默的小天使。他用他的画笔画出了人人心中的孤独和原始的力量。外在事物进入他的内在世界,由于封存起来而得以膨胀到极大,这孩子的那种孤独和隐蔽的力量,像一只只能以黑影在地上飞行的鲸。如果人们不曾以“相对的慢”、“相对的耐心”来对待,就不知如何去触碰这种内在世界和神奇的心理时空。
外在世界所有已发生的或将发生的一切常常就因为快,便迅速地缩影成我们脑中微小的一点。没有什么不是如此,不曾经过“慢的折腾”就像涟漪小到微不足道,看什么都像大太阳下看流星似的,转瞬一切皆无影无踪,快到不足以引起一丝感动。甚至不曾留意它是否存在过。
大人就没这么幸运,无人会留心他们的孤独和可能性,于是上帝便试着化身为孩童,去折磨周遭的大人,让大人懂得慢下来,重新调整自己的脚步和视域。这孩子成了大人们沉默的小导师,“引诱”大人去思索去探索人的复杂性和不可思议性。那孩子像躲在洞穴中的原始人,以他最纯真最本能的形式,自洞口的缝隙辐射出巨大的能量和神迹。让我们对“人”——这根本不可能窥得究竟的宇宙质能的缩影物——有了重新审视的机会。而大人们因为通过“慢”这个动作,才有机缘一探人的潜在和可能,否则面对的将永远如黑洞。
大自然的一花一草一石一木一沙一土一尘,如果以慢对待,其力量应也一如这孩子吧?它们皆沉默,成为让科学家和哲学家们穷尽一生也研究不彻底的“物质”,只能试图接近,却永远无法穿透,这是现象学家所以将它们“悬搁”的原因。唯有通过慢的观察和思索,强化一事一物一人的注视和诠释,方有可能贴近那复杂和不可思议性。
比如人与低等生物基因超过一半的相似,与哺乳动物高达90%以上的相似性。而降低自身的傲慢和偏见,也才有机会提升对“微小差异”的尊重。
“吟成一个字,捻断数根须”,今天写作的人已经不一定有须可捻了,然而徘徊于一段情节、一句对话、一团意象或一个象征上,心无旁骛,其心中碰撞起伏的偶然性和等待遇合的玄妙性,古今中外并无不同。这其中,运作心力、操动事物、考量词汇等等,其内在的相似性,都是靠内心的力量“慢出来的”。而如果外在生活也跟着慢下来的话呢?会不会对内在时空的运作方式也有更大的推动力呢?像一个齿轮带动另一个齿轮,也产生相对慢却可能更大的扭力?像调到慢速低档的引擎才适合爬上陡坡似的?
至于如何才会有与那画大黑鲸的小天使相近的原始力量,则恐怕永远是个无解的谜。
作者简介
白灵,原名庄祖煌,《草根诗刊》主编,耕莘青年写作会常务理事。《台湾诗学季刊》创办人之一,并担任过五年主编。并任台北科技大学化工系副教授、《台湾诗学季刊》
社务委员。创作文类以论述和诗为主,兼有散文与儿童文学。
【心香一瓣】
欲速则不达。内心的力量只有在“慢”
中才能积聚,品性的坚韧只有在“慢”中才能展现,科学上的发现更是在“慢”中钻研和积累的结果。
“慢”,不是磨洋工,不是无谓地浪费时间,而是一种孜孜追求的专注与毅力。
慢工出细活。“慢”,看似回归了最孤独、最原始的境界,却有着一双隐形的翅膀,辐射出巨大的能量,最终产生以慢致快的质的飞跃,达到精致完美的境界。
,